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6017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docx

《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docx

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

1.教学目的和要求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

这一理论象一根红线贯穿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情报分析之中。

本章将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说明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及其它有关剩余价值分割的问题。

最后研究资本积累的一般后果和趋势。

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掌握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生产的实质和方法以及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了解商业价值分割的实质是各资本家集团对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瓜分。

资本积累过程是资本家用古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从而进一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过程

2.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不变资本与可不资本的区分标准和意义;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生产价格为什么不违背价值规律;商业利润、借贷利息、银行利润的本质;股票价格的规定;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前提条件;相对过剩人口的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难点是:

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关系;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平均利润率的形成;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资本主义自动化生产条件下的剩余价值源泉;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资本积累与资本集聚的关系;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别;生产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3.讲授时间:

18学时

第一节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货币的区别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时流通公式是:

W—G—W货币作为资本时流通公式是:

G—W—G

(1)两个公式的共同点:

都是由买和卖两个阶段组成;每一阶段都有商品和货币相对立;

都有三个流通当事人登场

(2)两个公式的区别

第一、流通的目的不同

在W-G-W中,是为买而卖,目的是另一种使用价值,满足生活消费在C-W-C中,是为卖而买,目的是更多的货币,实现价值增殖第二、流通的内容不同

在W-G-W中,是两个质不同而价值量相等的使用价值相交换

在G-W-G中,是两个质相同而价值量不等的货币相交换因此,G—W-G的完整形式应该是:

—W-G',G'=G+AG,马克思把厶G叫做剩余价值。

可见,一般货币与资本货币的本质区别是:

资本货币经过流通能带来剩余价值,而一般货币则不能。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第三、流通的限度不同简单商品流通是有限度的,而资本流通则是无止境的。

2.资本的总公式:

G—W—G/,综合反映了产业关系,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共同特征,所以叫做资本的一般公式,又叫资本的总公式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价值规律的要求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资本流通不应该产生剩余价值,但在事实上却发生了价值增殖。

4.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1)剩余价值为什么不能在流通中生产因为在流通中不论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为什么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因为在流通之外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们的劳动只能形成价值,

不能除此之外再增加价值。

(3)剩余价值到底是从什么地方产生的

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也不会发生在W-G阶段的货币上,只有可能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

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

(二)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关系

1.劳动力的概念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要注意劳动力和劳动的区别)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1)劳动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从理论上说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其他商品一样也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实际上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其内容有三部分,同时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本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所以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什么是劳动过程劳动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加工劳动对象生产使用价值从而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

2.什么是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具体劳动生产新商品转移旧价值、抽象劳动凝结在新商品形成新价值的过程,是新价值创造和旧价值转移的统一。

3.什么是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那部分价值的形式过程。

4.资本主义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区别(联系)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雇佣工人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在资本主义社会,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只持续到这一点,即工人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恰好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相等,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一点,工人创造的新价值大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那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

(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从价值形成过程到价值增殖过程的举例假设:

某纱厂资本家雇佣工人一天支付劳动力价值3元,工人经过6小时劳动能把它再创造出来。

同时能把10斤棉花(价值为10元)纺成10棉纱,耗费1个纱锭(价值为2元)。

计算:

资本家为纺10斤棉纱支付货币:

10元+10元+3元二15元

资本家卖掉棉纱收回货币:

10元+10元+3元二15元

很明显这是价值形成过程。

如果资本家让工人劳动12小时,按照上边的假设,工人能把20斤棉花纺成20斤棉纱,耗费2个纱锭。

这样资本家就支付货币27元,收回30元,获得剩余价值3元,这就变成价值增殖过程。

(四)剩余价值的概念及其生产过程的理论概括

1.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通常用m表示。

2.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但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它产生的前提条件

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生产新商品转移旧价值,抽象劳动凝结于新商品形成新价值。

4.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决定了资本家总是利用当时当地最大限度的时间让工人进行劳动,只要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就会产生剩余价值。

5.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前者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后者创造剩余价值。

(五)资本的本质以及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区分

1.资本的本质:

以物的外壳掩盖的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

(1)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或标准资本各个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概念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其价值只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称为不变资本,通常用C表示;可变

资本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会增殖自己的价值,所以称为可变资本,通常用V表示。

(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重大意义

第一,通过区分C和V,说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生产的,而是可变资本生产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第二,为计算剩余价值率,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奠定了基础

(六)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1.剩余价值率的概念剩余价值率是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概念,又叫剥削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通常m表示。

2.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

M=n)/v或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3.剩余价值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二是可变资本的多少。

(七)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

质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局限性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为条件的。

因为只有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才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表现为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

(1)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

(2)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联系与区别(关系)联系:

第一,二者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基础第二,二者都是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

第三,二者的源泉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区别

第一,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结果;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资本家阶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第二,超额剩余价值为个别资本家所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则为整个资本家阶级所获得。

第三,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的直接目的;而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则是这一目的的最后结果。

(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1.从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3.二者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处地位不同,但可同时并用。

(四)资本主义自动化生产条件下的相对剩余价值源泉

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仍然只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这是因为:

第一,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现代化生产条

件虽然能代替人的一部分劳动,但不能完全取消人的劳动。

所以不能创造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第二,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现代化生产条件是劳动资料,属于不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只能转移价值,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第三,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条件下,价值和剩余价值不仅是在生产第一线

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体力劳动者创造的,而且还包括间接作用于劳动

对象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等脑力劳动者,是由“总体工人”创造的。

第四,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首先采用现代化生产条件的企业可以获得超

额剩余价值;最早成为现代化生产的部门可以获得更多的由复杂劳动形成的剩余价值。

四、资本主义工资

(一)工资的本质

1.从本质上看,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因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

2.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会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这是因为:

(1)一般商品交换关系掩盖了劳动力特殊商品的交换关系

(2)工资的支付一般是在劳动之后,从而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3)工资多少随着劳动时间和强度变化而变化似乎证明是劳动的价值

3.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对工资

1.工资的基本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概念及其关系

2.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概念及其关系

3.相对工资

(三)劳动力价值与工资的变动趋势

1.社会生产力发展,工人消费的基本生活资料数量增加了

2.社会生产力发展,工人必须的生活资料的内容范围扩大了

3.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工人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增加了

4.工人社会保险费、福利费、公共教育费都有所增加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分配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

(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过程中的六个转化关系

1•商品中的C+V转化为成本价格

(1)什么是成本价格

任何一个用资本主义方法生产出来的商品,其价值都可以用w=c+v+m这个公式来表示。

其中,C+V相目当于资本家在生产上所耗费的资本价值,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便是商品的生产成本或生产费用,又叫成本价格。

(2)商品中的C+V为什么会转化为成本价格

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决定的。

资本家是剥削者,他在商品生产上只花费资本而不花费自己的劳动。

花费的工人的劳动是被当作资本的一个要素来发挥作用的。

所以资本家确定生产成本时,就只计算他所耗费的资本数量。

从而使商品中的C+V转化为成本价格。

这样商品的价值构成也就发生了相应的形式上的变化。

如果我们以k代表生产成本,那么原来的W=c+v+m公式,便转化为W=k+m即商品价值=生产成本+刺余忙值“

(3)生产成本对资本主义生产有着重大的影响,

第一、它是资本家经营企业赚钱或亏本的标志。

第二、生产成本与资本家经营上的顺利和困难、成功和失败有着密切的联系。

(4)商品中的C+V转化为成本价格的后果

抹煞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什么是利润

当人们不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所它看成为全部垫付资

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另一个形态,即利润的形态。

(2)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而利润则是对全部垫付资本而言的。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

如果我们以p表示利润,则商品价值的公式

W=c+v+m=k+m便进一步变成了W=k+p

(3)剩余价值为什么会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之所以采取利润形态,首先是由于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采取了生产成本的形态,从而抹煞了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唯一源泉的特殊作用。

其次,是因为劳动力的价值采取了工资的形态,好象工人的全部劳动都给了

报酬。

(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后果:

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和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3.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1什么是利润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通常用p'表示,p'=m/c+v。

(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第一.、说明的问题不同

剩余价值率所表小的是资本家村工人的剥削和度利润率表小的是资本家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

第二,计算公式不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3)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在垫付资本为已知的条件下,禾I」润率的高低由剩余价值量的多少来决定,而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则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因此,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是按正比例而变化:

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时,资本有机构成愈低,同量资本所使用的劳动力就愈多,创造的剩余价值也愈多,从而利润率也就愈高。

反之,由于雇佣工人的减少,创造的剩余价值便会减少,从而利润率便会降低。

所以,利润率是同资本的有机构成按相反方向变化的。

第三,资本的周转速度。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在一年中资本周转的次数愈多,其中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也就愈多,因而同量资本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便愈大,从而提高它的年利润率。

年利润率的高低与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例。

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

一般说来,节省不变资本之所以会提高利润率,是因为这种节省可以缩小利润率公式中分母部分的数值。

练习:

对剩余价值率概念的理解

某资本家投入总资本120万元,其中购买机器设备74万元,原材料消耗费40万元,机器设备损耗2万元,支付工资总额为6万元,全年生产产品600件,每件售价1000元。

计算:

(1)该年损耗的不变资本?

(2)该年的可变资本?

(3)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

(4)资本家的剩余价值率?

(5)资本家的利润率?

4.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

(1)不同部门企业的利润率的差别必然引起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2)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分部门内竞争和部门间竞争两种。

部门内竞争是生产同种商品的资本家之间进行的竞争,竞争的目的是争夺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竞争的手段是采用新技术,竞争结果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部门间竞争是生产不同商品的资本家之间进行的竞争,竞争的目的是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竞争的手段是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竞争结果形成平均利润率。

(3)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润。

在同一资本投在不同部门获得利润多少不同的情况下,资本家就会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

结果,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资本逐渐增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产量随之增加,产品供过于求,在价值规律作用下价格下降;而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则出现了相反的情况,产品价格上升。

由于产品价格的变化,使这两个部门的利润率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原来高的降低了,原来低的提高了。

这种由资本转移引起价格从而又引起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等到利润率大致平均的时候才会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率。

(4)平均利润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平均利润率是按社会总资本计算的利润率,它是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宁社会总资本。

5.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什么是平均利润平均利润是各部门的资本家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

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

(2)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而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利润形成以后,各个部门的资本家所得到的利润,就不一定恰好与本部门所创造的

剩余价值相等了。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得到的利润要大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而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得到的利润则要小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具有平均构成即中位构成的部门,得到的利润才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基本相一致-

(3)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率到平均利润率的转化是一种一般的趋势,不能认为是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化。

事实上,在平均利润率起作用的条件下,各个部门的利润率仍然可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别。

如果仅从个别年代来看,在某些部门之间,利润率甚至还可以存在较大的差别。

(4)平均利润的形成并不排斥各部门中少数先进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即不排斥同一部门中各企业之间可以有利润率上的差别。

分析利润到平均利润的转化,是把每一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因而是以每一个部门的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和平均周转速度为前提的。

至于说到每一

部门内部的各个个别资本的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那肯定是有差别的。

马克思指

出:

“一个资本家或一定生产部门的资本,会特别关心他直接使用的劳动者的剥削,事实上不过以下述的理由为限,那就是,要由例外的过度劳动,或由工资压到平均以下的办法,或由所用劳动的例外生产率,获得一种额外利益,一个超出平均利润的利润。

(5)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完全被掩盖了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已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起源,利润表现为总资本的产物,但这种转化只是一种性质上的变化,还没有发生数量上的差别,一个企业的利润量和剩余价值量仍然是一致的。

因而还可以使人感觉到在利润和剩余价值之间还存在着某种联系。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之间,不仅性质上发生了变化,而且数量上也存在着差别。

各个部门的利润量都与本部门的总资本量成比例,等量资本都能够取得等量利润,因而利润便无论在性质上和数量上都表现为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了。

这样一来,利润的实质和来源使完全被掩盖了。

6.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什么是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

(2)生产价格并不不违背或否定价值规律的否定

这是因为:

第一,从个别部门来看,虽然一些资本家所得到的平均利润高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另一些则低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但是,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产阶级所得到的平均利润和整个无产阶级所创造的测余价值总额仍然是和等的.

第二,从个别部门来看,虽然一些部门的商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他的价值,而另一些则低于它的价值。

但是,从全社会来看,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仍然是相等的。

就整个社会来看,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卖,实际上也就是按照价值出卖。

第三,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而且两者变动的方向也是一致的。

如果生产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商品的价值降低,商品的生产价格也就会随着下降;反之,如果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商品的价值增大,商品的生产价格也就会随着提高。

(二)马克思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重大意义

(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

1.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一种必然趋势,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原因是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2.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在减轻,也并不意味着资本家利润量的减少。

(1)平均利润率下降为什么不意味着工人受剥削程度的减轻?

这是因为,工人受剥削的程度是用剩余价值率表示的,剩余价值率是影响利润率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

除它之外还有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次数等。

利润率率可以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甚至提高的情况下发生。

(2)平均利润率下降又为什么不意味着资本家利润量的减少呢?

这是因为,资本家的利润量是由利润率和资本量两个因素决定的。

如果利润率下降,资本量不变,资本家的利润就会减少。

但实际情况是资本家的资本量是不断增加的,而且增加的速度往往高于利润率下降的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的利润量不仅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加。

所以马克思把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又叫做利润率下降而利润量增加的规律。

二、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一)商业资本

1.商业资本的概念是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而在流通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

2.商业资本的形成

(1)商业资本形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商业资本形成的标志

3.商业资本的职能

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

即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4.商业资本的作用

(1)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和缩短周转时间

(2)增加生产资本和扩大生产规模。

(3)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