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导则.docx
《芜湖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导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芜湖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芜湖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芜湖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落实《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等省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我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特制定本导则。
1.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芜湖市域范围内、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各类资源保护范围内及其它有特殊要求区域内的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应同时符合相应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及规划要求。
1.3指导思想
中心村村庄规划的编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促进城乡统筹和建设美好乡村为目标,以中心村整治、农居优化、土地整理为切入点,按照“人口集中、用地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向功能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和规划中心村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中心村重点配置。
1.4编制原则
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4.1城乡统筹。
中心村村庄规划要避免“就村论村”,必须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统筹考虑村庄的功能、数量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4.2彰显特色。
中心村村庄规划要避免“千村一面”。
既要体现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的一般要求和中心村的一般特征,更要体现特色要求。
不仅要考虑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还要考虑各自的产业发展特色和圩区、山区等不同地形地貌的自然特色。
1.4.3多规衔接。
中心村村庄规划要符合城乡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规定,并与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协调。
村庄规划要与农村危旧住房改造建设、地质灾害易发区搬迁、农村公路建设、农民饮用水等工程项目建设有机结合。
1.4.4公众参与。
中心村村庄规划要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规划审批之前要履行公示和村民代表大会同意程序,规划依法审批后要张榜公布并广泛宣传。
1.5总体要求
中心村村庄规划应提出村庄建设与整治、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和农村社区管理的总体要求,明确村域经济发展、辐射带动范围、人口集聚、居民点缩减、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规划目标。
同时要加强旧村整治、闲置地利用和危旧房改造,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1.6村庄分类
规划中心村主要分为改造提升型、拆迁新建型和特色保护型三种类型。
改造提升型是指在已有村庄基础上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适时更新改造、适度扩大规模、吸引人口集聚的中心村;拆迁新建型是指因政策性需要搬迁建设的中心村;特色保护型是指依托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改造建设的中心村。
1.7相关规定
中心村村庄规划的编制除符合国家、安徽省和芜湖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外,应同时符合本导则。
2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方法
2.1注重调查
深入村庄,采取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了解村庄实际情况和村民真实需求,全面收集规划基础资料。
2.2整治为主
尊重村庄既有格局,尊重村庄与自然环境及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重点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保护和体现农村历史文化及乡村风貌特色。
规划以整治为主,不得盲目规划新村,不搞大拆大建。
2.3问题导向
要找准村庄发展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以及村民生产、生活和村庄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开展规划编制,确立有针对性的规划目标,增强村庄规划的实用性。
2.4村民参与
要在规划调研、编制、审批、建设等各个环节,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向村民征询意见、公示规划成果,动员村民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编制的全过程。
2.5部门协作
村庄所在县要成立协调小组,由县级领导负责,建设、财政、国土、规划、环保、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共同参与,在村庄规划中统筹安排各类项目并推进实施。
2.6总结提炼
建立村庄规划后评估机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规划理念和方法,为今后其它村庄的编制提供宝贵经验。
3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3.1内容组成
中心村村庄规划应包括村域总体规划和中心村详细规划两部分内容。
村域总体规划是根据镇(乡)域总体规划,结合中心村的实际情况,对各项建设进行的综合部署;中心村详细规划是在村域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村庄建设进行具体安排。
3.2规划范围
村域总规范围原则上以中心村所在的行政村范围为主,多行政村共建的中心村应包含其辐射行政村的范围。
中心村详规范围系指中心村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3.3村域总规
村域总体规划应包含以下内容:
3.3.1依据县域村庄布点规划与镇(乡)域总体规划,按照村庄人口变化趋势与农民实际需求,科学确定中心村、自然村的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
3.3.2在综合分析评价本村及周边行政村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基础上,合理确定中心村和自然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置项目内容、规模及布局要求。
3.3.3按照美好乡村建设目标要求,明确村域村容村貌塑造的目标和控制要求。
3.3.3.1有风景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存与民俗风情的中心村应制定保护规划,明确风景资源、传统民居、文物古迹和纪念性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遗存的的保护、利用措施。
3.3.3.2区域绿道经过的村域宜依托绿道沿线合理布置村域农业产业展示空间和村域公共服务设施等。
3.3.4结合相关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及重要产业项目的部署,对行政村产业现状、发展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行政村产业发展方向、目标与产业布局。
3.4村庄详规
中心村详细规划应包含以下内容:
3.4.1分析场地现状条件,具体界定中心村建设用地范围,明确整治区域,同时根据实际需求规划配套设施及住宅扩建用地范围。
3.4.2依据村域总体规划相关要求,合理确定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合理确定住宅建设模式、宅基地标准和住宅建设标准。
3.4.3进行用地布局,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居民住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市政公用设施、道路广场、绿地等建筑与设施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
3.4.4具体布置各类建(构)筑物。
确定中心村各类建筑物的位置及空间组合形式。
除小学、幼儿园、集贸市场外,宜将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集中布置,形成村民公共活动中心。
3.4.5进行道路设计,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和控制点坐标标高,进行竖向设计,保证地面排水,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3.4.6合理布置绿化、环卫及各项公用工程设施。
3.4.7对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核算,合理控制人均建设用地。
3.4.8制定近期建设和整治规划,注重有特色的村庄形态和自然肌理保护。
改造提升型和特色保护型中心村规划应划定近期重点整治范围,明确保护、保留、整治、拆除建筑位置及数量,提出旧房整治措施;同时制定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对村庄的环境整治作出具体的安排。
上述整治项目内容、建设时序、工程量、投资估算与来源应以表格形式清晰分类表达。
4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成果要求
4.1成果组成
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成果包括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图纸两部分。
4.2说明要求
4.2.1中心村村庄规划说明书主要包括总则、现状概述、目标与策略、村域总体规划、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近期整治规划与投资估算、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等方面的内容。
4.2.2具有产业特色或风貌特色的村庄宜根据需要增加相应的规划章节和内容。
4.2.3规划说明书应附有基础资料汇编、村民意见反馈、专家论证意见等资料。
4.3图纸要求
中心村村庄规划图纸主要包括:
序号
图纸名称
主要内容
备注
1
区位图
确定区域位置、分析村庄与周边村镇的关系。
◆
2
村域现状图
标明村域范围内现状相关要素。
◆
3
村域总体规划图
标明村域范围内村庄建设范围、产业发展区、道路等。
◆
4
中心村现状图
标明中心村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及各类建筑的性质、用途。
◆
5
中心村现状建筑质量
评价图
对现状建筑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标明质量较好、质量一般、质量较差建筑。
◆
6
中心村规划总平面图
对中心村建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等进行具体布局(附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
7
中心村道路竖向规划图
标明规划道路的等级、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用地界限及主要道路交叉点控制标高。
◆
8
中心村工程管线规划图
标明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管线的走向、管径,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的位置、规模。
◆
9
中心村近期建设图
标明近期建设范围和建设项目位置。
◆
10
中心村近期整治规划图
划定整治区域,标明近期需要保护、保留、整治、拆除建筑位置,标明近期改造道路、水渠走向与宽度、绿化设置。
◆
11
鸟瞰图
村庄整体风貌效果。
◆
12
其他表达规划意图的图纸
田园风光及特色风貌保护规划、整治改造施工样图、重要地段改造效果图、绿化景观节点设计、平面定位图、户型设计方案等。
◇
注:
1、备注中◇为建议内容,可视情况确定是否完成;◆为必须完成内容。
2、图5与图10为改造提升型及特色保护型中心村必备图纸,拆迁新建型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绘制。
5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5.1发展定位
根据中心村的建设特质、人文积淀、资源禀赋与区位条件,明确中心村发展定位,突出人口集聚与居住服务功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使之发展成为当地配套设施齐、服务功能全、社区管理同步的人口集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社会管理中心。
5.2用地标准
5.2.1积极推进中心村住房改造建设,全面改善农民住房条件。
拆迁新建型中心村人均规划建设用地应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以多层住宅为主的中心村人均规划建设用地应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改造提升型中心村人均规划建设用地应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其中扩建部分人均规划建设用地应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5.2.2村庄建设应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新增宅基地的每户用地标准应按照安徽省相关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执行。
5.3产业选择
立足中心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以及农民就业等实际,结合所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合理选择各具特色的村域经济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等产业。
5.4住宅设计
5.4.1应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的原则,建设节能节地型住宅。
5.4.2村庄房屋建设一般以低层(1~3层)联排式住宅为主,合理引导建设多层住宅,限制建设独立式住宅,住宅建筑密度宜控制在30%~40%,容积率应控制在0.5以上,拆迁新建型中心村容积率应控制在1.0以上。
要充分运用地方材料或生态、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材料。
户型设计应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层高一般控制在3~3.3m。
5.4.3住宅建筑风格应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结合村庄地域及历史传统进行建筑风格与色彩设计,对周边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区域,在保护和修缮传统建筑的同时,新建建筑应保持与周边传统建筑风貌的协调。
立面造型力求简洁大方、风格协调、形式美观。
5.5公共设施
5.5.1统筹建设中心村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功能齐全的小学、幼儿园、卫生站、文化站、图书室、乡村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所、农资店、便民超市、农贸市场、公共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及场所。
小学的规划应同时符合县域教育布点规划要求。
(详见附表一)
5.5.2综合考虑周边行政村的服务需求,根据服务人口与辐射半径合理确定商业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规模。
(详见附表一)
5.5.3旅游服务等特殊类型的村庄应根据规划功能需要,合理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5.6道路交通
5.6.1村庄道路按三级进行布置。
即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宅间道路,道路应进行硬化、绿化,并设置路灯和标识;路面硬化率达到100%。
路面材料以水泥、沥青为主,非机动车道路也可利用石板、鹅卵石等地方石材资源,并充分利用原有道路。
5.6.2主要道路是村内的骨架道路,道路宽度6~8m(含路肩、排水沟),其中路面宽4.5~6m。
不能满足双向行使要求的现状道路应合理设置会车场地;中心村对外联系道路可适当加宽;一般应为混凝土路面,有条件村庄可铺设沥青路面;做好沿路绿化美化,规划道路要与周边道路联通。
5.6.3次要道路宽度一般为5~6m,其中路面宽2.5~3.5m。
满足机非混行车辆的通行要求;材质优先选用合适的天然材料,如卵石、石板、废旧砖等。
5.6.4宅间道路路面宽度为2~2.5m,要能满足机动车或农用车通行要求。
5.6.5道路应结合地形设计,充分利用原有路基,特殊路段纵坡大于3.5%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主干道路横断面宜采用双面坡形式,宽度小于4.0m的窄路横断面可以采用单面坡。
5.6.6新建中心村村庄应配置车辆停放场所,车辆出入应注重安全便捷,并做到停放整齐。
农用车辆和大型农机具宜集中设置或结合宅院设置。
5.6.7位于城镇周边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实力较好的中心村,应设置公交停靠站及相应设施。
5.6.8村庄主要道路应设置路灯,次要道路、宅间道路可根据需要配备路灯。
提倡使用太阳能、LED路灯等节能照明设施。
5.7绿化美化
5.7.1公共绿地宜结合村口、公共中心集中布置。
同时沿村庄内部道路、沟渠、坑塘周边进行绿化,共同形成绿化系统。
5.7.2鼓励和引导种植地方经果树木和绿色植物,不鼓励建设大面积的草坪绿地。
5.7.3保持生态多样性,绿化品种应体现乡土特色,应乔木与灌木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乡土自然的绿化景观。
5.8饮水安全
5.8.1建立安全、卫生、方便的供水系统。
村庄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85749-2006)》的规定,安全饮水普及率100%,村民用水量标准不低于70升/人•日。
5.8.2位于城镇周边的中心村,应根据经济、安全、实用的原则,延伸城镇公共供水管网,实行城乡一体化供水。
5.8.3中心村距离城镇较远时,可建设给水工程,联村、连片供水或单村供水。
5.9雨水污水
5.9.1雨水应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就近排入池塘、河流等自然水体,沟渠断面一般采用梯形或矩形,选用混凝土或砖石等材料。
5.9.2有条件且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中心村,可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将污水纳入到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5.9.3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外的中心村,农户厕所、厨房、洗涤池等污水经管道收集后进行集中处理,根据条件可采用生物滤池、稳定塘和人工湿地等生化处理技术。
推荐“厌氧—自流充氧接触氧化渠—人工湿地”、“太阳能微动力处理技术”等污水处理方式,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
5.9.4污水处理站选址在村庄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村庄水系下游,并靠近受纳水体或农田灌溉区。
5.9.5新建农房应同步配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既有农房应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推荐采用三格式化粪池进行改造。
5.10电力电信
5.10.1供电工程。
供电工程规划包括确定用电指标,预测用电负荷水平,确定供电电源位置、主变容量、电压等级及供电范围;确定村庄的配电电压等级、层次及配网接线方式,预留配电站的位置,确定规模容量;确定中低压电力线路敷设方式、线路走向及位置。
5.10.2电信工程。
电信工程规划包括确定固定电话、网络主线需求量及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安排邮政、通讯服务网点和建设移动基站的位置。
5.10.3广电工程。
有线电视、广播网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面覆盖。
有线广播电视杆线原则上与村庄通信杆线统一规划、同杆架设。
5.11垃圾处理
5.11.1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因地制宜,倡导“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市(县)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工作,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逐步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再生资源化水平。
5.11.2生活垃圾提倡实行分类收集,循环利用。
垃圾收集点应放置垃圾桶,一般15-30户集中设置一个,服务半径不超过70m。
5.11.3鼓励农业废弃物与分类后的有机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
5.12旧房整治
5.12.1拆除房屋。
影响交通、消防、安全的危旧房屋,原则上应拆除。
5.12.2改造保留房屋。
引导村民按照规划的样式、立面造型、色彩、高度进行改造,通过粉刷等方式进行立面修整,形成协调的村容村貌,传承地方文化与民居风格。
5.12.3整改附属设施。
整改有碍规划、影响景观的农户围墙和附属房屋,整合空间,美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景观风貌。
5.12.4庭院整治。
改进庭院铺地,加强庭院绿化,栽植地方经果树木,发展庭院经济。
5.13环境整治
5.13.1整治杂物堆放。
重点清除路边、河旁、村口、塘边、公共场地等处的草垛、柴堆和建筑垃圾。
5.13.2规范养殖。
合理集中布置养殖点,逐步实现家畜禽集中圈养,集中养殖点沼气利用率达80%以上。
新建村庄村民小规模养殖应结合自留地圈养,改建整治村庄可结合后院圈养。
5.13.3整治广告招贴。
广告宣传宜选择固定地点设置,大小适宜,色彩协调。
可在村庄适当位置布设文化墙,美化村庄环境。
5.13.4整治杆线架设。
对村庄原有杆线进行整治,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路一侧布置。
5.14历史文化
5.14.1对村庄建设年代久远、保存较好、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巷、传统民居以及祠堂、庙宇、亭榭、牌坊等建筑(构)物、古树名木要合理保护,传承历史文化。
5.14.2对风貌、特色较为典型,质量较好的历史建筑,以及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较高的建筑应编制保护规划。
对建筑风貌和主体建筑较好,在保护其建筑格局和风貌不变的同时,着重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改造,适应现代居民生活需求。
5.14.3应加强对村口、公共中心等重点地段的规划,结合宣传栏、文化墙、村庄标识等设施的布置增强文化内涵。
6附则
6.1解释权属
本导则由芜湖市城乡规划局负责解释。
6.2整治方案
规划编制完成后,改造提升性及特色保护型中心村应根据规划编制具体的旧房整治及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方案充分听取村民理事会意见后,编制相应的整治工程预算,组织整治方案实施。
6.3修编调整
中心村村庄规划期满或有重大环境变化(如上层次规划的调整或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发生变化,对中心村建设有较大影响等)时,经原批准机构同意,可组织规划修编或调整。
6.4施行日期
本导则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附表一: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与建筑面积标准控制一览表
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与建筑面积标准控制一览表
设施类别
设施名称
大于2000人
800—2000人
450—800人
公
益
性
设
施
行政管理
公共服务中心(m2)
350
300
250
教育机构
小学(m2)
2000
--
--
幼儿园(m2)
750
450
250
文化科技
文化站(m2)
200
100
70
图书室(农家书屋)(m2)
60
40
30
老年活动室(m2)
150
100
70
医疗卫生
卫生所(m2)
100
80
70
体育
健身场地(m2)
1000
(用地面积)
700
(用地面积)
500
(用地面积)
公共厕所
水冲式公厕(m2)
15*3
15*2
15*2
经
营
性
设
施
商业金融
乡村金融服务网点(m2)
40
35
30
邮政所(m2)
40
30
20
便民超市(m2)
80
60
40
集贸市场
农贸市场(m2)
200
150
100
农资店(m2)
60
50
40
备注:
中心村小学应根据生源实际情况,结合县域教育布点规划要求配置。
附表二:
村民规划意愿调查表
户主姓名
家庭人数(人)
外出务工人数(人)
近三年内是否有建房计划?
是□
否□
家庭收入来源?
农业□
外出务工□
其他□
您是否愿意搬入多层住宅楼?
是□
否□
您愿意将自己的住宅置换到哪儿?
拿钱到城市购买商品房□
到城镇、中心村入住多层安置房□
在中心村规划区自建住房□
您认为编制中心村村庄规划迫切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改变土地浪费现象□
建设新农民住宅□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完善道路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业□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
增加文化活动场所□
□
您认为村庄规划迫切需要增加哪些设施?
小学□
幼儿园□
文化站□
图书室□
老年活动室□
卫生所□
健身场地□
公厕□
邮政所□
小超市□
农资店□
农贸市场□
注:
表中的选项可以单选也可以多选。
附表三:
基础资料列表
1
地理位置、地形、区位、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等资料
2
行政管辖范围、行政区划、行政组织机构资料
3
各村庄人口、户数、劳动力和外出打工人员资料
4
矿产、农业、林业、水利、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资料
5
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和区域基础设施资料
6
经济、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资料
7
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建筑特色、风景名胜资料
8
国土部门最新土地利用规划资料
9
现状给、排水及其他市政管线资料
10
符合规划编制要求的地形图资料(1:
1000)
附表四:
中心村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项目
计量单位
数 值
建设用地总面积
ha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
m2/人
居住户数
户
居住人数
人
总建筑面积
万m2
其中
住宅建筑面积
万m2
公共建筑面积
万m2
停车位
个
绿地率
%
附表五:
中心村建设用地平衡表
类别
现状
规划
用地面积(ha)
所占比例
人均用地(m2/人)
用地面积(ha)
所占比例
人均用地(m2/人)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公共绿地
农业生产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总计
100%
100%
注:
农业生产用地此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不列。
附表六:
近期整治项目投资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工程量
单价
造价
备注
1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
道路整治
3
建筑立面改造
4
老旧房拆除补偿
5
环卫工程
6
弱电工程
7
给水工程
8
雨水工程
9
污水工程
10
私厕改建
11
室外体育设施
12
绿化工程(含硬地)
注:
此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表中项目进行增减,也可根据项目内容对各项进行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