姓氏文化陶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364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姓氏文化陶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姓氏文化陶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姓氏文化陶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姓氏文化陶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姓氏文化陶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姓氏文化陶姓.docx

《姓氏文化陶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姓氏文化陶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姓氏文化陶姓.docx

姓氏文化陶姓

姓氏文化:

陶姓

 

  旧百家姓排名:

31 新百家姓排名:

83

  陶姓概要:

姓陶的人,真是既荣耀,又幸运,因为他们的姓源有二,而一支出自唐尧,一支出自虞舜。

这份荣耀与生俱来,实在令人羡慕万分。

下面由百姓通谱小编带领大家走进陶姓文化。

  关于陶姓的姓源,《姓纂》上是这样说的:

“陶唐氏之后因氏焉。

虞阏为周陶正,亦为陶。

”陶唐氏就是帝尧,虞阏则为舜的后代。

  帝尧,是大家所熟悉的,可是为什么还要称他为陶唐氏呢?

其中是有缘故的。

  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尧是帝喾的次子,也就是黄帝的玄孙。

他最初封在“陶”,后来又徙到“唐”,所以才称为陶唐氏。

至于“尧”,则是他的号,是他生时臣民用来对他称呼的,而不能算是他的姓氏。

因此,尧的子孙后来才会有的以陶为姓,有的以唐为姓。

  尧的最初封地陶丘,据《说文》上的考证,就是现在的山东省定陶县;后来所徙的唐地,则是现在河北省的唐县,所以出自帝尧的这一支陶姓,最初应该就是发源于这两个地方。

  虞舜的后代之所以也姓陶,则是由于他的一个后代虞阏,在周朝的时候做了“陶正”的官。

所谓“陶正”,就是专管治陶之事的官,后来虞阏的子孙就以官为姓,统统改姓了陶。

  至于舜的后代之以虞为姓,则是因为他把君位禅让给禹之后,他的儿子商均就被禹封在“虞”,子孙也依照当时的习惯以国为姓,就此姓了虞。

当时虞地的位置,就是现在河南省虞城县。

因此,出自虞舜的陶姓,最初的发源地,也应该可以追溯到河南的虞城县。

  根据以上的分析,天下的陶姓,不但在血缘上可以追溯到4300多年以前的尧舜,在来源方面,还可以知道自己的祖先最初是来自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和河南虞城县,一切都是脉络分明,清清楚楚。

  另外,据《姓氏考略》的记载,陶姓繁衍到后来,是丹阳和浔阳两地的望族。

丹阳,是在今江苏省,位置在镇江的南方,是自唐代天宝年间以来就有的县治。

浔阳,则是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县。

  在历史上,姓陶的名人相当不少,早在春秋时代,就出了一位被列入《烈女传》,以节义传论千古的陶婴。

  人人知名的陶渊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被传诵了千百年而不衰。

另一篇《桃花源记》,也被历代列为学子必读之作。

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被传为千古美谈,为后世志趣高洁的读书人,奉为座右铭。

  寻根溯源

  陶姓来源有六:

  1、出自唐尧。

据《元和姓纂》和《姓苑》所载,尧担任部落首领之前,以制作陶器为业,其后子孙有以其职业技艺命氏,称陶姓。

  2、亦出自唐尧。

据《辞源》所载,相传尧帝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其后子孙以封地为氏。

  3、出自虞舜。

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之裔孙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子虞阏承袭父职,其后子孙以官为氏。

  4、以职业为姓。

据《风俗通》所载,商朝七族中有陶姓,都是以陶治(陶工和铸工)为职业,从事制陶的庶民也有以“陶”技为姓的。

  5、避讳而改。

据《宋史本传》所载,宋有陶谷,原姓唐,避晋祖讳,改姓陶。

  6、出自他族改姓。

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锡伯尔族托库尔氏汉姓均为陶;今白、傣、京、苗、瑶、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唐尧。

上古圣帝。

在其担任部落首领之前,曾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居住,以制作陶器为职业,其地世称为陶丘。

另说尧帝少年智慧,十三岁时就助其兄挚帝治理天下,因功封在陶丘,十五岁时又改封在唐,所以史称陶唐氏。

尧开创了禅让制,死后把帝位禅让给了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舜。

尧贤明民主,为世所敬重。

后世子孙或以技艺为氏,或以封地为氏,称陶姓。

他们尊唐尧为陶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由上可知,陶姓最初是以山东定陶为发祥地。

周以前,陶姓于史书不显。

春秋时才出现了第一位名载史册的人物,即以节义传论千古的女性陶婴。

春秋战国时期,陶姓逐渐南移到今河南兰考一带,后经繁衍发展,形成了陶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济阳郡。

西汉时,有陶舍、陶青出仕长安,而陶青功封开封侯,子孙世袭其职并家于当地。

两汉时期,陶姓人逐渐南迁于江苏、安徽一带,并在长江之南落籍,如东汉徐州州牧、溧阳侯陶谦即为丹阳(今安徽宣城)人。

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河南、山东陶姓开始南迁江浙,而原居苏北、皖北之陶姓亦渡江入浙赣。

此期在江南一带涌现出了不少陶姓名人,如东晋侍中太尉、鄱阳(今江西波阳)人陶侃,其后迁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著名诗人陶渊明即为其重孙。

南朝宋孝昌相陶贞宝,晋安侯陶隆均为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后经不断繁衍,陶姓在上述地方形成了族大人众,子孙昌盛的局面,于是后世陶姓以丹阳、浔阳为其郡望堂号。

宋代以前,陶姓发展依旧以上述两地为主源,在江南各地缓慢播迁,并有陶姓一支进入湖南。

宋代时,陶姓在北方得以发展,陕、豫、鲁、晋、冀等地均有陶姓人。

南宋末年,江南一带狼烟四起,陶姓有播迁于湘、鄂、闽、粤、桂之地者。

明初,陶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而两湖之陶姓则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入居四川,进而播迁云贵高原。

清时,陶姓已广布全国,并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

如今,陶姓分布以江苏、上海、浙江三省为多,三省陶姓约占全国汉族陶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

  郡望

  济阳郡:

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济阳国,后改为郡,治所在济阳(在河南省兰考东北),领济阳、考城(今民权县东北)诸县,辖区相当于今河南兰考、民权一带。

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丹阳郡:

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古地名。

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由原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

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后辖区缩小。

隋朝灭后陈后废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

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

北宋朝政和年间升为镇江府。

明、清两朝乃至民国、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位于江苏溧阳旁边,紧靠长江。

  浔阳郡:

西晋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

唐朝时期改九江郡为江洲,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河阳郡,至唐朝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江洲。

  堂号

  济阳堂:

以望立堂。

  浔阳堂:

以望立堂,亦称九江堂、江洲堂、河阳堂。

  丹阳堂:

以望立堂,亦称润州堂、丹杨堂。

  祠联

  四言

  百梅望重;五柳名高:

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新昌人陶复亨,字仁叔,南宋咸淳年间试补国学,元初为兴国军教授,以诗文著名,有《梅花百咏》。

下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诗人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社会动乱,政治腐败,辞官归隐。

宅旁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并作《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往往隐寓着对统治集团的憎恨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艺术上,兼有平谈与爽朗,语言质朴自然,具有独特风格。

有《陶渊明集》。

  山中宰相;耐久道人:

上联典指南朝梁国的陶弘景,武帝时,礼聘不出,朝廷有大事必咨询,故时有“山中宰相”之称。

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陶凯,工诗,自号“耐久道人”。

  门垂碧柳;手运乌甓:

上联典指晋朝时期的陶渊明,宅前植柳五株,自号“五柳先生”,作《五柳先生传》。

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陶侃任广州刺史时,曾朝夕搬运百甓(砖)于斋内外,以励志勤力。

  浔阳世泽;正字家声:

全联殿指晋朝时期的陶渊明,为浔阳柴桑人。

  截发易酒;运甓习劳:

上联典指陶侃母截发易酒以待客,客叹曰:

“非此母不生此子。

”下联典指陶侃运甓励志。

  五言

  寸阴珍惜日;一刻爱春宵:

全联典指晋朝时期的陶侃事典。

  诗画文俱妙;教学做合一:

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书画家陶窳,湘潭人,晚居金陵。

字若予,号甄夫,工诗文,精书法及篆刻,尤长画花卉,淮阳颇重之。

下联典指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公元1891~1946年),安徽歙县人。

曾留学美国,回国后,很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

提出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相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

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等。

  惜通万里外;人为三才中:

全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礼、刑、户三部尚书陶谷,有“命掬雪水烹茶”事典。

  墨缘千里远;书道万年长:

此联为陶行知诗句联。

  行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

此联为陶渊明撰题联。

  六言

  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

此联为陶渊明撰题联。

  七言

  位显九州犹运甓;门栽五柳乐归耕:

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大臣陶侃,在广州,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曾任荆、交等八州军事,为政慎密,常勉人惜寸阴。

下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任彭泽令,不为五斗折腰,去职为田。

  华阳洞中谘国事;桃花源里可耕田:

上联典指南朝齐梁医学家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真人。

秣陵人(今江苏南京)。

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

入梁,隐居。

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谘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下联典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任彭泽令,不为五斗折腰,去职为田。

  两江总督济百姓;八州军事惜寸阴:

上联典指清朝时期嘉庆年间进士陶澍(公元1779~1839年),字子霖,号云汀。

道光时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兼管盐政。

他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筹划安徽荒政,疏浚吴淞江、浏河以宣泄太湖诸水。

  望重百梅称韵士;名高五柳傲羲皇:

上联典指宋末元初诗人陶复亨,字仁叔,新昌人。

宋咸淳中试补国学,元初充兴国军教授。

以文行名,有《梅花百咏》。

下联殿指东晋文学家、诗人陶潜(公元365~427年),字渊明,寻阳紫桑人(今江西九江)。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羲皇”,指伏羲氏,古人想像中认为伏羲氏以前的人无忧无虑,生活闲适,所以陶隐士自称为“羲皇上人”。

有《陶渊明集》。

  正义终能除大敌;丹心永照著鸿章:

此联为中共八届政治局常务委员陶铸(公元1908~1969年)《过汤坑》诗句联。

  八言及以上

  鹄寡兴悲,自甘独宿;鸾胶待续,聊写相思:

上联典指周朝鲁国陶婴。

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陶谷。

  一代儒臣,开奠安之伟业;八州良牧,建恢复之奇勋:

上联典指明朝当涂人陶安,字主敬,元朝至正年间参加乡试,任明道书院山长,后避战乱住在家中。

明初历官左司员外郎、知制诰兼修国史、江西行省参知政事。

学业上长于《易》,当时的礼仪制度,多由他裁定。

有《陶学士集》。

下联典指东晋庐江浔阳人陶侃,字士行,由县吏升至郡守。

永嘉年间任武昌太守,建兴初年官荆州刺史、广州刺史,太宁年间以荆州刺史加征西大将军,苏峻、祖约作乱,他协助庾亮、温峤收复建康,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

勤于职事,不饮酒、不赌博,常劝勉别人珍惜时间,为人称道。

  不忘先祖之风,门栽五柳;应勉后昆以学,诗咏百梅:

此联为安徽省长丰县陶楼陶氏宗祠联。

  母贤截发延宾,令子得八州都督;腰直弃官归隐,吾家有五柳高风:

此联为安徽省芜湖县老鹳嘴陶氏宗祠联。

  宗族特征

  1、陶姓南迁要早于其他姓氏。

早在两汉时期,陶姓已有人渡过长江并繁衍发展。

  2、陶姓多品性高洁之人。

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山中宰相陶弘景,率众起义的陶峙岳,不同流合污的陶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