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83415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doc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doc

高二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卷

河口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堑(qiàn)纶巾(guān)鲈鱼(lú)寻觅(mì)

B.参差(sēn)骤雨(zhòu)罗绮(qǐ)嬉笑(xī)

C.珠玑(jī)萧瑟(sè)堪察(kān)吟啸(xiào)

D.樯橹(lǔ)薄荷(bò)盈袖(xiù)蓑衣(s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重湖叠献招募千骑陡峭B.树梢暮蔼凝噎何妨

C.舞榭歌台憔悴钓叟故垒D.寒蝉良辰栏杆消魂

3、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概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4.、对《雨霖铃》一词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词围绕“悲秋”构思,先写实景,后写虚拟之景。

B、全词围绕“伤离别”的构思,从离别之前写到别后的想像,情景交融。

C、这首词写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刻描写情态,别后的想像刻画心理。

D、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原为按歌曲歌唱的民间小调,叫曲、杂曲或曲子词,也称长短句、乐府或诗余等。

词牌不等于题目。

B、词在结构上大多是分段的。

段在音乐上叫片,或叫阕。

阕是音乐终了的意思。

词大多是双阕的,也有单阕或多阕的。

C、词起源于隋唐,从民间逐渐转为文人创作,全盛于宋代。

词史上先后出现了“花间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流派

D、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道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

慢词指的就是长调。

二、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20分)

6、云树绕堤沙,,。

市列珠玑,,竞豪奢。

7、念去去,千里烟波,。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8、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惊涛拍岸,。

9、莫听穿林打叶声,。

,谁怕?

10、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无人会,。

1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金戈铁马,。

1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帘卷西风,。

13、,到黄昏、。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4、《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

三、语段阅读(共50分)

(一)(15分)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5、“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羽扇纶巾”,指诸葛亮。

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羽扇纶巾”,指诸葛亮。

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羽扇纶巾”,指周瑜。

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羽扇纶巾”,指周瑜。

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1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17、问答:

(1)词的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2)这首词历来被公认为宋词中豪放风格中的代表作,试分析其豪放风格得以体现的原因。

(3分)

(3)对于词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两句的思想感情,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表明作者无可奈何的感慨,有人说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

你有什么看法?

(5分)

 

(二)(4分)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失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8、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C、“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D、“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霖,落日有情,脉脉斜辉,映照我身。

19、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阙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阙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关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三)(11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0、《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表现了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2分)

2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了几处典故,分别是哪几个,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

(4分)

22、赏析“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一句。

(5分)

(四)(8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3、首句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什么?

谈谈看法(4分)

24、欣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分)

(五)(12分)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