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086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阅读.docx

《中考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阅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阅读.docx

中考文言文阅读

中考古文专项训练题

一、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习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__。

2.小令共写了几种事物?

具体指哪几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5.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

“断肠人”今夜宿谁家?

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6.请你举出一两首表现思乡的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第11~15题。

(12分)

【甲】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贼易之,对饮酒,醉。

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童区寄传》节选)

【乙】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

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

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

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

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

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

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

“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

”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李寄》节选)

1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布囊其口(口袋)                    B.贼易之(轻视)

   C.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访求)        D.寄从后斫得数创(用刀斧砍)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汝曹怯弱,为蛇所食

   A.一人去为市(《童区寄传》)            B.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为坻、为屿(《小石潭记》)            D.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译文:

              

  

(2)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

译文:

              

14.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甲】的主要内容。

(2分)

15.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区寄是偶遇豪贼,被动应战,而李寄不同,她是          。

不过两位少年英雄表现出了共同的性格特点,那就是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2、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以“雨打萍”比喻  。

3.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分)

 

4、“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1分)

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6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分)

7、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试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年且九十()

(2)方磨铁杵()(3)始一反焉()(4)媪自言姓武()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B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

C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1分)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2分)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

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2分)

【人物】【事例】

【人物】【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移山的目的是“”(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

①管夷吾举于士 举:

_________________

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

_________________

③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

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

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

过去)

3、下边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入则无法家拂士

4、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行拂/乱其所/为D.入则/无法家/拂士

6、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

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7、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告诉人们:

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下面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是哪两句?

(   )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8、下面选项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D.霜叶红于二月花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开篇运用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因为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的经历相似,都是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小石潭记》中考测试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一、(河北)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

(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分)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4分)

二、(天门)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1.理解填空。

(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

“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

“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⑧动静结合。

如写鱼:

“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2.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3分)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测试题

(二)

 

三、(永州)

19.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每句2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1.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__________的感受。

(2分)

22.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5分)

四、(遵义)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伐竹取道伐:

__________②下见小潭见:

__________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__________④以其境过清清:

______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8、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4分)

五、(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试举一例说明。

(2分)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3、潭上有什么景物?

4、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5、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6、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7、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8、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

  

  

孔孟论学习中考题

一、基础识记1、默写:

⑴学而不思则罔,            。

⑵不   不   ,不   不   。

⑶“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为“           ,           ”。

⑷读书应有怀疑的精神,孟子的名言这样教导我们:

“      ,         。

” 

2、《孔孟论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成语,你还能记起来吗?

请至少写出六个来。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A、学习并且及时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B、学习而且时时地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C、学习而且当时就复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D、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⑵受学重文,孰不顺成?

(   )

A、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B、接受学习,注重发问,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C、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

D、接受学习,注重发问,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

4、孔子,名   ,字   ,    时期   国人,   学派的创始人,大   家,大   家。

《      》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名   ,字   ,    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之一,《      》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5、孟子说:

“仁人无敌于天下”,但有人说,在当今社会中,“仁人”处处被骗,时时受欺,几乎寸步难行。

针对此,你怎样理解这个“仁”字?

(字数不少于50字)

二、理解运用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奕秋[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通国之善奕者也。

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暴(   )  奕(   )  诲(   )  鸿鹄(   )  缴(   )

7、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   ”通“   ”,意思:

         

⑵有为者辟若掘井    “   ”通“   ”,意思:

         

⑶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   ”通“   ”,意思: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通“   ”,意思:

       

⑸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   ”通“   ”,意思:

         

8、下列“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A、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C、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D、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E、曰:

非然也

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为例,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B、接下来又以“奕秋诲二人奕”之事为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C、“奕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如此了。

D、这个小故事将学“奕”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智弗若”。

11、翻译:

⑴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⑵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三、综合分析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③而正也。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砌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④而明辨之也。

【注释】①达:

通达,应用。

②奚:

何处,哪里。

③有道:

有道德学问的人。

④审问:

详细探讨。

1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非学无以致疑  致疑:

提出疑难问题    B、舍问,其奚决焉?

 决:

判断,解决

C、问焉以破其疑   焉:

他               D、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正:

正确

13、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⑴从选文第2段看,作者对向他人请教(学习)持什么态度?

这强调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新课程学习强调“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选文也涉及了这一学习方法。

能体现这一学习方法的是哪一语句?

请从文中找出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说: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

”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送东阳马生序》《黄生借书说》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然后完成18————21题。

(10分)

(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札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蝉灰丝时蒙卷轴。

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

①通籍:

做官。

②落落:

形容多而连续不断的堆积。

③素蝉(yín):

指书里的蠹虫。

④灰丝:

指灰尘和虫丝。

18.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

____②录毕,走送之:

____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意思。

(2分)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段

(一)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试作简要说明(至少说出两条)。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段(—)和文段

(二)作者都写到幼年读书情况,从选文看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

作简要分析。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词牌名  题目   秋思之祖2.十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3.断肠人在天涯。

4.D       5.C6.这是开放题。

示例:

①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阅读(40分)

(一)14分10.(2分)D11.(2分)A12.(2分)D

13.

(1)儿童区寄,是郴州打柴放牛的孩子。

(准确译出“童”、“荛牧”1分,句式正确,句子通顺1分)

(2)就到庙里坐下,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