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的节能控制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5898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灯的节能控制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路灯的节能控制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路灯的节能控制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路灯的节能控制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路灯的节能控制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灯的节能控制设计.docx

《路灯的节能控制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灯的节能控制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灯的节能控制设计.docx

路灯的节能控制设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题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经济高速持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在繁华的都市,城市道路、夜景照明已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代表。

在推进城市亮化工程的进程中,照明光源及调控设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当然,城市照明的电能消耗和灯具损耗也越来越大,由于电力紧张和电费的上涨,照明节能降耗将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路灯的节能控制相当重要,用来实现按时开关灯,午夜后降压供电等要求。

第二节路灯主要的节能方式

目前国内照明节能主要的途径有三种:

合理照明;采用高效的节能型光源,也就是使用发光率高的灯泡或灯管;在现有照明系统上加装节能控制设备。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第二种方案实用于新设计的照明回路。

对于已有的照明系统,因需要更换所有灯具,初期投入资金和人力比较大,在不能分批分次更新灯具的照明场所,这样做一次性投入太大。

对于有照明系统的节能改造,一般采用加装节能设备,较为经济和实用。

目前国内销售的照明节能设备很多,其中照明控制调控装置所占比例最大,从工作原理上大致分为三大类。

一、可控硅斩波型照明节能装置

原理:

采用可控硅斩波原理,通过控制晶闸管(可控硅)的导通角,将电网输入的正弦波电压斩掉一部分,从而降低了输出电压的平均值,达到控压节电的目的。

这类节能调控设备对照明系统的电压调节速度快,精度高,可分时段调整,有稳定作用,因为主要是电子原件,相对来说体积小、设备轻、成本低。

但该调压方式存在一致命缺陷,由于是相控调压,使电压无法实现正弦波输出,还会出现大量谐波,形成对电网系统谐波污染。

大功率可控硅斩波型节电设备,因其自身存在谐波污染的缺陷,如果加装滤波设备,成本太高,是不经济的,所以此类设备是不宜用于照明电路中。

谐波的危害

  

(一)缩短电力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严重情况下,会使电容器鼓肚、击穿或爆炸。

  

(二)变压器的铜耗、铁耗增大,减少变压器的实际使用容量,浪费电能。

  (三)增加电气设备附加损耗,减少出力,浪费电能,严重时使电气设备过热,烧损。

  (四)造成开关、接触器等电气设备的误动作,自动化仪表不能正常工作。

  (五)产生严重的、看不见的电磁波干扰,使有线和无线信号无法接收和传输,影响手机、电视、广播、电脑等设备的正常使用,损害人体正常生理机能。

二、自耦降压式调控装置

现在市场上最多照明节电产品就是此类产品。

它的原理是,通过一个自耦变压器机芯,根据输入电压高低情况,连接不同的变压器抽头,将电网电压降低5,10,15,20V等几个档,从而达到降压节电的目的。

这类产品最大的优点是克服了晶闸管相控型产品生产谐波的缺陷,实现了电压的正弦波输出,结构和功能都很简单,当然可靠性也比较高。

但是不能用来控制照明调控装置进行频繁切换,一般做不到实时稳定电压、多时段调控等功能。

三、智能照明节电器

智能照明节电器,即智能光源降压—稳压—调光技术。

智能照明调控装置工作原理,采用微电脑控制系统,实时采集输出、输入电压信号与最佳照明电压比较,通过计算进行自动调节,从而保证输出最佳的照明系统工作电压。

智能照明调控装置在结合前两类节能产品的优点的基础上,克服了其中存在的缺陷,具体优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优化电力质量,节约照明用电

  a.稳定最佳工作电压

  针对电网电压偏高和波动等现象,调控装置可根据用户现场实际需求,实时在线调控输出最佳照明工作电压,并能将其稳定在±2%以内,有效提高电力质量,从而达到节电10%~40%的效果。

  b.多时段节能运行

  根据用户实际的照明需求,调控装置还可通过程序进行多时段节能电压设置,从而满足用户不同光源、不同时间的需求,实现最佳照明状态和最大节电率。

 

(二)有效保护电光源,延长其使用寿命

  a.软启动、慢斜坡

  影响电光源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启动和运行时电流和电压对光源的冲击。

为了有效的降低电流冲击和提高灯的寿命,在国外高档灯具产品中,要求灯具有软启动功能。

  智能调控装置能够实现灯具的软启动和慢斜坡控制过程。

灯具在启动时,采用低压软启动,充分预热。

该过程可减少40%的启动电流冲击,有效提高光源寿命。

在调压、稳压的过程中,智能调控装置采用慢斜坡方式,让电压在设定时间内缓慢过渡,保证光源不受电压、电流波动的冲击,从而降低电光源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b.实时稳压、控压

  在电压波动很大的地方,如电气设备比较多的厂区,一分钟内的电压波动达到±15%;路灯后半夜的供电电压也会达到250V。

智能调控装置高稳定的最佳照明电压,能够延长电光源寿命2~4倍,减少照明运行、维护成本30%~50%。

 (三)智能照明调控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对照明灯具控制的需要,智能调控装置有三种运行模式可供选用:

  a.端子控制节能运行模式

  b.时间控制节能运行模式

  c.通讯控制节能运行模式

  可按现场实际情况,通过天文钟、智能探头或内部编程、远程计算机遥控,实现时控、光控、程控等多种智能化控制。

并可根据不同时段、不同灯具、不同亮度要求,每相独立调节,允许100%不平衡。

 (四)适用性、可靠性

  a.调控装置每相可独立调节,可操作性强,可以承受三相100%的不平衡负载,且保证单相的故障绝不影响其它两相的正常运行。

同一个装置可以带不同类型光源负载,还可以独立调节每相的输出电压。

  b.调控装置采用手动和自动双旁路系统,以保证照明设备不断电,正常安全运行;

  c.调控装置控制部分不含交流接触器,无触点和移动元件,保证高可靠性和低功耗。

  d.可选配GSM/GPRS全球实时(手机)监控系统,通过显示、声音等信号监测设备运行,故障报警,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这类照明节电产品成本略高于前两种,可实现智能照明调控、有效保护电光源、降低电能消耗的功能,使用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远远好于前两种产品,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照明控制解决方案。

第二章方案设计

第一节路灯的节能原理

节能的核心就是在保持合理照度的前提下在电压过高时降压供电,一般在后半夜由于路上行人车辆较少同时灯具如高压钠灯可以在低电压下运行,可以把过高的电网电压降到190V进行供电,极大地节约了电能。

第二节主要设计方案

设计应该结合各种方案的优缺点,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设计。

由于目前节能器比较成熟,设计主要侧重于控制部分的设计。

工作部分又有很多方案,比如使用变阻器,步进电机拖动自耦变压器,电力电子器件等。

在研究方向上选择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如晶闸管,IGBT等。

控制部分可以使用手动或自动,如单片机的应用,但还要兼顾应急性,需要同时使用人工控制。

计划了3个方案,分别是A人工遥控,B传感器智能控制和C预先编程和传感器结合控制。

一、人工遥控

第一种技术较为落后,第二种方案过于复杂可靠性低,最终选择的第三种方案,同时还要结合第一种设置人工干预接口。

框图如下:

A方案如图1:

图1方案A框图

人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遥控路灯系统的运行,灵活性高,但是增加了人力成本。

而且人工控制的准确性、可靠性不高。

二、传感器智能控制

B方案如图2

图2方案B框图

通过传感器来判断时间亮度和电压,综合控制,自动性能好,但过于复杂,遇到特殊情况需要人工参与完成。

现在城市中常见的路灯控制系统一般对光照变化对应的开关灯控制环节仍然使用人工控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实现灵活的开关灯时间控制。

 

三、预先编程和传感器结合控制

C方案如图3

图3方案C框图

这是主要选择的方案。

由于全年的日照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一定的,以此将全年的光照时间变化规律(以XX市所在纬度)记录到单片机中。

单片机内有定时器,可以通过内定时器中断来控制开关和调压开始时间。

按此运行,就可以实现接近B方案的效果。

同时考虑到天气等意外情况,通过人工接口来改变开关灯的时间。

同时使用电压传感器,比如变压器等简单装置就可以实现对电压的跟踪,产生反馈,使单片机输出电压控制信号,在一定时间内对电压进行调整。

单片机的输出数字信号经过D/A转换和放大,驱动控制器。

控制器也有很多选择,比如使用电力电子器件。

诸如晶闸管或IGBT,通过改变相位角来实现电压的调整。

或者使用步进电机,通过对自耦变压器的调整来调整电压,同时还要驱动电源开关,在这里使用交流接触器,实现开关。

还有人工接口,可以使用方案A的办法,或者直接用闸刀开关来操作。

最后是一些前面提到的节能措施,在于前面的控制环节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可以尽量选择。

第三章各部分基本原理

这样主体框架就是利用单片机与电力电子器件来实现控制

第一节电力电子器件工作原理

一、PWM技术

电力电子器件也有很多选择,主要有相控节能,利用晶闸管的移相触发,或者PWM整流技术调压。

由二极管或晶闸管组成的整流电路,虽然控制简单,成本较低,技术成熟,但输出电流谐波含量很大,总的功率因数很低,已成为电网的主要谐波源。

将整流电路中的二极管或晶闸管换成IGBT,MOSFET等自关断器件,并将SPWM技术应用于整流电路,这就形成了PWM整流电路。

通过对PWM电路的适当控制,不仅可以使输入电流非常接近正弦波,而且还可以使输入电流和电压同相位,功率因数近似为1。

从80年代提出后,PWM整流电路得到了飞速发展,并迅速成为电力电子技术的一个研究点,其基本原理就是等面积定则。

在采样控制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结论:

冲量相同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

冲量即指窄脉冲的面积。

这里说的效果基本相同,是指环节相响应输出波形基本相同。

如果把输出的各波形用傅立叶变换分析,则其低频段非常相近,仅在高频段略有差距。

于是可以用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脉冲来代替一个正弦半波。

图3用PWM波代替正弦波

如图3所示,将正弦波上半波分成宽度相同,但是幅值不等,按照正弦变化分布,则由等面积原则,PWM波形和正弦上半波效果相同。

要改变等效输出的正弦波的幅值时,只要按照一定比例系数改变上述各脉冲的宽度即可。

控制方法分为调制法和计算法,一般用到调制法,使用三角波,可以从正弦波中获得SPWM波。

同逆变电路相同,PWM整流电路也可分为电流型和电压型两大类,两者的许多特点也分别和相应的逆变电路相似。

目前,电压型应用较多,设计选择单相电压型PWM整流电路。

图4给出了单相全桥PWM整流电路

图4单相全桥PWM整流电路

交流电感Ls包含外接电抗器的电感和交流电源内部电感,是电路正常工作所必需的。

电阻R,包含外接电抗器的电阻和交流电源内阻,同SPWM逆变电路控制输出电压类似。

可在PWM整流电路的交流输入端AB间产生一个正弦调制PWM波UAB。

UAB中除了含有与电源同频率的基波分量外,不含低次谐波成分,还含有与开关频率有关的高次谐波。

由于电感Ls的滤波作用,这些高次谐波电压只会使交流电流is产生很小的脉动。

如果忽略这种脉动,is为频率与电源频率相同的正弦波。

PWM整流电路的单相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

图5单相PWM整流电路等效电路图

其中Us为交流电源电压。

当Us一定时,is的幅值和相位由UAB中基波分量及其与Us的相位差决定。

改变UAB中基波分量的幅值和相位,就可以使is与Us同相位。

图6(a)给出了单相PWM整流电路的向量图,其中UN表示电网电压,UAB表示PWM整流电路输出的交流电压,UL为连接电抗器Ls的电压,UR为电网内阻RS的电压。

在图5中,UAB滞后UN的相角为φ,IN与UN的相位完全相同,电路工作在整流状态,且功率因数为1。

在图9(b)中UAB超前的相角为φ,IN与UN的反相,电路工作在逆变状态,这就是PWM整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图6PWM整流电路两种运行方式的向量图

(a)整流运行(b)逆变运行

于是设计PWM整流调压电路如图7所示,使用IGBT和二极管。

图7使用IGBT的PWM整流调压电路

图7电路利用SPWM的等面积定则,(即用同样数量的等幅而不等宽的矩形脉冲序列代替正弦波,然后计算各脉冲的宽度和间隔,并把这些数据存于微机中,通过查表的方式生成PWM信号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由于此方法是以SPWM控制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各开关器件的通断时刻,其所得的的波形很接近正弦波。

)使正负半周交替导通,通过对导通角的大小调整来实现电压调整。

由于要调节一路路灯,总电压为220V,总电流60A,最大电压按照最严重的浮动情况,上浮15%,即253V,69A。

考虑到要有一定的安全余量,应选择两倍左右的容量的器件,即500V,140A。

则最大导通角应为将253V下调15%对应的角度。

由于先前是设计的分级调压,可以设定为四级,每隔5%电压为一个等级,即100%,95%,90%,85%供电。

根据电压浮动的常年统计值以及不同季节的变化预先设定好随着时间变化的电压调整。

实现IGBT的PWM调压,还需要相应的驱动电路,也就是PWM控制信号发生电路。

最初的设计是通过使用信号放大器,放大单片机引脚上的方波信号,再由三角波转换电路转化为PWM控制信号,驱动IGBT。

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可靠性和实用性很差,现在一般使用专用的驱动电路模块,比如3525。

KA3525作为电流型PWM控制器,功能比较完善。

但用电流来控制的思想最终还是以电压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整个系统的控制方式基本上是以电压作为主线的。

二、KA3525工作原理

输出电压可调。

KA3525具有软启动功能,实质上是由内部5V基准源经50uA的恒流源给KA3525接一电容充电实现的。

在电容器充电的过程中仍以电容器上的电压缓升来达到PWM脉宽缓慢展宽的目的。

基于这种考虑,当给定KA3525的8脚上给定一电压值,应得到一固定脉宽输出。

根据KA3525的资料手册,给定KA3525的8脚上的电压典型值超过3.2V小于5V内脉宽不变,也就是当电压值达到3.2V时,KA3525的输出为最大脉宽。

当从某一电压值上升至3.2时,在这段电压范围内,对应的电压值对应了固定的脉宽输出,以高频变换也就得到了相应的电压输出,由此输出可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种功能具体由单片机来实现。

管脚如图8。

对电路的驱动连接如图12,11脚14脚输出基准电压。

图83525管脚图

稳压。

输出电压可调,随即需要解决的是稳压。

整机要求稳压精度稍为高一点,若要采用单片机来稳压的话,由于单片机运行一条最简单的指令也需要1个周期,当采用12M晶振时,一个周期为1us,显然不符合闭环稳压的要求。

在这时仍然采用KA3525内置的误差放大器来实现闭环稳压,实现的原理就是运用电压误差放大器实现的电压负反馈电路。

单片机来给定每一级需要稳压基准点,以此来实现输出一级电压,稳定一级电压

图9驱动连接

 

三、光耦合器

光耦合器(optical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或光电耦合器,简称光耦。

它是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通常把发光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与受光器(光敏半导体管)封装在同一管壳内。

当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发出光线,受光器接受光线之后就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流出,从而实现了“电—光—电”转换。

以光为媒介把输入端信号耦合到输出端的光电耦合器,由于它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无触点,抗干扰能力强,输出和输入之间绝缘,单向传输信号等优点,在数字电路上获得广泛的应用。

十几年来,新型光耦合器不断涌现,满足了各种光控制的要求。

其应用范围已扩展到计测仪器,精密仪器,工业用电子仪器,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信机、信号机和道路情报系统,电力机械等领域。

光耦合器已用于系统中的电气隔离,如计算机,电源供应器,通讯和控制器。

举例来说,光耦合器应用于如电信设备、可编程序控制器、直流--直流转换器、交流---直流转换器和电池充电器等。

光电耦合器是一个光通信网络的核心。

用于电气隔离输入信号与相应的输出信号。

在不同的电路起到隔离作用,其需要的电压也有很大的不同。

光耦合器提供了一个优势,那就是电气隔离两电路,从而减少了接口的问题。

电气隔离的发生是因为信号传递通过LED发光,并由光反应晶体管所接收。

当改变驱动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大小,光的强弱也随之按相应的比例改变,从而电阻器的阻值也就改变了。

除此之外,光电耦合器还可以用于控制交流回路功率,例如加热电路。

这种光耦合器是可控硅输出型光耦合器,如图所示。

它可应用在低电压电子电路控制高压交流回路的开启。

它的工作原理是:

利用输入端红外光控制输出端的光敏双向开关导通,进而触发外接双向可控硅导通,达到控制负载接入交流220V回路的目的,本驱动器有非常好的输入与输出绝缘性,可构成固态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其输出的控制功率由可控硅允许功率决定。

通常的光电耦合器由于它的非线性,因此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只限于对较高频率的小信号的隔离传送。

普通光耦合器只能传输数字(开关)信号,不适合传输模拟信号。

近年来问世的线性光耦合器能够传输连续变化的模拟电压或模拟电流信号,使其应用领域大为拓宽。

它广泛用于电平转换、信号隔离、级间隔离、开关电路、远距离信号传输、脉冲放大、固态继电器(SSR)、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及微机接口中。

由于光电耦合器的输入阻抗与一般干扰源的阻抗相比较小,因此分压在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的干扰电压较小,它所能提供的电流并不大,不易使半导体二极管发光;由于光电耦合器的外壳是密封的,它不受外部光的影响;光电耦合器的隔离电阻很大(约1012Ω)、隔离电容很小(约几个pF)所以能阻止电路性耦合产生的电磁干扰。

线性方式工作的光电耦合器是在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加控制电压,在输出端会成比例地产生一个用于进一步控制下一级的电路的电压。

线性光电耦合器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组成。

当发光二极管接通而发光,光敏三级管导通。

光电耦合器是电流驱动型,需要足够大的电流才能使发光二极管导通,如果输入信号太小,发光二极管不会导通,其输出信号将失真。

光耦合器的技术参数主要有发光二极管正向压降VF、正向电流IF、电流传输比CTR、输入级与输出级之间的绝缘电阻、集电极-发射极反向击穿电压V(BR)CEO、集电极-发射极饱和压降VCE(sat)。

此外,在传输数字信号时还需考虑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延迟时间和存储时间等参数。

用于传递模拟信号的光耦合器的发光器件为二极管、光接收器为光敏三极管。

当有电流通过发光二极管时,便形成一个光源,该光源照射到光敏三极管表面上,使光敏三极管产生集电极电流,该电流的大小与光照的强弱,亦即流过二极管的正向电流的大小成正比。

由于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通过光信号来传输,因而两部分之间在电气上完全隔离,没有电信号的反馈和干扰,故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

发光管和光敏管之间的耦合电容小(2pf左右)、耐压高(2.5KV左右),故共模抑制比很高。

输入和输出间的电隔离度取决于两部分供电电源间的绝缘电阻。

此外,因其输入电阻小(约10Ω),对高内阻源的噪声相当于被短接。

因此,由光耦合器构成的模拟信号隔离电路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

事实上,光耦合器是一种由光电流控制的电流转移器件,其输出特性与普通双极型晶体管的输出特性相似,因而可以将其作为普通放大器直接构成模拟放大电路,并且输入与输出间可实现电隔离。

然而,这类放大电路的工作稳定性较差,无实用价值。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光耦合器的线性工作范围较窄,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二是光耦合器共发射极电流传输系数β和集电极反向饱和电流ICBO(即暗电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明显。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除应选用线性范围宽、线性度高的光耦合器来实现模拟信号隔离外,还必须在电路上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消除温度变化对放大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

从光耦合器的转移特性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看出,若使光耦合器构成的模拟隔离电路稳定实用,则应尽量消除暗电流(ICBO)的影响,以提高线性度,做到静态工作点IFQ随温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以使输出信号保持对称性,使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随温度变化而自动变化,以抵消β值随温度变化的影响,保证电路工作状态的稳定性。

四、硬、软件实现

(a)硬件实现

本电路主要有控制电路、跟踪稳压电路组成。

原理框图如图9所示。

频调输出电压,跟踪稳压基准电平

图10电压型3525PWM控制电路

输出电压可调控制电路

电路的实现是由单片机通过锁存器(74LS377)U5和DA转换器(DAC0800)U9实现,则+12V电源经LM7808提供给U9稳定的+8V的基准电压源,当单片机给74LS377送入数据并由74LS377将数据锁存,经DAC0800转换后输出的直流电压给KA3525的2脚,即给KA3525内部的误差放大器同相端给定一电压值,给定不同的基准稳压电平,即可实现不同的电压输出。

考虑到电路的抗干扰能力,由单片机给定74LS377的1脚和11脚双重的选通功能。

稳压基准源电路

应输出电压可调的要求,电路原理可知(如图10),稳压基准电平Vref与u维持平衡电压值只相差十几个毫伏,当输出电压Uout升高时,U的电压值必定升高,则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会下降,使得KA3525内部的PWM波输出脉宽变窄,。

经一系列高频变换滤波得到的输出电压Uout会降低,从而达到稳压目的。

若需要输出的电压升高或降低,则需要稳压基准电平Vref跟着升高或降低才能达到输出稳压的目的。

图11稳压基准源电路

(b)软件实现。

本电路的软件结构包括初始化,预设定及故障检测程序等构成的,以单片机MC51为软件控制核心。

程序结构框图如图12所示。

图12程序结构框图

 

第二节开断动作的实现

若使用调压电路实现关断或者全压供电,必然会造成不必要的电能损耗。

选择交流接触器。

交流接触器广泛用作电力的开断和控制电路。

交流接触器利用主接点来开闭电路,用辅助接点来执行控制指令。

主接点一般只有常开接点,而辅助接点常有两对具有常开和常闭功能的接点。

小型的接触器也经常作为中间继电器配合主电路使用。

交流接触器的接点,由银钨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高温烧蚀性。

交流接触器的动作力来源于交流电磁铁。

电磁铁由两个“山”字形的幼硅钢片叠成,其中一个固定,在上面套上线圈,工作电压有多种供选择。

为了使磁力稳定,铁芯的吸合面,加上短路环。

交流接触器在失电后,依靠弹簧复位。

另一半是活动铁芯,构造和固定铁芯一样,用以带动主接点和辅助接点的开断。

20安培以上的接触器加有灭弧罩,利用断开电路时产生的电磁力,快速拉断电弧,以保护接点。

交流接触器制作为一个整体,外形和性能也在不断提高,但功能最终不变。

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普通的交流接触器还是有其重要的地位。

开断信号也可由单片机发出,控制交流接触器来实现线路的开断。

接触器由磁系统,触头系统,灭弧系统,释放弹簧机构,辅助触头及基座等几部分组成。

接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原理通过控制电路的控制和可动衔铁的运动来带动触头控制电路通断的。

考虑到要在全压供电时不需要调压,可以使用接触器短接调压电路,还可以在出现故障时应急使用全压供电。

动作由单片机发出的信号来控制。

设计开断系统如图13所示。

同时还要加上人工接口,比如闸刀开关。

 

图13开断系统

 

则A,B可以同时接通,全压供电,或者闭合B断开A调压供电,或者断开B闭合A切断电源。

因此设定为常闭触电,由单片机持续电平控制闭合。

那么接触器的线圈控制要用单片机来实现,就需要相关的电路。

考虑到单片机低电平为1.5V高电平为5V,可以用二极管、三极管等器件的压降来确定电压界限,确保可靠性。

设计如图14,四个二极管,一个三极管,共0.7×5=3.5V

 

图14线圈接口

 

综合以上设计,可以得到软件的总流程图,如图15,a、b。

b流程图

图15总流程图

第四章电路设计及工作原理

第一节电路设计

本系统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AT89C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