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机关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标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993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1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机关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第一机关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第一机关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第一机关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第一机关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机关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标准.docx

《第一机关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机关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标准.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机关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标准.docx

第一机关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标准

第一篇机关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标准、技术

第一章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

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一、概念

  1,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用于改善机构的运作并增加其价值。

通过引入一种系统的、有条理的方法去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一个机构实现其目标。

2,在我国内部审计,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

内部审计是和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列的三种审计类型之一。

二、与注册会计师的区别与联系

 

(一)联系:

注册会计师审计相比共同点是他们都以财务审计为起点,但关注的重点不同,由财务审计为基础的拓展的业务领域也不同。

  

(二)区别:

  1,独立性不同。

  内部审计强调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之间的独立性,不强调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与领导人之间的独立性。

因此内部审计本质上是单向独立的。

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对应称法,即:

由部门、单位内部设置的专职机构及人员,独立地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用以健全内部控制,维护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综合经济监督活动。

内部审计在中国审计组织体系中,起着以国家审计为主导,以内部审计为基础的重要作用,支撑着企业的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的本质在于,作为企业指挥者管理机能的一部分,对企业管理手段妥善与否、有无弊漏和是否经济有效,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分析和评价。

内部审计的主要缺陷和特点是,由于在本单位领导下进行内部审计活动,其独立性表现稍弱;但具有及时性、连续性、针对性、预防性等特点。

  2,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

  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是财报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评价,而内审的目的是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

  3,由于审计目标不同,故两者关注的重点领域也不同。

 即便是两者最大的相同点财报,注会与内审的关注的重点也不同。

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侧重点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合规性,也就是对财报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评价。

而内部审计主要侧重点是有效性、经济性、合规性。

  4,业务范围不同。

  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是财报审计,以财报审计拓展到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财务咨询等活动。

而内部审计是以企业财务活动为基础,拓展到以管理领域为主的一种审计活动。

  现在市面上的一些内部审计的书主要讲的不是财务审计方面的内容,主要是避免与注册会计师审计重复和有的内部审计专家的错误观念导致,但是索耶在其著作中明确告诫“在热衷于这些审计所产生的有利影响时,绝不能走得太远,绝不能忽视基本的财务审计和经济业务审计”。

  5,审计标准不同。

内部审计的标准是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注册会计师的标准是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

  6,专业胜任能力要求不同。

  内部审计要求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水平,由于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目的,改善机构运作并增加价值,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与水平。

三、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涵盖的内容

内部审计针对不同的行业和领域表现出特定的审计内容:

  对医疗卫生行业

  医疗收费监控

  在系统中预设医疗收费物价考核指标标准,对医疗收费系统进行实时跟踪、监督。

如果医疗收费系统的处理出现背离相应标准指标的情况,这些数据就会在监控程序中向监督人员发出信号或消息。

医疗设备监控系统可以对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再结合医疗收费监控,可以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收费进行控制,防止医疗设备漏费、私收费现象的发生;同时,方便医院领导对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及收入情况进行了解。

药品物价监控

  系统中药品物价实时监控,是通过相关监控程序对库存系统中日常核算数据进行实时跟踪、监督来实现的。

如果库存核算系统的处理出现背离监控界限或参数的情况,这些数据就会在监控程序中向监督人员发出信号或消息。

  对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执行监控

  系统具自动读取预算系统的功能,根据设定的预算项目和财务数据的对应关系,实现财务数据与预算数据、财务指标与预算数据、预算指标的对比分析和穿透式查询,找出差异的原因,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警定义,实现多种等级的预警提示。

  专项经费监控

  通过设定专项经费来源总额和分项金额以及支出总额和分项金额来检查专项经费的来源和支出的执行情况;检查收支执行情况是否存在超支现象,检查专项经费支出是否存在串户和不规范核算情况。

  对制造行业

  存货库龄监控

  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商品等存货的库存业务进行监控,及时反映企业的库存结构、资金占用、积压数量、积压时间,使企业库存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调整库存周转频率,盘活积压资金,既保障库存物资及时供应生产的需求,又防止过度积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销售业务的监控

  通过对销售业务的监控,使销售数据在系统中实时更新,这样可以及时对销售的收入、单位成本、单位利润等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市场状况,尤其是同一产品在不同市场的销售价格等情况,以便做进一步的市场战略调整。

  财务监控

  系统中财务系统的时监控,是通过相关监控程序对财务核算系统中日常核算数据进行实时跟踪、监督来实现的,如果财务核算系统的处理出现背离审计界限或参数的情况,监控程序会自动向审计人员发出预警信号或消息。

  财务规范性控制

  现金坐支监控:

可以根据定义的现金坐支检查公式进行监控。

  异常凭证监控:

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会计制度和内部财务制度的规定自行定义异常凭证中的科目对应关系,凭证发生时系统可以及时提示并记录这些异常对应关系凭证,并提示这些异常凭证所涉及的内控制度缺陷。

  财务分析监控

  可以允许设置以及组合财务分析工具提供的方法,定义分析的标准,以及违反标准的结论,形成具体的分析方案,并且每一条分析,可以预先设置其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经济指标监控

  可以通过系统定义好的经济指标,设置指标数值范围、指标数值趋势、指标同比数、指标预算数的控制.

  大额收支监控

  通过对现金、银行存款账户大额收支监控限额的设定,对收支的金额过大或数量过多时,监控程序会自动向审计人员发出预警信号。

  审计作业监控

  帮助审计工作人员依照法律规定和企业授权开展审计监督作业,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

  重大疑点监控

  通过设置疑点分类监控的方法,将在审计作业过程中发现的审计疑点根据重要性原则进行监控提示,帮助审计主管明确审计详查的方向。

  重大违规金额监控

  通过设置违规金额分类标准的方法,监控在审计作业过程中查清的违规金额,帮助审计主管根据重要性原则进行监控提示,提示审计主管审计项目在违规金额方面的重大程度。

例如:

违规金额超过10万元以上时系统向审计人员发出监控预警信息。

  违规问题监控

  通过对违规问题设置重要性标准的方法,监控在审计作业过程中违规问题的属性和重要性,帮助审计主管判别问题严重性程度,提示审计主管审计项目在违规问题方面的严重程度。

例如:

违规问题属于贪污或小金库等严重违法违规时,系统向审计人员发出监控预警信息。

  审计作业进度监控

  通过对审计作业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进行比较的方法,并设置计划进度,完成差异监控指标,对审计作业进度进行监控,当出现较大差异时,及时进行监控提示,帮助审计主管及时了解在审计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严重程度。

例如:

实际进度明显落后于计划进度30%时,系统向审计人员发出监控预警信息。

第二章内部审计方法

顺查法。

按照经济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和会计核算程序,依次审核和分析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

博科资讯审计管理软件提供资产负债表、科目明细账、科目余额表和记账凭证等查询页面,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联网实时监控系统实时查证工具中科目余额表查到科目明细账,再通过科目明细账查到凭证,最后检查根据以上数据所生成的资产负债表。

  逆查法。

按照经济活动进行的相反顺序,先审查会计报表,从中发现错弊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依次审查和分析报表、帐簿和凭证。

博科资讯审计管理软件提供资产负债表、科目明细账、科目余额表和记账凭证等查询页面,如同顺查法一样,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这些页面实现逆查法。

  抽查法。

通过博科资讯审计管理软件凭证检查功能中的凭证抽样功能,可以抽查多个科目的凭证。

目前提供三种抽样方法,包括等距抽样、随机抽样、PPS抽样,从被审单位被审计对象中抽取其中一部分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借以推断审计对象总体有无错误和弊端。

  审阅法。

博科资讯审计管理软件可以对取得的有关会计资料进行审查,以判断其合规性,检查记账凭证。

  分析法。

博科资讯审计管理软件利用实时查证工具中的趋势分析功能,通过该功能的趋势分析表可以对会计资料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各种数据的内在联系,以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审计重点。

  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法。

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确定审计样本是在内控制度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对某一样本产生怀疑时,审计人员可能会扩大样本的数量或对某一样本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审计。

在博科资讯审计管理软件的凭证抽样中,通过设置样本条件,可自定义样本的数量并根据该科目的凭证张数自动计算出抽样凭证的间隔。

  效益评价审计法。

博科资讯审计管理软件通过审计客体所从事的经济活动行为,利用数学计量或数理统计原理,在内部控制制度相对完善的状态下,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量化的评价标准或体系,科学、合理、细致的计算出经济评价的各项指标,反映经济的节约与效率效益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

第三章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二)制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目标:

  l.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职业化。

  2.促使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按照统一的内部审计准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提高内部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促进组织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3.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发挥内部审计在强化内部控制、改善风险管理、完善组织治理结构、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

  4.建立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相衔接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体系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是中国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

  

(一)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基本依据。

  

(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具体规范。

  (三)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的,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提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三、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约束力

  

(一)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执业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照执行。

  

(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是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实施内部审计的具体指导,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参照执行。

四、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适用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全过程。

  

(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

无论组织是否以盈利为目的,也无论组织规模大小和组织形式如何,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都应遵循内部审计准则。

五、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程序

  

(一)内部审计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

协会下设准则委员会负责内部审计准则的起草、修改和论证工作。

  

(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程序:

  l.选定项目。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提出内部审计准则备选项目,经专家咨询论证,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审批立项。

  2.拟定初稿。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根据确定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起草初稿。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征询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修订后提交征求意见稿。

  3.征求意见。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的意见。

  4.修改定稿。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根据各方面意见修改征求意见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征询专家及有关方面意见后定稿。

第四章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理念的发展及启示

一、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三个转折点

  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至今已经历了古代内部审计、近代内部审计和现代内部审计三个发展阶段。

现代内部审计始于美国。

1941年被认为是现代内部审计的开始。

1940年之前在美国,内部审计只是外部会计公司的一个助手。

1941年,Victor.Z.Brink完成了他在纽约大学的博士学位的论文,该论文阐述了包括内部审计性质和范围在内的内部审计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Brink指出内部审计应该作为公司管理层的服务者,而不是作为外部审计(外部会计公司审计)的助手。

Brink凭借这篇论文成为美国“内部审计”这个学科的“开山祖鼻”。

同年,北美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主任JohnBThurston写了一本名为《内部审计的原理和技术》的内部审计专著。

Brink还于1942年出版了美国第一本全面的、系统的论述“内部审计”方面的书《内部审计原理和实务》。

此书一直不断更新,并于2001年发行第五版。

以上事件标志着内部审计的系统理论已开始形成,是内部审计的第一个转折点。

  1978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正式颁布了《内部审计实务准则》。

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雏形。

所以1978年是美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内部审计历史发展过程中第二个转折点。

《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首页就是全面综合地对“内部审计”的概念进行了严谨的定义,在当时的经济和审计领域这个定义已经是相当完美。

此准则颁布后十年来被世界各国的审计领域普遍认可,并被翻译成9种语言。

  1999年6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及其属下的研究基金在反复进行讨论、研究、向各方征求意见后,正式颁布了《内部审计实务框架》。

正如财务会计准则框架一样,《内部审计实务框架》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核心,所以1999年6月是美国内部审计历史发展过程中第三个“历史性转折点”。

相关文件陆续颁布。

二、内部审计实务框架

  当前各国内部审计遵循的《内部审计实务框架》由三个层次组成:

  

(一)第一个层次是强制性的,其核心内容有《内部审计定义》、《道德准则》、《内部审计实务准则》。

  1.《内部审计定义》

  内部审计师协会在最新的《内部审计定义》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服务,其目标在于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的经营。

它通过一套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以帮助组织达到目标。

  2.《道德准则》

  制定道德准则的目的是在内部审计职业内促进道德文化。

道德准则对于内部审计职业来说是必要和适当的,这是由于内部审计是建立在一种信任的基础上的,这种基础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提供了客观保证。

道德准则在内部审计定义上加以扩展。

  3.《内部审计实务准则》

  《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由《属性准则》、《绩效准则》、《执行准则》组成。

《属性准则》论述从事内部审计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的特性。

《绩效准则》则论述内部审计活动的本质,并提供衡量内部审计绩效的质量标准。

《属性准则》和《绩效准则》适用于全部内部审计活动。

《执行准则》将《属性准则》和《绩效准则》运用于特定业务(如遵循性审计、舞弊调查、对控制的自我评估项目)。

《属性准则》和《绩效准则》只有一套,而《执行准则》可能有多套,每套对应内部审计活动的一种主要类型。

  

(二)第二个层次是《实务建议》(即以前的指南),不是强制性的,但是也经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批准并强烈推荐使用。

它能够帮助解释内部审计实务准则,或将准则运用于特定的内部审计环境。

虽然有一些实务建议可能适用于所有内部审计师,但其他的主要用于特定的行业、特定的审计领域,或者特定的地域。

  (三)第三个层次是《发展和实务指南》,包括了各类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开发或者批准的材料,不具有强制性。

其中包括研究报告、书籍、讨论会以及其他还没有资格成为强制性准则的与内部审计实务有关的产品和服务,是审计实务框架中内容最多、最广泛的部分。

《发展和实务指南》用以帮助实施《道德准则》、《实务准则》和《实务建议》,提供了最佳实务提示和技巧。

三、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理念的发展

  以上简单介绍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框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理念的发展,并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从独立性到客观性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旧定义体现在其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责任的声明》(1990修订本)中:

“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功能,它要提供有关检查活动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意见和信息,以协助本组织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

”通过新旧定义的比较,我们可以注意到,在新的定义中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更强调了客观性。

  在传统观念中,“独立”是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也被认为是保证内部审计效果的一个重要要求。

然而,从本质上说,客观是一个更为根本和广泛的概念。

[2]在新定义的草拟过程中,指导任务小组最初并未使用“独立”这一概念,也没打算界定它。

他们认为含义更广的“客观”是内部审计职业的显著特点。

而目前“独立”的要求,则对内部审计人员造成了不必要的约束,它限制了由谁来提供服务以及可以提供哪些服务。

而且,把“独立”凌驾于其他概念之上,会使内部审计部门在提供服务时相对于外部服务提供者处于竞争的劣势,因为后者往往处于“更独立”的位置上。

  内部审计部门能为企业增加价值就是因为他们对改进经营与控制的分析与建议是客观的。

独立是为了保证客观,是一种手段,而客观才是最终的目标。

试想如果审计活动是独立的,但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反映事物的客观面貌,那这种活动就没有效率和效果,甚至造成决策失误,十分有害。

反过来,只要保证了客观,就不必要死守独立不放。

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其形式上的独立性肯定不如外部审计,如果就此认为内部审计不如外部审计,那是十分荒谬的。

  长期以来,人们经常混淆了目标和手段的区别。

虽然目标和手段应该是统一的,但是将手段作为目标则必然导致目标的异化,导致手段最终失去意义。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原来倡导的以规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模式,由于一味以规则(即手段)为重,最终导致不少公司钻规则的空子,发生了安然和世通等等假账丑闻。

这种模式至少造成了以下问题:

  

(1)没有明确清晰的目标,大量的细节掩盖了准则的用意;

  

(2)过多的例外和界限测试,为财务设计者获得所需要的结果提供了方便;

  (3)大量的详细指南,其中包含了大量互相矛盾的处理。

  最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对美国财务报告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体系的研究》,认为需要摒弃目前美国以规则为导向的模式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倡的以纯原则为导向的模式,而采取以目标为导向的模式。

此举鲜明地说明了目标是第一性的,而规则,甚至于原则,都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手段。

方向错了,则手段再完善也只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于更快速地偏离目标;方向对了,则所有的手段都可以因此而发展起来。

比如,从历史上看,独立审计目标的演变,即从查错防弊到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直到现在的两者皆重,其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也随之发生变化,或者说也随之发展。

制度基础审计和审计抽样的运用,都是在验证财务报表公允性阶段才发展起来的。

没有这个目标,这些方法、程序的确立是很难想像的。

  因此,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这些研究成果、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都为我们理解内部审计的本质,进而制定我国自己的内部审计准则,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说独立性的概念毫无用处了,作为一种手段它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

“独立”是个变量,对它的解释以及其重要程度依赖于一系列因素,如企业的行业类型、地区及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服务的本质等。

遵守独立性有助于达到客观性。

在美国会计学会当前的研究中,“独立”被表述为“无阻碍地决定工作范围和无阻碍地完成工作的能力”,指导任务小组最后采用了这一理解,保留了“独立”,认为“内部审计活动应该在决定内部审计范围、开展工作以及汇报成果时不受干涉”。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独立是对审计活动而言,客观是对内部审计师个人而言。

显然审计活动是以内部审计师为基础的。

为了保持客观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内部审计师:

  

(1)不应该参加任何有可能损害或者假定会损害他们无偏见的评估的活动或关系。

包括可能与组织的利益有冲突的活动或关系。

  

(2)不应该接受任何可能损害或假定会损害他们职业判断的东西。

  (3)应该披露所有知道的重要事实,只要如果不披露将会歪曲对所审查的活动的报告。

  

(二)将视野扩展到组织外部 内部审计,按常人理解,仿佛必须由组织内部的人员和机构进行。

然而这是一种误解。

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新定义中,“内部”一词被抛弃了。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审计业务,是一种范围性概念,不同于“由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的审计业务”的主体性概念。

虽然有一些人认为“内部”这个概念是内部审计职业最重要的特质,然而在理论上保留这一概念是有缺陷的。

这一措辞试图使内部审计职业垄断所有相关的服务,执行所有职能,试图阻止外部人参与内部审计服务的竞争。

而且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展,在企业内部拥有所有需要的技术变得不经济,这也造成了许多企业从外部购买服务,即所谓的内部审计外部化。

“内部”这一概念唯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内部审计服务仍应由企业内部进行管理,而不应完全放权给外部。

  内部审计业务部分或全部拓展到外部,其明显的优势体现在:

  1.获得规模经济。

外部审计组织不仅在组织规模上,而且在业务规模上都是经济的。

高额的服务成本费用可在大量的客户那里得到补偿或分摊,因此能够实现等效服务下的成本最低,或成本相同下的更高效服务。

大部分审计业务是要由人来完成的,但有些部分要用到计算辅助技术和管理分析技术,这些技术中的软硬件成本不是一般单位愿意承担或能够承担的,但一流的会计公司却能够也愿意承担,因为这些固定成本可以分摊到大量的客户中去。

  2.降低总成本。

组织如果建立一个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支付员工的薪金、培训费和管理费用,内部审计外部化则能节省这些费用,而且企业可只在需要时聘用,以保持支出控制的灵活性。

即将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所需的固定成本转换为变动成本,将不可控成本变为管理部门的可控成本。

同时,如果由外部审计人员承担内审工作,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可与外审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意味着外审人员能更多地依赖内审工作,企业也可因少支付审计费用而获益。

  3.保持适当的组织规模。

几乎每个企业都能从内部审计职能中受益,但对中小规模的企业来说,设置一个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