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案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9050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教学案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教学案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教学案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教学案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教学案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教学案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设计.docx

《精品教学案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教学案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教学案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设计.docx

精品教学案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此文,进一步了解孟子及其“仁政”思想;

2、积累文言知识,背诵课文;

3、理解本文思想内容,掌握本文的艺术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同学间相互合作、问老师等方式,归纳整理文言知识,疏通文意,读懂大意。

2、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汲取孟子思想精髓,学习本文论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克服畏难情绪;

2、通过比较阅读,培养学生学会鉴别、学会审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文言文知识积累

2、孟子思想及散文艺术特色

三、课型讲读课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设想(方法):

自学法、讨论法、朗读法、比较阅读法

六、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四篇课文属于古代议论性散文。

《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

①了解相关作家作品及重要的文学常识。

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②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学会辩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③培养热爱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能从历史的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学情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是战国中期儒家大师孟子的论说文,文章说理形象、论辩有力,且比较能够体现孟子的仁政主张。

在初中时,学生已经接触过他的《孟子两章》中的《得道才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文所表现的主要思想与本文基本一致。

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考虑,本文语言障碍较小,想让学生通过自学——结合注释、借助辞书、同学合作、教师答疑等方式,自己归纳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以达到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的目的。

本课的重点放在对孟子思想精髓的理解和孟子散文艺术特色的赏析上。

具体方法是通过与孔子的思想及《论语》的艺术特色进行比较阅读而获得。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他,是第一个能够正视权贵的智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的卓识;他力劝国君“与民同乐”“仁民爱物”“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他不忍看百姓“妻离子散”;他希望明君能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深知“地利人和”的至理;他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警示国君们要牢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再一次领会一下他的“仁政”主张,学习借鉴他高明的论辩艺术,品味他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二、简介孟子及其政治主张——仁政(略)3分钟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悟3分钟

1、读音,停顿,语气语调

2、梁惠王主要与孟子探讨的问题是什么?

孟子是否作了直接回答?

四、引导学生“读读--译译--论论”

㈠课前完成:

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归纳整理文言知识(略)

㈡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梳理作者的思路,领会高明的论辨艺术。

1、梁惠王向孟子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你了解梁惠王提出这个问题的背景吗?

2、“何也?

”以什么样的语气读?

这一问中包含着梁惠王怎样的心理?

3、他之所以有这种心理的原因是什么?

(或“他认为民应多”的理由是什么)

4、孟子对他的疑问作了直接的回答吗?

5、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寓指什么?

6、是啊,梁惠王不但谈不上尽心,还可以说有“虐政”现象,哪一段体现出来了?

为什么不直接在惠王发问之后就指出来?

7、从“五十步笑百步”到最后提示仁政,你能认识到孟子论辨艺术有哪些高明之处吗?

我们如何借鉴学习?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重点赏析5、6段,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通过比较阅读,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为孟子写颁奖词,领会孟子的“王道”思想;

2、通过比较阅读、诵读品味《孟子》的语言艺术;

一、忆旧导新2分钟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寡人之于国也》,领会了孟子在论辨中善用比喻,寓言委婉劝谏,步步诱导的方法。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领悟孟子的仁政思想,赏析他激情荡漾的语言——酣畅淋漓宣王道,激情荡漾品语言。

二、引导学生“悟王道,品语言”

㈠比较阅读

师引:

大家知道,孟子师承孔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说的另一继大成者。

我们也曾学习了会儒家经典《论语》中的许多名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

(1)德不孤,必有邻。

(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巧言令色,鲜仁矣。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师:

今天,我们再读两则(3分钟)

1、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或“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师引:

这两则论语与本文的哪两段内容是相同的?

体现的共同思想是什么?

仁政------王道

师引:

从语言、句式上来讲,孔子的《论语》与孟子的风格有何不同?

你们觉得哪种表达更好?

(或你们更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概括简约----具体详尽

㈡以声传情读出来(以读促悟)

师引:

对于这种激情荡漾,气势磅礴的排偶句、顶真句,我们应该如何去读?

语速是快是慢?

语调是升是降?

语势是强是弱?

大家先自由诵读,读出荡漾激情,读出磅礴气势。

5分钟1、学生自由读(有哪些句子不懂划出来)

2分钟2、男女生比读

2分钟3、个人读

1分钟4、师范读

㈢拓展延伸,新旧融合

师引:

刚才我们以声传情,以读促悟,进一步理解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品味了他气势如泻,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其实,初中时我们就学过他的不少文章,早已拜读过他的这种以大量的排偶句增强气势的文章,今天,我们再回头诵读,应该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吧。

师提示,学生齐声诵读,然后师生共同点评使用这种句式的艺术效果: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而不如人和也(师生相互点评)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不战,战必胜矣。

(师生相互点评)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师生相互点评)

3、《鱼我所欲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分乏者德我而为之。

(师生相互点评)

4、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师生相互点评)

㈣感动古人,颁奖授词

(3分钟)师引:

上学期,我们曾为时传祥,屈原所感动,也为他们写过颁奖词。

我还深刻地记得一位同学精彩的片段:

《在生命的尽头美丽》超越时空,拂去世俗的尘埃,看见汨罗江上空绝世的腾空一跃,我看见屈子氤氲于空气中的悲壮与愤怒。

“举世浑浊我独清”,既然这个污浊的世界上只有邪恶与虚伪,那留着还有什么用。

既然知音难觅,屈辱而虚伪地活着,那还留着有什么用;既然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行尸走肉般地活着,那还留着有什么用?

现在,请大家拿起笔,也以一段激情荡漾,气势磅礴的排比段,为孟子也写一段颁奖词吧!

(5分钟)学生活动——撰写颁奖词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三、教师致“颁奖辞”并总结全文

他,有“闻过则喜”的谦逊;他,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襟;他,有“舍生取义”的凛然;他,不会“同流合污”;他便是在塑造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的“舍生取义”、善养“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儒家的又一“集大成者”——“亚圣”孟子。

他心怀黎民、以民为本的思想精髓,他善用比喻、循偱善诱的高明论辩艺术,他善用排偶句式而形成的气势磅礴、情感充沛的语言,都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学习和借鉴。

四、布置作业

请你学习孟子的劝说艺术(善用比喻;使用排比句段),也写一篇劝说论文,劝劝那些捕杀藏羚羊等珍稀动物的人“放下屠刀”。

板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酣畅淋漓宣王道气势充沛品语言

《孟子》情感充沛气势磅礴

明白晓畅激情荡漾

不违农时

始不入污池

王道以时入林遵农时,保民生

宅树桑-衣帛

成畜鸡豚-食肉

以四时-无饥

谨庠序,申孝悌兴教化,得人心

 

教学反思:

前设计: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两点:

通过比较阅读,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为孟子写颁奖词,领会孟子的“王道”思想;通过比较阅读、诵读品味《孟子》的语言艺术。

本节课的四个教学模块(环节)及设计意图:

第一教学模块——比较阅读:

通过学生以前掌握的《论语》的“仁政”而过渡到儒家另一代表的“王道”,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再通过语言艺术的比较,使学生对《孟子》子的“情感充沛”、“气势磅礴”、“明白晓畅”、“激情荡漾”的语言风格在比较中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第二教学模块——以声传情读出来(以读促悟):

诵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既要教会学生朗读这种排偶句的方法,又通过诵读进一步品味语言艺术,领悟“王道”思想。

语文能力训练——读。

第三教学模块——拓展延伸,新旧融合:

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背诵过去积累的文段中,进一步体会其语言艺术及王道思想。

既是对旧有知识的复习,又会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有一个“更上一层楼”的境界提升。

第四模块——感动古人,颁奖授词:

从能力角度考虑,是“写”的能力的一个锻炼。

这一环节应该说是本节课期望出“亮点”的一个环节,也是本节课的“亮点”,更能体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应用能力的体现。

后反思:

1、教学目标的达成上,突出重点、难点,“小”而“实”的目标定位,使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的确能有所得:

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训练到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2、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之间的联系紧密,环环紧扣,时间分配总体较合理;

3、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以“诵读”与“品味”两种方法为主;

4、教学效果上,学生积极性相对较高,整堂课学生思维均处于积极思考状态,知识得以积累、理解,能力得以运用,最后的颁奖词的撰写与交流既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体现的一个外现。

5、关注细节,关注学生的发展性、激励性评价:

南青洋同学的屈原的颁奖词是我上学期搜集整理出来的“精品”,放在一学期后的这节课上再品读,目的有二,一来激活学生思维,点燃他们为孟子写颁奖词的灵感,二是给同学们一个惊喜,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创作出的优秀作品会让老师铭记在心,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与积极性。

这种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我个人认为胜过“太好了”“你真棒”等词语的作用。

6、不足之处:

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如何很好地与分析理解文章结合起来方面没有做到“水乳交融”;活动形式相对比较单一,集体活动多,个人活动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