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3318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docx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docx

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

✿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

言部)

✿魏,张揖(杂字)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

周南。

关雎)

✿孔颖达认为:

“诂者,古也。

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

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

段玉裁

✿《说文解句读》王筠

✿《尔雅》分为:

十九篇,第一部汉语分类词典

✿黄侃认为:

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

解释词的本义。

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

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黄侃说:

“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

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

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训诂本义是解释古语,后来泛指解释工作。

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

✿段孟伦《训诂学的回顾与前瞻》

✿训诂原理:

从训诂工作和训诂材料中总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

训诂的原则:

注意词义的社会性、注意词义的时代性、释义要联系语言环境、尊重古训而不墨守古训、古代书面语言的一般障碍

✿魏晋隋唐时期是:

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

训诂学:

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

训诂学的用途:

指导古文教学、辞书编纂、指导古籍整理

训诂学的内容:

(释词、解句、解释语法现象、说明修辞手法、辨析古书异例、注音、句读、校勘及其他)

旧训诂的弊病:

穿凿附会、烦琐寡要、望文生训、随意破字、增字强释、不解语法

✿开清代朴学之先的人物是:

顾炎武

✿《墨子间诂》属于:

集解

✿“集解”两字命名含义不同的一书是:

《春秋左传集解》

✿《释名》的作者是:

.刘熙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

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训诂材料包括:

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古代书面语音的障碍:

专业性的和一般性的即语音方面的障碍。

一般性的有文字障碍、词义障碍、语法、修辞障碍。

✿训诂任务:

解释古代文献语言,扫除古代书面语言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障碍。

✿训诂的内容:

(解释词义、解释文义、句、解释语法现象、说明修辞手法、辨析古书异例、注音、句读、校勘及其他

✿训诂的基础工作是:

解释词义。

解释词义包括:

解释本义与引申义、解释古语,解释发言

解释文义:

对某一句、某一段甚至某一章的意思加以串释讲解,使原文意思更加明了。

包括串讲大意、分析句读、阐述语法、显示修辞、申述章旨、考证名物和典章制度、引证史实和故事、评论原文等。

注音的方法:

譬况、读若、直音等。

读若:

是以某字的读音为标准,指示人们照这个字的音去读即可知其音的方法。

直音法:

用同音字注音。

为什么说解释词义是训诂的核心工作?

词是句子组成的基本单位,要懂得句子的意义,首先要了解词的意义。

因此准确的解释词义,就成了训诂的重要内容。

黄侃:

“训诂之事,在解明字义。

校勘

✿随文注释的名称:

“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

✿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

✿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正义。

✿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

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

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强解。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

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考证专书包括:

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

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训诂的源流(萌芽时期于先秦、兴盛于两汉、沿袭时期在魏晋南北朝、变革时期与宋代、衰落时期元明两代、鼎盛时期清代)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

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

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

✿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疑古创新提供了客观依据,宋代开创了古音的研究。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他兼具汉儒求实与宋儒创新的长处,代表宋元明最高成就。

✿明末训诂的进展主要有:

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朱谋玮《骈雅》、方以智《通雅》、陈士元《俚言解》、张存绅《雅俗稽言》、李实《蜀语》、黄生《字诂》和《义府》。

✿朱谋玮《骈雅》开创了以偶释偶的复合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则突破了《尔雅》的范围,以经史为主,兼含文字音韵训诂的大型词典。

✿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国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

✿十种小学根柢书包括:

《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

✿章太炎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直训,二曰语根,三曰界说。

✿标志着训诂学走向现代的著作是:

胡相安《中国训诂学史》、齐佩榕《训诂学概论》。

✿为近代训诂学的独立及其科学化做出过贡献的学者有:

沈兼士、何仲英、杨树达。

✿沈兼士有关词源和训诂学的著作有: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声训论》、《研究文字学“形”和“义”的几个方法》。

✿杨树达的训诂著作有:

《训诂学讲义》、《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窥管》。

✿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包括:

传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征引类、音义类。

✿随文释义的任务:

确定义项、明确指向、陈述具体义值。

✿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包括:

解释词义、解释句意、讲解语法现象、说明特殊的修辞表达方法、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

✿训诂纂集专书的性质是在随文释义训诂的基础上形成的,按一定原则编排起来的,有目的的类聚字、词、义系统的训诂材料。

✿十种根柢书中,属于义书的有:

《尔雅》、《小尔雅》、《方言》、《释名》、《广雅》;属于形书的有:

《说文》、《玉篇》、《类篇》;属于音书的有:

《广韵》、《集韵》。

✿训诂纂集专书的类型有:

集合贮存型、整理编选型、理论证实型。

✿考证的步骤一般是:

提出考证对象、考求材料证据、论证。

✿一般考证都由三部分组成,发疑、取证、释理。

✿考证的类型分为:

证实类和反驳类。

✿证实类,对未有结论的问题证明其结论;对已有的结论考察核实。

✿证实类考证多因语义不明、证据不足、论证不详而发疑。

✿反驳类,对已有的结论提出异议,以证据推翻之;同时提出新的证据而易以新的结论。

✿反驳类考证多因原来的解释没有看到较充分或较全面的证据、虽有证据而对证据不能正确理解、违背语言规律、违背注例、违背事理而发疑。

✿词存在的两种状态:

贮存状态和使用状态。

✿贮存状态的词义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体现在历代编纂的辞书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多项的。

✿使用状态的词义即个人言语中的具体意义,意义是固定的,多体现在随文释义的材料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单项的。

不但有具体涵义和规定所指,还可能带有说、写者个人经验和感情色彩。

✿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

形训、声训、义训。

✿训诂考证的三种方法:

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

✿只有本义才能直接与字形切合,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

✿只有笔意才可以以形索义。

✿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语音线索来明假借、系同源、考证古书词义的方法。

✿语源分为系源和推源两类。

✿判断一个训诂好坏的标准是:

看是否符合语言规律、看是否符合文情语境、看是否符合逻辑事理、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注释结论是否正确,可以从语言文字、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多方面进行验证。

✿当今社会,训诂学至少可以应用于文言教学、辞书编纂、古籍整理三大领域。

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2.“训”字《说文》解释为“说教”,段玉裁注说“说教才,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

”“诂”字《说文》解释为“训故言”,段玉裁注:

“故言者,旧言也,十口人前言也。

3.《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

4.古代注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毛诗诂训传》。

5.古代辞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尔雅》。

6.黄侃对“训诂”的总称的解释是:

“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

7.训诂学的核心是解释字词。

8.解释语义的专著分为三类:

①总释群书语义的。

如《尔雅》②专释一书语义的。

如《毛诗传义类》或《毛雅》③解释部分词语的。

如《经传释词》《方言》。

9.音义兼注的专著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10.《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11.《十三经注疏》包括《诗经》《尚书》《周礼》《仪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12.萧统的《文选》在唐代的注本有李善注和五臣注。

.关于注音,早期一般用直音法,反切注音。

14.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这一特点给古书注音。

15.朱熹的四书集注包括《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

16.凡遇原文有误字误读须更正的,使用的术语是当为(当作)

17.使用之言(之为言)这个术语时,表示的是声训。

18.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与区别的术语是浑言、析言。

.用来指明文句中的虚词的术语是辞(词)。

20.《诗经周南汉广》: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毛传:

“思,辞也”。

辞,指虚词。

21.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

22.下列著作属于俞樾的是《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

23.《读书杂志(记)》作者王念孙。

24.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注•序》。

25.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必须以推求字的本义为目的。

26.经常使用的训诂方法是以形索义。

27.“名无因宜,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者谓之不宜。

”这段话描写了音义关系的偶然性和约定性。

28.因声求义的重要轨道是通假借、明方言、寻语源。

29“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这句话出自王引之的《经义述闻》

30.明方言旨在解决方言词的声音变化的轨迹。

31.所谓声训,主要是从声音线索推求语源的方法。

32.章炳麟的《文始》是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来探寻语源。

33.王念孙说的连语指连绵词。

34.“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

成败是偏义合成词。

35.“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军”。

缓急是偏义合成词。

36.“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爪牙是合义的合成词。

37.比如《说文•老部》:

“老,考也”,“考,老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互训。

38.“负,背也,置项背也。

”它的训诂方式是推因。

“蛊,腹中虫也”。

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

40.“盗,逃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推因。

41.对音义关系的探求,宋代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说。

42.右文说是声符求字义的学说。

43.沈兼士作《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对“右文”说的历史和内容都作了分析说明,把“右文”说更具体化、系统化、科学化了。

44.近代对《右文说》进行系统总结的学者是沈兼士。

45.“燕雀以为凤皇,不能与争于宇宙之间”。

高诱注:

“宇,屋檐,宙,栋梁也”,他使用的间本义。

46.“吹”(嘘也):

“嘘”(吹也)-“吹嘘”。

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互训。

47.“口,人所以言食也。

”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

49.段玉裁说“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馀义焉”。

50.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义。

51.周烈王崩,齐后往,周怒,赴于齐。

赴后写为讣,它们的关系是古今字。

52.“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

表达的感情色彩是轻蔑。

53.《方言》的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作者是汉代的杨雄。

54.源于晋代的俗语是宁馨。

55.哈尔滨来自满语,吉林来自满语。

齐齐哈尔来自达斡尔族语。

乌兰浩特来自蒙古语。

呼和浩特来自蒙古语。

拉萨来自藏语。

乌鲁木齐来自维吾尔语。

56.“佛、菩萨、和尚、现在、因果、庄严、法宝、圆满、魔、阿加佗”来自梵语。

57.“仁频”译自爪哇语。

58.外来词有铁辙(铁轨)、辙路(铁路)、量天尺(寒暑表)、千里镜(望远镜)、自来火(火柴)、千斤秤(起重机)。

59.方丈原指长老的居处,后来也用来指主持寺庙的大和尚。

60.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榖部“阿芙蓉”下说:

“‘阿芙蓉’一名‘阿片’,俗作‘鸦片’”。

61.高诱注:

“纮宇宙而章三光”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使用的是引申义。

62.《礼记•月令篇》:

“孟夏行春令,则蝗虫为灾;仲冬行春令,则蝗虫为败。

”王引之说:

“‘蝗虫’皆当为‘虫蝗’”。

63.凡文字有义,有形,有音;《尔雅》,义书也。

《声类》以下,音书也,《说文》以下,形书也。

64.黄侃说:

“四类之中,又当以《说文》《尔雅》为本。

65.训诂书在汉代出现的是《尔雅》。

66.《尔雅》分为十九类。

67.晋代的郭璞的《尔雅注》与宋代邢昺的《尔雅疏》合为《尔雅注疏》。

68.清代研究《尔雅》的人很多,成就最大的是邵晋涵和郝懿行两人。

69.邵晋涵的《尔雅正义》着重校正文字,采录古注,以古书证《尔雅》。

70.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着重以声音贯串训诂,用“因声求义”的方法破除文字障碍,探求词源。

71.增补《尔雅》或仿照《尔雅》体例编写的书很多,它们都以“雅”字命名,其中最早的一部是旧题孔鲋撰的《小尔雅》。

继承《尔雅》而最为著名的有《方言》《释名》和《广雅》。

72.训诂著作出现于汉代的有《方言》。

73.下列作品出现于汉代的有《释名》

74.刘熙的《释名》以推寻事物的得名之由著称。

75.《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专书,是通过对大众语言的调查搜集而编成的一部方言词典。

76.《方言》的注本流传至今的,以晋代郭璞的《方言注》为最早。

77.《广雅》的作者是魏•张揖。

78.王念孙给《广雅》注释,日以三字为率,积十年乃成书,名为《广雅疏证》。

79.《广雅以疏证》有人比诸郦道元注《水经》,注优于经。

80.下列著作出现于汉代的是《说文》。

81.南唐徐锴撰《说文系传》叫小徐本,到宋代,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叫大徐本。

82.《经典释文》作者是唐代的陆德明。

83.先秦有六经,秦以后有五经,失传的是《乐》。

84.《孟子章句》的作者是汉•赵歧,《楚辞章句》的作者是王逸。

85.史记的三家注包括宋•裴駰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86.《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一部代表汉赋和六朝的诗、骈文的总集。

87.集中力量注明出典的是《文选》。

88.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焦循的《孟子正义》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89.从先秦到秦末,训诂学发展经楞了五个时期,分别是先秦的萌芽期,两汉的兴盛期,魏唐的保守期,宋到明的中落期,清的复兴期。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时期是两汉和清代。

90.汉人遍注群经,为训诂学的发展开辟了蹊径,奠定了基础,毛亨、郑玄、许慎、马融等,是这一时期奠基的代表人物的。

91.魏晋六朝,流传到今天的注解有王弼、韩康伯的《易经》,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范宁的《榖梁传集解》,何晏的《论语集解》。

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魏晋•皇侃的《论语义疏》。

唐•慧琳的《一切经音义》。

92.清代的训诂学为三派:

一是纂集派,这一派述而不作。

二是注释派,这一派是阐发或纠正前人的训诂。

三是发明派。

93.清代训诂学家属于吴派的学者有惠栋、江声、钱大昕,主张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疏通。

94.清代训诂学家属于皖派的学者有戴震、段玉裁、王氏父子,主张以字学为基点。

95.《汉书•艺文志》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96.最早的图书分类是“七略”。

97.四大丛书是《二十四史》《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四库全书》。

98.“衍、脱、讹、倒”是古籍出现错误的四种现象。

104.校勘的四种方法是:

对校法、他校法、文物校书法、理校法。

✿“字”与“词”是训诂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的关系如何?

✿“义”与“训”是训诂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的关系如何?

✿论训诂学在当今社会的应用。

1、试详论语言文字中形、音、义三者的关系。

“之言”、“之为言”这种训诂术语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貌”、“之貌”这种训诂术语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举例说明“曰、为、谓之”的用法。

训诂术语“谓”与“谓之”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举例说明。

使用训诂术语“犹”一般是什么情况?

说明今、古文经学派的产生和分歧

.训估学的内容是什么?

解释文句包含哪内容?

训诂的实践形式

训诂学的任务是什么?

.什么是笔意,区分笔意与笔势对以形索义有什么影响?

.怎样看待音和义的关系。

因声求义的条件与轨道是什么?

.怎样析词审义?

简述连绵词的特征。

什么叫互训?

互训的类型有哪些?

.义界的实质、原则是什么?

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推因的原则、途径是什么?

.什么是理性的引申?

它分哪几类?

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社会因素是什么?

.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语言因素是什么?

.介绍《方言》的全称、作者、成书的经过。

.方俗词义难释的原因是什么?

汉语的外来词包括哪两种?

黄侃说青年必读25种书,是哪25种?

黄侃又专从训诂角度依段玉裁说举“现在完全切用十种根柢书”,是什么?

它们又可分类哪四类?

关于《尔雅》内容及其分类?

《方言》的价值和影响?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谁?

.先秦的训诂有哪些形式?

.“传”“笺”“正义”“疏”“音义之学”各是什么?

.两汉的训诂在训诂学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

唐代训诂保守的表现是什么?

宋代理学家注释古书的的特点是什么?

.清代训诂复兴的原因是什么?

清代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的特点是什么?

清代训诂学在质量上更有显著的提高,表现在哪里?

.清代训诂学具有朴素的历史观念是如何体现的?

清代善于由音求义表现在哪?

清代学者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表现在哪里

训诂学今后的任务是什么?

乾嘉学派值得肯定和借鉴的的是哪些?

.什么是丛书?

.黄侃所列“现存完全切用的十种根柢书”前六种是如何分类的?

.什么是以形索义(形训)?

以形索义应注意哪些问题?

.怎样看待音和义的关系

.简单介绍从声训右文说到音近义通的发展。

怎样看清词义的历史范畴?

(如简答不用举例)

.论本义与余义的关系?

什么是词义的引申?

分析词义的引申的系统性

.论述《说文》的释义体

.试论对《说文》整理研究的情况?

①唐代李阳冰首先刊订《说文解字

.试论裴松之的《三国志》的特点。

清代训诂复兴的原因是什么?

清代训诂复兴的表现是什么?

试论训诂学今后的任务。

.举例说明古诗中存在的忌讳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字,音韵,训诂这三个门类如何分工?

 

✿“字”与“词”是训诂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的关系如何?

答:

“字”与“词”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

①词是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意义单位,是音与义的结合体。

字与词是相互关联而彼此区别的两个概念,词是语义的运用单位,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在使用过程中,字词关系的对应表现得比较复杂。

②字与词不是一一对应的。

从一个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可以有种种现象。

a.一个字记录一个单词(如水,山等);b.一个字记录多音词中的一个语素(如天下、社稷等);c.一个字记录多音语素中的一个音节(如犹豫、玲珑等);d.一个字记录两个单音词的组合(如“诸”是之于的合音词等)。

③字与词的对应关系是可以变化的。

语言文字的错综变化可能影响相对稳定的形音义关系。

a.因词义引申渐远,分化为新词而文字未变,形成一字记录两词的现象(如朝,本义是早上,后引申为朝代等义);b.因文字假借而记录了不同的词,形成一字记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现象(如角,本义是兽角,假借为古代宫商角徵羽的角,也假借为角色的角;);c.因汉字在演变过程中产生大量异体字,形成多字记录一词的现象(如“哲”,有喆、悊、嚞等异体。

);d.因词义引申或意义使用的范围不同产生文字孳乳现象,形成以不同的汉字记录音义相通的同源词的现象,这些汉字的形体或相关,或不相关(如遘媾篝溝購等。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字从冓者,谓若交积材也”)。

✿“义”与“训”是训诂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的关系如何?

答:

“义”与“训”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

①义指词义即词所负载的客观内容;训指训释,即对词义这一客观内容的人为表述。

人为表述的训释应该符合词义的客观内容,因而理论上它们可以统一。

②但实际上,由于对词义的认识不足,训释可能无法准确地反映词义;又由于各人的条件不同,对同一词义可能得出不同的认识,从而作出不同的训释。

因此实际训释通常不等于客观词义。

③在实际的训诂材料中同训者未必同义,同义者未必同训,可见“义”跟“训”是两个东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④训的范围不限于义,许多训释根本不是对词义的表述,如声训意在探源,文意训释有的是临时所指,有的是言外之意,有的是语用说明,有的是背景知识。

这些注释可以叫“训”,但不是对词义客观内容的表述,因而不是“义”。

✿论训诂学在当今社会的应用。

答:

训诂学应用于三大领域:

文言教学、辞书编纂、古籍整理。

①应用于文言教学:

A看是否符合语言规律,例:

《项脊轩志》。

B看是否符合文情语境。

C看是否符合逻辑事理

②应用于古籍整理:

A文本校勘:

a对古籍字句的讹、脱、衍、倒加以校勘。

b在整理古籍用字的时候把原文的用字系统转化成现在的规范用字。

B加注标点符号,例:

《史记•伯夷列传》

C注释和翻译。

③应用于辞书编纂

A首先是释义的准确;例:

“韦编三绝”

B要保证义项的完备性;

C书证或曰例句是字典,尤其是大型字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试详论语言文字中形、音、义三者的关系。

古汉语中,文字的形、音、义三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

段玉裁说:

“古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音,因音以得其义。

”三者之中,以声为最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