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旱垂柳Salix matsudana koidz的分布与真菌种群.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4515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江市旱垂柳Salix matsudana koidz的分布与真菌种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牡丹江市旱垂柳Salix matsudana koidz的分布与真菌种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牡丹江市旱垂柳Salix matsudana koidz的分布与真菌种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牡丹江市旱垂柳Salix matsudana koidz的分布与真菌种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牡丹江市旱垂柳Salix matsudana koidz的分布与真菌种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牡丹江市旱垂柳Salix matsudana koidz的分布与真菌种群.docx

《牡丹江市旱垂柳Salix matsudana koidz的分布与真菌种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江市旱垂柳Salix matsudana koidz的分布与真菌种群.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牡丹江市旱垂柳Salix matsudana koidz的分布与真菌种群.docx

牡丹江市旱垂柳Salixmatsudanakoidz的分布与真菌种群

牡丹江市旱垂柳(Salixmatsudanakoidz)的分布与真菌种群

牡丹江市街道、公园、高校、各行政、企事业单位,绿化栽植旱垂柳(Salixmatsudanakoidz)的总量在3.3~3.5万株之间。

其分布如下表1-1及图1-1。

在调查的85条街道上仅7条为非旱垂柳绿化街道,旱垂柳绿化街道率是91.8%。

历经长期磨练,使旱垂柳种群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其它树种则不够稳定,往往遭遇病虫害的毁灭性打击,比如糖槭(AcermonoMaxim),杨(Populusspp.),在几年至几十年的生长之后,包括胸径达到40—50cm高大的乔木也成片地、整个街道地遭遇了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ach))和杨树烂皮病(ValsasoyidaNit)、杨树溃疡病(Botryosphaeriaribis(Tode)Gross)等的联合攻击而毁灭。

牡丹江市现存的最大胸径旱垂柳为99cm,高18m,仍枝繁叶茂地生长着。

最大胸径的榆树为147cm,高19m,其它阔叶古树则很少见,这些古稀的老树也从另一个侧面见证着旱垂柳具有着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和种族的昌盛。

实际调查中看到,盛夏午后赤热的太阳、烫人的柏油马路,而老人和孩子们却三三两两地围坐在旱垂柳林之下或走棋纳凉,或闲谈阔论好不自在。

旱垂柳新枝的抽条能力很强,生长很快,胸径在20—40cm的旱垂柳林新枝条的年生长可达2—3m,旱垂柳林的小枝修长而又纤细,随风摇舞,形成了一道独特风景。

其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作用是巨大而不容忽视的。

图1-1牡丹江市旱垂柳林分布图

 

表1-1牡丹江市旱垂柳林分布情况单位:

/株

纺织三路

清福街

西一条路

西九条路

东五条路

六中院内

西十条路

阳明四路

乌苏里路

邮政路

立新一道街

裕民路

富江镇北街

造纸路

市政路

向阳街

东二条路

兴龙中心校

阳明新路

纺织一路

纺织二路

海林公路

新安街东

海浪公路桥

西七条路

11

20

27

28

31

33

43

44

52

55

58

60

65

66

73

79

80

83

85

86

87

88

92

94

95

续表1-1

东一条路

福民街

新立街

平安街

大湾街

东七条路

军马场

华通路

星环路

儿童公园

七星街

东菜园街

西一条路

晓云街

米厂路

通乡街

沿江街

中国税务局街

苗圃西一条路

景福街

明月路

西六条路

98

108

116

124

125

127

133

137

140

143

162

170

171

172

178

178

182

183

184

188

192

199

续表1-1

太平路

兴平东路

兴中东三路

民安路

月环路

机车路

富江路

西五条路

江滨大街

铁岭大桥

东六条路

中华路

西十二路

兴龙街

文化街

空调机厂路

新华路

天安路

新荣街

康安路

北安路

日照街

北山街

黑林职院

201

206

206

207

209

215

218

221

246

248

265

266

267

272

284

291

310

318

331

334

339

355

356

374

续表1-1

牡师院北校区

牡师院

西二条路

南湖公园

其它

爱民街

东七条路

北江岸

东四条路

兴平路

西三条路

江滨公园

圣林-康佳街

祥伦街

长安街

二零九医院

光华街

海林街

牡丹街

雪堡

地明街

人民公园

海浪桥到黄花

银龙溪

375

399

456

465

465

480

491

558

593

594

673

676

678

784

884

892

903

1000

1072

1221

1342

1649

1750

2773

3城市旱垂柳林木材腐朽菌的种类与分布

旱垂柳(SalixmatsudanaKoidz),是城市森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在园林中不仅适宜水边种植,发挥其固岸护堤功能,还能作庭荫树、行道树等等。

发挥其绿化、美化、净化环境功能。

旱垂柳的枝条细长,柔软下垂,随风飘舞,姿态优美,早春时节就能给人们带来新绿,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传诵对象。

无心插柳柳成荫,旱垂柳的生命力极其顽强,深受大众所喜爱。

城市行道旱垂柳林不仅有着独特的风景,也有着自身经营的管理特点;一是人工整枝整形甚至是平头的干扰;二是机械伤害特别是机动车撞伤、刮伤严重;三是城市环境特殊小气候的强烈干扰;四是城市街道环境特殊,天敌无法跟进,食物链很短等等。

由于这些特殊性,使得城市行道柳林与野外自然柳林差异很大,城市行道柳林有着独特的真菌类群,独特的菌种组成和腐生率。

3.1行道旱垂柳林真菌种群的分布规律

3.1.1调查发现的真菌种群的种类

通过近二年来牡丹江市区内普查,共发现有18种腐生真菌,其分类地位分别为:

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

有3科11属13种;伞菌目共有4科4属5种。

其中:

非褶菌目有:

(1)灵芝菌科,有1属1种,扁芝属,树舌(Elfvingiaapplanata(Pers.)Karst.),见附图9。

(2)多孔菌科,有9属11种,栓菌属,香栓菌(Trametessuaveolens(L.)Fr.)见附图1;下皮黑孔菌属,单色下皮黑(Cerrenaunicolor(Bull.:

Fr.)Murr见附图5;革裥菌属,桦褶孔或桦革裥(Lenzitesbetulina(L.:

)Fr.)见附图6;褶孔或三色革裥(Lenzitestricolor(Bull.)Fr.)见附图10;栓菌属,毛栓菌(TrameteshispidaQuél.)见附图12;烟管菌属,黑管菌(Bjerkanderaadusta(Willd.:

Fr.)Karst)见附图11;革盖菌属,毛革盖(Coriolushirsutus(Wulf.:

Fr.)Quél.)见附图3;囊孔菌属,囊孔(Hischioporuspargamenus(Fr.)Bond)见附图7;粗毛盖菌属,粗毛盖菌(Funaliagallica(Fr.)Pat)见附图8;革盖菌属,云芝(Coriolusversicolor(L.:

Fr.)Quél.)见附图4。

(3)裂褶菌科,有1属1种,裂褶菌属裂褶菌(SchizophyllumcommuneFr.)见附图2。

伞菌目有:

(1)磨菇菌科,磨菇菌属,林地蘑菇(AgaricussilvaticusSchaeff.exFr.)见附图15-18;蘑菇(AgaricuscampestrisL.exFr.)见附图14和17。

(2)伞菌科,伞菌属,包脚黑褶伞(Clarkeindapequinii(Boud.)Sacc.&Syc.)。

(3)球盖菇科,鳞伞属,黄伞(Pholiotaadiposa(Fr.))见附图13。

(4)口蘑科,杯伞属,块根蘑(Clitocybeconglobata(Vitt.)Bres.)。

3.1.2真菌种群的分布规律

(1)真菌种群随旱垂柳林龄(胸径)变化的分布规律

行道旱垂柳林从平头埋干营造起,经营管理者要逐年进行修枝整形。

此外,根据病虫害和城市建设绿化美化等需要,可能还要进行第二次到第三次平头,达到矮化,促进幼嫩枝条萌发,剔除病虫害等目的。

这是造成行道旱垂柳林木质部横断面外露的主要原因,还有凡是机动车辆等频繁穿越行道柳林地带的会造成撞伤、刮伤现象,也是普遍的,这是造成行道旱垂柳林皮部纵向裂开(破肚子)露出木质部边材表面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造成的枯死和破肚子现象并不普遍。

然而,旱垂柳生命力是顽强的,调查发现旱垂柳的愈伤组织非常发达,许多较大的伤口竟能奇迹般地愈合,使本来繁衍旺盛的真菌种群逐渐退去。

一般情况是愈伤组织在幼至中龄林期生长最旺盛,至老龄林期衰弱。

木材含量却是随树龄增大而增多,从而造成木质部外露后愈合时间随树龄的增大而延长。

真菌种群的消长随行道旱垂柳林的树龄(胸径)的变化呈现出规律变化。

一般是平头后的2—3年之后长出各类腐生真菌子实体,腐生率随胸径增加而增高,如表2-1。

表2-1城市不同胸径城市旱垂柳林平头后的真菌腐生率

胸径/cm

4-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腐生/%

1.87

14.58

35.87

39.02

40.91

60.00

66.67

100.00

100.00

调查选取了不同林龄(胸径)的几处典型地段,表现出了腐生规律性,如表2-2。

表2-2城市不同龄级行道及单位旱垂柳林平头后的真菌腐生率

地段

东七条路

行道树

人民公园

门球场

人民公园

莲花湖

人民公园

葡萄岛

黑林职院

实验楼前

黑林职院

图书楼前

胸径(cm)

腐生率(%)

10.75

1.3

15.39

18.4

23.87

55.6

38.70

86.8

30.18

28.3

35.87

50.0

可见,幼龄林(平头埋干造林)几乎没有腐生现象,除非创伤面很大,生长势又极度衰弱情况下,才能偶见有真菌子实体长出。

随着林龄的增长,平头后的2-3年以后,才可见到真菌子实体生出,真菌的腐生率会随林龄(胸径)的增大相应增高,腐生的真菌种类相应增多,同株树最多时发现有3-4种腐生菌。

这些腐生的真菌种群,只是侵染无生命力的木质部,争夺林木水分,所以极少造成整株死亡现象。

人民公园的葡萄岛(湖中孤岛)为了保土固土又不遮挡阳光,几乎在胸高处就将旱垂柳拦腰锯断,虽然子实体随处可见,86.8%的腐生率,但旱垂柳林依然枝繁叶茂,少有死亡,比较典型的证明了旱垂柳顽强的萌芽再生能力和自强不息的旺盛的生命现象。

(2)不同胸径行道旱垂柳林平头后真菌种群的分布规律

调查了各类平头地段,大量调查数据显示,腐生的真菌种类、数量以及腐生率随林龄(胸径)的增大而增多。

具体见表2-3至表2-6。

(3)城市旱垂柳林林地的真菌种群

行道旱垂柳林林下一般是配置早熟禾或北国绿等草坪植物,在一些特有的旱垂柳林地上,发现了群众喜食而频繁采摘的林地蘑菇(AgaricussilvaticusSchaeff.exFr.),牡市市民一般俗称为鸡腿蘑。

蘑菇(AgaricuscampestrisL.exFr.),群众俗称雷窝子。

然而也发现了包脚黑褶伞(Clarkeindapequinii(Boud.)Sacc.&Syc.),这是一种极毒的蘑菇,极易与蘑菇(AgaricuscampestrisL.exFr.)混淆,发生中毒。

表2-3城市行道旱垂柳林不同胸径平头后的真菌种群分布规律及腐生率

胸径(cm)

9.08-14.60

腐生(%)

16.60-21.26

腐生(%)

33.53-43.39

腐生(%)

真菌种群

腐生率(%)

裂褶菌等

0.27

香栓菌

黄伞

囊孔菌

桦褶孔

18.18

4.55

4.55

4.55

裂褶菌

香栓菌

黄伞

毛栓菌

囊孔菌

多毛盖菌

25.71

14.29

12.86

12.86

20.00

4.29

表2-4城市校园旱垂柳林不同胸径平头后的真菌种群

分布规律及腐生率

胸径/cm

4-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香栓/%

0

2.08

15.22

25.61

31.82

20.00

16.67

黄伞/%

0

0

4.35

1.22

0

10.00

16.67

云芝/%

0

2.17

表2-5城市公园旱垂柳林不同胸径平头后的真菌种群分布规律及腐生率

胸径/cm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裂褶菌/%

42.31

25.81

21.21

25.00

25.00

16.67

黄伞/%

15.38

0

12.12

香栓/%

3.85

9.68

18.18

50.00

33.33

50.00

云芝/%

3.85

3.23

3.03

多毛盖/%

3.85

16.13

9.09

其他/%

26.92

16.13

毛栓菌/%

12.90

12.12

25.00

33.33

100.00

50.00

桦革裥/%

3.03

囊孔/%

25.00

33.33

表2-6城市公园葡萄岛基地护岸旱垂柳林连年平头后不同胸径的真菌种群

分布规律及腐生率

胸径/cm

<10

10-20

20-30

香栓/%

25.93

58.06

42.86

云芝/%

33.33

54.84

57.14

囊孔/%

44.44

25.81

57.14

裂褶菌/%

3.7

3.23

14.29

三色革裥菌/%

7.41

桦革裥/%

3.70

黄伞/%

6.45

(4)城市旱垂柳林的死亡率

新植林的死亡率约为3.3%,平头死亡率1.7%左右,正常生长死亡率在0.9%上下。

旱垂柳的死亡率为什这么低?

调查中发现:

它的愈伤组织系统特别发达,愈伤能力特别强,一般的中小伤口(指横切面的打枝和中、幼龄级的平头伤)在几年之中就能痊愈,使木腐菌退去。

很少见到大径衰老木腹部裂开而中空成洞者,几十年都不能愈合,但却仍然顽强地存活着。

它的树皮组织系统的保护能力和运输能力特别强大,很少见到有病虫害能侵入这个系统并在其中生存,特别是近年来许多外侵的干皮部病虫害杀手,比如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ach))和杨树烂皮病(ValsasoyidaNit)、杨树溃疡病(Botryosphaeriaribis(Tode)Gross)等,已经把糖槭、杨树等毁灭,使之退出了城市森林这座大舞台,但旱垂柳那么厚重的干皮部组织却历经考验。

它的根系十分发达,喜欢淤泥沃土,耐湿性强,固岸护堤和保土效果甚佳,能力很强。

它以主根生长为主,许许多多的须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伸向四面八方,紧紧地抱着沃土,为主干提供丰富的营养。

它的生根能力无以伦比,干部见土即可生根,立木的干部被埋多深,它的根系就能随之而长多高,稀有被埋死者。

它的萌芽能力最强,混身都能抽芽,并且是越遭伤害则其萌芽能力越是倍增。

它的新枝条的生长能力也很强,十几米高、二三十公分粗的树竟能被自己的新枝把树干遮蔽掉。

它的繁殖力更强,无性有性都可。

实生苗在肥沃的淤泥上当年就可长到300~350cm高,胸径达2.5~3.5cm粗。

旱垂柳以无以伦比的适应性,对空气污染及尘埃的抵抗强。

成为古往今来城市绿化最普遍应用的树种之一。

柳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是我国被记述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

3.2城市旱垂柳林真菌种群的个体变化

(1)香栓菌(Trametessuaveolens(L.)Fr.)

腐生率:

黑林职院校园是68.18%;牡市人民公园为14.29%。

分类地位:

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栓菌属。

担子果的形态特征:

这是调查中发现的最大的一种子实体之一。

担子果无柄,通常单生或重叠生长;散生和侧生,基部隆起如垫状、半圆形、木栓质。

横径4.5~26.0厘米,纵径3.5~11.0厘米,厚1~5.0厘米(比文献记载要大)。

菌盖正面密被细短绒毛,后期消失近光滑,白色、灰白色、浅黄白色;盖全缘,下侧无子实层。

菌肉白色,木栓质,厚5~20mm,新鲜时有特殊气味,站在树下方就可闻到这种飘来的气味。

管口白色,老时灰白色,圆形至多角形,全缘,1毫米间1~3个。

菌盖反面初期白色,后变灰白色或浅黄色,近圆形,有时呈多角形或不正形。

孢子光滑,无色,圆柱形,稍弯曲。

三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具锁状联合。

一年生。

到第2—3年以后死亡的子实体才会慢慢消失。

菌落生长特性:

生长快到中度较快,在2~3周内覆盖平板。

生长新区均匀,轻微升起的气生菌丝体均匀地延伸到生长区的边缘。

菌落白色,初期轻微升起,细绒毛絮状,渐变成厚实的毡状,足够厚到不透明,环绕培养皿的边缘和分散的表面有棉花状菌丝体的紧实球。

反面无变化,然后变白。

强烈的香杏仁味。

愈创木酚反应35min后滴定区域变成浅红色。

菌丝特征:

生长新区的菌丝透明,大的节状分隔,直径2.5~4.5μm。

气生菌丝像生长新区的菌丝,直径通常1.5~3.0μm;纤维菌丝很多,厚壁,分枝少,直径1.5~2.0μm;厚垣孢子很多,终端生和中间生,薄壁,长圆拄形或宽卵形,(7.5~15.0)μm×(4.5~6.0)μm。

基内生菌丝像生长区的菌丝,有时具有棒状的短分枝。

生态习性与腐朽类型:

生于杨、柳、桦等阔叶树活立木、枯立木、倒木和原木上,引起心材白腐。

(2)裂褶菌(SchizophyllumcommuneFr.)

腐生率:

牡市人民公园为25.71%。

分类地位:

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裂褶菌科、裂褶菌属。

担子果的形态特征:

担子果一年生,无柄或有颇短的侧生柄,群聚侧生,叠叠覆瓦状,有时散生,菌盖革质,很薄,半圆形、扇形、贝壳形或肾形,有时呈花瓣状,横径0.3~3.0厘米,通常1.5厘米左右,纵径0.1~2.0厘米(比资料中个体要小),通常1.0厘米左右,厚0.2~0.4厘米;菌盖正面洁白色至灰白色,密被细短绒毛或粗毛,边缘薄锐,盖缘常向下方卷曲,具数个裂瓣。

菌盖反面呈明显的褶片状,白色或灰白色,有时稍带淡紫色或淡紫褐色。

菌褶从基部辐射而出,直达边缘尽头,窄,白色,灰褐色至肉桂色。

孢子光滑,无色,长椭圆形至长圆筒形,单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具锁状联合。

菌落生长特性:

生长快到中度较快,在2~3周内覆盖平板。

生长新区均匀,升高的气生菌丝体均匀地延伸到生长区的边缘。

菌落白色,升高,羊毛状,时常沿着培养皿边壁生长,2-3周后具分散的紧实升起的肿块,一些发展成褶状的产孢区,与自然条件下的担孢子果相似,反面无变化或变成肉色,初期缺乏气味,6周后的培养物像蜜味。

菌丝特征:

生长新区的菌丝透明,节状分隔,直径2.0~4.5μm。

气生菌丝像生长新区的菌丝,偶尔壁稍加厚,直径1.5~6.0μm;像生长新区的菌丝,但在细胞壁上具大量的微小隆起,直径2.0~4.5μm;厚垣孢子终端生和中间生,壁轻微加厚,大小为(6.0~15.0)μm×(4.5~7.5)μm。

基内生菌丝像生长新区的菌丝,节状分隔;像气生菌丝体中的厚垣孢子;晶体小量,萎形。

生态习性与腐朽类型:

春季秋季散生或群生于红松、落叶松、云杉、冷杉、桦、榆、赤杨等阔叶树枯立木、倒木、原木、伐桩、枯枝等腐木上,也生于活立木上,引起边材白色腐朽。

用途:

可供食用。

新鲜子实体用水洗净后可炒吃。

风干的子实体用水浸洗净后仍可炒吃。

能提取多糖类,并能产生苹果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和食品工业,用深层发酵还能产生高产量的有机酸。

(3)黄伞(Pholiotaadipose(Fr.))

腐生率:

黑林职院校园为9.09%;牡市人民公园是12.86%。

分类地位:

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鳞伞属。

担子果的形态特征:

菌盖宽3~20厘米(比资料中大许多)。

初扁半球形、边缘常内卷、后渐平展,很粘.谷黄色、污黄色至黄褐色,覆有褐色近平状的鳞片,中央较密;菌肉白色或淡黄色,厚。

菌褶黄色至锈褐色,直生或近弯生,稍密,不等长。

菌柄圆柱形,中生,与菌盖同色,有褐色反卷鳞片,下部常弯曲,纤维质,内实,长4~10cm,粗0.5~3厘米。

菌环淡黄色,膜质,生于菌柄上部,浅黄色,膜质,易脱落。

孢子印锈色,长椭圆形,平滑。

一年之中子实体的出生会在春季和秋季两次发生高峰,其中以春季出生的子实体品质为最佳。

其味道鲜美,肉厚多汁,富含营养。

菌落生长特性:

生长中度较快到慢,在4~5周内覆盖平板。

生长新区均匀,升高的气生菌丝体均匀地延伸到生长区的边缘。

菌落初为白色,渐变成橄榄绿黄色、草黄色、羊皮黄色,最初轻微升起,棉花状到羊皮状,多孔的,渐变得衰弱,具颜色较深的分枝和网状的线。

反面在颜色上无变化,或具有颜色较深的线。

气味相当强烈,土味,像新鲜的消毒土壤味。

菌丝特征:

生长新区的菌丝透明,节状分隔,直径1.5~4.5μm。

气生菌丝像生长新区的菌丝,在KOH中深黄色;分生孢子梗很多,位于菌丝的顶端或短侧枝的顶端,颜色较深,含有在焰红颜料中着色很深的浓密内含物,在分生孢子梗的顶端形成一个分生孢子,在分生孢子梗的基部可以增生形成一个分枝和第二个分生孢子,这一过程一直延续到形成一个分生孢子束;分生孢子很多,壁薄,透明到黄色,具浓密的颗粒内含物,在大小和形状上可变,但典型的为紧靠顶端的直圆柱形和远端圆形,(5.5~11.5)μm×(2.5~5.5)μm;晶体很多,针叶状。

基内生菌丝像生长新区的菌丝。

生态习性与腐朽类型:

春季秋季单生或丛生于林内外杨、柳、桦、榆、椴等许多阔叶树活立木干基部、枯立木、倒木、伐桩上,有时也生在针叶树枯死木上,导致木材杂斑块状褐色腐朽。

(4)林地蘑菇(AgaricussilvaticusSchaeff.exFr.)

分类地位:

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黑伞属。

担子果的形态特征:

菌盖宽5~12cm,扁半球形,中部覆有浅褐色或红褐色鳞片,向外渐稀,菌肉白色,菌褶初白色,渐变粉红色,后到黑褐色。

菌柄长8~12cm,粗0.9~1.6cm,菌环以下有白色纤毛状鳞片,基部膨大。

孢子印深褐色。

子实体幼时生于柳树根际范围内表土层中或草皮根层之下,群生,个体肥胖、丰满,常常菌柄粗超过菇盖。

曾采集到一窝产1.2kg鲜重。

采摘时往往可发现一株先出土开伞,扒开土层后可以找到全窝,或者未见出土时可用脚踩体验出菇蕾拱土的暄软感觉而探到。

此菇品质以春末季出产为最好,秋8月份次之,是群众喜食的蘑菇之一,一般老人善于采集,富有经验。

(5)毛革盖(硬毛栓菌、毛栓菌、毛多孔菌)Coriolushirsutus(Wulf.exFr.)

分类地位:

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革盖菌属。

担子果的形态特征:

子实体一年生,无柄,侧生或半背着生、单生、散生或群集生,基部两侧离生或连生,木栓质、鲜时呈扁平的薄片状,半圆形或扇形,干时多少向下方卷曲、贝壳状、覆瓦状或棚状,横径1.5~9.0厘米,纵径1.0~6.5厘米,厚0.2~1.0厘米;菌盖正面白色或浅白色,老时浅灰褐色至浅黄褐色,长期密被粗毛或细绒毛,有较明显的同心环带或环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