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7625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docx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docx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结合实例,了解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特别是在古代。

(2)自然条件只是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2.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

(1)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2)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①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②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①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②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1)有的区域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2)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

思考

 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却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达国家,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利用当时国际市场上充足、稳定、价格便宜的燃料和原料,以及对工业产品巨大的需求量,发挥当时日本国内素质较高、价格较低的劳动力以及优良港湾的优势,大力发展本国经济。

探究点一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材料一 岷江发源于四川北部,穿行于高山峡谷,出岷山后向南从成都平原西缘穿过。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材料二 下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1.从土壤、水源及灾害等方面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前岷江对成都平原种植业生产条件的影响。

答案 有利影响:

岷江流经该地,其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壤;流量大,为该地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

不利影响:

流量季节变化大,导致该地旱涝灾害多发。

2.分析该地地形地势特点是如何使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其功能的?

答案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利工程顺应地势自流引水灌溉;位于出山口位置(冲积扇顶端),汛期水位高,经过低矮的飞沙堰可分流至外江部分水量,减轻洪水期灌区的涝灾;内江位于凹岸,河床较深,流量较大,保证枯水期灌区的灌溉用水。

3.有人建议在都江堰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答案 赞同:

可以调节径流,更好地配合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的功能;可以发电,促进经济的发展。

不赞同:

改变了天然河流的自然状态,破坏生态环境;影响都江堰工程功能的发挥。

1.地形对农业、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1)地形影响农业:

一般而言,不同地形区的农业类型不同,如下表所示:

地形类型

山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盆地

农业类型

林业

林业

牧业

种植业

种植业

此外,地势平坦的地区,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农业更易向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如我国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而地形崎岖的地区,农业发展的规模会受到制约,如我国的西南地区。

(2)地形影响聚落

影响

表现

原因

典型

聚落的区位

平原是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

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

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如北京、上海

山区和高原,气候一般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

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

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宁位于湟水谷地

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

热带地区气候炎热,高原上相对凉爽

巴西利亚、墨西哥城

聚落的形态

平原广阔的地区,聚落多呈圆形或多边形

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

成都、我国北方的村落

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聚落多呈条带状

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这样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交通便利

我国南方的村落

(3)地形影响交通

影响

原则

原因

运输

方式

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

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公路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成本低

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优先发展水运

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

线路

走向

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小单位距离内的坡度

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最近

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

保证运输安全,减少受灾害的影响

线网

山地、丘陵地区密度较小

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度较小,经济相对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建线路成本高

密度

平原地区密度较大

自然条件优越,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需求量较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

2.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的影响

具体表现

对农业

耕作制度

热带、亚热带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暖温带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中温带、寒温带一年一熟

作物品种

热带:

天然橡胶、芒果等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

亚热带:

水稻、小麦、油菜、柑橘。

暖温带:

冬小麦、花生、棉花、苹果。

中温带:

春小麦、甜菜、大豆等

耕地类型

南方降水多的地区为水田,北方降水少的地区为旱地

农业类型

降水较多的地区可发展种植业,降水较少的地区应发展牧业

对工业

工业区

的布局

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者与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

影响工业的原料

气候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影响农作物的分布,进而影响以农产品为加工对象的工业部门的原料供应。

如我国南方多甘蔗制糖厂,而北方多甜菜制糖厂

对交通

飞机场

的选址

飞机场宜建在少云、雾、雨、大风的地方,减小气象因素对飞机起降的影响

交通线

的设计

注意沿线的暴雨、冻土、积雪深度,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的高低要考虑当地的暴雨强度

对聚落

城市的

分布

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该地区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比较适合人类生存

(2017·海南地理)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

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

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据此完成1~3题。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D.风俗习惯

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B.避灾 C.采光D.美观

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慢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1.A 2.B 3.C

解析 第1题,据材料,该县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早期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

故选A。

第2题,据材料,该县集镇水淹频率很高,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下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使得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故选B。

第3题,据材料,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说明集镇遭遇的洪水破坏力较弱,该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洪水来时流速慢,带来的砾石少,历时短,洪水退水快。

故选C。

中国白酒生产地域性很强。

陕西人挖坑用黏土糊内壁形成土窖酿酒。

泥土中的细菌使酒产生香气,形成浓香型白酒。

但因追求清香型风味,陕西人想出了“毁窖”的办法,每年把土窖的泥挖掉一层,添上新土以避免细菌大量繁殖。

后土窖发酵的技术传入四川盆地,人们同样使用“毁窖”法,但却不能达到毁窖的目的。

再后传入贵州,人们用“石壁泥底”窖酿酒。

据此完成4~5题。

4.与陕西相比,在四川“毁窖”酿酒效果不佳的原因,最可能是由于(  )

A.当地的气候暖湿B.土中的细菌不同

C.当地酿酒时间长D.土的矿物质不同

5.在贵州建“石壁泥底”窖除考虑控制细菌外,另一主要目的是(  )

A.调节窖内温度B.防止流水侵蚀

C.节约建设成本D.有效防止地震

答案 4.A 5.B

解析 第4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陕西土窖挖掉一层泥,添上新土就可以避免细菌大量繁殖,但在四川不可行,原因是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高,降水多,新土滋生细菌较多,因此酿酒效果不佳,故选A。

第5题,贵州地形崎岖,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建“石壁泥底”窖还可以防止流水侵蚀,故选B。

探究点二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锡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强光泽,质软有延展性、化学性质稳定,抗腐蚀、易熔,摩擦系数小,锡盐无毒,因此锡和锡合金在现代国防、现代工业、尖端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马来西亚曾是世界产锡大国,因过度开采,产量逐年减少。

数据显示,2016年,马来西亚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中国、玻利维亚、巴西和非洲等地进口了25901吨锡精矿用于冶炼锡金属,并大量出口到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下图为马来西亚示意图。

1.根据有色金属锡的特点,说明马来西亚大量出口锡至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原因。

答案 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域性,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锡矿资源短缺;金属锡物理和化学性质独特,锡和锡盐应用领域广阔,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2.材料中提到马来西亚在锡矿资源枯竭的背景下还继续依靠进口发展金属锡冶炼,简述马来西亚在锡矿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依托锡矿及锡产品发展现代国防、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挥锡矿冶炼原有优势,继续扩大锡及其产品生产规模;出口技术、人才,将产业转移到锡矿资源更丰富的国家或地区。

3.简述马来西亚锡矿产业发展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答案 矿山开采可能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矿山开采影响当地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可能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有色金属冶炼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合理利用

水资源

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斯;就大洲而言,亚洲最丰富,大洋洲最少

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土地资源

东部季风区多耕地,西北内陆多草地,东北、西南地区多林地

耕地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土地资源被污染或破坏

森林资源

东北、西南、东南地区

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欧大陆北部、北美洲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同时要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矿产资源

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石油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铁矿分布于辽宁、河北、四川等地

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洲大陆,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北海等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

开采时尽量避免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充分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针对地区分布不均,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下图中黑点所在地区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

读图回答6~8题。

6.该资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能资源B.石油资源

C.水能资源D.水资源

7.这种资源(  )

A.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

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大多数国家正在进口

8.该资源分布区共有特点是(  )

A.终年多雨

B.地形平坦开阔

C.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

D.全年寒冷

答案 6.D 7.A 8.D

解析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种资源集中分布在南极洲、格陵兰岛、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高山地区,由此可以判断该资源为冰川蕴藏的淡水资源,故选D。

第7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上的冰川在加速融化,其分布面积和蕴藏量在逐步减少,故选A。

第8题,该资源集中分布在南极洲、格陵兰岛、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高山地区,其共有特点是全年寒冷,故选D。

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

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

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

据此完成9~11题。

9.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

A.市场B.原料C.交通D.劳动力

10.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

A.循环用水B.开采地下水

C.远程调水D.建地下水窖

11.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答案 9.B 10.A 11.C

解析 第9题,材料显示出的我国目前布局的煤制油企业主要省份,是我国煤炭储量和产量较大的区域,因此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原料。

故选B。

第10题,循环用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适用于长期用水。

开采地下水容易引发生态问题,远程调水成本太高,建地下水窖能够收集的水量有限。

故选A。

第11题,煤制油是对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煤炭制成油后会减少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小,因此能够促进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C正确。

材料中“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说明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但不能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A错。

相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新能源是未来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煤制油产业可以缓解目前我国石油的压力,但不会减轻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B错。

当前我国为石油进口大国,而规划中到2020年前我国煤制油企业的市场能力只有3000万吨/年,因此我国没有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D错。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栽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

据此回答1~2题。

1.华北农作物的熟制为(  )

A.两年一熟B.一年一熟

C.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D.一年三熟

2.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因为(  )

A.华北地处温带,不能种植常绿树

B.冬季落叶后,可获得较多光照

C.夏季树叶较多,能增加空气湿度

D.阔叶林成熟以后,可提供木材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华北地区位于暖温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故选C。

第2题,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

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耐寒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

故选B。

北纬36°~46°地带是全球天然矿泉水的集中分布区,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

长白山地区是我国少有的天然矿泉水集中分布区,长白山矿泉水口感好、品位高,且储量丰富,流量稳定。

长白山区现有的60多家矿泉水企业中,大多是年产数万吨的小型企业,且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

总部位于广州的M集团,引进德国生产技术,在长白山原始森林中建立矿泉水加工厂,目前其瓶装矿泉水已出口到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28个国家。

下图为“长白山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拥有丰富天然矿泉水的地区是(  )

A.乞力马扎罗山地区B.西西伯利亚平原

C.阿尔卑斯山地区D.安第斯山地区

4.长白山作为M集团水源地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信息通达,交通便利

B.天然矿泉水水质优、储量大

C.国内、国际市场广阔

D.引进德国生产技术、效率高

5.长白山区有60多家矿泉水企业,但均未形成国际知名品牌,其主要原因是忽视了(  )

A.提高生产效率

B.积极寻找优质水源地

C.扩大生产规模

D.创立品牌和推广水文化

答案 3.C 4.B 5.D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全球天然矿泉水在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北纬36°~46°地带,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北纬60°附近;乞力马扎罗山地区和安第斯山地区位于南半球;阿尔卑斯山地区位于北纬36°~46°地带,降水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故选C。

第4题,依据材料,长白山地区降水丰沛,生态环境优良,矿泉水具有水质优、储量大、分布集中的特点;长白山地区为山区,并没有信息、交通、市场方面的优势;引进德国生产技术、效率高并不是长白山作为M集团水源地的优势条件,而是M集团发展矿泉水业的优势条件。

故选B。

第5题,结合材料,长白山地区的矿泉水企业大多是年产数万吨的小型企业,且产品单一,在产品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没有创立自己的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国际知名品牌,D正确;长白山地区本身就拥有优质的水源地,B错;生产效率与生产规模对企业形成国际知名品牌的影响不大,A、C错,故选D。

(2020·河北定州中学模拟)平潭位于福建省东部,平潭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造如下图所示的低矮石头房屋,名为石头厝,该房屋墙壁上有很多预留的小孔。

它不仅是风情浓郁的独特民居,也是海岛祖先生存智慧的结晶,更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

据此完成6~7题。

6.石头厝的特点与其对应功能正确的是(  )

A.石材建筑——防台风

B.窗子小——便于保温

C.墙壁多孔——便于采光

D.屋顶缓——防暴雨

7.下列地区的传统民居中,石头房屋相对较多的是(  )

A.黄土高原B.内蒙古草原

C.云贵高原D.三江平原

答案 6.A 7.C

解析 第6题,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岛屿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大,平潭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石材建筑比较坚固,可以防御台风,A对。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太阳光照充足,不需要加强保温和采光,B、C错;屋顶缓不利于防暴雨,D错。

第7题,四个地区只有云贵高原多石头建材,故选C。

“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观点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

读“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表”,回答8~9题。

资源类型

主要分布省区

GDP平均增速比全国平均少(%)

平均资源丰度比全国平均多(%)

耕地资源

黑龙江、吉林、宁夏、云南、西藏、甘肃、青海

0.56

66.24

矿产资源

辽宁、四川、湖北、山西、云南、安徽、贵州、湖南、江西

0.02

4

能源资源

山西、云南、四川、陕西、贵州、西藏

0.11

5.68

森林资源

西藏、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

0.27

1496.59

8.四大资源都高于全国平均值而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区是(  )

A.黑龙江B.云南 C.四川D.西藏

9.表中对经济发展的“诅咒”最明显的资源是(  )

A.耕地资源B.矿产资源

C.能源资源D.森林资源

答案 8.B 9.D

解析 第8题,由表中数据对比可知,符合题意的为云南省,故选B。

第9题,“资源诅咒”的观点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由表中数据可知,森林资源丰富的省份平均资源丰度比全国平均多的最多,但是GDP平均增速明显较慢,故选D。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

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

11.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地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

答案 10.A 11.C

解析 第10题,气候干旱的塔里木河(内流河)流域降水后蒸发(腾)水(即绿水)的比例远大于其他流域(外流河,径流量大、蓝水比例高),故选A。

第11题,在干旱和半干旱区,水分蒸发旺盛,非生产性绿水很多;覆膜种植农作物,使植物根系获得更多的水分,从而增加植物蒸腾量,使生产性绿水大量增加,故选C;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宜大规模植树造林,故B错;水田改旱地不会增加植物蒸腾作用,故A错;修建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但对植物蒸腾作用影响不大,故D错。

下图为“某半岛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T1107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路段(  )

A.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

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

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

D.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

13.乙城市是图示区域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据此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宽广,交通便,风景好

B.周围地貌多样,耕地多,产粮足

C.全年降水丰富,水质好,资源丰

D.地处沿海地区,暖流强,气温高

答案 12.D 13.A

解析 第12题,在山区修路要尽量沿等高线修建,有些路段可修“之”字形线路,从而降低线路的坡度。

图中甲处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较陡,线路连续弯曲,是为减缓公路的坡度,D对。

弯路与地下矿产丰富无关,A错。

弯路线路长,破坏植被更多,不利于保护生物资源,B错。

线路弯曲,导致线路延长,不利于增加交通流量,C错。

第13题,乙地位于黑海沿岸,地形平坦宽广,交通便利,风景好,有利于城市发展,位于海滨,气候条件利于疗养,A对。

周围地貌主要是沿海平原,地貌类型并不多样,耕地少,产粮不足,B错。

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C错。

乙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不受洋流影响,D错。

德国摩泽尔地区的葡萄园分布纬度较高(多在47°N~52°N),是全球最北的葡萄酒原料产区,该地区是被世界公认的德国最好的白葡萄酒原料产区之一。

摩泽尔地区的葡萄园山坡极陡,有些坡度甚至达到70°,且土壤中富含热容量高的深色板岩和玄武岩风化物。

据此完成14~15题。

14.在摩泽尔坡度达70°左右地区的葡萄十分优质,其主要原因是葡萄在生长期(  )

A.降水丰富B.土壤通气蓄水

C.光照充足D.坡面积雪较少

15.摩泽尔地区利于葡萄成熟的重要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累积

B.岩石风化物白天吸热,夜间返光给葡萄

C.岩石风化物富含有机质,土壤肥沃

D.岩石风化物白天吸热,夜间返热给葡萄

答案 14.C 15.D

解析 第14题,读图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坡度达70°的山坡上坡度大,葡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