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5883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含答案.docx

《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含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含答案.docx

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含答案

2021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

(2021八省新高考模拟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故人寄茶

李德裕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

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其余不敢费,留伴读书行。

【注】作者一说曹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扣题,“缄题”扣“寄”,“剑外”“玉京”暗寓千里寄茶情意深厚。

B.作者将茶碾碎烹煎,已至半夜还邀请僧人前来品饮,足见其爱茶之深。

C.绿色茶汤悦人眼目,香气四溢,轻落于盏旁的花朵增添了饮茶的意趣。

D.作者不愿耗用余茶,要留下在读书时饮用,表现了对茶和友情的珍视。

(2)“微月”“泉声”“竹”三个意象对写饮茶一事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C(曲解诗意。

“轻落于盏旁的花朵增添了饮茶的意趣”不当。

“香泛乳花轻”是说茶汤表面泛起如花般的茶沫,茶沫轻盈,茶香四溢。

(2)“微月”点明开茶的时间,渲染了清幽的气氛;“泉声”以动衬静,突出了碾茶时环境的清静;“竹”写出了饮茶之处的雅致。

三个意象展现了烹茶饮茶的美好环境,从侧面烘托出饮茶的清雅脱俗之趣。

 

(2021云南省昆明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莠。

黄添篱落,绿淡汀洲。

木叶空,山容瘦。

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

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

危楼,高耸的阁楼。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江边庄稼肥硕茂密,江渚上蒹葭萧疏秀美,显现出秋景的生机与诗意。

B.三、四句中的“添”“淡”两字,生动展现出由夏入秋时大自然色彩的渐变过程。

C.“山容”之所以“瘦”,是因为深秋时节木落千山,山峰才显露出突兀嶙峋的轮廓。

D.整首曲写了作者江头秋行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句式整齐活泼。

(2)《江头秋行》是写景名作,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错,曲的前半部分抒发了诗人由所见之景引起的惊喜之情,但后半部分则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深沉情感。

总体呈现的是恬静凄清。

故选D。

(2)从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角度来写。

整首曲多处写作者站在江头所见之景,“一声雁过”则从听觉角度写出了乡情。

从空间角度来写。

一、二两句作者从近处写平视所见之景;七、八句作者远望,先写仰视所见,再写平视所见,富有层次地写出了秋景的特点。

虚实结合。

“几处危楼”为虚写,其余为实写。

危楼并不具备江头的景物特点,作者因情设景,是想从传统的、触发乡思的意象,引出自己的羁旅思乡之情。

动静结合。

“稻粱肥,蒹葭秀”是静景;“沙鸟翻风”写出鸟在秋风中翻飞的姿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怎样写景,可以从观察视角、景物状态、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炼字)等方面思考。

这首散曲描绘了一幅清朗明丽的秋景图,抒发了作者内心浓郁的羁旅乡思之愁。

作者综合多种角度,采用比拟的修辞,立体地呈现秋景,观察细致,画面恬静凄清。

视听结合。

稻梁、蒹葭、木叶、山容、烟江、落日、危楼,皆是所见,雁声是所听;“几处危楼”为虚写,其余为实写。

此处作者因情设景,以疏淡之笔将落日、飞雁、危楼等触发乡思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完成了整幅画卷的描摹。

动静结合。

不仅有稻梁之肥、蒹葭之秀、木叶之空、山容之瘦等静态景物的描写,而且有沙鸟翻飞,雁过危楼的动态之美。

化静为动。

“黄添篱落,绿淡汀州”,一“添”一“淡”,将秋天大自然色彩的渐变过程生动展现。

由近到远,由下到上。

近观稻梁、蒹葭,远望才显山容之“瘦”,烟江“万顷”的广阔。

善用比拟,“肥”“秀”“瘦”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稻梁丰收、蒹葭秀美和山因树木凋零的峭楞。

写景精准,炼字高超。

只用寥寥几笔,便将各景物秋天的特点指出,比如,木叶的凋零稀疏之“空”,致使山变得瘦”等。

分点作答即可。

(2021湖北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海棠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看叶

罗与之②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①东坡谪黄州,居定慧院之东,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作者目其为知己。

②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棠》开头两句正侧结合,多感官结合,写出了海棠的高洁、柔美,把读者带入一个缥缈、迷蒙的境界。

B.《海棠》后两句写作者担心海棠花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

这样写主要是想表达爱花惜花之情。

C.《看叶》开头一句写鲜花凋谢,芳草不香,作者感慨春天逝去,为下文写看“叶”做铺垫。

D.《看叶》一诗撷取自然界的普通事物,写出了诗人特殊的生活感受,情趣盎然,含蓄而富有哲理。

(2)苏轼夜点高烛赏海棠花,可罗与之却认为“看花应不如看叶”,你认为罗与之这种心理反常吗?

请结合诗歌《看叶》予以简析。

(6分)

【参考答案】

(1)B(根据附注“目为知己”,我们可以知道,海棠其实就是诗人本人,海棠的遭遇就是诗人自己的遭遇。

“爱花惜花”不是作者“主要”之意,作者借物抒怀,大有良辰易逝、盛时不再之感。

(2)不反常。

①春天已经逝去,惋惜无济于事;绿叶繁密错落,另有一番情趣。

(景物角度2分)②罗与之应举不第,倍感失意,无意赏花,而别有意味的绿叶更契合他的心境。

(作者角度2分)③借景说理,写出了美丽如花的事物往往短暂,平凡如叶的生命却更为长久的哲理。

(哲理角度2分。

答到以下哲理中的一个亦可:

人不能只是留恋于人生的繁华,平淡的生活也有真味;与其追求显赫荣华的人生,不如享有平淡而长久的人生;人不应该只留恋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过后,照样有令人陶醉的景色。

(2021湖南省3月联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

姜夔

(其三)

秋云低结乱山愁,千顷银波疑不流。

堤畔画船堤上马,绿杨风里两悠悠。

(其九)

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注】两首诗都是诗人隐居杭州,居西湖上孤山西泠所作。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诗首句写西湖四周的丛山掩映于云雾之中,山影明灭,满是恬美清幽之状。

B.“堤畔画船堤上马”一句写堤畔的画船和堤上的马悠悠而过,用笔清丽工细。

C.前诗写得跌宕起伏,曲折多姿,以“愁”起,以“悠悠”结,构成了复杂的诗境。

D.后诗把一些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组成了一支静夜曲,给人以无限的幽趣。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之处。

(6分)

【参考答案】

(1)A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秋云低结乱山愁”描绘的是愁凄之状。

(2)由远及近。

前诗从远山秋云落笔,写到近处的堤畔画船、堤上马;后诗先写远望中的西湖,后写湖塘中的荷叶、小船。

动静结合。

前诗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画船和马悠悠而过是写动;后诗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风动香飘、小船摇曳是写动。

寓情于景。

两诗分别描绘西湖白天,夜晚之景,寄寓苍凉落寞、恬淡清静之情。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写作手法的能力。

此题要求分析两首诗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比单纯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在难度上略有提升。

写作手法一般从写景角度、动静、情与景的关系等方面去分析。

(2021淮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

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承题,既写“野泊”所见:

战乱中江月依然明亮;又点明“野泊”之因:

逃难在外,暂得停歇。

B.颔联写立于洞庭之野的所见所闻。

上句静景,下句以声衬静,渲染出凄清孤寂的气氛,引出下文诗人所感。

C.颈联含蓄蕴藉。

诗人以酒浇愁,酒随泪溅,可是“举杯销愁愁更愁”。

听浪思归,而无所归,故暗自惊心,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归之情。

D.尾联由个人身世之忧写到家国之愁。

“欲问行朝近消息”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群盗尚纵横”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在颈联抒情的基础上,更添一分悲愤。

(2)颈联的“愁”字可谓本诗诗眼,作者为何而愁?

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C.“颈联含蓄蕴藉”错。

“归心”更直接点明诗人的思归之情。

所以,颈联不是含蓄蕴藉抒情,而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思归之情。

(2)①战乱漂泊之苦。

首联写到兵荒马乱,诗人为躲避战乱不得不拖着病体四处逃难,尽尝漂泊之苦。

②客子思归之忧。

颈联写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更直接点明诗人的思归之情。

③忧国伤时之情。

诗人自己为逃避战乱而“野泊”,一身乱离,还心系朝廷,“欲问行朝旧消息”,然而兵荒马乱,政局未稳,令诗人十分担忧。

解析:

首联“乱中明”“逋逃病客情”,写出自己因战乱而漂泊异乡的愁绪;颈联和尾联为“野泊”之情,写“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将“野泊”的原因由个人遭际引向国家战乱这一深层根源。

“客泪、归心”两词可以看出作者漂泊思归之情。

从注解可知,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欲问行朝旧消息”突出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态度,包含着内心的具体感受,突出诗人忧国伤时情怀;“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写出了诗人所见之处尽是兵荒马乱的场景,写出了一派颓废的状态,使得诗人的忧国情怀极为强烈。

(2021广西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五凤楼晚望(六年八月十日作)①

白居易

晴阳晚照湿烟销,五凤楼高天泬寥。

野绿全经朝雨洗,林红半被暮云烧。

龙门②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

自入秋来风景好,就中最好是今朝。

【注】①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八月十日,时任河南尹的白居易登上洛阳俗称“五凤楼”的应天门城楼,有感而发,遂作此诗。

②龙门,即龙门山。

龙门山地处伊河之滨,伊河东岸为香山,西岸为龙门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紧扣诗题,交代了晚望的时间、地点。

雨后天晴,水雾消散,天空更显澄净。

B.颔联“烧”字用得奇巧,既表现了晚霞的红艳,又写出林木在晚霞照映下的形态。

C.《琵琶行》中也有秋景的描写,相较本诗:

选取的意象有别,表达的感情也不同。

D.尾联为本诗的诗眼,诗人直抒胸臆,表达登高晚望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2)请赏析“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两句的精妙之处。

(6分)

【参考答案】

(1)D.“尾联……表达登高晚望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错误。

尾联并未表达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之意,全诗写的是眼前景,抒的是当时情。

自从进入秋天,洛阳的风景就特别美,“最好”的景致就是今天五凤楼登高晚望所看到的景致。

(2)①龙门山与香山夹江相对,像一对青黑色的画眉,夕阳斜照,伊河金光闪闪,就像一条黄金线。

②运用比喻手法,把山比作画眉,把夹在两山间的伊河比作黄金线,形象生动,色彩明艳。

③表现了龙门山水景致之秀美,表达了诗人对龙门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解析:

颈联“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意思是:

眺望龙门山色如美女黛眉,远看伊水波光似黄金一条。

首先从诗句的修辞手法分析,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龙门山与香山夹江相对,作者把龙门山与香山比作美女黛眉,将伊水的波光比作黄金线一条,更加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登高远望目之所及的美景。

其次从表达情感作用上分析,更加突出表现了作者登高看到美景的喜悦。

(2021江西九江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西帅

王安石

吾君英睿超光武,良将西征捍隗嚣。

誓斩郅支聊出塞,生擒颉利始归朝。

一丸岂虑封函谷,千骑无由饮渭桥。

好立功名标竹素,莫教空说霍嫖姚。

【注】西帅,西征西夏的将帅,指北宋名将、江州德安人王韶。

本诗写作于熙河大捷出师前。

隗嚣,甘肃天水人,王莽末年割据陇西,自称西州上将军,后为汉先武帝刘秀所败。

郅支,北匈奴首领,被汉将陈汤所杂。

颉利,突厥首领,被唐将李靖所俘。

霍嫖姚,霍去病,西反抗击向奴名将,曾被封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次熙河一战,有明君决策、良将出征,定能抗击西夏,收复国土。

B.颔联用典,列举汉、唐两朝抗击外族侵扰的战例,表达了必胜信心。

 

C.函谷、渭桥借指宋的疆域,颈联意为大宋凭千骑兵力就能捍卫国土。

 

D.“标竹素”与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照汗背”同义,均指名留青史。

 

(2)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概括诗人所期待的西帅形象。

(6分)

【参考答案】

(1)C(“一丸”,形容西夏的土地狭小,国力不强。

千骑是指西夏的骑兵,而非大宋的千骑,“无由”意为无从,此句是蔑视西夏的兵力弱小。

(2)①骁勇善战;②有抗敌决心,有必胜信念;③捍卫疆土,为国建功立业。

(6分。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答对大意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2021靖江市校级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放舟蓬莱①阁下

戚继光②

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

①蓬莱,今属山东,作者戚继光家乡。

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

晚年因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而“遽改之广东”,其后“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此诗即写于此时。

③崚嶒,言山之高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重来,“山川无语自悠悠”可见诗人故地重游,心境悠然自得。

B.“沧波浩荡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照应缜密。

“沧波”,言其水之澄碧;“浩荡”,言其广阔壮大。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两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情感起伏有致。

结句虽已收束全诗,而余情摇漾,寄慨遥深。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A.“诗人故地重游,心境悠然自得”不对。

结合背景,诗人此时心情实为忧伤。

“悠悠”可解释为“忧愁思虑的样子”,如“悠悠我心”。

(2)①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感叹;②山川依旧、人事浮沉的愤懑(或建功被罢的愤懑);③复起乡关、以身许国的壮志(或建功报国的自我期许)。

解析:

首联“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写自青少之时投军戎伍,到此次归来,屈指数来已有三十年了,那么山川也只有缄口不语,暗自忧伤。

诗人建功反而被罢,故此处的悠悠,是忧伤之意。

此句是景语,也是情语,诗人表达了山川依旧、人事浮沉的愤懑(或建功被罢的愤懑)之情。

颈联“日月不知双鬓改”意思是不知不觉过了多少日月,自己已是银丝双鬓,垂垂老矣。

表达了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感叹。

尾联“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青壮之时灭倭靖国的壮志复起,托那一片白云传情达意于朝廷,再欲杀敌报国,死而无怨。

表现了诗人复起乡关、壮志未衰的英雄本色。

 

(2021湖南省雅礼中学第八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

本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年间,此时作者任鄂州转运留后。

源中丞,诗人的朋友,此时被贬于岳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将景情融合,极为生动地写出诗人的怀友之情与江水同趋合流的艺术境界。

B.颈联写号角声声,夜色沉沉,呈现出孤独凄寒的意境,这是诗人悲伤心境的物化。

C.尾联“古今怜”三字既表达了对源中丞境遇的不平,更感慨于这种悲剧跨越历史。

D.诗歌写景跨越时空,处处扣题,意境高远,最后用典揭示出向源中丞寄诗的意图。

(2)诗歌颔联技法娴熟,画面优美,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D

(2)由近及远。

诗人先写眼前夕阳中暮归的鸟儿斜飞渡江而去,然后写洞庭湖水浩浩荡荡,流动到远方,似与远不可及的天边连在一起。

一近一远,创造了极富张力、饶有空间感的画面。

由实及虚。

诗人于汉口观夕阳美景,想象着朋友所在处的洞庭湖烟波浩渺,一实一虚,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

融情于景。

暮色中斜飞的江鸟牵引着诗人的愁思,顺着眼前的秋波与远方浩荡的洞庭湖相连,形成诗人凝眸飞鸟、思接远方的艺术美感,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充盈激荡于其中。

(2021辽宁省抚顺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同崔邠登鹳雀楼①

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注】①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七月。

此次鹳雀楼集会李益并没有参与,此诗应是李益读崔诗后追和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樯,汀洲上树木高耸入云,茫茫一片,意境旷远。

B.颔联将历史沉思与流水、夕阳的落寞景象结合起来,借古讽今,体现了诗人对国运衰微的讽刺与不满。

C.“风烟并起思归望”直抒胸臆,通过“风烟”“思归”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D.本诗通过借景抒情,将历史沉思、现实感慨、个人感伤融成一片,并入归思,意境浑成厚重。

(2)颈联历来被世人看作精警名言,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B

(2)①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千年”与“一日”,“恨速”与“为长”进行对比,突出了面对历史与生命个体时不同的感受。

②两句诗似乎矛盾,却又统一于人的心理感觉,诗人将自己对历史的沉思和个人感伤融为一体,表达了人生苦短的惆怅。

(2021深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故武卫将军挽词三首(其一)   

杜甫

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①。

壮夫思敢决,哀诏惜精灵。

王者今无战,书生已勒铭。

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

[注]①落大星:

史书记载,有大星在诸葛亮的军营上空划落,不久诸葛亮去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寒夜”渲染气氛;再引“落大星”的典故,将武卫将军与诸葛亮并论。

B.颔联写将军生前英勇果决,死后魂魄犹存,生与死相互映照,情感格外深沉。

C.颈联点明如今天下太平无事,自有文人为将军撰写碑铭,以此告慰逝者之灵。

D.诗人感慨,将军封侯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其生前事迹恐怕也不会被史书记载。

(2)作为挽词,这首诗围绕武卫将军抒发了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D

(2)①沉痛哀悼,将军之死令天下同悲;②由衷赞美,将军功绩必为后人铭记;③无比惋惜,将军功业未竟、未得封候。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021山东省枣庄市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②,剪烛看吴钩。

剩喜③然犀处④,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⑤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宋史·高宗本纪》:

“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虞允文督建康诸军以舟师据金主(完颜)亮于东采石,战胜却之。

”②风景:

《世说新语》中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句。

③剩喜:

甚喜。

④然犀处:

指采石矶。

⑤香囊:

《晋书·谢玄传》中有谢玄“少年时好佩罗香囊”之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雪洗”二字显诗人闻胜之喜,接下来“约”“留”二字则写出作者身处后方未能参战之憾。

B.作者胸怀豪壮,热烈歌颂采石之战的大胜,又想象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表达杀敌建功的迫切愿望。

C.下“忆当年”六句,借周瑜与谢玄赞美此战指挥官,既写出其功业卓著,又写出其生活风流洒脱。

D.下“赤壁”三句,用“落照”与“衰草”之景写愁情,作者心念北方失地,大捷虽喜却未解全忧。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加以概括。

(6分)

【参考答案】

(1)C(“又写出其生活风流洒脱”有误)

(2)(6分)①“雪洗虏尘静”表达闻战事大捷而欣喜之情。

②“剪烛看吴钩”“忆当年”抒发渴望建功立业、从戎报国之情。

③借赤壁之战典故触景生悲,借古讽今,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每点2分,每点感情、分析各1分,意对即可)

 

(2021湖南长郡中学等十五校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歌续短歌

李贺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注】本诗写于李贺考进士受到排挤打压之后。

秦王:

指唐宪宗李贺在世时,宪宗有一定作为。

李贺对这样的君主是寄予希望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化用乐府诗题,用语新颖奇特,体现李贺诗歌长于炼字的特点。

B.五、六句写内热之因,百姓忍饥挨饿,自己不能面陈“秦王”,只能借酒浇愁。

C.七、八句写夏日之景,草木葱茏,自己却倍感凄凉,乐景写哀情,意味深长。

D.本诗感情深沉,一唱三叹,反复渲染,抒发了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愤之情。

(2)前人评李贺诗“感怨刺怼,寄托遥深,颇得《离骚》的神髓”,请结合“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二句谈谈你的理解。

(6分)

【参考答案】

(1)B(五、六句具体描绘自己苦闷的心情和清贫的生活,不是对百姓生活的描写。

“饥拔陇头粟”指自己为求见君王不惜忍饥挨饿,靠从地里拔粟充饥。

(2)这二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面上写景,实际写人事。

(1分)“明月”指唐宪宗,“夜峰”指他身边的大臣。

夜里,峰峦起伏重叠,将明朗的月亮遮住,月光只是照向深深的谷底,喻指宪宗为一些大臣所包围,并不知晓。

(2分)诗句抨击朝廷弊病,抒发郁愤之情,(1分)没有运用直接描写,而是将其融化在比喻和深邃的意境中,含蓄蕴藉,颇得《离骚》的神髓。

(2分)

 

(2021陕西西安中学四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吴曲·怀襄阳

刘过

说襄阳、旧事重省。

记铜驼巷陌、醉还醒。

笑莺花别后,刘郎憔悴萍梗。

倦客天涯,还买个、西风轻艇。

便欲访,骑马山翁,问岘首、那时风景。

楚王城里,知几度经过,摩挲故宫柳癭漫吊景。

冷烟衰草凄迷,伤心兴废,赖有阳春古郢。

乾坤谁望,陆百里路中原,空老尽英雄,肠断剑锋冷。

[注]刘过:

南宋文学家。

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

山翁:

指山简,西晋名士,喜饮酒,曾在襄阳为官。

岘首:

岘首山,羊祜镇襄阳时,勤于治世,后人在岘山上为他立庙建碑。

与铜驼巷都在襄阳。

景:

同“影”。

阳春古郢:

郢,楚国的国都;宋玉《对楚王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