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6080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docx

《中考语文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docx

中考语文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9.(2018·吉林)(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5分)

龙卷风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既而渐近,所经县城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

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

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选自《梦溪笔谈》)

13.下面“略”的义项摘录于《古代汉语词典》,其中符合“居民略尽”的一项是()(2分)

A.疆界B.巡行,巡视

C.谋略,智谋D.大致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积累与释义。

“居民略尽”一句中的“居民”与前句的“官舍”相接,应该翻译成“民居”,即“民房”,与后一句相联系“悉卷入云中”是说这些官舍、民居都被卷入云中。

句中“略”修饰限制“尽”,应该是程度副词,而“疆界”是名词“巡行、巡视”是动词,“谋略、智谋”是名词,只有“大致”是程度副词,整句的意思是“这些官舍、居民大致都消失了”。

1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1分)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答案: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解析:

本题考查朗读与断句能力。

通读句子可以得知:

“俄顷”是表示时间的副词。

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后应该有停顿。

15.请在文中找出一个能够表现龙卷风特点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2分)

答案:

卷。

写出一种巨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来或裹住。

能写出大风把地面上的人和物品都裹挟带到了天上的状态。

解析:

“旋风卷入云霄中”“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写出龙卷风的状貌和被龙卷风卷走的房屋和众人,“县城悉为丘墟”写出龙卷风过后的结果。

这一切都围绕着“卷”展开,都是“卷”的结果。

【参考译文】

宋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从东南方向刮来,望去,像一支羊角直插入天空。

大树全被拔起,一会儿旋风就将它们卷入云霄中。

不久旋风渐渐地移近,经过县城的官舍、百姓大多被卷入云中。

县令的儿女和奴婢被卷走,又摔在地上,死伤了好几个人。

老百姓中死伤和失踪的人不计其数。

县城全部成为废墟,于是就移到了现在县城。

10.(2018·山东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2题。

(6分)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①,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②。

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③其纸。

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

今浮图、

老氏④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

汝当谨志之。

【注】①[茵褥]被褥。

②[脑]书脑,即书的订处。

③[揉熟]揉坏。

④[浮图、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忘路之远近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①既出,得其船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C.①乃不知有汉②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①藉以茵褥②今于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答案】D(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古汉语一词多义。

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音节助词,不译。

B,已经/就。

C,竟然/于是,就。

D,都是“用”的意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答案】这不只是担心手上的汗水浸到书页上去,也担心碰到书的装订处。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字字落实,语句通顺。

注意惟:

不只,“渍”翻译成浸到,“脑”翻译成装订处,其代词,指书。

12.选文是司马光训诚儿子的一段话,能体现出司马光对书有着怎样的态度呢?

(2分)

【答案】--是担心书籍受到污损,体现出马光对书的爱惜;二是司马光的语言和动作体现出他对书的敬重。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全文主要写了司马光是对待书籍的态度,“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既有对书的珍惜又有敬意,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

【参考译文】

至于看书卷的时候,必然先到洁净的桌案上,用被褥覆盖着,然后端正地坐着看它。

有时想走着看书,就手托着一块方版,不曾敢用手捧着它,不只是怕它沾上汗水,也是担心碰到书的装订处。

每次看完了最后一页,就侧着右手大拇指指甲托着书沿把这页抬起去,和食指指甲捻起来这页夹过去,用这种方法来使手不至于揉坏了这张纸。

每当见到你们晚辈用手指像爪子一页撮起纸的时候,实在不和我的心意。

当今修佛、道者还知道尊敬他们自己的书,难道我的孩子反倒不如他么?

应当立志改正它。

11.(2018·山西)严沧浪①《诗话》谓:

“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②,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③,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

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④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选自《人间词话》王国维)

注释:

①严沧浪,南宋诗论家,所著《沧浪诗话》主张以妙悟论诗,产生了较大的历史影响。

②羚羊挂角,出自《埤雅·释兽》:

“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

”比喻意境超脱,不着形迹。

③凑拍,凝合、聚合、拼附的意思。

④阮亭,清初杰出诗人王士桢的号,论是提倡“神韵”。

12.下列选项与文中“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A.言不由衷B.言简意赅

C.余韵悠长D.理屈词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原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

A项,“言不由衷”指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B项,“言简意赅”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

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C项,“余韵悠长”形容一样事物令人久久回味,难以忘却,一般用来形容艺术表演(比如歌曲、戏剧)或者酒、茶等饮料;D项,“理屈词穷”形容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据此可知答案是C。

13.揣摩文中线句的写法及作者的心理,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作者将严沧浪的“兴趣说”,阮亭的“神韵说”与自己的“境界”说进行,突出强调了“境界”说触及到诗词评论的根本。

通过文中“然”“犹不过”“不若”“拈”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发表以上言论时,之情溢于言表。

【答案】对比得意(自豪、喜悦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手法和对文本的理解。

根据题干可知第一空填写法,并且在题干的后面有“突出、强调”的词语,可知作者是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

根据“然”“犹不过”“不若”“拈”等词语可见作者列举了严沧浪的“兴趣说”,阮亭的“神韵说”目的是突出自己的得意、自豪之情。

【参考译文】

严沧浪《诗话》里写道:

“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认为北宋以前的词也是这样。

但是严沧浪所说的“兴趣”,阮亭所说的“神韵”,只不过是说出了诗词的表面而已,不如我提出的“境界”二字来得深探诗词的本质。

12.(2018·浙江杭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姚长子墓志铭

[明]张岱

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

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

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

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

“引至舟山放侬。

”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

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

自计曰:

“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乃私语乡人曰:

“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①姚长子,筑土城自卫。

困之数日,饥甚。

我兵穴舟窒袽②以诱之。

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③之,百三十人尽歼焉。

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④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⑤,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⑥矣。

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

醢⑦一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

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⑧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

悲夫!

【注】①脔(luán):

切割成小块。

②穴舟窒袽(rú):

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

袽:

败絮。

③蹙(cù)逼近。

④主后:

此处指继承人。

⑤去一锸(chā):

挖走一锹土。

⑥几希:

很少。

⑦醢(hǎi):

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

⑧旌义:

表彰(姚公的)义举。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山阴王氏佣也(被雇用的人)B.嘉靖间,倭寇绍兴(盗贼)

C.乡人义姚长子(以……为义)D.纵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本题,要调动积累,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B项整句话的意思是“倭寇侵犯绍兴”,其中“寇”为动词,译为侵犯。

A项“佣”,有“yōng”和“yòng”两种读音。

作“yōng”时,多指雇用、受雇用,如佣耕;作“yòng”时,多指买卖时给中间人的报酬,如佣金。

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

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18.【答案】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解析】本题考查朗读节奏,也是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

准确理解句义就能正确朗读。

要求是“限断三处”,这句话的意思是“化人坛四面都是水,断前后的两桥,那么(它)就是死地了,何不诱倭寇进入?

”再从结构上看,“化人坛四面”偏正结构作主语,“皆”为谓语,“水”为宾语,因此“化人坛四面皆水”是一句;“断”是“截断、阻断”的意思,阻断前后两座桥,“则”的意思是“就”,“盍”的意思是“何”或“为什么”,“诱”的意思是“引诱”,“入”的意思是“进入”,则断句为“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5分)

①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3分)

19.【答案】①你们急速前往(化人坛)截断前桥,等到倭寇一过,就截断后桥,那么倭寇就可以抓住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时,要注意最好直译,句中省略部分也要补充出来。

特别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如“若辈”——你们;“亟”——急;“则”——那么;“倭”——倭寇;“擒”——抓住。

然后连成一句通顺的句子,注意语言要连贯。

②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

(2分)

19.【答案】②仓促之间,(姚长子)无暇顾及自身安危,却想着保全家乡父老。

【解析】翻译时注意句子的省略成分,如“救死不暇”省略主语“姚长子”;重点词语意思,如“仓卒”——仓促;“救死”——从死地救出来;“不暇”——来不及;“欲”——想;“全”——保全;“桑梓”——家乡。

译成汉语时适当调整词语顺序,注意语言通顺连贯。

20.基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的铭文。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写这篇基志铭的用意。

(4分)

20.【答案】称颂姚长子牺牲自己保全家乡的壮举,弘扬其大义;感慨百姓对其墓的践踏,警示世人要保护好义士的遗存,世代铭记像姚长子那样的义士。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概括。

解题时,根据题干要求——分析作者写这篇墓志铭的用意。

先概括姚长子的事件——为保全家乡父老勇于牺牲自己;再提炼作者作者多姚长子这种行为的态度——称颂、弘扬;然后概括百姓对其态度——“邻农且日去一锸”,最后点明作者最终的态度——“乃不欲存盈尺之土,悲夫!

”从而警示世人保护好墓地,世世代代铭记像姚长子那样的义士。

【参考译文】

姚长子,是山阴王氏帮佣的人。

嘉靖年间,倭寇侵犯绍兴,从诸暨偷偷潜至鉴湖铺。

姚长子正踞坐在稻床打稻,见倭寇来到,持稻叉与他们搏斗。

姚长子被擒,被用藤穿过他的肩(即穿过琵琶骨),(倭寇)叮嘱姚长子说,“带我们到舟山就放你”,姚长子误以为他们说的是吴氏的州山。

取道柯山,翻越柯岭,来到化人坛。

自己谋划说:

“化人坛四面都是水,断前后的两桥,(它)就是死地了,何不诱倭寇进入?

”于是悄悄地告诉乡里人说:

我引诱强盗到化人坛了,你们赶快去那里断掉前面的桥,等倭寇一过,就切断后面的桥,那么倭寇可以擒到了。

等到倭寇抵达化人坛,前后的桥都被切断,倭冠没有办法离开,于是把姚长子一寸寸切成肉齑,筑起土城自卫。

(当地人)围困他们好几天,(倭寇)饿极了。

我们的士兵在(河边的)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来引诱他们。

倭寇深夜偷船计划逃走,(船)行到河当中,(乡兵)拉走所塞在船里的(败絮)让船沉没,四面合围夹击他们,130人全部被歼灭在那里。

乡人为姚长子义举所感动,葬在钟堰的寿家岸。

没有继承人祭祀的墓,(姚长子墓)沦为牛羊践踏的废墟,旁边的农民并且每天用锸挖走一锹土,恐怕它不沦为田埂道路的地方很少了。

我为它立石碑划定墓的边界,并作铭文说:

(自己)一个人遭受粉身碎骨的醢刑,(也)醢死倭寇130人,功劳不值得一提;(自己)一个人遭受醢刑,却使千万人存活,这功劳怎么不让人怀念?

(他)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把(自己)从死地救出来尚且来不及,却想保全自己的家乡人民;(官府)表彰他的义举后,公道得于大大彰显,(可我们后人)却不想这满一尺见方土地的墓地留存(意即不被牛羊和农民圈地破坏),(我)悲叹啊!

13.(2018·湖北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隋文帝①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

杨素启奏:

“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

”文帝曰:

“法不可违。

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②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我安能亏③法?

”卒不许。

【注释】①隋文帝: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共育有五子——房陵王杨勇、隋炀帝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

②兆人:

兆民,万民。

③亏:

使……受损害。

13.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2分)

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答案】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节奏的划分。

划分的时候,应该以词语的意义为单位,表达一个意义的词语就不能被划分开。

题目中还作出了提示,“限断两处”。

“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句中已有逗号,故再断句一处即可。

从题目上看,“吾是王儿之父”是一个意义单位,“非兆人之父”是一个意义单位,故从中间断开。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陛下爱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若如公意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C.我安能亏法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D.卒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能力。

A项,“之”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分别为:

“他”和“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

”B项,“若”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分别为:

“如果”和“你”。

C项,“安”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均为“疑问词,哪里”。

D项,“许”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分别为:

“应允,认可”和“上下”。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分)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

【答案】隋文帝的儿子秦王杨俊是(担任)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

(意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翻译能力。

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子”的意思是“儿女”这里指“儿子”;“为”的意思是“是,担任”;“奢纵”的意思是“奢侈、骄纵”。

16.本文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治国思想?

(2分)

【答案】①严明律法(以法治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②大公无私(公正无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本题应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梳理信息。

找出答案。

这篇文章讲述了隋文帝坚持将触犯刑律的儿子免官的故事。

“以奢纵免官”“法不可违”“我安能亏法?

”体现了隋文帝严明律法、大公无私的治国思想。

【参考译文】

隋文帝的儿子秦王俊是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被免去官职。

杨素启奏道:

“(对于)秦王,陛下疼爱他,臣请求陛下不追究他的罪过。

”文帝说:

“法律(谁)也不可违犯。

如果按照你的意思处理这件事,我就仅仅成了秦王俊的父亲,而不是天下人的父亲了,倘真如此,为什么不另外制订专门适用于天子的儿子的法律呢?

我怎么能使法律的尊严受到损害?

”最终隋文帝没有答应(杨素的请求)。

14.(2018·浙江乐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

柳陌[明]祁彪佳

出寓园,由南堤达豳园①,其北堤则丰庄所从入也。

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日“柳陌”。

堤旁间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缤纷②,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绿影依依,许渔父停桡③碧阴,听黄鹂弄舌,更不失彭泽家风④耳。

此主人⑤不字桃而字柳意也。

若夫一堤之外,荇藻交横⑥,竟川含绿,涛云耸忽,烟雨霏微,拨棹临流,无不率尔休畅矣。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豳(bīn)园:

与文中的“寓园”“丰庄”均为地点名称。

②落英缤纷:

语出《桃花源记》,意在表现桃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景象。

③桡:

与下文的“棹”都指船桨。

④彭泽家风:

指像陶渊明归隐后那样的生活风貌。

⑤主人:

作者自称。

⑥荇藻交横:

1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相同的一项。

(4分)

(1)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

A.卿言多务。

孰若孤(《孙权劝学》)B.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2)拨棹临流()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B.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13.

(1)A

(2)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此题具体考查一词多义现象。

两个小题的对照句均出自课内,可将课内该加点字词的意思,代入课外句子,结合句意判断意思是否相同。

(1)若:

A.像,比得上;B.你。

将AB两项中的“若”的意思分别代入,A项中“若”的意思才说得通。

(2)临:

A.临近;B.面对。

将AB两项中的“临”的意思分别代入,B项中“临”的意思才说得通。

14.文中多处借用前人佳句。

参照注释②,完成注释⑥。

(3分)

14.(3分)示例1:

语出《记承天寺夜游》,意在借交错纵横的水草表现堤外湖水的清澈。

示例2:

语出《记承天寺夜游》,意在表现堤外水中水草纵横交错,柔美飘逸。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

此题也可以理解为宽泛的仿写。

注释②先指出其出处,再解释其含意或作用。

同样的,补充注释⑥,也要先指出其出处,再解释含义、作用。

注释⑥中的“藻荇交横”出自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一篇课文,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中,“藻荇交横”字面意思是水藻、水草纵横交错。

用来描写寺庙月夜的景色,显然不是真的写“水”,是虚写。

课文中指月光如水,树影下的地面上,好像藻行一类的水草纵横交错。

在选文中是写实,用来形容“一堤之外”的湖水清澈见底,都能看见水中的水藻、水草。

15.结合语境,说文解字,赏析语句,选择正确的理解。

(4分)

(1)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

()

A.“飔”为形声字,形旁为“风”,其意为“风”。

此句生动写出了风吹雨打,花瓣纷纷飘落,撒满游人衣襟的情景。

B.“飔”为形声字,音同“思”。

“飓”读音轻柔,传达出柔和细腻之感。

此句生动表现微风吹拂,红花如雨一般飘落,撒满游人衣襟的情景。

(2)许渔父停桡碧阴,听黄鹂弄舌。

()

A.“弄”有“演奏乐器”之义,写出了黄鹂鸣叫如乐音清脆,悦耳动听,惹人喜爱。

B.“弄”有“戏耍”之义,写出了黄鹂在枝头吵吵闹闹,声音嘈杂,让人听了心生厌烦。

15.

(1)B

(2)A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言文重点词句的能力。

(1)前面“落英缤纷”说的是落花纷纷扬扬,“英”,花。

“微飔”指微风,据此,“红雨”不是“红色的雨”,显然指红花落满了游人的衣裙。

故A项“风吹雨打”的说法错误。

(2)许渔父显然是被这黄鹂优美的歌喉给吸引住了,才停下了船桨,就如同当年归隐后的陶渊明那样,悠闲自得。

而不是感觉“黄鹂在枝头吵吵闹闹”,让人“心生厌烦”。

故“弄”不能解释为“戏弄,戏耍”。

16.作者为什么将种着桃柳的那条路取名“柳陌”?

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4分)

16.在作者看来,桃花“缤纷”不及垂柳“绿影依依”,柳树绿阴还可以让渔夫停舟小憩,这种景象,颇有“彭泽家风”,让作者很是自得。

如此意境,轻松舒畅。

作者取名“柳陌”,正是想表现自己与陶渊明心灵相通,寄托他闲适恬淡的人生志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意图、赏析文中形象的能力。

此类试题可结合词语意思与文意、主题情感及作者的生活态度等来综合分析。

解答时,可分别思考“柳”与“陌”的字面意思、引申义、象征义、典故义等。

选文中的“彭泽家风”中的“彭泽”指陶渊明担任过彭泽县令;“家风”指的是他的高洁品格。

“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五柳先生”陶渊明,陶渊明率性而为,闲适恬淡、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正是作者所追求的。

“陌”,田间东西方向的小路。

泛指道路。

根据题目中“种着柳树的那条路”,从字面意思来看,取名“柳陌”十分恰当。

【参考译文】

出了寓园,(我)从南堤到达豳园,北堤是丰庄所进入的道路。

介于两堤之间,有好像排列的屏风那样的(桃柳),得到张灵墟书写“柳陌”的名称。

堤旁间隔种植桃树和柳树,每年到了春日,落花纷纷,微风偶尔吹过,红花像雨点一样落满了游人的衣裙。

我以为比不上几株垂柳,绿色的树影依依。

许渔父停止划桨,在碧绿的树阴下,听黄鹂鸟的叫声,更加不失为像陶渊明归隐后那样的生活风貌。

这就是我不写“桃”而写“柳”的用意啊。

像那一个河堤之外,水中水草纵横交错,竟然是水中含绿,波涛像云一样忽然耸立,烟雨之中,烟气轻微飘飘,拔桨面对水流,没有不这样率性、酣畅淋漓的了。

15.(2018·浙江温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

柳陌[明]祁彪佳

出寓园,由南堤达豳园①,其北堤则丰庄所从入也。

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日“柳陌”。

堤旁间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缤纷②,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绿影依依,许渔父停桡③碧阴,听黄鹂弄舌,更不失彭泽家风④耳。

此主人⑤不字桃而字柳意也。

若夫一堤之外,荇藻交横⑥,竟川含绿,涛云耸忽,烟雨霏微,拨棹临流,无不率尔休畅矣。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豳(bīn)园:

与文中的“寓园”“丰庄”均为地点名称。

②落英缤纷:

语出《桃花源记》,意在表现桃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景象。

③桡:

与下文的“棹”都指船桨。

④彭泽家风:

指像陶渊明归隐后那样的生活风貌。

⑤主人:

作者自称。

⑥荇藻交横:

1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相同的一项。

(4分)

(1)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

A.卿言多务。

孰若孤(《孙权劝学》)B.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2)拨棹临流()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B.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13.

(1)A

(2)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此题具体考查一词多义现象。

两个小题的对照句均出自课内,可将课内该加点字词的意思,代入课外句子,结合句意判断意思是否相同。

(1)若:

A.像,比得上;B.你。

将AB两项中的“若”的意思分别代入,A项中“若”的意思才说得通。

(2)临:

A.临近;B.面对。

将AB两项中的“临”的意思分别代入,B项中“临”的意思才说得通。

14.文中多处借用前人佳句。

参照注释②,完成注释⑥。

(3分)

14.(3分)示例1:

语出《记承天寺夜游》,意在借交错纵横的水草表现堤外湖水的清澈。

示例2:

语出《记承天寺夜游》,意在表现堤外水中水草纵横交错,柔美飘逸。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

此题也可以理解为宽泛的仿写。

注释②先指出其出处,再解释其含意或作用。

同样的,补充注释⑥,也要先指出其出处,再解释含义、作用。

注释⑥中的“藻荇交横”出自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一篇课文,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中,“藻荇交横”字面意思是水藻、水草纵横交错。

用来描写寺庙月夜的景色,显然不是真的写“水”,是虚写。

课文中指月光如水,树影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