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语文教案整理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5814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4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语文教案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语文教案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语文教案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语文教案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语文教案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语文教案整理版.docx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语文教案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语文教案整理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语文教案整理版.docx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语文教案整理版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第课时

课题

毛主席在花山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知识: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能力: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用具体时间和细节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平等待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

重点:

体会毛主席与警卫员和乡亲们的谈话内容。

难点:

学习用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忆脑海中主席形象,汇报搜集的资料。

二、整体把握,感知事件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把事件概括地批注在书上。

3.重点阅读,品味文章主席对人民的热情、深情。

(1)首先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接下来相互交流所画的句子,讨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体会;最后,在班级展开交流。

(2)在引导学生体会上述五处句子时,要把体会和朗读结合起来,做到默读中体会,用朗读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表达情感。

4.玩味细节,丰富主席高大形象。

(1)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2)找一找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进行朗读,展开想象。

5.深情朗读,表达对毛主席的敬意。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地方,自由朗读,读出感情。

(2)指名读

(3)接替读

(4)分角色读

(5)全班气度课文结尾的一段

6.回顾阅读,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1)启发学生,读完了课文,我们再回头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让学生思考:

课文中叙述的三件事是否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你从本文中还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3)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

三、积累内化:

1.把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或感受写下来。

可以写在课文旁,也可以写在另外的笔记上。

2.把文中新出现的词语抄写在“自选词句”栏中。

四、迁移练习

1.识字练习,连写课后13个生字。

2.抄写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3.小练笔,写一个事来反映人物。

4.实践活动:

(1)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故事。

(2)选取课文中的某一个场面,编写成小品演一演。

板书:

1.毛主席在花山

总起:

夜以继日操劳

分述:

把群众请回来热爱群众群众永远

送茶水关心群众记心中

和群众交谈推碾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第课时

课题

上将与下士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场面和人物细写的方法。

抓住上将与下士的不同表现,感悟人生道理学习伟人的高尚品质

 

1.组织教法: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气度课题,质疑。

3.让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在读中认识生字,并将不认识的生字所带出来的词画出记号。

读一读,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把课文读流利。

4.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课本上。

5.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读课文

(1)默读、填表:

事件人物表现

下士上将

(2)讨论:

华盛顿是一个怎样的人?

(3)从两个不同的表现中你获得了什么启迪?

6.读了这个故事,请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人物的赞美。

7.积累内化:

(1)识字:

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2)复述这个故事。

8.拓展活动:

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华盛顿的故事。

板书:

上将与下士

下士:

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人物表现.伟人之所以伟大

上将:

普普通通平等待人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海瑞当知县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七个生字,积累课文中的词语。

能力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海瑞的正直,机智与果敢。

情感目标:

学习海瑞不畏权贵,追求人格平等的品质。

1.认识海瑞的正直,机智与果敢,学习不畏权贵,追求人格平等的品质。

2.领悟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一、导入新课:

综合课文的阅读提示给学生设下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阅读后,可以进行阅读的交流。

2.交流体会请学生相互交流。

(1)从海瑞身上你看到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3.领悟详略写法,拓展故事内容。

三、积累内化

1.认识和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复述海瑞的故事。

四、拓展活动:

继续搜集海瑞的有关资料,看电视剧。

板书:

明朝中期

海瑞当知县百姓称他青天,智办胡公子清廉公子铁面无私

巧治御使鄢懋卿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能说会写(怎样平等待人)

一、教学目

 

二、教学过程

 

知识:

通过观察方法,设计和开展表演活动。

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和与人交际的能力,提高提高对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交流中领悟平等待人的道理

设计和表演反映平等待人的情景。

一、创设情境,揭示话题。

今天,我们把这些生活中的场面搬进课堂。

二、小组讨论设定情景,作表演的准备。

三、小组表演再现生活,感悟评价。

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角色,说一说争取的态度和应该说的话,

四、推荐表演好的小组的班级交流。

1,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能看到那些平等待人的和不平等待人地事情和场面?

请大家说一说。

2、学生接受自己看到的事情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谈自己的认识,并对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的引导。

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正确态度和情感。

 

读后感

知识目标:

通过习作,提高学生对平等待人的理解和认识。

能力目标:

学习用读后感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做到真实具体,表达清楚。

情感目标:

学习修改写作,提高学生对平等待人的情感。

用读后感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学习修改自己的写作。

学生搜集,阅读些平等平等待人的事和文章。

一、在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曾经阅读了一组平等待人的文章,我们的伟人领袖毛主席和金盖的周总理平等待人的事而深深感动。

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这份感动用笔倾诉出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要结合自己阅读的作品和切身经历来写,强调真实具体。

三、提示习作方法:

1、可以就课文内容来写,也可以结合课文两项有关人和事来写。

2、在题目上,可以某某读后感为课题。

四、指导修改习作:

1、朗读习作:

推荐有代表性和有特色的作品朗读,看那些地方写得清楚,生动,感受写作深刻感人。

那些地方尚存不足,需要修改和完善。

1、学生自评:

朗读自作的同学自我评价。

说说自己对这片作文哪些地方最满意,认为最有新意、最深刻,那些地方需要修改,引导学生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

看文章内容介绍是否明白、生动,是否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了感受,在评价中分享他人习作看到来的快乐。

3、师生互改:

老师给学生面改,学生相互交换修改。

4、誊抄成文

板书:

×××读后感

习作要求:

1.结合自己阅读的其他内容写。

2.题目:

以“×××读后感”为题。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语文七色光一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知识:

知道学生主动识字,认真写字应做到有一定的速度。

能力:

继续训练学生识字和书写能力。

情感:

积累与人格平等有关的名言警句。

识字与抄写。

一、练:

1.本单元你自己认识了哪些字?

请选几个写在横线上。

(1)让学生回报自己主动认识的字,写在本子上。

(2)展示(事物投影)

2.“比一比,在组词”

(1)先让学生自己比较组词。

(2)教师在提供一些相关练习,拓展训练。

3.“抄写下面一段话,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重现学生的书写过程,给足时间让学生抄写。

二、日积月累:

1.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再说说他们的意思。

2.请学生把这些语言材料整下来。

三、知识窗:

1.自由读一读这则知识短文,简单谈谈感想。

2.自由找一找相关的短文读一读,扩大知识面,丰富积累。

四、开心一刻:

1.课外搜集:

查找有关的幽默故事。

2.交流回报:

开一个故事会,向大家讲述自己搜集的故事。

Zho单元测试讲评

时间:

一、形近字组词

碾()坎()遥()锐()

辗()砍()摇()悦()

二、填字组词语:

铁()无()花天()()浴()奋()

浪涛()()()无()惮咬()切()

三、差字典填空:

1.“廉”共()笔,部首是(),第六笔是()。

2.“吏”读()声,是(),部首是(),共()笔。

3.“瞬”是()结构的字,部首是(),组词()。

四、造句:

尽管……但是……

那么……那么……

五、扩句:

1.会场想起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主席拿起茶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香山红叶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目标:

知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萧”字、正确书写10歌生字。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对香山红叶之美的细致描绘。

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香山红叶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陶冶。

重点:

品味文章细腻的语言,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美丽景象。

难点:

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观察y7u生动妙雪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寻美兴趣。

学生虎豹搜集香山红叶的图片。

师: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叶君健去欣赏北京香山红叶的美。

二、初读课文,初建美的印象。

1.让学生读通顺、读流利,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度几遍。

2.有些比较长的句子,要多读一读,断句要合理,教师适当指导。

3.想一想:

香山红叶在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深入精读,寻访红叶之美

1.香山红叶究竟以什么吸引了作者?

你从中哪些词或哪些句子体会到了红叶的与众不同?

读一读,品一品。

2.找出相关语句后,即可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边读边谈边想。

(1)先请学生读,紧扣关键词语,然后谈感受。

(2)在把感受带到课文深入地朗读,读出赞美之情。

3.再读全文,颂红叶之美。

1.带着赏美景、品美文的感受朗读全文。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香山红叶的赞美。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香山红叶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过程

 

积累内化:

1.由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2.在笔记本上摘录文章中最能吸引你想象的句子。

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2.读句子,体会引号的作用(小黑板出示)。

3.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句,体会这些词语运用的妙处。

他们会发现,第一个星期天到这里来时,山上还是();第二个星期来时,这里却忽然变得(),处处是“红花”一片了。

红叶和青松,在这个特殊场合()出来的一种()的美,无形中创造了一个奇特的“()”。

实践活动:

1.课文文字优美,配上合适的音乐尝试配乐朗诵。

2.课外再搜集一些描写红叶的优美句段。

板书:

秋天一到,像盛开的红花

香山红叶处处红花一片奇丽多姿

红叶青松,秋天里的春天世上少有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夹竹桃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力目标:

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

体会夹竹桃的妙处,感受植物之美。

难点:

懂得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一、组织教学

二、倒入阅读,激发兴趣

直接板书夹竹桃,齐读课题,简介、顺势引入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顺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画出生字新词,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每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

五、精读课文能,领悟夹竹桃的“妙处”。

1.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夹竹的哪些“妙处”引起了作者的喜爱?

2.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心中夹竹桃是怎样的?

3.读了课文,你也喜欢夹竹桃吗?

为什么?

六、领悟写法,学习表达。

1.作者在表现夹竹桃的时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白作者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方法。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夹竹桃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积累内化: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认识本课中的7个生字。

2.根据课文内容天空。

客人一走进大门,()的是一阵幽香,()的是()似的叶子和()或()似的花朵。

3.造句:

不是……也不是……但是……

四、实践活动:

请你选择一种植物,用自己话描绘它。

板书:

总起:

留恋和回忆

夹竹桃花色:

红白相映,奇妙有趣

花期及幻想:

一年三季,一声不响,月光之下

总结:

爱上夹竹桃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赏荷(四篇)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知识: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

积累四个片段中的优美词句。

能力:

读懂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象作家们在描绘荷花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情感:

感受荷花在不同作家笔下的多彩多姿之美。

感受荷花在不同作家笔下的多彩多姿之美。

 

一、谈话倒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围绕“赏”字展开学习。

二、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在读中认识生字,读一读。

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把文章读流利。

三、初步想想每个片段是怎样写荷的?

把自己的理解与疑惑写在课本上。

四、1.抓住文章中你觉得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地方。

说说透过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有感情的朗读。

五、植物之美各有不同,同一植物在不同作家眼里也各有不相同的地方,试着填写下面的表格。

课题作者荷花独特的美表达的思想感情

《荷花》叶圣陶

《荷花》汪曾祺

《雨荷》冰心

《荷叶》席慕容

六、在四个片段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多读几遍。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古诗三首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知识: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认识4个生字。

能力:

背诵三首古诗。

情感:

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诗境。

重点:

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难点:

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意境。

 

一、组织教学:

二、读熟诗句:

1.读准字音。

2.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让学生体会怎样才是读诗,为下一步诵诗奠定基础。

三、读懂诗意:

1.让学生自己对照时候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在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

2.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体会诗境: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在读的基础上,绽开丰富的想象,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古诗三首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抒情:

1.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2.配乐朗读,在朗读中加深体会,获得审美感受。

3.在朗读中自然成熟。

 

三、欣赏解读: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诵读。

五、积累内化:

1.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背诵三首古诗。

2.阅读其他描绘植物的古诗。

板书:

《早梅》

………白玉条

似玉

………傍西桥

不知……花先发

如雪

疑是……雪未消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能说会写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知识:

学会观察植物,做到观察有序。

能力:

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词句描绘植物的能力,发言时能做到按一定顺序引入介绍。

情感:

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正确评价他人发言。

 

重点:

仔细观察,能通过观察积累交流材料,

难点:

学会抓住特点,有顺序地向别人介绍植物之美。

 

一、组织教学

 

二、1.导入

2.学生讲述、交流:

(1)分组讲述、交流

(2)全班交流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要将自己观察花的情况向大家介绍。

2.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

3.师生评议:

提示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发言的方法。

4.总结与展示:

教师总结:

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图片在班级展示角张贴展示,促进交流。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写我喜爱的植物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知识:

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通过自己观察,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及其生长过程,然后把观察到的写出来。

能力:

练习抓住植物的特点写具体,受到美的熏陶。

情感:

通过观察与描写植物,受到美的熏陶。

能把观察到的写具体,并有一定的顺序。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点,你最喜欢什么植物?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植物?

三、多项互动,激活思维。

1.准备:

自由介绍积极准备介绍的植物,初步说说从哪些方面展开?

2.分组:

喜欢同类植物的同学分为一组,小组内交流,选择表达方式。

3.互助:

有困难的小组可向其他小组或教师求助。

四、交流展示,互评互长。

1.请各小组派代表交流展示自己观察的植物,介绍植物的特点。

2.分小组展示,评议。

3.提示写法。

(1)注意介绍植物的样子,形状,颜色和其他特点。

(2)可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3)可以仿照学过等文章的方法来写。

(4)注意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4.学生动手写作。

5.引导评改:

(1)请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修改作文的,推荐修改方法。

(2)请学生用推荐的方法修改本次习作。

(3)评改示范:

a.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自己修改,疏通语句。

b.同桌互相修改。

c.开展美文赏读活动。

板书:

把你喜欢的植物特点写具体

我喜爱的植物按一定顺序写

根据自己的观察描写植物,自命题目。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语文七色光二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知识:

通过给字加偏旁、组词,继续练习归类、识记汉字。

能力:

根据一定的意思写词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情感:

进一步扩大语言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通过读句子,调动自己词语积累,学出相应的词语。

了解对比描写的好处。

 

一、组织教学

1.给下面的自己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分别组词。

(1)学生尝试完成,同桌互查。

(2)师指导,归类识字。

(3)拓展练习。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2)汇报、订正。

(3)体会词语的妙处。

3.可以让学生先读文中对比描写的片段。

讨论:

文章中怎样运用对比的写法?

这样写的突出什么?

体会对比描写的妙处。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词语,并理解意思。

2.尝试背诵。

3.汇报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

三、知识窗:

1.学生自己读文章,体会语言的精妙。

2.学生谈一谈,你觉得要把植物之美用词语表达出来,最主要的是什么?

四、大家一起来:

1.搜集有关植物的资料,小组交流。

2.选优秀者在班级汇报、交流。

五、作业:

预习第五课《知识改变了我》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5.知识改变了我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知识: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能力: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知识的执著,对科学的热爱,学习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用具体事例,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重、难点:

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体会科学精神,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学生汇报有关“知识”的名言警句,请学生谈自己对知识的重要性的体会,再板书“改变了我”。

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

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

1.从陈章良童年时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谈谈自己的感受?

2.陈章良学成后取得了哪些成就,从这些成就中你感受到什么?

3.从陈章良的介绍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并讨论和交流,汇报时结合文中的重要语句,教师相机训练朗读。

启发学生思考:

1.你从科学家陈章良的身上看到了他们的那些品质?

2.作者为什么说“知识改变了我”是怎么理解的?

4.领悟写法:

些生命科学时,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又是怎样写的?

5.鱼肚思考总结:

读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获得的最大启发式什么?

你打算怎样对待眼前的学习?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5.知识改变了我

本节为本章第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