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芦芽山悬崖景区索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9279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18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武芦芽山悬崖景区索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宁武芦芽山悬崖景区索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宁武芦芽山悬崖景区索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宁武芦芽山悬崖景区索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宁武芦芽山悬崖景区索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武芦芽山悬崖景区索道.docx

《宁武芦芽山悬崖景区索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武芦芽山悬崖景区索道.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武芦芽山悬崖景区索道.docx

宁武芦芽山悬崖景区索道

宁武县芦芽山悬崖栈道景区索道、电梯

安装及景观提升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示本)

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甲字第1051号

二O—七年一月

1.总则1

1.1.编制依据1

1.2.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3

13评价因子的识别和筛选4

1.4.评价等级的确定9

1.5.评价工作重点10

1.6.评价范围11

1.7.评价标准11

1.8.环境保护目标14

2.工程分析15

2.1.建设项目概况15

2.2.主要设备及公用工程19

2.3.施工方案简述22

2.4.施工期污染物产生源强及防治措施26

2.5.运营期污染物产生源强及污染防治措施30

2.6.非正常及事故状况污染物排放分析36

2.7.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分析36

2.8.选址可行性分析38

2.9.项目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41

2.10.总量控制42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4

3.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44

3.2.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错误!

未定义书签。

34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错误!

未定义书签

3.5.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错误!

未定义书签

3.6.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错误!

未定义书签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5

4.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45

4.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6

4.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7

4.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7

4.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50

4.6.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

4.7.

小结63

5.1.施工期环保措施分析64

5.2.运营期环保措施分析67

5.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69

5.4.环境管理措施70

5.5.环境保护对策汇总70

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72

6.1.经济效益分析72

6.2.社会经济效益分析72

6.3.环境经济效益分析73

6.4.小结76

7.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77

7.1.环境管理77

72环境监测计划82

73环境管理和监测经费预算83

74项目竣工验收一览表84

8.结论与建议85

8.1.项目概况85

82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85

8.3.工程分析85

8.4.环境影响预测分析87

8.5.环境管理与监测87

8.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87

8.7.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对策88

8.8.公众对本工程态度88

8.9.结论88

8.10.建议90

1、建设项目的特点

宁武芦芽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隶属于山西华青集团,主要经营范围包括:

旅游接待、零售旅游纪念品、景观修缮等,为山西旅游十大

品牌企业”旅游发展先进单位”山西华青集团成立于2004年,目前拥有直属企业13家、控股公司2家、参股公司3家,分布在山西、新疆、山东、内蒙古、北京、上海等地。

经营范围涉及矿产、化工、地产、旅游服务等行业和领域,总资产11亿元,产值达18亿元,员工超过2000人。

2006年12月28日,华青集团与宁武县政府签订了《合作开发宁武旅游资源、共同发展宁武旅游产业合同书》。

根据合同约定,华青集团拥有对宁武县旅游资源60年的经营权,通过2007年注册成立的宁武芦芽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陆续投资10亿元,合作开发宁武县各类风景名胜资源。

芦芽山风景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中部,以芦芽山(太子殿主峰)为中心,

包括马仑草原、小芦芽山、万年冰洞、千年地火以及悬崖栈道、天池湖群和宁化古城等诸多景区,荟萃了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十大系列的旅游产品,总面积为321km2。

是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及中国民间文化旅游示范区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是三晋母亲河、华北水源地、华北落叶松故乡、云杉之家,也是国内唯一的毗卢佛道场和世界珍禽褐马鸡的主要保护地。

芦芽山曾是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休闲游猎的首选地。

隋炀帝曾多次到此避暑游猎,在天池修建了庞大的行宫群落,迤逦百里,鼎盛一时。

现已开发的景区、景点有:

万年冰洞、石门悬棺、悬崖栈道、汾河源头、情人谷、马仑草原、芦芽山、高山天池等,不仅有奇峰异谷、悬崖绝壁、林海草甸、飞泉瀑布,以雄、秀、奇、险闻名遐迩,而且,在特殊气候条件下,还会呈现出芦芽日出、

芦芽佛光、芦芽云海、芦芽金秋等奇幻景观。

芦芽山风景区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

区”中国优秀旅游景区”被列入中国最美潜力景区排行榜”

悬崖栈道景区位于芦芽山风景区的中心位置,地处涔山乡张家崖村西的翔凤山

上,创建年代可上溯到唐朝贞元年间。

栈道原长21km,将普应寺、观音殿、毗卢

殿、朝佛殿、十三祖师殿(罗汉堂)、晓祖庙等悬空古刹与石阶、300步回音阶、铁锁崖、六角亭串联起来,惊险绝伦,独具特色,是中国华北地区罕见的水平联洞

型栈道”也是宁武县古十景之一,我国著名桥梁建筑专家茅以升教授将悬崖栈道、长城、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建筑奇迹”目前,保存较好对外开放的1.5km。

《山西省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

文化发展是我省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加大对世界文化遗产、大遗址、历史文化名城(镇)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开发,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推动各类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本项目充分利用景区内自然奇观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共存的特点,配套建设索道、电梯等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挖掘开发佛教文化内涵,着力将悬崖栈道景区打造为功能完善、文化鲜明,满足游客多种需求的高品位旅游区,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宁武县的支柱型产业。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山西省及宁武县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宁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宁政办函[2016]6号文对本项目进行了通知。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宁武县芦芽山景区内的张家崖村西侧。

芦芽山万年冰洞国家地质公园悬崖栈道景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

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5年6月22日正式委托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赴现场实地踏勘,并详细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芦芽山景区总体规划、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和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资料。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项目工程内容,进行了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2015年9月15日开展了声环境现

状监测。

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省、市各级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编制完成《宁武芦芽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宁武县芦芽山悬崖栈道景区索道、电梯安装及景观提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忻州市环保局于2017年1月19日在宁武县主持召开了本项目环评技术审查会,根据会议意见,我们对报告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完善,现完成《宁武县芦芽山悬崖栈道景区索道、电梯安装及景观提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向建设单位提交,呈报环保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本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状况和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将施工期的环境

影响及生态防护、工程运营期的生态影响、噪声影响作为评价重点,对其他专题做相应的讨论。

同时在认真进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可行的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预测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有针对、有侧重地提出预防、减缓和补偿等环保措施。

4、主要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采取有效环保措施,污染物可做到达标排放,只要在今后的实际生产过程中认真落实好山西省旅游局和环保部门提出的处置要求,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提高设备采购与施工安装质量,并加强环境管理,确保各环保设施正常稳定运转的前提下,本工程的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具有可行性。

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宁武县环境保护局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宁武芦芽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1.总则

1.1.编制依据

1.1.1•任务依据及文件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委托书》,宁武芦芽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6月22日;

(2)《宁武芦芽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宁武县芦芽山悬崖栈道景区索道、电

梯安装及景观提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山西省投资咨询和发展规划院,2015

年6月。

1.1.2•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三^一号)2016年1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9.1);

7、《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3年2月29日;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29);

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令2015第33号);

1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规定》(国发[2005]39号);

13、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的通知环发[2015]162号;

14、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3]103号;

15、《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

16、《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环发【2014】30号);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2013年2月16日;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订),2012年2月29日;

19、《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4月2日);

20、《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5月28日);

21、《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7.30);

22、《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1996.9.3);

23、《山西省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04.11.27);

24、《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2010年11月26日);

25、《关于加强建筑施工扬尘排污费核定征收工作的通知》(晋环发[2010]136号);

2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2月);

27、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晋政办发〔2009〕107号关于印发《山西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的通知”及附件《山西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2009年8月);

28、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发[2012]136号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的通知”,2012年4月17日;

29、《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

3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

31、关于印发《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办法》

的通知(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发【2015】25号);

32、《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2015年行动计划》(2015年5月4日)。

33、《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2000.5.28);

34、《山西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2011.1.1);

35、《山西省用水定额》(DB14/T1049-2015);

36、《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晋政发

〔2014〕9号)。

1.1.3•技术规定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1.2.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

1・2・1・评价目的

在充分利用区域环境和工程技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评价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现状调查,分析本项目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途径、方式、强度、时限和范围,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对策和建议,明确给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1.2.2•指导思想

(1)本次评价要以贯彻国家、山西省有关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站略思想要求开展工作,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考虑项目对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2)评价本项目建设与运营各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方面,要坚持实用、有效、集约化的原则,并要从生态保护及配套的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保证电梯和索道建设这一绿色工程从根本上取得内外统一的环境效益;

(3)虽然电梯和索道建设涉及的新增污染源数量不多、规模较小,且污染影响问题不突出,但为保证其较高的发展层次,评价应对其涉及的相关污染问

题进行一一对应分析,确保电梯和索道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

(4)电梯和索道建设及运营中对评价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作为重点进行分析,从整体性、敏感影响等角度给出结论和要求;

(5)本评价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对各类影响从严控制,使景区实现稳步、可持续的发展;

(6)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论述电梯和索道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对关心的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电梯和索道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的对策和建议。

(7)在满足环评要求的情况下,本次环评工作应充分利用该地区已有的资料和成果,避免重复劳动,力求节省资金提高工作效率。

1.3.评价因子的识别和筛选

1.3.1•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种类

宁武县芦芽山悬崖栈道景区索道、电梯安装及景观提升建设项目运营后主要排污环节及污染物见表1-1。

表1-1工程污染物排放环节及污染物

类别

主要污染物

备注

水污染

生活污水

SS、BOD、COD、NH3-N等

由化粪池处理后送污水处理站处理

后回用于景区绿化

固体废物

废机油、废

润滑油、废

液压油

废机油、废润滑油、废液压油

由索道和电梯保养维护单位直接回

收拉走,不得在景区内储存或随意

倾倒

办公垃圾

废纸、废塑料包装物等

由景区环卫人员送至景区集中堆放点,然后由景区环卫处与宁武县环卫部门联合收集后集中处理。

游客垃圾

果皮纸屑及包装、水瓶等

噪声

电机、减速机、发电机组等

采取减震降噪措施

1.3.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简析

在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时,应分别考虑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在建设期对环

境产生的影响是可逆的,一定程度上可恢复,项目运行期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是长期的,因此本次识别的重点是项目运行期。

1.3.3•建设期的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1、对自然物理资源的影响

项目在施工期内,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过程中将会产生扬尘,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都会影响环境空气质量,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和可逆的;施工期的办公垃圾和建筑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污染;施工过程中挖土、打夯、运料等机械和运输车辆会产生噪声。

施工期对自然物理环境的影响见表1-2。

表1-2施工期对自然物理资源的影响

环境要素

污染源

污染物

对自然物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空气

挖掘机等施工机械、运输车辆

扬尘等

短期不利影响,随着工程的建成运营、地表硬化和绿化,不利影响将随之结束

建筑材料、固废堆场

扬尘

场地开挖、植被破坏等地表扰动造成地表裸露

地表水

生活污水等

SS、COD、BOD5、

石油类等

工程外排废水中各污染物对地表水水质产生不利影响,并将延续至运营期

地下水

施工及生活废水排放等

SS等

影响较小

地形地貌

建筑施工

建筑垃圾

建设占地对地形、地貌造成一定破坏。

但随着索道和电梯的建设兀成,其景观环境将得到疋的改善。

生活

办公垃圾

声环境

施工、运输机械设备

噪声

对厂址周围声环境产生短期不利影响

2、对自然生态资源的影响

工程施工时要清理地面、挖土填方,砍掉零星树木,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

工程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见表1-3。

表1-3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环境要素

污染源

污染物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

场地开挖

地表及植被破坏

造成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改变,对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建、构筑物建设

运输车辆

扬尘、汽车尾气

建筑材料堆场

扬尘

3、对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的影响

项目建设需要的基础建筑材料(砖、沙子、石灰等),大部分由当地供应,可以促进当地建筑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

4、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项目建设期,建筑施工队和运输队可以通过承揽工程而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施工机械和运输汽车的噪声也可能会影响周围村民的休息。

1・3・4•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项目运营后,对当地的各种环境资源都可能会产生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这些影响多数都是长期的。

1、对自然物理资源的影响

工程运营期,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为噪声及游客行为的影响,工程虽然采用了较严格的治理措施,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

生产运行期的这些影响为长期的、直接的影响。

表1-4运营期各污染物对自然物理环境的影响

污染源

污染物

影响

废水

生活污水

SS、COD、BOD5、石油类等

对地表水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声环境

减速机

噪声

对当地声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电机

驱动机

液压推杆制动器

发电机组

固体废物

管理区

办公垃圾

对当地生态环境、动植物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景区

游客垃圾

运行设备

废机油、废润滑油、废液

压油

2、对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影响

项目运营后,固体废物的堆放和处置,可能会对处置场地的地表植被有一定影响,但对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无重大影响;排放的废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人群健康。

3、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项目投入运行后将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附近的农民将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工程对于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具有积极影响。

4、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项目投入运行后,将增加财政收入和个人经济收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但由于环境质量的变化,会对一定距离内的人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本项目环境影响矩阵见表1-5所示。

表1-5环境影响矩阵

生产活动

环境要素

工程影响程度

识别结果

自然物理环境

大气环境

O

地表水

O

地下水

O

固体废物

O

声学环境

生态环境

自然生物环境

珍稀物种

O

农业林业

土地利用

O

社会经济环境

地区发展

++

市场需求

+

O

工业生产

+

O

就业

++

税收

++

地区收入

++

生活

质量

经济收入

+++

环境条件

O

主:

负影响

正影响

☆:

显著影响

一般影响

+

好的影响

O一般影响

——较重影响

++

较好影响

严重影响

+++

极好影响

由表1-5可见,工程建成后运行期间产生的污染物对自然物理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生活质量分别产生不同的影响。

其中最关心的环境要素为自然物理环境中的声学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

1.3.5•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上述不同阶段环境影响分析,结合工程排污种类、强度以及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和区域特征情况,得出项目评价因子筛选矩阵,见表1-6。

表1-6评价因子筛选表

影响因素

基本评价因子分类

影响程度

大气环境

TSP、SO2、PM10、NO2

0

声环境

景区噪声

土壤、自然生态

水土流失

0

植被破坏

野生动、植物

0

注:

•较大影响,△一般影响,0轻度影响

根据识别的结果和影响特征,结合本工程排污种类、强度及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和区域特征污染物情况,

选出的评价因子为:

(1)环境空气

现状评价因子:

TSP、SO2、PMio、NO2;

(2)声环境

现状评价因子:

景区噪声;

(3)生态环境

现状评价因子:

土壤、自然生态、水土流失、植被破坏、野生动植物。

1.4.评价等级的确定

本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

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核定环境空气、环境噪

声、地表水、地下水及生态的评价级别,具体如下:

(1)环境空气评价级别: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评价工作等级按表1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项目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但本项目没有大气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因此确定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低于三级评价。

(2)地表水评价级别: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依据,项目没有废水排放,因此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低于三级评价。

(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依据,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时,如建设项目符合两个以上级别的划分原则,按较高的级别的评价等级评价”。

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一类功能区,建设后

声级增加小于3dB(A);项目评价范围内没有敏感目标,受影响人口很少,因此确定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本项目为索道、电梯安装及运行项目,可能污染地下水的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期废水等。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确定本项目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根据附录A,本项目属于V社会事业与服务业170涉及缆车、索道建设的旅游开发,编制报告书,地下水环境影响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