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学高考化学适应性最后一模考试试题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0533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中学高考化学适应性最后一模考试试题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中学高考化学适应性最后一模考试试题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中学高考化学适应性最后一模考试试题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中学高考化学适应性最后一模考试试题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中学高考化学适应性最后一模考试试题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中学高考化学适应性最后一模考试试题整理.docx

《第一中学高考化学适应性最后一模考试试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中学高考化学适应性最后一模考试试题整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中学高考化学适应性最后一模考试试题整理.docx

第一中学高考化学适应性最后一模考试试题整理

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化学适应性(最后一模)考试试题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化学适应性(最后一模)考试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化学适应性(最后一模)考试试题的全部内容。

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化学适应性(最后一模)考试试题

7.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其作用是吸收水果释放出的乙烯

B。

“硫黄姜"又黄又亮,可能是在用硫黄熏制过程中产生的SO2所致

C。

纳米铁粉通过物理吸附可以去除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

D。

用含有橙色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检验酒驾,利用了乙醇的还原性

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56 g丙烯与环丁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4NA个碳原子

B.标准状况下,0。

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C。

25℃,pH=1的H2SO4溶液中,H+的数目为0.2NA

D.1mol的P4O6中含有6NA个P-O键(P4O6的结构如图:

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BaSO4固体中加入浓Na2CO3溶液,充分揽拌后,取沉淀(洗净)放入盐酸中

有气泡产生

说明Ksp(BaCO3)

B

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

溶液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C

向尿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蚀液

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说明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D

向溶液X中滴加Ne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无法证明溶液X中是否存在NH4+

A。

AB.BC.CD。

D

1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使酚酞显红色的溶液中:

Na+、Al3+、SO42—、Cl—

B.

的溶液中:

NH4+、Na+、CO32-、SiO32—

C。

c(Fe2+)=1mol·L—1的溶液中:

Mg2+、H+、MnO4—、SO42—

D.无色透明溶液中:

K+、Ca2+、Cl-、HCO3-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足量过氧化钠与1molCO2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A

B.32.5g锌与一定量浓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分子数小于0。

5NA

C。

将1molNHNO3溶于稀氨水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NH4+数目为NA

D。

标准状况下,将22.4LCl2通入到水中,HClO、Cl—、ClO-粒子数之和为2NA

12.据最近媒体报道,化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充电锌空气电池,这种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储电量是锂电池的五倍,而且更安全、更环保,未来或许可以取代锂电池,用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中,其反应原理为2Zn+O2+4KOH+2H2O

2K2Zn(OH)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Zn+2e-4OH-=Zn(OH)↓

B。

放电时,电路中通过4mol电子,消耗22。

4L氧气

C。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OH—浓度逐渐增大

D。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正极移动,且发生氧化反应

13.已知常温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mL浓度为0.01mol/L的氨水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CH3COOH溶液,在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与所加醋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7

B.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再减小

C.常温下,0。

01mol/L的氨水溶液中NH3·H2O的电离度为3.98%

D.Y点溶液中c(NH3·H2O)+(OH—)=c(CH3COO-)+c(H+)

 

26.(13分)利用酸解法制钛白粉产生的废液[含有大量FeSO4、H2SO4和少量Fe2(SO4)3、 TiOSO4]生产铁红和补血剂乳酸亚铁.其生产步骤如下:

 

已知:

TiOSO4可溶于水,在水中可以电离为TIO2+和SO42-,TiOSO4水解成TiO2·xH2O沉淀为可逆反应;乳酸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请回答:

(1)步骤①中分离硫酸重铁溶液和滤渣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2)加入铁屑的目一是还原少量Fe2(SO4)3;二是使少量TiOSO4转化为TiO2·xH2O滤渣,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得到滤渣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3)硫酸亚铁在空气中煅烧生成铁红和三氧化硫,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4)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⑤中加乳酸能得到乳酸亚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6)步骤⑥必须控制一定的真空度,原因是有利于蒸发水以及_______________。

(7)乳酸亚佚晶体{[CH3CH(OH)COO]2Fe·3H2O}纯度的测量:

若用KMnO4滴定法测定样品中Fe的量进而计算纯度时,发现结果总是大于100%,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经查阅文献后,改用Ce(SO4)2标准溶液滴定进行测定。

反应中Ce4+离子的还原产物为Ce3+。

测定时,先称取5。

760g样品,溶解后进行必要处理,用容量瓶配制成250mL溶液,每次取25.00mL,用0。

1000mol/LC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0。

1000mol/LCe(SO4)2标准溶液/mL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1

0.10

19.85

2

0.12

21。

32

3

1。

05

20。

70

4

0.16

19.88

则产品中乳酸亚铁晶体的纯度为_______(以质量分数表示)。

27.(15分)能源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CO、H2、CH3OH均是重要的能源物质。

(1)已知:

氧气中化学键的键能为497kJ/mol,二氧化碳中C=O键的键能为745kJ/mol。

2CO(g)+O2(g)=2CO2(g)△H1=-566kJ/molH2O(g)+CO(g)=H2(g)+CO2(g)△H2=—41kJ/mol

CH3OH(g)+

O2(g)==CO2(g)+2H2O(g)△H3=—660kJ/molCO(g)+2H2(g)

CH3OH(g)△H4

则使1molCO(g)完全分解成原子所需要的能量至少为,△H4=.

(2)某密闭容器中存在反应:

CO(g)+2H2(g)

CH3OH(g),起始时容器中只有amol/LCO和bmol/LH2,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CH3OH的物质的量分数[φ(CH3OH)]与温度(T)、压强(p)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温度T1和T2时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填“>”“<”“=”);若恒温(T1)恒容条件下,起始时a=1、b=2,测得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为p1kPa,则T1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用含p1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恒温恒容条件下,起始时充入1molCO和2molH2,达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α1,此时,若再充入1 mol CO和2molH2,再次达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α2,则α1α2(填“>”“<"“=”“无法确定”)

③若恒温恒容条件下,起始时a=1、b=2,则下列叙述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CO、H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

2,且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若将容器改为绝热恒容容器时,平衡常数K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3)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含碳燃料燃烧中产生的温室气体CO2,其产物之一是NH4HCO3。

已知常温下碳酸的电离常数K1=4.4×10—7、K2=4.7×10-11,NH3·H2O的电离常数K=1.8×10—5,则所得到的NH4HCO3溶液中c(NH4+)c(HCO3—)(填“>"“<"“=”)。

28.(15分)短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A和B同周期,A和F同族,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二倍,B元素族序数是周期数的三倍,B的简单阴离子与C、D、E的简单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2)C2B2的电子式是_________;AB2的结构式是_______。

(3)B、C、D、E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用离子符号回答);C、D、E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且用“>"符号连接回答)。

(4)C、E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够相互反应,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5.【化学一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中国炼丹家约在唐代或五代时期掌握了以炉甘石点化鍮石(即鍮石金)的技艺:

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至800℃左右可制得与黄金相似的鍮石金。

回答下列问题:

(1)锌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铜元素基态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数为.

(2)硫酸锌溶于过量氨水形成[Zn(NH3)4]SO4溶液。

①[Zn(NH3)4]SO4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Zn(NH3)4]2+中含有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___。

②NH3分子中,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NH3在H2O中的溶解度(填“大”或“小"),原因是。

(3)铜的第一电离能为I1Cu=745.5kJ·mol—1,第二电离能为I2Cu=1957.9kJ·mol—1,锌的第一电离能为I1Zn=906。

4kJ·mol—1,第二电离能为I2Zn=1733。

3kJ·mol—1,I2Cu>I2Zn的原因是.

(4)Cu2O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O2-的配位数为;若Cu2O的密度为dg·cm—3,则晶胞参数a=_nm.

36.(15分)[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物F是有机合成工业中一种重要的中间体.以甲苯和丙烯为起始原料合成F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B中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与银氨溶液共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D不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加成反应②取代反应③消去反应④氧化反应⑤水解反应

(4)B的含苯环结构的同分异构体还有__________种,其中一种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4个峰且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填结构简式)。

(5)B与D发生反应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部分

7.C8.A9.D10.D11.C12.C13.D

26.过滤TiOSO4+(x+1)H2O

TiO2•xH2O↓+H2SO4或TiO2++(x+1)H2O

TiO2•xH2O↓+2H+铁屑与H2SO4反应,c(H+)降低,使平衡正向移动,TiOSO4转化为TiO2•xH2O滤渣1:

4FeCO3+2CH3CH(OH)COOH==Fe2++2CH3CH(OH)COO-+H2O+CO2↑Fe2++2HCO3—==FeCO3↓+H2O+CO2↑防止Fe2+被氧化乳酸根中羟基(-OH)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98.5%或0。

985

 

27.958.5 kJ—107 kJ/mol>25/(2p12)(kPa)-2

 

28.第三周期第ⅣA族

O=C=OO2—>Na+〉Mg2+〉Al3+NaOH>Mg(OH)2>Al(OH)3Al(OH)3+OH—=AlO2-+2H2O

 

35.3d104s21正四面体配位键和极性共价键sp3大NH3分子和H2O分子均为极性分子,且NH3分子和H2O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铜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d10电子,而锌失去的是4s1电子4

×107

 

36.(酚)羟基

CH2=CHCHO+2Ag(NH3)2OH

CH2=CHCOONH4+2Ag↓+3NH3+H2O

③⑤4

取代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