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7611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doc.docx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doc.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doc.docx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doc

 

高二数学必修

 

2知识点总结

 

第1章

 

空间几何体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多面体:

一般地,我们把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

 

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

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旋转体:

我们把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

 

这条

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

3、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定义: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

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

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ABCDEA'B'C'D'E'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AD'几何特征:

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

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

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表示:

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PA'B'C'D'E'

几何特征:

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

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分类:

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

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PA'B'C'D'E'

几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

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

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

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

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定义:

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

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投影:

由于光的照射,在不透明物体后面的屏幕上可以留下这个物体的影子,这种现象叫做投影。

其中我

们把光线叫做投影线,把留下物体影子的屏幕叫做投影面。

2.中心投影:

我们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3.平行投影:

我们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又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4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1)、定义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向后;即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

视图(从上向下)

注:

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侧视图(从左向右)、俯

(2)、三视图图形的位置:

正侧

(3)、三视图长、宽、高的关系:

“正侧长对齐、正俯高对齐、侧俯宽相等”三、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1.斜二测画法:

对于平面多边形,我们常用斜二测画法画它们的直观图。

斜二测画法是一种特殊的平行投影画法。

2.斜二测画法原则:

横不变,纵减半。

3.斜二测画法步骤:

①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

 

x轴和

 

y轴,两轴相交于点

 

O。

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

 

成对应的

 

x'轴与

 

y'轴,两轴交于点

 

O'

 

,且使

 

x'O'y'

 

45

 

(或

 

135°),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面。

 

②已知图形中平行于

 

x轴或

 

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

 

x'轴或

 

y'轴的线段。

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

 

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

 

y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四、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所以,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2):

S圆柱侧面积

2

rl

S圆柱表面积

2r

(r

l)

S柱体

Sh

S圆锥侧面积

rl

S圆柱表面积

r

(r

l)

V锥体

1

Sh

3

S侧面积

rl

r'l

S表面积

(r'2

r2

r'lrl)

V

1(S'S'SS)h

3

S表面积=4

R2

V

4

R3

3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

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

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锐角画成450,

D

C

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

α

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

A

B

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表示为

 

A∈L

B∈L=>L

α

A

α·

A∈α

L

B∈α

公理1作用:

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

A、B、C三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α、B∈α、C∈α。

公理2作用:

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AB

α·C·

·

(3)公理

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

P∈α∩β=>α∩β=L,且P∈L

β

公理3作用:

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P

α

L

·

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共面直线

相交直线:

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

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

设a、b、c是三条直线

a∥b

=>a∥c

c∥b

强调:

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

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等角定理: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注意点:

①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b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2

③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

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3—2.1.4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指出:

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α来表示

 

aαa∩α=Aa∥α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

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

bβ=>a∥α

a∥b

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

a∩b=Pβ∥α

a∥α

b∥α

2、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

(1)用定义;

(2)判定定理;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2.2.3—2.2.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1、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简记为:

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符号表示:

 

a∥α

aβa∥b

α∩β=b

 

作用:

利用该定理可解决直线间的平行问题。

 

2、定理:

如果两个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符号表示:

α∥β

α∩γ=aa∥b

β∩γ=b

作用:

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定义

 

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

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

如图,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公共点P叫做垂足。

 

L

αp

 

2、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注意点:

a)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可忽视;

 

b)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二面角的概念:

表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A

梭lβ

B

α

2、二面角的记法:

二面角α-l-β或α-AB-β

3、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2.3.3—2.3.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2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本章重点总结:

一、线面角、面面角:

1、直线和平面所成角:

如图,一条直线PA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

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A叫做斜足。

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PO,过垂足O和斜

足A的直线AO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

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2、二面角: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

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如右图二面角可记作二面角AB或

 

二面角PABQ或二面角l或二面角PlQ【注意:

二面角是一个面面

 

角,范围是0,180】。

在二面角l的棱l上任取一点O,以点O为垂足,在

 

B

 

QP

 

O

 

M

N

 

L

 

 

α

 

半平面和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的射线ON和OM,则射线ON和OM构成的∠NOM叫做二面角的平面

 

角。

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

※二、线、面平行垂直的八大定理:

 

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文字语言】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

平行。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符号语言】a,b,且a∥ba∥

 

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文字语言】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

行。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符号语言】a,b,abP,a∥,b∥∥

 

引申:

推论: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

平行。

③(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

线平行。

(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作用: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揭示了直线与平面平行中蕴含着直线与直线平行。

④(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面面平行

线线平行)

⑤(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⑥(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⑧(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注: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三、补充:

①证线线平行的方法:

Ⅰ.定义法;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Ⅲ.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Ⅳ.平行公理

P

②证线面平行的方法:

Ⅰ.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Ⅱ.定义法;Ⅲ.面面平行证线面平

③证面面平行的方法:

Ⅰ.定义法;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Ⅲ.平面平行的传递性④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垂线垂直。

⑤三垂线定理逆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⑥射影长定理:

Ⅰ.从平面外一点向平面所引的斜线段、垂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Ⅱ.如图(射影长定理图):

若PAPB,则OAOB;若OAOB,则PAPB。

Ⅲ.如图(射影长定理图):

若PAPB,则OAOB;若PAPB,则PAPB。

⑦最小角定理: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这个斜线与平面内过斜足的所有直线所

成角中的最小角。

(最小角定理图)

 

A

O

B

α

射影长定理图

P

cosA

b2

c2

a

2

A

α

O

2bc

⑧余弦定理:

cosB

a2

c2

b

2

c

b

最小角定理图

2ac

cosC

a2

b2

c2

B

a

C

2ab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倾斜角:

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夹角叫

 

做直线l的倾斜角。

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则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

 

范围为0°≤<180°。

 

2.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

直线上的一点和这个直线的倾斜角可以惟一确定一条直线。

3.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是:

直线上的一个定点以及它的倾斜角。

4.坡度(倾斜程度):

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升高量与前进量的比”表示倾斜面的“坡度”(倾斜程度),即

升高量

坡度(比)=

 

5.斜率:

一条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我们用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

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即ktan。

注意:

倾斜角是90°的直线没有斜率。

y2y1

6.经过两点P1x1,y1,P2x2,y2(x1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

x2x1

 

7.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l1,l2,其斜率分别为

k1,k2,有l1∥l2

k1

k2

注意:

若直线

l1和l2可能重合时,我们得到

k

k

2

l与l

重合

1

l1∥l2或12

8.如果两条直线都有斜率,且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1;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

-1,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l1l2k1k21

 

9.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

l1l2k1k21或k1,k2中一个为0,另一个不存在

二、直线的方程(5个)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简称点斜式):

yy0k(xx0)

【当直线l的倾斜角为0°时,tan0°=0,即k=0,这是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l的方程就是

yy00,或yy0】

注意: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仅适用于有斜率的情形,所以在求直线的方程时,应先讨论直线有无斜率。

截距:

我们把直线l与x轴交点a,0的横坐标a叫做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

我们把直线l与y轴交点0,b

的纵坐标b叫做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

注意:

截距不是距离,截距是数。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简称斜截式):

ykxb

 

注意: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仅适用于有斜率的直线。

3.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简称两点式):

yy1xx1

y2y1x2x1

注意:

①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不适用于没有斜率或斜率为0的直线。

 

②若

Px,y,Px,y

1

2

1

2

12

1

2

12

1

1

1

2

2

2

中有x

x

或y

y时,直线

PP

没有两点式方程。

当x

x

时,直线PP平

行于x轴,直线方程为xx1

0,或x

x1;当y1

y2时,直线P1P2平行于x轴,直线方程为y

y10,

或yy1。

4.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简称截距式)

x

y

1a

0,b

0

b

a

注意:

直线的截距式方程不适用于平行于

x轴(或y轴)或过原点的直线。

线段

PP

的中点坐标公式:

若点

P,P

的坐标分别为

x1,y1

x2,y2

,且线段

PP

12

1

2

12的中点

的坐标为

x,y

,则

x

x1

x2

2

M

yy1y2

2

5.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

AxBy

C

0(其中A,B不同时为0),k=-

A

(k0)

B

6..在方程Ax

ByC

0中,

①当A

0,C

0时,方程表示的直线平行于

x轴;

②当B

0,C

0时,方程表示的直线平行于

y轴;

③当A

0,B

0,C

0时,方程表示的直线与

x轴重合;

④当A

0,B

0,C

0时,方程表示的直线与

y轴重合。

l1

:

A1xB1yC1

0

7..已知直线

,则

l2:

A2xB2yC2

0

①l1∥l2的充要条件是:

l1∥l2

A1B2

A2B1

0且BC12-B2C1

0或AC12A2C10

②l1⊥l2的充要条件是:

l1l2

A1A2

B1B2

0

三、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①若方程组有唯一解

 

l1与l2相交,且有唯一交点;

 

②若方程组无解

 

l1∥l2;

 

③若方程⑴与方程⑵可化成同一个方程

 

l1与l2重合。

 

引申:

2.当

变化时,方程Ax

By

C

Ax

By

C

2

0表示直线束。

1

1

1

2

2

3.方程A1x

B1yC1A2x

B2y

C2

0表示过直线

A1x

B1yC10与直线A2xB2yC2

0交

 

点的任意一条直线,但它不能表示A2xB2yC20这条直线。

 

延展【常用结论】:

4.过l1:

A1xB1yC10与l2:

A2xB2yC20交点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A1xB1yC1

A2xB2yC2

0

2

)或

A2xB2yC2

A1xB1yC1

0

1

(不表示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