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治理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0653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1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坡治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边坡治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边坡治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边坡治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边坡治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边坡治理方案.docx

《边坡治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治理方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边坡治理方案.docx

边坡治理方案

XX市图书馆(新馆)边坡治理工程

 

 

施工单位:

XX长圣建设集团XX

2013年12月24日

 

 

XX市图书馆(新馆)边坡治理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审批:

项目经理:

审核:

编写:

 

施工单位:

XX长圣建设集团XX

2013年12月24日

 

1.工程概况

1.1工程项目概述

工程名称:

XX市图书馆(新馆)边坡治理工程。

XX市图书馆项目场地位于客家文化公园,目前为原状山坡,规划设计的图书馆场地东边、北边、西边2m外为原状山坡,高差3-10m,此支护兼做施工期基坑支护,实为图书馆靠山侧的边坡治理工程。

1.2编制依据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结合我公司的人力、机械设备、技术及类似边坡工程的实际施工经验,编写本方案。

编制本方案的目的是:

为本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提供指导施工的文件,用以指导边坡支护工程中各项工序的施工,确保优质、快速、安全、文明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1.2.1、规X及规程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X》(XX省标准GBJ15-31-2003);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50202-2002);

3、《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4、《XX省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50204-2002);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X》(GB50330-2002)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8、《岩土工程勘察规X》(GB50021-2001);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50010-2010)。

10、《边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X》(DZ/T0219-2006)。

1.2.2、施工安全规X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贝J59—99);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X》(JGJ46—88);

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X》(JGJ80—91);

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X》JGJ33-2001;

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X》GB50194-93。

1.2.3、设计及相关文件

1、《XX市图书馆(新馆)边坡治理工程》施工图,XX市工程勘察院。

1.3工程场地地质条件

1.3.1地形地貌

本场地原始地貌为残丘坡地及丘间谷地地段,场地尚未平整,现有土路通往,交通尚便利。

各钻孔孔口标高为:

52.69~88.00m,最大高差35.31m。

1.3.2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现将场地内各岩土层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1、素填土①-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

黄色,松散,稍湿,由粘性土及10~15%砂、砾组成。

场地局部分布,厚度:

0.60~4.80m,平均2.07m;层顶标高:

52.69~60.29m,平均55.68m。

2、冲填土①-2(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

黄色,稍密,稍湿~湿,由粘性土组成。

场地局部分布,厚度:

1.30~8.80m,平均4.03m;层顶标高:

51.61~62.39m,平均56.05m;层顶埋深:

0.00~3.20m,平均0.64m。

3、粉质粘土②-1(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

黄色、浅灰色,可塑,成分以粘粒为主,粉粒次之,土质较均匀,含少量砂、砾,粘结性较好。

场地局部分布,厚度:

0.60~10.90m,平均4.32m;层顶标高:

49.08~61.71m,平均54.60m;层顶埋深:

0.00~6.70m,平均3.31m。

4、淤泥质土(有机质土)②-2(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

灰、灰黑色,软塑,局部流塑,成分以粘粒为主,含少量有机质及腐植根茎,局部地段过渡为泥炭质土,质轻,味臭,局部含较多量中粗砂及砾,粘结性较好。

场地局部分布,厚度:

0.50~8.20m,平均3.94m;层顶标高:

48.81~55.57m,平均52.42m;层顶埋深:

0.00~8.80m,平均3.55m。

5、中粗砂②-3(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

浅灰色,稍密,饱和,中粗砂占50~60%,含5~10%砾,粒径2~10mm,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余为粉、粘粒,级配一般。

场地局部分布,厚度:

0.60~3.20m,平均1.87m;层顶标高:

46.55~51.19m,平均48.66m;层顶埋深:

6.00~11.20m,平均8.03m。

6、含砾粉质粘土③(第四系坡积层,Qdl)

黄色、砖红色,可塑,成分以粘粒为主,含10%左右石英砾,粒径2~6mm,粘结性较好。

场地大部分布,厚度:

0.80~9.80m,平均3.74m;层顶标高:

54.52~88.00m,平均69.85m;层顶埋深:

0.00~2.30m,平均0.04m。

7、砂质粘性土④(第四系残积层,Qel)

黄色、浅灰色、紫红色,可塑,局部硬塑,成分以粘粒为主,含15%左右砂、砾,粘结性一般,由砂砾岩风化而成。

场地大部分布,厚度:

0.50~8.80m,平均2.81m;层顶标高:

44.35~86.00m,平均59.37m;层顶埋深:

0.00~13.40m,平均4.80m。

8、全风化砂砾岩⑤-1(白垩系上统基岩层,K2)

黄色、浅灰色,岩石风化剧烈,原岩矿物成份除石英外,其余已完全风化,岩芯呈土柱状,手捏易散,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场地大部分布,厚度:

0.60~8.40m,平均3.14m;层顶标高:

42.71~81.90m,平均57.54m;层顶埋深:

1.20~13.60m,平均7.46m。

9、强风化砂砾岩⑤-2(白垩系上统基岩层,K2)

黄色、浅灰色,砂、砾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胶结差,基岩成份以砂、砾为主,粒径2~15mm,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岩质稍硬,岩块用手可折断,锤击声哑。

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全场地分布,厚度(含揭露厚度):

2.20~21.40m,平均9.58m;层顶标高:

37.91~77.40m,平均53.68m;层顶埋深:

0.00~18.40m,平均10.35m。

10、中风化砂砾岩⑤-3(白垩系上统基岩层,K2)

黄色、浅灰色,砂、砾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胶结较好,基岩成份以砂、砾为主,粒径2~15mm,岩芯呈块状、短柱状,节长10~30cm,RQD=60~80,岩质较新鲜坚硬,锤击声脆。

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揭露厚度:

1.40~12.50m,平均5.50m;层顶标高:

27.98~70.00m,平均44.19m;层顶埋深:

9.00~26.10m,平均20.28m。

1.3.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钻探揭露深度内,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的土层中粗砂层(②-3),其含水量及透水性好,属强透水层;其余土层均为粘性土,其含水量及透水性较差,属弱透水层;全风化砂砾岩及强风化砂砾岩裂隙发育,其裂隙富水及透水性一般,属中等~强透水层;中风化砂砾岩裂隙富水与透水具不均匀性。

因此,场地地势北高南低,北侧地势较高地段,地下水较贫乏;南侧较低洼沟谷地段,地下水较丰富,地下水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及邻近地下水体的渗透补给,向南西排泄。

地下水水位及水量动态变化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在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稳定水位埋深为:

0.10~18.20m,平均5.20m;水位标高:

51.39~69.81m,平均58.81m。

1.4边坡支护设计概况

1.4.1、支护设计概况

本支护主要采用“土钉+喷砼”的方法,又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将支护分为6个剖面,具体施工方法详见施工图。

 

 

 

 

 

1.5施工工期

我方计划施工工期:

在正常情况下确保30天内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工程项目。

2.施工管理

2.1项目组织管理结构

本公司一直大力推行项目法施工,在项目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该工程项目施工中,本公司仍实行责权利明确一致的项目法施工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服从项目经理部管理。

项目部管理层在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的指导下负责对本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成本等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对各施工生产要XX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2.1.1、施工管理机构

针对该分部工程主要负责成员有:

项目经理1人(为整个项目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1人,技术负责人1人,专项施工员2人。

调度施工员、内业预算员、质量安全员、机械材料员、后勤出纳员等为整个项目组成人员,各司其职、职责分明。

基坑支护项目管理组织网络图:

 

 

项目副经理:

陈国华

专项技术负责:

汪中梁

 

喷锚施工班组

 

图2.1项目组织管理机构组成架构图

2.1.2、施工管理层

项目经理部领导执行六个基本职能,即:

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监督职能、指挥职能。

投入项目施工的各个专业施工队按项目经理部的计划要求组织单纯的专业施工,按照承包合同的精神,制定落实班组现场平面使用计划和各班组工作计划、使用设备及工具计划并报项目经理部审批,按照项目经理确定的计划与各班组协调,负责汇集各专业班组的交工资料。

2.1.3、施工劳务层

配合在本工程拟定的整套施工顺序,劳动力的投入,施工人员既要专业技术性强,又要基本具备一专多能的施工知识,以缓冲调解因单一工程在单一专业分项完工时人员的大进大出,保持现场施工人员的相对稳定,便于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和保证施工安全,稳定施工质量。

工程的进度快慢,施工质量的优劣还取决于稳定精干的施工队伍和合理的技术人员搭配。

在本工程中我们将选择专业性强且劳动力投入量大的工种,组成综合施工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劳动力,减少无意义的劳动力投入,并提高员工工资收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2.1.4、项目施工组织管理控制目标

表2.1本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管理控制目标

管理项目

管理目标

工程质量

(1)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单位工程质量确保合格等级,争创优良

(2)重大质量事故为零;一般质量问题返工损失率小于万分之一

安全防火

文明施工

(1)无工亡、重伤事故,无火灾事故,无重大机械设备责任事故

(2)轻伤负伤率≤5.0‰

(3)创建“文明施工合格工地”,争创“文明工地”

施工工期

(1)确保业主要求的工期(40个日历天)

(2)施工控制工期在40个日历天内

服务信誉

(1)积极配合完成施工期间的各项服务工作

(2)无来自传媒的曝光或政府主管部门的通报批评

贯标工作

(1)无严重不合格项

(2)一般不合格项责任整改率100%

2.2施工准备工作

我公司在接到开工令后,即马上开始本工程的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2.2.1、管理组织机构组成

组建本分部工程专项管理组。

(详见2.1项目组织管理机构组成)

2.2.2、技术准备

1、认真了解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条件,摸清地上障碍物及地下各专业管线、设施等情况,拟订相应的拆迁方案、保护方案、临时交通组织方案等,经业主同意后,根据施工需要尽早实施完毕。

2、复核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坐标、高程,经业主、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接引现场施工测量控制桩,进行原地貌复测、工程定位放线。

3、详细了解工程地质资料,参加业主组织的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及现场环境等情况交底,编制详尽关键工序施工作业设计。

2.2.3、生产准备

1、按施工总平面规划搭设现场办公、生活、生产设施,布设临时水电管线,做好安全防护设施,与交管、城管、环保、供水供电等各有关部门建立密切联系。

2、组织前期所需的设备机具、材料及施工人员进场,办理报建及开工手续。

2.3组织结构职责

为了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做到按工期要求和安全文明施工,本着精干、高效、务实的原则组建项目经理部,由该项目经理部负责实施工程全面、全过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2.3.1、项目副经理职责

配合项目经理对本分部工程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负责。

负责组织种资源完成本次项目施工合同,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文明施工妥善予以控制。

2.3.2、技术负责人职责

1、负责组织本项目质量策划,组织编制质量计划并按规定报批,主持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将项目质量管理目标分解到各部门、班组和岗位,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实施监督。

2、负责组织图纸会审、技术规程、规X和质量计划的交底工作。

3、负责组织贯彻技术规程、规X和质量标准,认真贯彻实施各项目管理制度和相关程序。

4、负责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工作,确保现场使用的文件均为有效版本,指导和检查生产过程的各种质量记录和统计技术应用工作,确保质量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5、定期召开质量例会,并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反馈质量信息。

6、负责组织本项目全体员工积极配合质量体系审核,认真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7、组织研究解决施工中的较大技术问题,编制工程技术总结。

8、负责检验和试验人员、仪器设备的配备和管理工作。

9、领导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应有和项目的培训工作,指导项目开展QC小组活动。

10、领导本项目质量评定和竣工交验工作。

2.3.3、技术部职责

1、负责项目施工调度管理工作,检查组织落实情况,及时掌握工程进度,物资、机械、运输、劳动力情况及存在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2、认真参加并执行经理部生产计划的编制和安排,下达班组周日作业计划。

3、确保施工过程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进行。

4、负责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和现场文明施工的控制。

5、负责对工人进行技能、安全、质量的教育和培训。

6、负责对被列为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的过程实施施工全过程的监控。

7、负责编制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质量、安全措施要求,了解施工及履约中的主要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8、负责管理施工文件及工程变更设计处理工作,督促、检查、指导有关人员及编制竣工文件,组织编写各项工程总结,负责科技档案的积累整理、归档工作。

9、参加质量事故调查和分析,制定有关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实施验证。

10、负责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标识、保管和移交工作。

2.3.4、质安部职责

1、贯彻执行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并监督执行。

2、参加施工调查,检查施工准备工作和技术交底并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安全、质量技术措施。

3、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检查施工方法,对违反操作规程和危害工程质量现象坚决制止并令其返修。

4、负责施工过程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并按将质量检查结果上报公司工程部。

5、负责现场施工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并作好记录。

6、负责组织安全事故、工程质量事故及其它较大事故的原因分析,按上级要求呈报调查处理报告,并办理违章事故的经济罚款。

7、参加隐蔽工程检查和工程竣工验收及验收交接工作。

2.3.5、机械设备部职责

1、参与施工调查,编制工程机械化施工方案,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机械配备、使用计划。

2、负责机械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和使用权全过程管理,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3、掌握项目机械设备的数量、质量、性能、用途及生产能力。

解决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中的技术问题。

4、组织对各种机械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2.3.6、项目试验员职责

1、认真执行本岗位技术标准、规X,严格遵守试验操作规程。

2、负责材料取样、送检、试块制作工作,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砼的配合比以及执行中的检验、修订工作。

3、监督施工质量,制止违章操作,及时发现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开展质量分析活动,提出改进建议。

4、负责现场计量工作,正确使用和爱护试验仪器设备,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按规定要求及时送计量部门校准。

5、提供竣工文件中所需要的试验报告资料。

2.3.7、项目材料员职责

1、负责对进场所有物资进行验证,并对物资数量和外观质量进行检验。

2、对必须检验和试验的材料,通知人员抽样送检。

3、做好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标识,并随时检查,保护标识。

4、负责物资的堆码,贮存,保管和发放工作。

5、负责现场周围材料,工具的使用管理工作。

6、根据施工预算,建立健全统计台账,认真记载发放物资的品名、规格、数量。

7、以上各部门均应在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项目副经理的领导下协同工作,相互配合。

2.4施工目标

2.4.1、质量目标

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质量方针,确保工程施工达到一次交验合格率100%,分部工程优良率达95%以上,总体优良,外形美观。

2.4.2、工期目标

业主要求本工程具体开工时间以招标人认可的由建立方下发的开工令确定的开工时间为准。

施工总工期为40个日历天。

2.4.3、安全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

3.1总体施工顺序

3.3.1、总体施工顺序如施工流程图:

 

图3.1施工总流程图

3.2测量控制方法

测量控制工作有其特别的系统严密性、连续性。

此次工作由我方的专业工程师施测工作,保证施测精度。

测点放样前,认真作好准备工作,校正仪器设备,拟定施测方案。

现场精心操作,对不符合精度测量成果必须复测,决不马虎了事。

主要采用的仪器设置及工具为:

水准仪和精密全站仪、水准尺、钢尺、锤球、花杆。

3.2.1、施工顺序

确定基准点→基准点校核→引测→场地内控制点设置→埋桩→基坑角点放点→放桩轴线→定桩位→监理复核。

3.2.2水准的控制方法

将建设方移交给施工单位的水准点(高等级水准点,布置在工地红线附近区域)做为整个工程水准的基点,采取二等水准将高程引测到施工段的两侧比较合适的地方,设固定的水准点(Ⅱ级点)。

要求该点均布在两侧,两点相间以不超出100米为宜,设置在高程桩上。

当进行到施工测量时,就近利用(Ⅱ级点),这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测量成果的精度。

3.2.3、平面控制方法

1、复核所移交控制点是否有误。

2、利用控制点施工控制点。

3、各施工控制点护桩。

护桩测定后,用砼固定,以备施工时使用。

精度控制:

测距1/2000,测角<10″,高度<5mm。

3.3锚杆施工

3.3.1、锚杆施工工艺流程

确定孔位→钻机就位→钻孔→清孔→安装锚杆→注浆。

3.3.2、测量放线

钻孔前按设计要求,采用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等进行锚杆放线确定钻孔位置。

土钉布孔距允许偏差为±50mm。

3.3.3、钻孔过程

钻进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钻进,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好现场施工记录。

如遇塌孔缩孔等不良钻进现象时,须立即停钻,及时进行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

钻孔孔径、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设计值,孔口偏差≤±50mm,孔深允许偏差为+200mm。

为确保锚杆孔直径,要XX际使用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

为确保锚杆孔深度,要XX际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2m以上。

3.3.4、锚杆孔清理

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达不到设计孔径。

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必须清理干净,在钻孔完成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

除相对坚硬完整之岩体锚固外,不得采用高压水冲洗。

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待水压、水量变小后方可下安锚筋与注浆,必要时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孔处理。

3.3.5、锚杆孔检验

锚杆孔钻孔结束后,须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孔径、孔深检查一般采用设计孔径、钻头和标准钻杆在现场监理旁站的条件下验孔,要求验孔过程中钻头平顺推进,不产生冲击或抖动,钻具验送长度满足设计锚杆孔深度,退钻要求顺畅,用高压风吹验不存明显飞溅尘碴及水体现象。

同时要求复查锚孔孔位、倾角和方位,全部锚孔施工分项工作合格后,即可认为锚孔钻造检验合格。

3.3.6、锚杆体制作及安装

锚杆杆体采用1Φ20螺纹钢筋,沿锚杆轴线方向每隔1.5m设置一组钢筋定位器,保证锚杆的保护层厚度不低于50mm。

安装前,要确保每根钢筋顺直,除锈、除油污,安装锚杆体前再次认真核对锚孔编号,确认无误后再用高压风吹孔,人工缓慢将锚杆体放入孔内,用钢尺量测孔外露出的锚杆长度,计算孔内锚杆长度(误差控制在±50mmX围内),确保锚固长度。

制作完整的锚杆经监理工程师检验确认后,应及时存放在通风、干燥之处,严禁日晒雨淋。

锚杆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钢筋弯折、定位器的松动。

3.3.7、锚固注浆

常压注浆作业从孔底开始,实际注浆量一般要大于理论的注浆量,或以孔口不再排气且孔口浆液溢出浓浆作为注浆结束的标准。

如一次注不满或注浆后产生沉降,要补充注浆,直至注满为止,注浆压力为0.2~0.5MPa。

注浆材料宜选用水灰比0.6纯水泥浆,水泥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每米用量不少于25kg。

注浆结束后,将注浆管、注浆枪和注浆套管清洗干净,同时做好注浆记录。

3.4喷射混凝土施工

3.4.1、施工设备

喷射混凝土施工设备包括电焊机、钻孔机、喷射机、空压机、喷头等,检测设备包括厚度检测等。

3.4.2、砼面层施工方法

1、开挖工作面:

第一层土方基本完成后进行。

每1.2m-1.5m为一个工作面,开挖到土钉为下30cm。

机械开挖到位以后采用人工修正达到坡面平整度要求。

2、绑扎钢筋网:

网片采用φ8钢筋网,钢筋搭接长度为35d,网格间距20cm×20cm。

埋设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铺设φ8钢筋网。

钢筋网与锚杆联结牢固,其与坡面的间隙按设计图纸规定施作。

加强筋2Φ14在钢筋网安装合格后进行,并与土钉筋或钢管焊牢。

钢筋网安装完毕,自检查合格后及时进行隐蔽验收。

钢筋现场绑扎操作工艺

(1)、将预留钢筋调直理顺,并将表面砂浆等杂物清理干净。

先立2~4根纵向筋,并划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定位水平筋,并在横筋上划好分档标志,然后绑其余纵向筋,最后绑其余横筋。

(2)、钢筋网绑扎:

全部采用梅花形绑扎,钢筋绑扎完后,把垫块或垫圈固定好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3)、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5d。

同排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宜小于500mm。

(4)、竖向分布钢筋尽量避免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5dmm。

3、喷射混凝土:

施工前先确定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喷射混凝土前对机械进行技术检查,对水、风、电路进行检查,合格后开始进行试喷、调整回弹量、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施工操作程序,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1)、喷射第一层砼:

砼为C30机械搅拌。

采用42.5水泥,配合比参照水泥:

砂:

石子为1:

2:

2.5。

石子粒径为5-15mm,第一层砼厚度控制在30-40mm。

喷射作业应按分段分片依次进行,采用干法喷射,混凝土料拌制好以后,开始喷射,从下到上进行,喷头与墙面距离在1m左右,喷射时要注意保证墙面平整。

作业开始时,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结束时,待料喷完后,再关机。

向喷射机供料时要连续均匀,机器正常运转时,料斗内保持足够的存料。

喷层厚度均匀,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喷射第二层砼:

喷射第二层砼操作基本上与第一次喷射第一层砼一致。

不同之处在于喷射第二层砼时,应对第一层砼检查松散、松动部分除去并湿润。

第二层砼控制砼总厚100mm,同时,又应将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