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护理学院QTZ80塔吊天然基础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7133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护理学院QTZ80塔吊天然基础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卫生护理学院QTZ80塔吊天然基础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卫生护理学院QTZ80塔吊天然基础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卫生护理学院QTZ80塔吊天然基础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卫生护理学院QTZ80塔吊天然基础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护理学院QTZ80塔吊天然基础方案.docx

《卫生护理学院QTZ80塔吊天然基础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护理学院QTZ80塔吊天然基础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护理学院QTZ80塔吊天然基础方案.docx

卫生护理学院QTZ80塔吊天然基础方案

一、编制依据

本工程塔吊基础方案主要以以下规范及文件为依据:

1、佛山市南海聚龙建设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QTZ80(5613)型自升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2、《河源市卫生学校新校区—护理实训大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河源市卫生学校新校区—护理实训大楼,建设地点在河源市东郊大学城,工程建设单位为河源市政府代建项目管理局,设计单位是广州市科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勘察单位是河源市工程勘察院,监理单位是广州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承建单位是广东金辉华集团有限公司。

本工程为地上六层实训楼,首层层高为3.6m,其余均为3.9m,总建筑面积为12338.86㎡,建筑基底面积2690.25㎡,建筑高度:

22.6m。

本工程建筑物正常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抗震设防烈度七度,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三、塔吊布置

(一)地质情况

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河源市工程勘察院编制的《河源市卫生学校新校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场地原始地貌为低山丘陵、山间谷地及冲沟等,地形起伏变化大,岩土种类多、工程性质差异大等特点。

场地西靠东环路,交通便利。

各钻孔孔口标高为45.01~79.94m,最大高差34.93m。

根据现场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现将场地内各岩土层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1素填土①(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

紫红色,稍湿~湿,松散,由粘性土组成。

该层层厚0.5~11.70m,平均2.65m;层顶标高46.10m~71.40m,平均56.73m。

2淤泥质土(有机质土)②-1(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

灰~灰黑色,软塑,成分以粘粒为主,含6~8%有机质及腐植质,味微臭。

该层层厚0.50~3.60m,平均1.54m;层顶标高43.62~63.64m,平均50.99m;层顶埋深0.00~8.60m,平均1.05m。

3粉质粘土②-2(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

黄色、浅灰、灰白等色,可塑,局部软塑,粘粒为主,粉粒次之,含5~10%砂,不均匀,局部过渡夹粉土或粉细砂薄层,粘结性较好或一般。

场地局部分布。

该层层厚0.60~3.20m,平均1.87m;层顶标高44.42~60.35m,平均47.67m;层顶埋深0.00~9.60m,平均1.74m。

4粉细砂②-3(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

黄色、浅灰色,很湿~饱和,稍密,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10~15%粘粒。

场地局部分布。

该层层厚0.50~2.70m,平均1.23m;层顶标高43.53~56.22m,平均50.11m;层顶埋深0.60~2.30m,平均1.13m。

5(含碎石)中粗砂②-4(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

灰白、浅灰、黄等色,饱和,稍密,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局部含15~20%碎石,多达40~50%,粒径2-6cm,个别大于6cm,余为粉细砂及粉、粘粒,级配一般。

该层厚度0.50~2.50m,平均1.20m;层顶标高43.78~54.47m,平均46.00m;层顶埋深0.50~11.80m,平均2.03m。

6含砾(碎石)粉质粘土

(第四系坡积层,Qdl)

砖红色、黄色,可塑,成分粘粒为主,粉粒次之,含5~10%砾,粒径2~20mm,粘结性较好。

局部地段含10~20%碎石,粒径2~40mm,粘结性差。

该层厚度0.60~8.30m,平均2.71m;层顶标高49.67~79.94m,平均62.56m;层顶埋深0.00~8.70m,平均0.30m。

7砂、砾质粘性土

(第四系残积层,Qel)

紫红色、褐黄、灰白等色,硬塑,局部可塑,成分以粘粒为主,含10~15%砂、砾,粒径2~10mm,局部含20~30%砾或碎石,粒径2~40mm,粘结性一般~较差,由粉砂岩、砂砾岩风化而成。

场地大部分布。

该层层厚0.50~9.00m,平均2.11m;层顶标高42.40~78.49m,平均57.94m;层顶埋深0.00~11.70m,平均2.93m。

8全风化砂砾岩(全风化粉砂岩)

-1(白垩系上统基岩层,K2)

紫红色,岩石风化剧烈,原岩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其余已完全风化,岩芯呈土柱状,局部地段含20~30%砂、砾,粒径2~40mm,手捏易散,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层层厚0.60~70m,平均2.16m;层顶标高43.7~70.44m,平均57.61m;层顶埋深0.60~14.60,平均5.20m。

9强风化砂砾岩(强风化粉砂岩)

-2(白垩系上统基岩层,K2)

紫红色,砂、砾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胶结差,基岩成分以砂、砾为主,粒径2~30mm,节理裂隙发育,多为闭合状,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少量短柱状,岩质稍硬,岩块用手可折断,锤击声哑。

风化不均,局部夹中风化岩块或薄层。

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层层厚0.50~8.00m,平均2.50m;层顶标高40.00~76.99m,平均53.49m;层顶埋深0.00~17.80m,平均4.84m。

10中风化砂砾岩(中风化粉砂岩)

-3(白垩系上统基岩层,K2)

紫红色,砂、砾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胶结较好,基岩成分以砂、砾为主,粒径2~30mm,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块状、短柱状,节长10~50cm,RQD=60~80,岩质较新鲜坚硬,锤击声脆。

较完整,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该层整个场地各钻孔均有揭至,但未揭穿。

揭露厚度6.40~26.60m,平均18.32m;层顶标高35.80~74.89m,平均50.97m;层顶埋深0.00~20.00m,平均7.17m。

Ⅱ、天然地基岩土设计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根据现场钻探揭露,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成果资料,并参照本地区经验,场地内各岩土层c、φ、fk、Es、E0等指标建议值见用表3。

表3场地各岩土层参数建议值一览表

地层名称及成因代码

承载力

特征值

fak(kPa)

压缩模量

Es

(MPa)

变形模量

Eo

(MPa)

抗剪强度

c(kPa)

φ(度)

①素填土Qml

/

/

/

/

/

②-1淤泥质土Qal+pl

80

3.0

7.0

6

4

②-2粉质粘土Qal+pl

150

4.0

9.0

25

10

②-4中粗砂Qal+pl

160

7.0

22.0

/

22

含砾粉质粘土Qdl

180

6.0

20.0

40

12

砂、砾质粘性土Qel

200

6.5

25.0

42

20

-1全风化粉砂岩K2

280

8.0

30.0

/

30

-2强风化粉砂岩K2

450

/

/

/

/

-3中风化粉砂岩K2

1300

/

/

/

/

(二)参数信息

基础载荷表

载荷名称

单位

数值

基础所受的垂直载荷

KN

971

基础所受的水平载荷

KN

45

基础所受的倾翻力矩

KN·M

1967

基础所受的扭矩

KN·M

305

塔吊型号:

QZT80A(5613),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的竖向力F=1.2×971KN,塔吊倾翻覆力M=1967kN.m,塔吊附着工作时最大起重高度H=150m,根据现场情况和设计图纸,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设置QZT80A(5613)塔吊一台,具体位置见附图。

塔吊最高独立安装高度为45米,本工程拟安装高度为38米,塔身宽度B=1.50m,起重臂最大幅度为57米,独立式起最大起重量为6t,最大工作幅度时额定重量为1.3t。

承台设计为5.0m×5.0m×1.4m(长×宽×高),承台砼强度为C35,承台砼龄期为28天,塔吊基础底面标高为-1.7m,塔吊出厂日期为2008年5月8日,塔吊作业平台内无高压线及建筑物的阻碍,塔吊拟安装位置在建筑物R~S×7~8轴。

(三)基础最小尺寸计算

基础的最小厚度取:

H=1.4m

基础的最小宽度取:

Bc=5.5m

承台混凝土等级C35,ft=1.57N/mm2,fc=16.70N/mm2,γ砼=25kN/m3。

钢筋HRB335,fy=300.00N/mm2,Es=2.00×105N/mm2

基础自重G=1.2×(Bc×Bc×Hc×γ砼)=1.2×(5.5×5.5×1.4×25)=1270.5kN

(四)塔吊基础承载力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2条承载力计算。

当不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

当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

当考虑偏心距较大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

式中F──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压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1.2×971=1165.2kN;

G──基础自重,G=1270.5kN;

Bc──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5.5m;

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Bc×Bc×Bc/6=5.5×5.5×5.5/6=27.73m3;

M──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距和最大起重力距,

M=1.4×1967.00+(45×1.4×1.4)=2842kN.m

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距离(m),按下式计算:

a=5.5/2-2842/(1165.2+1270.5)=1.58m

经过计算得到:

无附着的最大压力设计值:

Pmax=(1165.2+1270.5)/5.52+2842/27.73=80.52+102.49kPa=183.01kPa

无附着的最小压力设计值:

Pmin=(1165.2+1270.5)/5.52-2842/27.73=-21.97kPa

偏心距最大时压力设计值:

Pkmax=2×(1165.2+1270.5)/(3×5.5×1.58)=186.86kPa

(五)地基基础承载力验算

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4条。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N/m2);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施工图纸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要

求,基础持力层为全风化粉砂岩,根据表3取280.00kN/㎡;

b──基础宽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3.00;

d──基础埋深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4.40;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取20.00kN/m3;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取20.00kN/m3;

b──基础底面宽度,取5.5m;

d──基础埋深度,取2.5m。

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

fa=280+3×20×(5.5-3)+4.4×20×(2.5-0.5)=606kPa,满足要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fa大于偏心距较大时的压力设计值Pkmax=186.86kPa

,满足要求!

(六)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

式中

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取

hp=0.95;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ft=1.57kPa;

am──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

ab=at+2×h0

am=[1.50+(1.50+2×1.35)]/2=2.85m;

h0──承台的有效高度,取h0=1.35m;

Pkmax──最大压力设计值,取Pmax=186.86kPa;

Fl──实际冲切承载力:

Fl=Pkmax×Ai=186.86×(5.5+5.3)×0.2/2=201.81kN

允许冲切力:

0.7×0.95×1.57×2.85×1.35×103=4016.98kN

实际冲切力不大于允许冲切力设计值,所以能满足要求!

(七)抗倾覆力矩计算

抗倾覆力矩验算公式如下:

e=(MK+FV×h)/FK+GK≤b/4

得出:

e=(MK+FV×h)/FK+GK≤b/4

=[1.4×1967+45×1.4×1.4]/(1165.2+1270.5)≤5.5/4

=2842/2435.7≤5.5/4

=1.17≤1.375

所以本塔吊基础抗倾覆力矩满足要求。

四、承台配筋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2.7条第3点。

1.抗弯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a1──截面I-I至基底边缘最大反力处的距离,取a1=(5.5-1.5)/2=2.00m;

P──截面I-I处的基底反力:

P=183.01×(3×1.5-2)/(3×1.5)=101.67kPa;

a'──截面I-I在基底的投影长度,取a'=1.50m。

l──基础底面的边长,取l=5.5m

经过计算得:

M=22×[(2×5.5+1.5)×(183.01+101.67-2×1270.5/5.52)+(183.01-101.67)

×5.5]/12

=4*【12.5*200.68+447.37

=293.76kN·m985.29

2.配筋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式中

1──系数,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

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

1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h0──承台的计算高度。

经过计算得

s=985.29×106/(1.00×15.70×5.5×103×13502)=0.0063

=1-(1-2×0.0063)0.5=0.0063

s=1-0.0063/2=0.9969

As=985.29×106/(0.9969×1350×300.00)=2440.38mm2。

取最小配筋率0.15%配筋,最小配筋面积为:

As’=bh×0.15%=5500×1350×0.15%=11137.5mm2>2440.38mm2,所以按最小配筋面积验算。

实配双向底筋30Ф22@180,基础配筋面积:

As=30×3.14×(22×0.5)2=11398.2mm2>As’=11137.5mm2,满足要求。

3.塔吊基础配筋图:

塔吊基础平面图

塔吊基础剖面图

五、安全技术措施

1、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安全责任制,做好现场安全标志,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显眼安全标志。

工人上班前先作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及操作规程交底,严格做到安全交底在前,施工操作在后。

2、作业时按规定划定安全警戒区域,并设置基坑警示牌。

3、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上班时间严禁穿拖鞋、高跟鞋。

驻场的质安员,应经常检查、监督,坚决制止一切未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而冒险违章作业的现象。

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施工操作规程。

4、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时,应计算可能出现的最高温升,若超过规定要求,必须进行调整,以求得到最佳的混凝土配合比。

5、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泥量,降低水灰比,加强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6、混凝土必须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以300mm为宜,以加快热量散发,并使温度分布较均匀,同时也便于振捣密实。

上层混凝土覆盖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7、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防止钢筋产生位移,因此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复核钢筋的位置,并采取措施,以保证位置正确。

8、在热天浇筑混凝土时,设置简易遮阳棚,用湿润的麻袋遮盖混凝土泵管,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下雨天浇注混凝土应做好保护措施。

9、塔吊四周设置专门的排水沟,以保证塔吊基础不被水长期浸泡。

六、塔吊基础定位大样图

七、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八、塔吊使用说明书及性能参数

见附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