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教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8155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办学校教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民办学校教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民办学校教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民办学校教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民办学校教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办学校教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

《民办学校教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办学校教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办学校教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

民办学校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民办学校教育

行业分析报告

 

本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3运营模式:

盈利能力稳健,利润率水平高................26

4推荐标的:

凯文教育、枫叶教育和民生教育..............35

1.行业现状:

渗透率提升,规模已超三千亿

1.1政策支持+需求增加,民办教育发展条件充足

学历教育普及率提升,扩大民办教育发展空间:

教育行业的整体发展是民办教育蓬勃向上的基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连年上涨,从2006年的不足万亿,增长到2016年的3.89亿,十年间年复合增长14.7%;其中从2012年开始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DP)比重连续5年突破4%,“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国家优先发展教育,支持教育投入的决心不改。

随着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大众受教育观念的转变,我国学历教育普及成果显著,已经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4-2016年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48.1%提升到8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整体学生受教育比例明显增加。

民办教育作为学历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学历教育市场容量是民办教育市场规模的基础,学历教育的普及带来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进而提升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助推民办教育腾飞。

政策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强化与公办教育同等法律地位:

我国民办教育由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伴随着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民办教育配套政策也经历了从规范到放开的阶段性变化。

我国第一个规范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是1997年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终结了民办教育无法可依的不确定发展阶段;1999年全国工作会议规定明确提出形成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2002年颁发《民办教育促进法》,从顶层设计推动民办教育发展。

2004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实施,从法律上肯定了民办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的民办教育真正步入法制化轨道,这个阶段对于民办教育采取严监管的模式。

2010年开始陆续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教育法一揽子修订法案等进行民办教育松绑,探索分类管理。

2016年11月经过三次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稿最终获人大常委会审核通过,民办教育分类管理落地;之后又陆续印发《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等政策推动民办学校分类改革,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政策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另一大推力。

中产阶级崛起,民办学校消费群进一步扩大: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特别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21世纪以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6280元增加到33616元,年复合增长11.83%,增幅超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2017年上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322元,维持8.1%的增长。

在支出方面,城镇居民每年10%用于教育文化娱乐,对于教育的支出和预算持续增长。

民办学校相较于公办学校属于高消费支出,高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更强。

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国内高收入群体和富裕阶层的数量快速增加,这部分人群的财富积累逐年提升。

根据《全球财富数据手册》推算,全球约有3300万人财富超过100万美元,其中中国个人财务在百万美元以上约有159万,排名全球第六。

波士顿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亚太区(主要经济体为中国和印度)是全球私人财务总额增长最快的地区,2016年达到38.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9%;其中中国私人财富位居亚太首位,全球第二,2016年中国私人财富出现最大的同比增量和增速,同比增长13%,未来从2016-2020年亚太区百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年复合增长在10%以上,其中1亿美元以上的年复合增长有望达到14.6%。

教育作为家庭支出的重要部分,随着家庭财富的增长,教育支出和资金储备也有增加,家长对于高额优质的民办教育的需求量和认可度进而提升。

参照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推算,中产阶级教育储备和支出在98.4万元以上,以此推高民办教育市场的市场规模。

1.2多方资金投入,投资热情高涨

民办办学经费超过187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超6000亿:

政策、资金和需求等多方面发展条件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民间资金投入到民办学校领域,实际参与到民办学校的发展建设中。

民办学校办学经费从2007年的80.93亿增长到2015年的187.66亿,增长翻番,年复合增长11.09%,维持了十年的高增长。

学校的数量的增加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近五年民间教育固定投资连年上涨,年末维持40%以上的高增长,2016年民间教育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676亿,同比增长48%,2017年前三个季度民间教育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已达到5022亿,同比增长34%,全年有望继续维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

民办学校的经费来自于非国家财政经费,其高增长足见民间资本市场对教育特别是学校类资产的青睐和投资热度。

1.3渗透率十年增长,市场格局分散

1.3.1各阶段渗透率全面上涨,未来预计形成倒三角结构

中小学整合收缩,学校总量压缩近半锐减至25万所:

2001年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国家提出了“撤点并校”的改革措施,将村级学校向镇、区、市等高一级合并集中,中小学数量大幅减少,2004至2016年间由49万锐减到25万,义务教育阶段减少最为明显,高等教育学校不受影响维持增长。

民办学校逆势上涨,小学到大学渗透率增长依次增加:

在学校数量持续下滑的同时,民办学校(不含学前教育、下同)数量却维持震荡上升,从1.51万所增加到1.67万所,近5年更是持续增长,12年间渗透率由3.08%增加到6.50%,渗透率翻番,但整体渗透率仍较低。

分教学阶段来看,2004-2016年间民办学校渗透率水平和渗透率增长从小学到大学依次增加,民办高校高达28.58%,小学仅为3.36%,民办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计划生育+教育普及效应见顶,在校生总量减少2000万:

自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进宪法后,人口高速增长得到抑制,人口出生率迎来30年的缓慢下降,由20‰以上降到12‰左右,由此对应的是各阶段适龄学生的减少。

与此同时,我国不断普及义务教育,提升各阶段学生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率,各阶段教育普及成果显著,受教育学生占比增加。

在计划生育和教育普及双向影响下,学历教育在校人数十二年间减少2千万左右,其中高等教育持续增长,义务教育减少最为明显。

未来随着二胎放开,各阶段在校学生有望依次迎来短期上升,但整体变化不大。

民办学校覆盖2400万学生,占总学生人数比例达到11.5%:

相对而言,民办学校在校生总人数从2004年的1080万增加到2408万,人数翻番,年复合增长6.91%,占总学生比例从4.73%提升到11.50%。

分教学阶段来看,高等教育占比例最高为23.52%,中学阶段在12.2%左右,小学阶段不足10%。

近五年各阶段增速加快,中学阶段增长最快,大学次之。

总体来看,中小学阶段高中渗透率略高于义务教育阶段,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明确指出禁止开办义务教育阶段的营利性民办学校,非营利性的明确监管定位预计对于民办资金进入义务教育阶段产生一定影响;而高等教育由于民办的普及性和认可度提升,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作为中小学阶段唯一可以开设营利性民办学校的阶段,有望从在差异化竞争中不断提升民办资产占比;我们预计未来民办资产在学历教育领域的布局将继续维持义务教育阶段低,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高的“倒三角”结构。

民办学校单校人数持续增加至1441人,学校利用率明显提升:

民办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占比远高于民办学校数量占比,主要是由于民办学校单校人数远高于学历教育的整体水平。

民办学校单校人数的增长也远高于整体水平:

民办学校的单校人数从2004年的715人增加到2016年的1442人(CARG:

6.02%)。

分阶段来看,大学和小学阶段单校人数增长最快,其中大学阶段年复合增长9.3%,单校平均人数达到8545万。

从数量上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单校人数高于整体水平,高中和大学阶段相较于整体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全国高中单校人数平均为1606人,民办高中为990人/校;全国大学单校人数平均为10384人,民办大

学为8545人/校)。

1.3.2趋区域分散集中度不高,高等教育高于基础教育

进入壁垒高,市场格局分散:

新建民办学校实行一事一议,单校审批,所以办学门槛高,异地扩张困难;整体市场呈现参与者众多,但行业格局分散的现状。

如枫叶教育旗下41所小初高学校,睿见教育和宇华教育旗下分别有18所和17所民办学校已经是市场领先的第一梯队教育集团,但相对于1.5万所民办中小学而言占比不足1%;高等教育阶段2016年全国前五大民办高等教育市场领先参与者的招生人数合计24.15万,市场占有率仅3.27%。

地区割据,高等教育集中度略高于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在校人数在千人左右,各地区参与者众多,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地区行业集中度也不高,如宇华教育所在的华南地区,前五大领先的高端民办中小学占比不足9%。

而高等教育单校容纳量在万人以上,各地参与者相对较少,分地区市场集中度较高,如云南、贵州、黑龙江等地的前五大民办学校市场份额占比均超过45%。

相比而言,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集中度高于基础教育,未来随着各大教育集团办学能力提升以及学校数量增加,市场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1.4市场规模超3000亿,年复合增速10%以上

市场规模超三千亿,年复合增速10%以上:

受需求端消费群体的扩大,供给端随着民办学校在校人数明显增加以及阶段性提价,民办教育市场近几年快速扩张。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测算,基础教育领域民办学校收入从2011年不足千亿增长到2016年的2417亿,五年内收入翻番,复合增速16.98%。

高等教育领域,民办高等教育行业收入从2012年的696亿增长到2016年的954亿,年复合增长6.51%;综合民办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2016年民办教育市场规模合计3127亿。

未来随着供给、需求的持续增长,民办教育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推高。

2.发展空间:

政策推动影响分化,供需带动市场扩容

2.1政策端:

民促法推动内部分化,各阶段影响程度不一

民促法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多省出台配套政策:

民促法过会后,接连发布的配套政策明确了政策松绑,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进民办教育分类改革的大趋势;各地陆续在民办教育的政策体系、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收费管理等方面的做出了更细化的规定,逐步打消市场对于分类改革后政策走向不明朗的担忧;其中部分具体政策在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角度做了区分,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政策优惠向公办学校靠拢,营利民办学校自主性增强。

已有上海、江苏、河北等个省市出台了具体的民促法配套落地政策或相关政策征求意见稿,从税收优惠、用地政策、学费定价、办学收益和过渡期等方面做出了明确可操作的规定,进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差异化扶持政策,其中上海更是在细则里明确提倡创新教育投融资机制,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扩大办学资金来源。

非营利性与盈利属性匹配是核心问题:

在《民促法》未修订前,关于民办学校是否可以留存办学结余争论较大,政策只规定学校可以选择是否“要求合理回报”,而《民促法》修订案颁布后学校类资产分类监管已成定局,学校的非营利性如何与企业上市的盈利要求匹配将成为核心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民促法真正落地实施仍需时日,并且VIE结构已相对成熟和可接受,短期内对海外上市民办教育集团的影响或有限。

长期来看,分类监管是大势所趋,旗下同时拥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学校的公司需分别登记,营利性学校以市场化机制进行运作,非营利性学校将办学结余继续用于支持集团办学,分类监管原则对于VIE架构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影响仍需持续跟踪。

民促法对各个阶段影响程度不一: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而言,政策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不能设立营利性民办学校,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发展影响较大,预计后续民办资金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将受影响。

公办义务教育普及大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预计将成为由国家力量主导的教学阶段。

高中阶段,高中阶段可自行选择分类,办学自主性和积极性将加强;民办高中的举办积极性将有望加强,极大提升高中阶段民办教育的渗透率。

高等教育阶段,民办高等教育虽独立办学,但之前整个高等教育阶段是由省属教育部门管理和监管,此次民促法中明确营利性民办学校实行市场调节,对民办高校监管逐步放开,自主性增强,有望继续巩固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

2.2需求端:

民办学校是公办学校的重要补充,差异化优势突围

2.2.1中小学:

入户难+差异化优质办学,奠定民办学校增长基础

无户籍要求,民办中小学补足公办缺口:

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中,由于公办学校学位数的限制,并且为了解决高额择校费等问题,各地公办中小学实行划区就近入学。

北上广等教育资源集聚的地区,普遍实行本地户籍优先入学的原则,非本地户籍入学需提供暂住证、居住证明等多个证件,入户难成为入学公办学校的一大难题。

而民办学校对户籍住房等没有要求,入学无客观限制,提供升学教育的民办中小学成为公办学校的重要补充。

自主性强,差异化办学突围:

公办基础教育主要以提供大众教学为主,以升学为核心任务,而民办学校中也不乏教学质量优良,升学率高的优质学校,如安徽外国语学校2017年高考一本达线率高达92.56%,文科一本达线率93.19%,文理科本科达线率100%,各省市教育质量高、升学率排名靠前的学校中均有民办学校的身影。

并且公办学校由于受国家教育规划影响,较少能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而民办学校由于自负盈亏,自主选择运营模式和教学方式,可进行差异化教学,吸引生源,强化民办学校竞争力,民办国际学校就是提供差异化教学的代表。

教育观念转变,留学热带动国际学校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和80后父母走上舞台,家长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转变,除日常升学课程学习外,家长也更加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国际视野,国际教育课程正好迎合了家长对于孩子素质教育的需求。

另外家长对于子女留学的的态度也不断转变,根据《中国大众富裕阶级财富白皮书》显示,受访的大众富裕阶层中,54.8%的家长表示会把孩子送到国外接受教育,而对于子女的留学时期而言,70%的大众富裕阶层的家长选择在本科阶段将子女送出国。

课程优势突出,主攻升学国外:

国际学校借鉴了国外优秀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组织方面讲究学生认识结构的可接受性,重视学科知识的应用性和创造性,并且课程体系大多与国外大学接轨,为学生出国深造打下基础;教学形式方面更加多样化,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方式,真正做到素质教育。

具体课程方面,

目前我国的国际学校课程体系主要以美、英、加和澳洲体系为主,主流的有AP课程、A-Level/IGCSE课程,IB课程,加拿大BC课程,澳洲VCE等,其中AP、A-Level和IB课程为目前国际学校最为广泛采用的课程体系。

学生可以使用课程成绩申请国外高校,而海外高校的升学率远高于高内顶尖高校的升学率,因此有助于国内学生进入优秀海外高校。

民办国际学校占比提升至59%:

目前提供国际学校教育的主要有外籍国际学校、公办国际部和民办国际学校三类。

其中外籍国际学校2010年之后趋于饱和,公办国际部受20013年教育部明确表示将对各种形式的高中“国际部”和“国际班”进行规范。

民办国际学校起步于1995年,前期受公办国际教育影响发展缓慢,2010年之后随着国际学校需求旺盛和公办国际部整顿,民办国际学校进入稳步增长阶段。

据新学说统计,截止2017年,全国共有734所国际学校,覆盖40万名以上的学生,其中民办国际学校占比59%,占比相比于前两年显著增长,其中近三年间更是新增100所民办国际学校。

2.2.2高等教育:

技术型人才缺口大,产教融合为亮点

本科录取率提升催生高校数量增加需求: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人数增长明显,2016年招生人数已达到748.6万,但高等教育本科学校的录取率一直相对较低,对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高等教育的升学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随着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高等院校的数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民办三本升至二本,招生吸引力增强:

随着民办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全国多所三本民办学校进入二本批次招生,如位于陕西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和西工大明德学院等;升本对于提升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促进民办学校转型与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助于整体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并且升本之后,独立学院的招生层次和招生吸引力将明显增强。

应用型专科院校填补职业技术人才缺口:

民办高校中有超过300家的民办高等专科院校,他们自身定位为培训技术人才及专家的机构,致力于提供应用类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我国对于具备实践经验及适用技能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由此将推动民办专科的需求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估算,2020年之前应用型民办专科将达到300至400家,学生人数为350到450万,民办教育成为提供应用型教育的重要机构。

应用型专科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特色突出:

在政策不断推进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诸多民办教育集团为学生提供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训和潜在的就业机会,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产教研共同受益,提升学生就业率。

部分大专专业的就业率超过95%,如口腔医学技术2016年就业率97.87%,国际贸易实务就业率97.62%,部分专业薪资水平甚至高于本科阶段毕业生的平均薪资水平。

2.3供给端:

增量学校为核心,解决三大问题

增量学校是必然趋势,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新办/收购新学校:

民办学校由于天然的市场分散格局以及单校容纳量存在上限的问题,民办教育集团通过新增学校的方式提升市场集中度是必然趋势,各大港股上市集团也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学校数量,其中枫叶教育的学校数量在2010到2017年之间从21所增加到60所。

各大港股上市公司更是将上市所募资金50%以上用于新增学校。

2017年上市公司均有新学校运营,增量扩张动力十足:

2017年是民办教育集团集中上市的一年,也是民办教育集团快速扩张的一年。

2017年各上市公司均有新学校落地,以此提升市场占有率,也印证了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行业发展趋势。

各上市公司后续仍有新学校规划。

新增学校的方式主要有1)购买土地使用权自筹自建新学校;2)与独立第三方订立合作安排,合作办学;3)向独立第三方兼并收购现有学校。

其中自筹自建新学校,教育集团拥有学校举办权,但对公司资金实力要求较高,原则上各阶段均适用,但更适用于运营经验成熟、资金实力强的教育集团。

合作办学减少了兴办学校的支出,但可能会受学校实际举办人的影响或制约;更适合于运营模式可复制性高、运营投入占投资比例低的基础教育阶段;而高等教育由于分院系运营差异大,整体轻资产运营难度高,但可以将部分院系拆分以“院中院”的模式进行运作。

兼并收购对于考察标的资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能会受到标的运营和业绩不达预期的影响,各阶段均适用。

审批资金运营三大问题,探究多种解决方式:

学校是行使教育职能的重要场所,学校开设也一直是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关注的方面。

民办学校新增学校数量较少,主要因为审批、资金和运营三个层面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审批端需与教育规划相匹配,资金端需大量的初始资金投入而运营经验也是不断积累的过程。

但我们认为,随着民办教育在消费端、资本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三大问题均有一定的解决方法。

如为解决审批难的问题可以采用合作办学、收购和院中院等方式,而资金难题也随着融资方式不断多元化而不断消解,运营难的问题可以凭借与优质品牌学校合作达到双赢。

2.3.1难度高,合作办学+收购+院中院绕过审批难题

基础教育由市区级教育部门审批,高等教育由省级以上审批:

学校是行使教育职能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学校的开设也一直是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关注的方面。

我国的基础教育实行就近入学原则,所以新设基础教育阶段(幼小中)的学校与当地人口密度和教育规划息息相关,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由区教育局审批,高中阶段大多由市教育局审批。

高等教育实行跨区域招生,与国家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规划有关。

高等教育审批方面,设立实施专科教育的高等学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本科及以上教育的高等学校,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设立条件要求高,从资金到人员全面设限:

我国开办民办学校实行登记注册制度,经登记审核批准后才可以开办民办学校;举办者提出筹办申请后相关部门审核是否批准筹办,筹办完成后进行二次审核,审核通过后批准招生办学。

对于不同阶段的学校,政策对于资金、土地、人员等有明确规定,审批条件严格,牌照获取难度大。

土地是审批端最核心也是最难的问题,学校用地主要是科教用地(A3),科教用地流转比例低,以北京为例,2017年125例招拍挂项目中仅23例包含教育用地,且大多为棚户改造配套教育用地。

1)合作办学解决牌照难题

➢与政府合作

①政府兴建,民办教育集团运营当地政府是该地区教育、土地等资源的整合协调者,各地学校的新建需要与当地教育规划匹配,因此

与政府合作更加符合政府意志。

民办教育集团在扩张的过程中与当地政府合作的模式较为常见,合作流程具体为由当地政府协助教育集团取得必要批准、牌照及许可证,并兴办校舍,教育集团负责生源和师资的招聘,以及日常运营和维护。

在实践中与双方具体协议内容有关,但整体教育集团的角色更多的是服务提供商。

②参与政府PPP项目

教育PPP投资快速增加,新建学校为主要项目: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是政府为了更好的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通过正式契约或合同与私营企业、民营资本合作,引导其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教育领域特别是学校是典型的公共基础服务的一种运作模式。

教育行业引入PPP较晚,现有项目以学校建设及配套设施改造等辅助性活动为主,新建学校占比超过80%。

目前我国教育行业PPP发展处于各行业的中等水平,近两年投资数量和金额增长较快,截至2017年10月底,教育行业PPP入库项目共有684个,占全部PPP项目的4.87%;项目投资额合计2964.5亿,占全部金额1.68%。

未来随着社会PPP参与模式不断成熟,合作从教育基础设备向专业性服务等深层次拓展,教育PPP模式的发展有望加速。

合作方式多样,民办资本既是建设者又是运营者:

从涉及领域来看,按照与教育供给的非核心业务到核心服务的紧密程度和复杂程度分为学校基础设施公私合作、配套设施设备供给、辅助性专业服务协议供给、教育服务协议供给等等,目前基础社会公私合作是运用最为广泛,模式最为成熟的一种模式。

从运作模式看,主要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和BOO(建设—拥有—运营)两种模式,两种模式的共同点在于社会资本均参与到学校运营中,享受运营分成,主要区别在于社会资本在建设完成后是否拥有学校的所有权。

资金来源方面,政府作为招标方会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也可以以PPP项目为主体进行融资,分担投资压力。

民办教育集团既拥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又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参与教育PPP条件成熟,可以将PPP作为增加学校数量的重要方式。

➢与地产商合作教育+地产,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拿地是民办教育集团兴办学校的第一道门槛,而地产公司在拿地方面具备天然的经验和优势;并且学校资产和教育业务也能与地产公司的楼盘销售形成协同效应,达到双赢的效果。

地产商在投资建设校园的过程中,自行建校交由有经验的教育集团进行运营教学(万科+成实外)是较为成熟的模式,民办教育集团可以参与其中,借力地产商实现快速扩张。

➢与投资商合作民办学校的资产合作方选择核心点是可以提供解决牌照和土地问题,符合该条件是成为民办学校合作方的首要条件,民办教育集团集团可以使用由投资商投资建设的校园等固定资产,进行教学运营盈利或分成。

2)投资并购借力已有牌照对于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