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封装.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8985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芯片封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芯片封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芯片封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芯片封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芯片封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芯片封装.docx

《芯片封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芯片封装.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芯片封装.docx

芯片封装

DIP双列直插式封装

  DIP(DualIn-linePackage)是指采用双列直插形式封装的集成电路芯片,绝大多数中小规模集成电路(IC)均采用这种封装形式,其引脚数一般不超过100个。

采用DIP封装的CPU芯片有两排引脚,需要插入到具有DIP结构的芯片插座上。

当然,也可以直接插在有相同焊孔数和几何排列的电路板上进行焊接。

DIP封装的芯片在从芯片插座上插拔时应特别小心,以免损坏引脚。

[编辑本段]

DIP封装具有以下特点

  1.适合在PCB(印刷电路板)上穿孔焊接,操作方便。

  2.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之间的比值较大,故体积也较大。

  Intel系列CPU中8088就采用这种封装形式,缓存(Cache)和早期的内存芯片也是这种封装形式。

[编辑本段]

PQFP和PFP塑料扁平组件式封装

  PQFP(PlasticQuadFlatPackage)封装的芯片引脚之间距离很小,管脚很细,一般大规模或超大型集成电路都采用这种封装形式,其引脚数一般在100个以上。

用这种形式封装的芯片必须采用SMD(表面安装设备技术)将芯片与主板焊接起来。

采用SMD安装的芯片不必在主板上打孔,一般在主板表面上有设计好的相应管脚的焊点。

将芯片各脚对准相应的焊点,即可实现与主板的焊接。

用这种方法焊上去的芯片,如果不用专用工具是很难拆卸下来的。

  PFP(PlasticFlatPackage)方式封装的芯片与PQFP方式基本相同。

唯一的区别是PQFP一般为正方形,而PFP既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

[编辑本段]

PQFP/PFP封装具有以下特点

  :

  1.适用于SMD表面安装技术在PCB电路板上安装布线。

  2.适合高频使用。

  3.操作方便,可靠性高。

  4.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之间的比值较小。

  Intel系列CPU中80286、80386和某些486主板采用这种封装形式。

[编辑本段]

PGA插针网格阵列封装

  PGA(PinGridArrayPackage)芯片封装形式在芯片的内外有多个方阵形的插针,每个方阵形插针沿芯片的四周间隔一定距离排列。

根据引脚数目的多少,可以围成2-5圈。

安装时,将芯片插入专门的PGA插座。

为使CPU能够更方便地安装和拆卸,从486芯片开始,出现一种名为ZIF的CPU插座,专门用来满足PGA封装的CPU在安装和拆卸上的要求。

  ZIF(ZeroInsertionForceSocket)是指零插拔力的插座。

把这种插座上的扳手轻轻抬起,CPU就可很容易、轻松地插入插座中。

然后将扳手压回原处,利用插座本身的特殊结构生成的挤压力,将CPU的引脚与插座牢牢地接触,绝对不存在接触不良的问题。

而拆卸CPU芯片只需将插座的扳手轻轻抬起,则压力解除,CPU芯片即可轻松取出。

[编辑本段]

PGA封装具有以下特点

  1.插拔操作更方便,可靠性高。

  2.可适应更高的频率。

  Intel系列CPU中,80486和Pentium、PentiumPro均采用这种封装形式。

[编辑本段]

BGA球栅阵列封装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对集成电路的封装要求更加严格。

这是因为封装技术关系到产品的功能性,当IC的频率超过100MHz时,传统封装方式可能会产生所谓的“CrossTalk(串扰)”现象,而且当IC的管脚数大于208Pin时,传统的封装方式有其困难度。

因此,除使用QFP封装方式外,现今大多数的高脚数芯片(如图形芯片与芯片组等)皆转而使用BGA(BallGridArrayPackage)封装技术。

BGA一出现便成为CPU、主板上南/北桥芯片等高密度、高性能、多引脚封装的最佳选择。

[编辑本段]

BGA封装技术又可详分为五大类

  1.PBGA(PlasricBGA)基板:

一般为2-4层有机材料构成的多层板。

Intel系列CPU中,PentiumII、III、IV处理器均采用这种封装形式。

  2.CBGA(CeramicBGA)基板:

即陶瓷基板,芯片与基板间的电气连接通常采用倒装芯片(FlipChip,简称FC)的安装方式。

Intel系列CPU中,PentiumI、II、PentiumPro处理器均采用过这种封装形式。

  3.FCBGA(FilpChipBGA)基板:

硬质多层基板。

  4.TBGA(TapeBGA)基板:

基板为带状软质的1-2层PCB电路板。

  5.CDPBGA(CarityDownPBGA)基板:

指封装中央有方型低陷的芯片区(又称空腔区)。

[编辑本段]

BGA封装具有以下特点

  1.I/O引脚数虽然增多,但引脚之间的距离远大于QFP封装方式,提高了成品率。

  2.虽然BGA的功耗增加,但由于采用的是可控塌陷芯片法焊接,从而可以改善电热性能。

  3.信号传输延迟小,适应频率大大提高。

  4.组装可用共面焊接,可靠性大大提高。

  BGA封装方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

1987年,***西铁城(Citizen)公司开始着手研制塑封球栅面阵列封装的芯片(即BGA)。

而后,摩托罗拉、康柏等公司也随即加入到开发BGA的行列。

1993年,摩托罗拉率先将BGA应用于移动电话。

同年,康柏公司也在工作站、PC电脑上加以应用。

直到五六年前,Intel公司在电脑CPU中(即奔腾II、奔腾III、奔腾IV等),以及芯片组(如i850)中开始使用BGA,这对BGA应用领域扩展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BGA已成为极其热门的IC封装技术,其全球市场规模在2000年为12亿块,预计2005年市场需求将比2000年有70%以上幅度的增长。

[编辑本段]

CSP芯片尺寸封装

  随着全球电子产品个性化、轻巧化的需求蔚为风潮,封装技术已进步到CSP(ChipSizePackage)。

它减小了芯片封装外形的尺寸,做到裸芯片尺寸有多大,封装尺寸就有多大。

即封装后的IC尺寸边长不大于芯片的1.2倍,IC面积只比晶粒(Die)大不超过1.4倍。

[编辑本段]

CSP封装又可分为四类

  1.LeadFrameType(传统导线架形式),代表厂商有富士通、日立、Rohm、高士达(Goldstar)等等。

  2.RigidInterposerType(硬质内插板型),代表厂商有摩托罗拉、索尼、东芝、松下等等。

  3.FlexibleInterposerType(软质内插板型),其中最有名的是Tessera公司的microBGA,CTS的sim-BGA也采用相同的原理。

其他代表厂商包括通用电气(GE)和NEC。

  4.WaferLevelPackage(晶圆尺寸封装):

有别于传统的单一芯片封装方式,WLCSP是将整片晶圆切割为一颗颗的单一芯片,它号称是封装技术的未来主流,已投入研发的厂商包括FCT、Aptos、卡西欧、EPIC、富士通、三菱电子等。

[编辑本段]

CSP封装具有以下特点

  1.满足了芯片I/O引脚不断增加的需要。

  2.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之间的比值很小。

  3.极大地缩短延迟时间。

  CSP封装适用于脚数少的IC,如内存条和便携电子产品。

未来则将大量应用在信息家电(IA)、数字电视(DTV)、电子书(E-Book)、无线网络WLAN/GigabitEthemet、ADSL/手机芯片、蓝芽(Bluetooth)等新兴产品中。

[编辑本段]

MCM多芯片模块

  为解决单一芯片集成度低和功能不够完善的问题,把多个高集成度、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芯片,在高密度多层互联基板上用SMD技术组成多种多样的电子模块系统,从而出现MCM(MultiChipModel)多芯片模块系统。

[编辑本段]

MCM具有以下特点

  :

  1.封装延迟时间缩小,易于实现模块高速化。

  2.缩小整机/模块的封装尺寸和重量。

  3.系统可靠性大大提高。

[编辑本段]

芯片封装方式一览:

  1、BGA(ballgridarray)

  球形触点陈列,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

在印刷基板的背面按陈列方式制作出球形凸点用以代替引脚,在印刷基板的正面装配LSI芯片,然后用模压树脂或灌封方法进行密封。

也称为凸点陈列载体(PAC)。

引脚可超过200,是多引脚LSI用的一种封装。

封装本体也可做得比QFP(四侧引脚扁平封装)小。

例如,引脚中心距为1.5mm的360引脚BGA仅为31mm见方;而引脚中心距为0.5mm的304引脚QFP为40mm见方。

而且BGA不用担心QFP那样的引脚变形问题。

该封装是美国Motorola公司开发的,首先在便携式电话等设备中被采用,今后在美国有可能在个人计算机中普及。

最初,BGA的引脚(凸点)中心距为1.5mm,引脚数为225。

现在也有一些LSI厂家正在开发500引脚的BGA。

BGA的问题是回流焊后的外观检查。

现在尚不清楚是否有效的外观检查方法。

有的认为,由于焊接的中心距较大,连接可以看作是稳定的,只能通过功能检查来处理。

美国Motorola公司把用模压树脂密封的封装称为OMPAC,而把灌封方法密封的封装称为GPAC(见OMPAC和GPAC)。

  2、BQFP(quadflatpackagewithbumper)

  带缓冲垫的四侧引脚扁平封装。

QFP封装之一,在封装本体的四个角设置突起(缓冲垫)以防止在运送过程中引脚发生弯曲变形。

美国半导体厂家主要在微处理器和ASIC等电路中采用此封装。

引脚中心距0.635mm,引脚数从84到196左右(见QFP)。

  3、碰焊PGA(buttjointpingridarray)

  表面贴装型PGA的别称(见表面贴装型PGA)。

  4、C-(ceramic)

  表示陶瓷封装的记号。

例如,CDIP表示的是陶瓷DIP。

是在实际中经常使用的记号。

  5、Cerdip

  用玻璃密封的陶瓷双列直插式封装,用于ECLRAM,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电路。

带有玻璃窗口的Cerdip用于紫外线擦除型EPROM以及内部带有EPROM的微机电路等。

引脚中心距2.54mm,引脚数从8到42。

在日本,此封装表示为DIP-G(G即玻璃密封的意思)。

  6、Cerquad

  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即用下密封的陶瓷QFP,用于封装DSP等的逻辑LSI电路。

带有窗口的Cerquad用于封装EPROM电路。

散热性比塑料QFP好,在自然空冷条件下可容许1.5~2W的功率。

但封装成本比塑料QFP高3~5倍。

引脚中心距有1.27mm、0.8mm、0.65mm、0.5mm、0.4mm等多种规格。

引脚数从32到368。

  7、CLCC(ceramicleadedchipcarrier)

  带引脚的陶瓷芯片载体,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引脚从封装的四个侧面引出,呈丁字形。

  带有窗口的用于封装紫外线擦除型EPROM以及带有EPROM的微机电路等。

此封装也称为QFJ、QFJ-G(见QFJ)。

  8、COB(chiponboard)

  板上芯片封装,是裸芯片贴装技术之一,半导体芯片交接贴装在印刷线路板上,芯片与基板的电气连接用引线缝合方法实现,并用树脂覆盖以确保可靠性。

虽然COB是最简单的裸芯片贴装技术,但它的封装密度远不如TAB和倒片焊技术。

  9、DFP(dualflatpackage)

  双侧引脚扁平封装。

是SOP的别称(见SOP)。

以前曾有此称法,现在已基本上不用。

  10、DIC(dualin-lineceramicpackage)

  陶瓷DIP(含玻璃密封)的别称(见DIP).

  11、DIL(dualin-line)

  DIP的别称(见DIP)。

欧洲半导体厂家多用此名称。

  12、DIP(dualin-linepackage)

  双列直插式封装。

插装型封装之一,引脚从封装两侧引出,封装材料有塑料和陶瓷两种。

DIP是最普及的插装型封装,应用范围包括标准逻辑IC,存贮器LSI,微机电路等。

引脚中心距2.54mm,引脚数从6到64。

封装宽度通常为15.2mm。

有的把宽度为7.52mm和10.16mm的封装分别称为skinnyDIP和slimDIP(窄体型DIP)。

但多数情况下并不加区分,只简单地统称为DIP。

另外,用低熔点玻璃密封的陶瓷DIP也称为cerdip(见cerdip)。

  13、DSO(dualsmallout-lint)

  双侧引脚小外形封装。

SOP的别称(见SOP)。

部分半导体厂家采用此名称。

  14、DICP(dualtapecarrierpackage)

  双侧引脚带载封装。

TCP(带载封装)之一。

引脚制作在绝缘带上并从封装两侧引出。

由于利用的是TAB(自动带载焊接)技术,封装外形非常薄。

常用于液晶显示驱动LSI,但多数为定制品。

另外,0.5mm厚的存储器LSI簿形封装正处于开发阶段。

在日本,按照EIAJ(日本电子机械工业)会标准规定,将DICP命名为DTP。

  15、DIP(dualtapecarrierpackage)

  同上。

日本电子机械工业会标准对DTCP的命名(见DTCP)。

  16、FP(flatpackage)

  扁平封装。

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

QFP或SOP(见QFP和SOP)的别称。

部分半导体厂家采用此名称。

  17、flip-chip

  倒焊芯片。

裸芯片封装技术之一,在LSI芯片的电极区制作好金属凸点,然后把金属凸点与印刷基板上的电极区进行压焊连接。

封装的占有面积基本上与芯片尺寸相同。

是所有封装技术中体积最小、最薄的一种。

但如果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与LSI芯片不同,就会在接合处产生反应,从而影响连接的可靠性。

因此必须用树脂来加固LSI芯片,并使用热膨胀系数基本相同的基板材料。

  18、FQFP(finepitchquadflatpackage)

  小引脚中心距QFP。

通常指引脚中心距小于0.65mm的QFP(见QFP)。

部分导导体厂家采用此名称。

  19、CPAC(globetoppadarraycarrier)

  美国Motorola公司对BGA的别称(见BGA)。

  20、CQFP(quadfiatpackagewithguardring)

  带保护环的四侧引脚扁平封装。

塑料QFP之一,引脚用树脂保护环掩蔽,以防止弯曲变形。

在把LSI组装在印刷基板上之前,从保护环处切断引脚并使其成为海鸥翼状(L形状)。

这种封装在美国Motorola公司已批量生产。

引脚中心距0.5mm,引脚数最多为208左右。

  21、H-(withheatsink)

  表示带散热器的标记。

例如,HSOP表示带散热器的SOP。

  22、pingridarray(surfacemounttype)

  表面贴装型PGA。

通常PGA为插装型封装,引脚长约3.4mm。

表面贴装型PGA在封装的底面有陈列状的引脚,其长度从1.5mm到2.0mm。

贴装采用与印刷基板碰焊的方法,因而也称为碰焊PGA。

因为引脚中心距只有1.27mm,比插装型PGA小一半,所以封装本体可制作得不怎么大,而引脚数比插装型多(250~528),是大规模逻辑LSI用的封装。

封装的基材有多层陶瓷基板和玻璃环氧树脂印刷基数。

以多层陶瓷基材制作封装已经实用化。

  23、JLCC(J-leadedchipcarrier)

  J形引脚芯片载体。

指带窗口CLCC和带窗口的陶瓷QFJ的别称(见CLCC和QFJ)。

部分半导体厂家采用的名称。

  24、LCC(Leadlesschipcarrier)

  无引脚芯片载体。

指陶瓷基板的四个侧面只有电极接触而无引脚的表面贴装型封装。

是高速和高频IC用封装,也称为陶瓷QFN或QFN-C(见QFN)。

  25、LGA(landgridarray)

  触点陈列封装。

即在底面制作有阵列状态坦电极触点的封装。

装配时插入插座即可。

现已实用的有227触点(1.27mm中心距)和447触点(2.54mm中心距)的陶瓷LGA,应用于高速逻辑LSI电路。

LGA与QFP相比,能够以比较小的封装容纳更多的输入输出引脚。

另外,由于引线的阻抗小,对于高速LSI是很适用的。

但由于插座制作复杂,成本高,现在基本上不怎么使用。

预计今后对其需求会有所增加。

  26、LOC(leadonchip)

  芯片上引线封装。

LSI封装技术之一,引线框架的前端处于芯片上方的一种结构,芯片的中心附近制作有凸焊点,用引线缝合进行电气连接。

与原来把引线框架布置在芯片侧面附近的结构相比,在相同大小的封装中容纳的芯片达1mm左右宽度。

  27、LQFP(lowprofilequadflatpackage)

  薄型QFP。

指封装本体厚度为1.4mm的QFP,是日本电子机械工业会根据制定的新QFP外形规格所用的名称。

  28、L-QUAD

  陶瓷QFP之一。

封装基板用氮化铝,基导热率比氧化铝高7~8倍,具有较好的散热性。

封装的框架用氧化铝,芯片用灌封法密封,从而抑制了成本。

是为逻辑LSI开发的一种封装,在自然空冷条件下可容许W3的功率。

现已开发出了208引脚(0.5mm中心距)和160引脚(0.65mm中心距)的LSI逻辑用封装,并于1993年10月开始投入批量生产。

  29、MCM(multi-chipmodule)

  多芯片组件。

将多块半导体裸芯片组装在一块布线基板上的一种封装。

根据基板材料可分为MCM-L,MCM-C和MCM-D三大类。

MCM-L是使用通常的玻璃环氧树脂多层印刷基板的组件。

布线密度不怎么高,成本较低。

MCM-C是用厚膜技术形成多层布线,以陶瓷(氧化铝或玻璃陶瓷)作为基板的组件,与使用多层陶瓷基板的厚膜混合IC类似。

两者无明显差别。

布线密度高于MCM-L。

MCM-D是用薄膜技术形成多层布线,以陶瓷(氧化铝或氮化铝)或Si、Al作为基板的组件。

布线密谋在三种组件中是最高的,但成本也高。

  30、MFP(miniflatpackage)

  小形扁平封装。

塑料SOP或SSOP的别称(见SOP和SSOP)。

部分半导体厂家采用的名称。

  31、MQFP(metricquadflatpackage)

  按照JEDEC(美国联合电子设备委员会)标准对QFP进行的一种分类。

指引脚中心距为

  0.65mm、本体厚度为3.8mm~2.0mm的标准QFP(见QFP)。

  32、MQUAD(metalquad)

  美国Olin公司开发的一种QFP封装。

基板与封盖均采用铝材,用粘合剂密封。

在自然空冷条件下可容许2.5W~2.8W的功率。

日本新光电气工业公司于1993年获得特许开始生产。

  33、MSP(minisquarepackage)

  QFI的别称(见QFI),在开发初期多称为MSP。

QFI是日本电子机械工业会规定的名称。

  34、OPMAC(overmoldedpadarraycarrier)

  模压树脂密封凸点陈列载体。

美国Motorola公司对模压树脂密封BGA采用的名称(见

  BGA)。

  35、P-(plastic)

  表示塑料封装的记号。

如PDIP表示塑料DIP。

  36、PAC(padarraycarrier)

  凸点陈列载体,BGA的别称(见BGA)。

  37、PCLP(printedcircuitboardleadlesspackage)

  印刷电路板无引线封装。

日本富士通公司对塑料QFN(塑料LCC)采用的名称(见QFN)。

引脚中心距有0.55mm和0.4mm两种规格。

目前正处于开发阶段。

  38、PFPF(plasticflatpackage)

  塑料扁平封装。

塑料QFP的别称(见QFP)。

部分LSI厂家采用的名称。

  39、PGA(pingridarray)

  陈列引脚封装。

插装型封装之一,其底面的垂直引脚呈陈列状排列。

封装基材基本上都采用多层陶瓷基板。

在未专门表示出材料名称的情况下,多数为陶瓷PGA,用于高速大规模逻辑LSI电路。

成本较高。

引脚中心距通常为2.54mm,引脚数从64到447左右。

了为降低成本,封装基材可用玻璃环氧树脂印刷基板代替。

也有64~256引脚的塑料PGA。

  另外,还有一种引脚中心距为1.27mm的短引脚表面贴装型PGA(碰焊PGA)。

(见表面贴装

  型PGA)。

  40、piggyback

  驮载封装。

指配有插座的陶瓷封装,形关与DIP、QFP、QFN相似。

在开发带有微机的设备时用于评价程序确认操作。

例如,将EPROM插入插座进行调试。

这种封装基本上都是定制品,市场上不怎么流通。

  41、PLCC(plasticleadedchipcarrier)

  带引线的塑料芯片载体。

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

引脚从封装的四个侧面引出,呈丁字形,

  是塑料制品。

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首先在64k位DRAM和256kDRAM中采用,现在已经普及用于逻辑LSI、DLD(或程逻辑器件)等电路。

引脚中心距1.27mm,引脚数从18到84。

  J形引脚不易变形,比QFP容易操作,但焊接后的外观检查较为困难。

PLCC与LCC(也称QFN)相似。

以前,两者的区别仅在于前者用塑料,后者用陶瓷。

但现在已经出现用陶瓷制作的J形引脚封装和用塑料制作的无引脚封装(标记为塑料LCC、PCLP、P-LCC等),已经无法分辨。

为此,日本电子机械工业会于1988年决定,把从四侧引出J形引脚的封装称为QFJ,把在四侧带有电极凸点的封装称为QFN(见QFJ和QFN)。

  42、P-LCC(plasticteadlesschipcarrier)(plasticleadedchipcurrier)

  有时候是塑料QFJ的别称,有时候是QFN(塑料LCC)的别称(见QFJ和QFN)。

部分LSI厂家用PLCC表示带引线封装,用P-LCC表示无引线封装,以示区别。

  43、QFH(quadflathighpackage)

  四侧引脚厚体扁平封装。

塑料QFP的一种,为了防止封装本体断裂,QFP本体制作得较厚(见QFP)。

部分半导体厂家采用的名称。

  44、QFI(quadflatI-leadedpackgac)

  四侧I形引脚扁平封装。

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

引脚从封装四个侧面引出,向下呈I字。

  也称为MSP(见MSP)。

贴装与印刷基板进行碰焊连接。

由于引脚无突出部分,贴装占有面积小于QFP。

日立制作所为视频模拟IC开发并使用了这种封装。

此外,日本的Motorola公司的PLLIC也采用了此种封装。

引脚中心距1.27mm,引脚数从18于68。

  45、QFJ(quadflatJ-leadedpackage)

  四侧J形引脚扁平封装。

表面贴装封装之一。

引脚从封装四个侧面引出,向下呈J字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