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28.93KB ,
资源ID:1087611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8761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doc.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doc.docx

1、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doc高二数学必修2 知识点总结第 1 章空间几何体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多面体: 一般地, 我们把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2.旋转体: 我们把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3、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

2、柱、五棱柱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 ABCDE A B C D E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P A B C D E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

3、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P A B C D E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侧面是梯形 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 ,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底面是全等的圆;母线与轴平行;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 ,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底面是一个圆;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

4、面之间的部分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两个圆;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球的截面是圆;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投影:由于光的照射,在不透明物体后面的屏幕上可以留下这个物体的影子,这种现象叫做投影。其中我们把光线叫做投影线,把留下物体影子的屏幕叫做投影面。2.中心投影:我们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3.平行投影:我们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又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4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1)、定义三视图:正视

5、图(从前向后;即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视图(从上向下)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 2)、三视图图形的位置:正 侧俯(3)、 三视图长、宽、高的关系: “正侧长对齐、正俯高对齐、侧俯宽相等”三、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斜二测画法: 对于平面多边形, 我们常用斜二测画法画它们的直观图。 斜二测画法是一种特殊的平行投影画法。2.斜二测画法原则:横不变,纵减半。3.斜二测画法步骤: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

6、垂直的x 轴和y 轴,两轴相交于点O 。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 轴与y 轴,两轴交于点O ,且使x O y 45(或135),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或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 轴或y 轴的线段。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一半。四、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所以,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 2):柱体S圆柱侧面积2rlS圆柱表面积2 r( rl )S柱体Sh锥体S圆锥侧面积rlS圆柱表面积r(rl )V锥体1Sh3台体S侧

7、面积rlr lS表面积(r 2r 2r l rl )V1 (S S S S)h3球体S表面积 =4R2V4R33第二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1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 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 450,DC且横边画成邻边的 2 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 、 、 等表示,如平面 、平面 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AB示,如平面 AC、平面 ABCD等。3三个公理:(1)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

8、此平面内符号表示为A LBL = LA A LB 公理 1 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公理 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符号表示为: 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使 A 、 B 、 C 。公理 2 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AB C (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表示为: P = =L,且 P L公理 3 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PL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共面直线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

9、,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符号表示为:设 a、 b、 c 是三条直线a b=a cc b强调:公理 4 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公理 4 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3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注意点: a 与 b 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 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 O 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 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0, ;2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 a

10、b;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2.1.3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 有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与平面相交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在平面平行 没有公共点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 a 来表示a a =A a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符

11、号表示:ab = a a b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aba b = P a b 2、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1)用定义;(2)判定定理;(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2.3 2.2.4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1、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符号表示:a a a b = b作用:利用该定理可解决直线间的平行问题。2、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符号表示:

12、= a a b = b作用: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定义如果直线 L 与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我们就说直线 L 与平面 互相垂直, 记作 L ,直线L 叫做平面 的垂线,平面 叫做直线 L 的垂面。如图,直线与平面垂直时 , 它们唯一公共点 P 叫做垂足。Lp2、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注意点: a) 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可忽视;b)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

13、二面角的概念:表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A梭 l B2、二面角的记法:二面角 -l- 或 -AB- 3、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2.3.3 2.3.4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2 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本章重点总结:一、线面角、面面角:1、直线和平面所成角:如图,一条直线 PA 和一个平面 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 A 叫做斜足。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 PO,过垂足 O

14、和斜足A 的直线 AO 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 0的角。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如右图二面角可记作二面角 AB 或二面角 P AB Q 或二面角 l 或二面角 P l Q 【注意:二面角是一个面面角,范围是 0 ,180 】。在二面角 l 的棱 l 上任取一点 O,以点 O 为垂足,在BQPOMNLA半平面 和 内分别作垂直于棱

15、 l 的射线 ON 和 OM ,则射线 ON 和 OM 构成的 NOM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 二、线、面平行垂直的八大定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文字语言】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符号语言】 a , b ,且 a b a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文字语言】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符号语言】 a ,b , a b P, a , b 引申: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

16、交直线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线面平行 线线平行)作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揭示了直线与平面平行中蕴含着直线与直线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面面平行线线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

17、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注:(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三、补充:证线线平行的方法: .定义法;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平行公理P证线面平行的方法: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定义法; .面面平行证线面平行证面面平行的方法: .定义法;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平面平行的传递性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垂线垂直。三垂线定理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射影长定理: .从平面外一点向平面所引的斜线段、垂线段

18、中,垂线段最短。 .如图(射影长定理图) :若 PA PB ,则 OA OB ;若 OA OB ,则 PA PB 。. 如图(射影长定理图) :若 PA PB ,则 OA OB ;若 PA PB ,则 PA PB 。最小角定理: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这个斜线与平面内过斜足的所有直线所成角中的最小角。 (最小角定理图)AOB射影长定理图Pcos Ab 2c 2a2AO2bc余弦定理:cos Ba 2c 2b2cb最小角定理图2accos Ca 2b 2c 2BaC2ab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倾斜角:当直线 l 与 x 轴相交时,我们取 x 轴作为基准, x 轴正向与直线 l

19、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夹角 叫做直线 l 的倾斜角。当直线 l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 0。则直线的倾斜角 的取值范围为 0 180。2.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直线上的一点和这个直线的倾斜角可以惟一确定一条直线。3.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是:直线上的一个定点以及它的倾斜角。4.坡度(倾斜程度) :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升高量与前进量的比”表示倾斜面的“坡度” (倾斜程度),即升高量坡度(比) =5.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 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我们用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斜率常用小写字母 k 表示,即 k tan 。注意:倾斜角是 90的直线没有斜率。

20、y2 y16.经过两点 P1 x1 , y1 , P2 x2 , y2 ( x1 x2 )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 kx2 x17.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 ,l2 ,其斜率分别为k1, k2 ,有 l1 l2k1k2注意:若直线l1和 l 2 可能重合时,我们得到kk2l 与 l重合1l1 l2 或 1 28.如果两条直线都有斜率,且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 -1;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1 ,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l1 l 2 k1k2 19.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 l1 l2 k1k2 1或 k1, k2中一个为 0,另一个不存在二、直线的方程( 5 个)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21、(简称点斜式) : y y0 k( x x0 )【当直线 l 的倾斜角为 0 时, tan0 =0 ,即 k=0 ,这是直线 l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 l 的方程就是y y0 0,或 y y0 】注意: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仅适用于有斜率的情形,所以在求直线的方程时,应先讨论直线有无斜率。截距: 我们把直线 l 与 x 轴交点 a,0 的横坐标 a 叫做直线在 x 轴上的截距。 我们把直线 l 与 y 轴交点 0,b的纵坐标 b 叫做直线 l 在 y 轴上的截距。注意:截距不是距离,截距是数。2.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简称斜截式) : y kx b注意: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仅适用于有斜率的直线。3. 直

22、线的两点式方程(简称两点式) : y y1 x x1y2 y1 x2 x1注意: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不适用于没有斜率或斜率为 0 的直线。若P x , y , P x , y12121 2121 2111222中有 xx或 yy 时,直线PP没有两点式方程。 当 xx时,直线 PP 平行于 x 轴,直线方程为 x x10 ,或 xx1 ;当 y1y2 时,直线 P1P2 平行于 x 轴,直线方程为 yy1 0 ,或 y y1 。4.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简称截距式):xy1 a0, b0ba注意:直线的截距式方程不适用于平行于x 轴(或 y 轴)或过原点的直线。线段P P的中点坐标公式:若点P , P

23、的坐标分别为x1, y1,x2 , y2,且线段P P1 2121 2的中点的坐标为x, y,则xx1x22Myy1y225.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 :Ax ByC0(其中 A, B不同时为 0) ,k=-A( k 0)B6.在方程 AxBy C0 中,当 A0, C0 时,方程表示的直线平行于x 轴;当 B0, C0 时,方程表示的直线平行于y 轴;当 A0, B0, C0 时,方程表示的直线与x 轴重合;当 A0, B0, C0 时,方程表示的直线与y 轴重合。l1: A1 x B1 y C107.已知直线,则l 2 : A2 x B2 y C20 l1 l2 的充要条件是: l1

24、 l2A1B2A2 B10且BC1 2 - B2C10 或AC12 A2C1 0 l1 l2 的充要条件是: l1 l2A1A2B1 B20三、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1.若方程组有唯一解l1 与 l2 相交,且有唯一交点;若方程组无解l1 l 2 ;若方程与方程可化成同一个方程l1 与 l2 重合。引申: 2. 当变化时,方程 A xB yCA xB yC20 表示直线束。111223.方程 A1 xB1 y C1A2 xB2 yC20 表示过直线A1 xB1 y C1 0 与直线 A2 x B2 y C20 交点的任意一条直线,但它不能表示 A2 x B2 y C 2 0这条直线。延 展 【 常 用 结 论 】 :4. 过 l1 : A1x B1 y C1 0 与 l2 : A2 x B2 y C2 0 交 点 的 直 线 方 程 可 设 为A1 x B1 y C1A2 x B2 y C202)或A2 x B2 y C2A1x B1 y C101)(不表示 l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