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珍老师毛概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9411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丽珍老师毛概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李丽珍老师毛概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李丽珍老师毛概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李丽珍老师毛概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李丽珍老师毛概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丽珍老师毛概试题汇编.docx

《李丽珍老师毛概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丽珍老师毛概试题汇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丽珍老师毛概试题汇编.docx

李丽珍老师毛概试题汇编

李文珍毛概试题A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答: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除了因为这一理论的依据和所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而且表现在它们坚持的基本原则,它们强调的基本理论,都源于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1.恢复并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将党的思想路线发展成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二)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主体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等。

(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如何提高反腐有效性?

对策:

1)通过抬高腐败的总代价来遏制腐败。

2)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制约机制来遏制腐败。

一、加强反腐制度的系统构建是提高制度反腐有效性的必要前提。

二、反腐制度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与制度反腐的成效有关。

制度反腐的成效不在于我们建立反腐制度的规模有多大,制度规则覆盖面有多宽。

反腐制度的有效性在于制度规则是否适用,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三、有效的制度反腐必须使反腐制度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制度反腐要纳入到法制化轨道,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二、辨析(每题8分,共16分)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答:

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这是因为: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个理论概念,也是个历史概念,即有一个界定当代中国历史时限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

这即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

二是就理论传脉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包括其中,并且构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脉。

作为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作为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然指当代中国的创新理论,那么作为基础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就不包括在内。

三是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

这是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本源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相同,任务不同

答:

错误。

(1)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就是社会主义革命。

(2)革命任务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理人官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包括:

政治上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在经济上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可不要】(3)党的工作重心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工作重心在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工作重心在城市。

三、论述(每题16分,共32分)

1.如何实施新工业化战略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先发现代化国家:

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

后发现代化国家:

可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并重。

2、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良性循环。

传统工业化道路:

以资源的高投入为基础,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

新型工业化道路:

高增长、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路子(两高两低)。

3、积极推进城市化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工业发展要有利于劳动力持续转移和城镇化提高,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

新型工业化要避免误区:

误区之一:

光想着造飞机,不想做皮鞋。

新型工业化道路,客观上要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在调整中,应当正确处理发展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和劳动密集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既要造飞机,也要做皮鞋。

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樊纲:

如今少数地方出现热衷“高、新、尖”,却对传统产业、劳动密集产业不屑一顾的苗头。

应该明白,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是有效扩充产业结构,而不是光发展高端产业、扔掉低端产业。

误区之二:

光动用“有形的手”,忽视“无形的手”。

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需要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两种机制同时发生作用,但市场调节应是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方面。

时下,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种种“大构想、大手笔”,动辄随意干预经济,这种倾向应予纠正。

比如,在信息化投资方面,要注重市场需求,不要人为盲目追求所谓的“数字城市”、“信息港”、“中国的硅谷”等等;在环保方面,除了加强行政管理,还要加大市场化手段的使用。

2.如何理解以公有制为主体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我国选择以公有制为主体,归根到底是为了既发挥公有制的优越性,又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因此,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公有制的比重多大,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为根本标准。

2、“公有制为主体”不能简单理解为国有制为主体。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将国家和全民所有制当做真正的公有制,这是有失偏颇的。

公有制还应包括集体、股份合作、混合股份,社会集团等形式的所有制。

3、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全国和整个国民经济总体而言的。

总的讲,只要公有制经济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起到保证整个国民经济高效、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作用,就能够体现其主体地位了。

4、从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现实出发,不同地区的所有制结构与比重亦应有所不同。

特别是一些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贫困落后地区,更应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5、还应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融合,已是必然的趋势。

两种所有制经济通过股份等方式融合起来,具有混合经济的性质,这同样不会损害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总之,公有制不仅表现在它的形式上,更表现在它的运行后果上,即公有制经济的运行是否实现了公有资产的增殖与壮大;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绝对表现在它的比重占绝大部分上,而更表现在它在关键领域里的统治力和对其他经济的辐射、规范和影响力上;公有制不完全意味着国家所有,国有也不意味着国家经营。

 

李文珍毛概试题B

一、简答题(6分一题)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时代背景:

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1、向西方学习迷梦的破产。

2、走俄国人道路的新生选择。

十月革命同样使中国的革命性质发生变化,新的革命需要新的理论。

(二)历史需要: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历史需要。

1、革命运动的客观需要。

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决定了中国需要一场深刻的大革命,以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改变封建的买办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

实现这种大革命,需要先进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2、曲折探索的历史产物。

太平天国虽然反封建反侵略,但实际上沿袭的是封建专制的那套作法。

无论是太平天国、义和团农民革命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无一不是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作指导。

(三)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

1、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外国在华开办的企业中,60年代的洋务企业和70年代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又诞生了一批无产阶级,到甲午战争后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2、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后期的主力军。

(四)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9月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主要领导者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吴虞、胡适。

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彻底清洗封建传统,为马列主义传入中国提供思想条件。

2、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

(五)实践平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平台。

2.如何加强党的执政基础

执政基础是一个执政党获得民众支持的社会力量。

社会力量由执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和其他阶层构成。

在执政条件下,一个政党失去本阶级支持,必然要垮台;但失去民众基础,同样会垮台。

我们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但同时强调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1、增强阶级基础2、扩大群众基础3、夯实组织基础

二、辨析题(8分一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政党相同,任务不同

2.制度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因素

答:

对,推动生产力的根本因素是制度。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没有一套科学的制度,就不可能创造人才脱颖而出并发挥最大作用的环境。

新经济也好,知识经济也好,都离不开制度创新。

只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根除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吸收借鉴全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提供坚实的体制和制度基础。

制度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制度的缺失,特别是有效的产权制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市场经济制度的缺失,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始终未能演变成大规模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最重要原因。

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资本、劳动和技术而是制度,是能够对个人提供有效激励的制度。

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及它们的实施。

它们界定了激励结构。

在激励结构中产权制度是最重要的,而产权又是国家安排的。

此外,制度的创新受着意识形态的影响的。

三、论述题(16分一题)

1.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我们发展的正确历史时段提出的。

关于我国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判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是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际情况做出的。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社会经济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其中显著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二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三是人民生活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要分阶段发展的。

中国社会经济的阶段性变化,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部署,走了前面两步,现在开始走第三步。

必须清醒地看到,从大的社会发展阶段来说,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多方位综合型的,它包括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指标,也包括文化目标。

建立在人类数千年文明基础之上的当代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已经成为一个高度交融的整体,文化则是熔铸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聚集点。

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目标中的方向性层面。

走在时代前面,汲取世界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强烈的前瞻性,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

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目标中的精神层面。

在中华民族5000余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目标中的行为规范层面。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不仅会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还会提高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

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目标中的基础层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事业在直接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而且还能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氛围,优秀的人才与优秀的科技成果将会在良好的科学氛围中不断涌现。

坚持文化事业和产业的社会效益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目标中的效益层面。

通过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会迅速地把我国的文化事业推向繁荣。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目标中的制度层面。

我国现有的文化体制,仍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应该通过体制改革和文化立法,理顺关系,完善机制,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经过这个阶段的改革和发展,就可以为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复杂的历史阶段,我们既要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的历史作用,重大意义,同时也要认识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全球局势的变化,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光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为我们持续发展做出不断的指导作用。

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并谈谈其在国有企业中的体现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

十四届三中全会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重申了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十六字”的总体要求。

一、产权清晰。

所谓“产权清晰”,主要有两层含义:

(1)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

(2)国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摸清家底”。

首先要搞清实物形态国有资产的边界,如机器设备、厂房等;其次要搞清国有资产的价值和权利边界,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价值量,国有资产的权利形态(股权或债权,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的分布等),总资产减去债务后净资产数量等。

二、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

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权利和责任也是不同的。

权利。

所有者按其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企业破产时则对企业债务承担相应的有限责任。

企业在其存续期间,对由各个投资者投资形成的企业法人财产拥有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的权利,并以企业全部法人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经营者受所有者的委托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拥有经营企业资产及其他生产要素并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

劳动者按照与企业的合约拥有就业和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

责任。

与上述权利相对应的是责任。

严格意义上说,责任也包含了通常所说的承担风险的内容。

要做到“权责明确”,除了明确界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及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外,还必须使权利和责任相对应或相平衡。

此外,在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应当建立起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机制,这是因为他们之间是不同的利益主体,既有共同利益的一面,也有不同乃至冲突的一面。

相互制衡就要求明确彼此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要求相互监督。

三、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的基本含义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

(1)政企分开要求政府将原来与政府职能合一的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后还给企业,改革以来进行的“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等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2)政企分开还要求企业将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分离后交还给政府和社会,如住房、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

应注意的是,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对其拥有股份的企业行使所有者职能是理所当然的,不能因为强调“政企分开”而改变这一点。

当然,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政府如何才能正确地行使而不是滥用其拥有的所有权。

四、管理科学“管理科学”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

从较宽的意义上说,它包括了企业组织合理化的含义;从较窄的意义上说,“管理科学”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研究开发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

管理致力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核心是激励、约束机制。

要使“管理科学”,当然要学习、创造,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包括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式。

对于管理是否科学,虽然可以从企业所采取的具体管理方式的“先进性”上来判断,但最终还要从管理的经济效率上,即管理成本和管理收益的比较上做出评判。

国企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即要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要保证政府对该部分资产的所有和有效控制。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1)放权让利(78年---92年)。

原有的委托代理的风险一个是侵蚀委托人资产,一个是偷懒的机会主义行为。

放权让利让收入与业绩挂钩,使偷懒成本内部化。

但企业的绩效并未好转,因为代理人的“勤劳用在侵占国有资产上了。

国有企业的经营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对代理人的外部约束缺乏职业经理人的竞争、产品市场的竞争、资本市场的竞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转机建制(92年---95年)。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制度变迁是由单项制度变迁到结构制度变迁的。

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需要配套改革,如金融、财税、法律等。

3)整体搞活(96年-----)。

破产兼并、抓大放小、三改一加强等。

 

李文珍毛概试题C

一、简答题(6分一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及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1、恢复并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将党的思想路线发展成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二)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主体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等。

(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如何有效遏制腐败现象

二、辨析题(8分一题)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政党相同,任务不同

三、论述题(16分一题)

1.如何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

2.如何理解以公有制为主体

 

以下为个人根据李文珍老师PPT的总结:

问:

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考察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剖析中国社会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研究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问题,阐明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由欧洲的民族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体裁、表现方法、手段、语言运用和技巧。

*毛泽东是在社会冲突激烈、矛盾变化急剧的时代领导中国革命的,在毛泽东看来,只有发扬创新精神,中国革命才能胜利。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是在党和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创造。

*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吸收他人观点、合写、讨论定稿]

*毛泽东思想同时反映在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著作之中。

3、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4、要区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问: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时代背景:

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1、刻骨铭心的两大灾难。

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把整个欧洲及西亚、非洲和远东抛进了硝烟和死亡的阴影,15亿人卷入战争旋涡,3000多万人伤亡,无数的财产受损。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17亿人卷入战争,9000多万军人和平民在战争中伤亡,经济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

2、时代主题的当代转化。

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后期,各国对二次大战进行反思,世界形势发生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

3、步履维艰的追求进程。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下的新干涉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仍在扩大南北差距。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发生过120多次较大的战争,死亡人数约1200万。

20多年前联合国确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为25个,到90年代却增加到48个.

(二)历史根据: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三)现实条件: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条件。

(四)个人禀赋:

邓小平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世情的发展。

1、政治多元化趋势2、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抗拒的发展潮流。

它不仅使传统的经济活动走向全球化,而且带动了政治、思想、文化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和冲击。

事实表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3、文化多样化形态相互激荡。

主文化一元主导,旗帜鲜明;亚文化从属多样,注意引导;反文化分散受限,难以泛滥。

4、科技信息化浪潮迅猛发展。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二)国情的变化:

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1、新经济组织--党的领导如何覆盖

2、新社会阶层—党的政策如何代表

3、新利益要求—党的工作如何协调

(三)党情的挑战:

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1、党的历史方位变迁。

2、党的队伍结构变化。

3、党内出现的一些问题。

4、执政经验的历史总结。

(四)品格的弘扬: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根源。

问: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两个维度分析:

国外发展经验和理论;国内发展实践

问: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共同点:

革命对象共同在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

革命动力相同在于,都是中国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区别:

主要区别在革命领导权的转移,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所以说,新旧革命的划分不是革命性质的根本转变,而是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问: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区别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民主革命所要解决的主要是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阶级矛盾,而社会主义革命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

联系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迈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阶段。

它不是要造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造成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