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核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3103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核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核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核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核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核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核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核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核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核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模拟考核题库300题含答案

2019年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说法错误的是(C)

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2.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C)

A.引起学习动机B.巩固知识C.领会知识D.运用知识

3.大班教学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

A.演示法B.练习法C.讲授法D.谈话法

4.传统的关于教学任务的认识,不包括以下哪一个方面(C)

A.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能和体能

C.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各种品质

D.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5.设计教学法的一般进程为(B)

A.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做出结论

B.设置问题的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C.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巩固知识→检查

D.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务→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

6.下面哪一条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A)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高速度原则D.高难度原则

7.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D)

A.效度B.难度C.区分度D.信度

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试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C)

A.练习法B.实习作业法C.实验法D.谈话法

9.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D)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0.教学过程是一种(A)

A.认识过程B.特殊的认识过程C.育知过程D.育德过程

1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A)

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12.下列哪种观点是智者派的观点(B)

A.努力追求道德的卓越,生活的明智和行为的理性

B.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

C.教育目的是培养思路清晰.充满理性和真理的政治家

D.强调美德.道德和忠诚

13.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A)部分。

A.主体B.客体C.中心D.范式

1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是针对(D)而提出的教学规律。

A.教学的概念B.学生身心发展C.教学任务D.师生的地位与作用

15.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

16.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原则时,要(A)。

A.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B.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C.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D.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1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D)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18.学科课程的基本形式是(A)

A.分科课程B.国家课程C.活动课程D.校本课程

19.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是(C)

A.课程目标B.课程计划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

20.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A)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经验C.课程是活动课程是项目

21.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A)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D.以上都不对

2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D)

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

23.学校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B)

A.活动B.教学C.科研D.教育

24.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

A.传授知识技能B.发展学生智力C.培养学生品德D.关注个性发展

25.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A),二是教育技巧。

A.教育理论B.教育手段C.教育思想D.思想品质

26.教学的作用直接表现在(B)

A.促进教育发展B.促进个体发展C.促进文化发展D.促进社会发展

27.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始于(A)

A.1985年B.1989年C.1993年D.1995年

28.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C)。

A.思想政治素质B.教育理论素质C.职业道德素质D.职业技能素质

29.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

30.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A)的论争。

A.知识与能力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C.分科与综合D.知识与思想

31.“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体现了(C)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

32.在结构化策略方面成就最显著的教育家是(B)

A.杜威B.布鲁纳C.赫尔巴特D.苏霍姆林斯基

33.“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属于什么类型的综合课程(D)

A.活动中的综合课程B.经验中的综合课程C.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D.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

34.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D)

A.领导核心B.正常秩序C.良好班风D.集体目标

35.下列原则中属于德育原则的是(A)

A.导向性原则B.因势利导原则C.直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6.德育的价值属性和(C)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功能的两大含义。

A.社会性B.个体性C.教育性D.享用性

37.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B)

A.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B.建立班集体

C.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和民主作风D.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38.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是《大教学论》的作者(A)

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杜威D.凯洛夫

39.应该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是在(C)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

40.教师在教学中补充教学内容以反映最新科学成果,体现了教学的(B)

A.思想性B.科学性C.拓展性D.趣味性

4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42.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B)

A.道德意志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行为

43.班级工作的管理首先要做到(C)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44.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C)

A.提出共同目标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C.组织和团结集体

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4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C)

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个性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

46.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

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

47.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A)

A.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B.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C.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D.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

48.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D)

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育

49.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属于(D)

A.平行管理B.常规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50.“为了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B)

A.德育的途径B.德育方法C.德育的结构D.德育的内容

51.结构化策略属于(A)

A.内容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

5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

A.克伯屈B.夸美纽斯C.斯宾塞D.杜威

53.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C)

A.布置作业B.检查作业C.课外辅导D.课后练习

54.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A)两个部分组成。

A.考查和考试B.考核和考试C.考查和考核D.检查和评价

55.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C)

A.唐代B.宋代C.清末D.新中国成立后

56.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C)

A.布置作业B.检查作业C.课外辅导D.课后练习

5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58.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A)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南洋工学D.洋务学堂

59.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B)

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

60.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C)

A.爱国主义教育B.劳动教育C.宗教教育D.民主和法制教育

61.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B)

A.各学科教学B.政治课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

62.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来了解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德育原则的(C)

A.导向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6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D)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

64.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D)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65.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

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

这种教育目的观体现的是(A)的观点。

A.人文主义课程观B.科学主义课程观

C.知识本位课程观D.能力本位课程观

66.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A)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67.“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的(C)

68.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

69.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C)。

A.洛克B.华生C.柏拉图D.施泰伦

70.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

71.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B)

A.系统性B.能动性C.客观性D.主观性

72.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C)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期

73.在拉丁文中,“课程”一词的含义是(C)

A.科目B.知识C.跑道D.讲授

74.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是(D)

A.政治.思想.道德B.知.情.意C.人生观.世界观.伦理观

D.真.善.美

75.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D)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76.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教育者是(D)

A.威尔逊B.格塞尔C.弗洛伊德D.华生

77.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高到低.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个体身心发展的(B)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78.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是(D)

A.良好的情绪B.强烈的好奇心C.健康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D.正确的人生观

79.自我意识发展趋向于成熟阶段是(B)

A.初中生B.高中生C.大学生D.成人期

80.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B)

A.儿童中心说B.遗传决定论C.环境决定论D.教育万能论

81.(B)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A.科学技术B.生产力发展C.政治经济D.文化

82.“性善论”.“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是(A)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辐合论

83.前苏联谁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C)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B.斯米尔切诺夫C.凯洛夫D.申比寥夫

84.“藏息相辅”.“善喻”.“长善救失”等教学思想首次提出在(B)

A.《老子》B.《学记》C.《劝学篇》D.《大学》

85.“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主张(C)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86.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是什么的发展(A)

A.教育问题B.教育规律C.教育目的D.教育价值

87.古代以儒家“五经”为教育内容,“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和什么(D)

88.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教育思想家是(B)

A.卢梭B.康德C.裴斯泰洛齐D.洛克

89.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孟子•尽心上》是什么时期的著作?

(B)

A.汉代B.战国C.魏晋南北朝D.唐朝

90.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B)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C.教师亚文化D.学生亚文化

91.在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B)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B.《新教育大纲》

C.《教学与发展》D.《民主主义与教育》

92.“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A)的特点。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

93.下列选项中,不受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是(D)

A.教育领导权B.受教育权利C.教育目的D.教育结构

94.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A)

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康德

95.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B)

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康德《教育学讲授纲要》D.凯洛夫《教育学》

96.古代印度,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著作是(A)

A.《吠陀》B.《圣经》C.《心经》D.《楞严经》

97.《学记》中“学不躐等”,主要体现了(A)

A.循序渐进B.温故而知新C.藏息相辅D.长善救失

98.以下各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内容的是(D)

A.语言符号体系B.知识技术体系C.价值规范体系D.自然环境

99.古代_____教育以培养武士为目的,特别重视儿童的体育和军事训练(B)

A.雅典B.斯巴达C.埃及D.印度

100.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A)

A.认识B.设计C.设想D.安排

10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统治者B.培养劳动者C.促进人的发展D.培养军事人才

102.培养学生(D)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

A.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03.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D)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104.当前世界上对教师身份的认定并不统一,下面哪个国家其教师不是公务员的身份(B)

A.法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105.许多国家都对教师资格的取得规定了相应的学历要求。

比如,日本政府规定小学或初中教师必须具备什么水平(B)

A.高中毕业B.学士学位C.硕士学位D.博士学位

106.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从内容上看,在较低层次上,是指教师对学生的(A)

A.亲近感B.理解感C.尊重感D.期待感

107.(A)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

108.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C)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

109.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A)

A.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B.教育怎样去培养人C.教育内容D.教育的方向

110.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A)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D.知识—经验—活动

111.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C)

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计划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项目

112.以纲要的形式编订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材D.教科书

113.课程设计的方法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C)。

A.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

B.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

C.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D.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经验法

114.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以极大的魅力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B)。

A.桑代克B.杜威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115.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B)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116.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分别是(C)

A.教书育人教学科研B.教学科研教书育人C.教育教学教书育人D.教书育人教育教学

117.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学生具有(A)

A.创新精神B.艰苦奋斗的精神C.团结协作精神D.革命传统精神

118.制约课程设计的主要因素有(C)

A.社会B.设计者C.社会.知识和儿童D.政治.经济和文化

119.(A)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

A.教育B.科技C.政治D.自然

120.教育理论隶属于文化的什么层面(B)

A.物质层面B.精神层面C.制度层面D.人文层面

121.以下不属于学校文化中的观念文化的是(D)

A.校训.校风B.校歌.校旗C.办学宗旨D.国家课程

122.体育是以(C)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B.健全品德素养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123.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B)。

A.直接育美功能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C.超越性美育功能D.美育的附加功能

124.素质教育是促进(A)的教育。

A.个性发展B.认识发展C.情感发展D.意志发展

125.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制定各自的(C)

A.教育目标B.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126.(B)在考察生产劳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时,指出:

“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

A.马克思B.恩格斯C.毛泽东D.邓小平

127.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D)。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8.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

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

129.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属(A)范畴。

A.智育B.德育C.美育D.体育

130.相对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而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D)作用。

A.一般B.支撑C.辅助D.主导

131.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

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132.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

A.导向作用B.选择作用C.激励作用D.定位作用

133.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A)。

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

二、多选题

134.下面对道德结构中“知.情.意.行”论述正确的有(A.B.D.E)

A.知是基础B.行是关键

C.德育工作必须遵照“知.情.意.行”的顺序,不能变更

D.“情”对“知”和“行”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E.“意”是“行”的自觉努力,“行”是“知”和“情”的外部表现

135.班级常规管理必须做的工作(A.B.C.D)

A.拟定细则B.宣传教育C.检查评比D.总结奖惩

136.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A.B.C)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D.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E.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137.学生认识具有与人类认识过程不同的显著特点是(A.C.D)

A.间接性B.目的性C.交往性D.教育性E.简洁性

138.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A.B.C.D.E)

A.讲授法B.讨论法C.实验法D.练习法E.谈话法

139.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因为(B.C.D)

A.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

B.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

C.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

D.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140.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发展了铠洛夫所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补充了哪些新的原则(A.D.C)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量力性原则

C.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41.讨论法的基本形式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借助独立思考和交流进行学习。

教师在运用讨论法,应当注意(B.C.D)

A.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选好讨论题目

C.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D.善于引导

142.能否选择好学习经验,决定着教育目标能否实验。

泰勤为学习经验的提出和选择指定了几条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A.B.C.D.E)

A.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经验

B.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C.学习经验所期望的放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D.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E.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143.泰勤提出了课程评价的程序,评价程序共有以下几个步骤(A.B.C.D)

A.确立评价目标B.确定评价情境C.设计评价手段D.利用评价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