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长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2473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局局长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局局长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局局长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局局长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局局长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局局长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docx

《教育局局长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局局长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局局长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docx

教育局局长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教育局局长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以及株洲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步伐,组织专门研究力量,对株洲教育现状进行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株洲市教育现状摸底教育强市主要指标的达标情况摸底调查显示,全市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所要达到的各项主要指标,目前绝大部分没有完全达标;所辖各县要达到的各项指标中,尽管有相当一部分指标已基本达标,但也有一些指标甚至是关键指标未达标,而且县达标情况各有千秋。

就全市层面而言,对照教育强市主要指标的要求,调查数据显示,全市小学适龄人口100%入学,达标;小学毕业生100%升入初中,达标;小学生年辍学率0.2%以下,达标;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为85%以上,达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以及多数类别示范性学校建设尚未达标,其它主要指标达标情况在各县达标情况中体现出来。

表1:

市辖各县市区教育发展水平主要指标达标现状一览表地区分类达标项目一类地区二类地区三类地区石峰XX芦淞天元醴陵株洲攸县茶陵炎陵学前一年教育普及率100%93.7%100%100%100%100%未报72%95%达标未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未达标未达标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70%89.5%97%98%81.7%47.8%未报53%35%未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9%100%100%99.9%未报100%90.8%93%93.4%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初中生年辍学率0.1%0.05%0.53%0.1%未报0.84%1.3%0.97%0.63%达标达标未达标达标达标未达标达标达标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90.4%92.5%95.9%96.3%未报87.9%85.4%67.2%90.4%未达标未达标达标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达标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高和职高比例1:

0.81:

1.061:

0.31:

0.7未报1:

0.91:

0.41:

0.81:

0.7达标达标未达标达标达标未达标达标达标义务教育学校合格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小学专任教师学历提高率80.2%78.4%82.5%79.5%64.6%66.3%59.1%55.5%71.1%达标未达标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初中专任教师学历提高率76.2%80.6%83%76.7%49.4%54.3%54%44.5%52%未达标达标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1%99.1%99.3%98.2%90.2%95.2%90.1%90.7%90.2%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未达标说明:

各县义务教育学校中只有极少数几所学校基本达到合格标准,绝大多数学校未达标。

各类教育发展存在的差距与问题1、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差距与问题学前教育。

首先,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未达标,且城乡差距明显。

按地区分类标准来评价,芦淞区、天元区和醴陵市达标,其他各县、区未达标。

其次,合格幼儿园的达标率较低,且与“每个县、区要有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要求差距甚远。

严格按《湖南省幼儿园办园标准》来评价,全市549所注册幼儿园只有24所合格;除芦淞区、石峰区外,其他各县市区都没有省级示范幼儿园;全市110个乡镇中,只有1所真正意义上的公办中心幼儿园。

第三,非法幼儿园泛滥。

第四,学前教育“小学化”趋势严重。

义务教育。

第一,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学历提高率未达标;第二,攸县和芦淞区控制初中生辍学率未达标;第三,攸县、茶陵和炎陵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未达标;第四,全市各县义务教育学校合格率都未达标,共有660所义务教育学校不合格,主要表现在占地面积和绿化面积不足、校舍面积严重不足、功能室及其装备不足、运动场的建设薄弱等方面;第五,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负债11590.16万。

普通高中教育。

全市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未达标;除天元区、芦淞区和炎陵县外,其他各县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习比例未达标。

全市有14所普通高中需纳入合格普通高中建设。

普通高中发展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学校布局不合理,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城区普高学位紧缺,公办薄弱高中生存困难,公立普通高中与民办高中办学中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公立普通高中普遍负债严重,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和职称结构尚不合理,应试教育评价因素仍在影响普通高中办学行为。

2、职业教育存在的差距与问题中等职业教育。

第一,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职高和普高的比例平均水平达标,但各县、区不平衡。

未达标的县、区分别为:

芦淞区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高和职高的比例1:

0.3,攸县为1:

0.4;株洲县内中职招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学校当年招生总数的17.5%,炎陵县职校招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学校当年招生总数的20%左右。

第二,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年巩固率70%左右,未达标。

第三,茶陵、炎陵没有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未达标。

第四,根据抽样调查,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中职学校教师总数的22.07%,未达标。

第五,各县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没有到位,茶陵、炎陵没有设县级职教中心,未达标。

各县乡镇农校形同虚设。

第六,全市中职学校负债12148.85万。

高等职业教育。

按照省、市“两个《决定》”要求,我市尚需建设省级示范性高职院2所,择其中1所作为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来建设;需建设1所省级示范性技师学院;为整合城区职教资源,目前正着手规划建设职教城,面临着诸多困难,关键问题是几十亿建设资金如何到位。

3、高等教育存在的差距与问题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据预测,XX年我市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为30847人,较目前高等教育适龄人口82733人少一半以上。

在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相对稳定或有所增长的情况下,XX年,我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望达到40%。

第二,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科类结构、层次结构上的不合理:

本地区高校基本上是以工科为主的高校,湖南工业大学虽然作为综合性大学建设,但目前仍是以工科为主的教学型大学,而且是本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本地区尚没有教学研究型或研究型大学。

因此,从长、株、潭教育发展水平比较而言,株洲的高等教育显然最薄弱;从建设教育强市三大任务而言,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任务尤为紧迫。

第三,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

尽管铁路机械、轨道交通、化工、汽车等高职院设置的部分专业能较好地与地方产业结构对接,但服务于地方的人文社科类专业与师范类专业,以及为发展地方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理工科专业都还很薄弱。

第四,产学研结合问题。

按照省、市“两个《决定》”要求,市政府需要设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在本市内转化的科技成果奖励基金,我市暂未设立。

第五,高等教育负债严重。

市域内高校负债总额达93215万元,其中,湖南工业大学负债68000万,5所高职高专负债25215万。

高负债使高校发展步履艰难。

4、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问题各类教育发展尚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协调。

如,学前教育相对薄弱;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较大;存在一批薄弱普通高中。

二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协调。

市区与县域差距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茶陵、炎陵的职业教育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

三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协调。

本地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没有很好地衔接,特别是师范教育不能很好地为本地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服务;高等教育还不能很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尚缺乏一批与地方产业结构对接或引领地方产业发展的新专业,此外,缺少校际合作,没有形成高校间合力,高校在地区经济社会活动中的整体优势不明显。

四是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发展的不协调。

第一,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在生源、师资等方面的矛盾突出,薄弱公办学校生存遇到严峻挑战。

第二,民办教育法规执行不到位,如,许多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在招生、税收、办学用地、教师聘用等方面,并没有按政策规定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的待遇;教师权益欠保障,据调查,只有20.9%的民办机构完全为教师缴纳了保险金;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基金未到位,XX年只有3个县市区财政拨付用于民办教育的经费共20万元,只有5.2%的民办机构获得过地方财政资助。

此外,新形势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之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之间都存在一些不协调的方面,按照建设教育强市的相关要求,各县都有一定差距。

如,对家庭教育的宣传与指导,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三残学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问题并未达标),职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技术培训等方面都未达标。

二、株洲市建设教育强市项目结构为实现教育强市总体目标,必须完成各项指标和任务。

而要完成各项指标和任务,就必须建设一系列项目。

因此,必须根据各项指标任务要求来设置建设项目。

本《方案》中设置的所有项目,均为省、市“两个《决定》”、和《评估方案》等文件中要求建设的项目或完成相关指标需建设的项目,包括学校建设、队伍建设、配套建设和债务化解等四类投资建设项目。

XX-XX年全市用于建设教育强市项目总投资额为787873.26万元,其中市本级投资302736.52万。

1、学校建设类项目合格学校建设项目:

包括合格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合格幼儿园建设,合格普通高中建设,合格中等职业学校建设。

8所技工学校因资料缺乏而未列入。

说明:

合格学校建设是学校建设项目中的重点项目,也是整个教育强市建设项目中的重点项目。

合格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则是合格学校建设的重点,也是教育强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各县市区必须严格执行《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完成该项目建设任务。

公办幼儿园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湖南省幼儿园办园标准》,民办幼儿园建设参照执行。

合格普通高中建设和合格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省内暂无明确标准,按低于同类省级示范性学校标准一定水平来评价。

新建、改建学校项目:

包括城区中小学36所,农村寄宿制学校38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10所,乡镇农校110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

说明:

新建、改建城镇中小学项目是为解决城镇学校学位不足问题而设置的项目。

农村寄宿制学校、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农校均为教育强市文件中明确规定要建设的项目。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是根据株洲市实际情况以及教育强市文件要求而设置的项目。

示范性学校建设项目:

其中,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和省级示范性技师学院各1所,共投资40000万,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校。

说明:

所有示范性学校建设项目均为省、市“两个《决定》”、和《评估方案》明确规定的建设项目。

2、队伍建设类项目中小学校长培训专项说明:

校长队伍建设是学校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的关键在于校长,校长的敬业精神与业务素养直接影响到学校建设和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校长角色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省、市“两个《决定》”明确提出:

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建设”。

从“校长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情况看,以往开展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成效显著。

为适应新形势下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小学校长向专业化、专家型发展,特设置本项目。

教师培养基地建设专项说明:

该项目主要依据省市文件精神和对我市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而设置。

《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指出:

“依托高校建设若干省级教师教育基地”。

据调查,我市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存在年龄老化问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紧缺且培养、培训难度大等问题。

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立足于长远,建立本地区自己的“教师定向、合作培养基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项说明:

本项目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常设项目,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实行每5年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一次全员培训考核。

中小学教师任用专项说明:

本项目包括教师绩效工资、各种政策性津贴和补贴。

各种津贴和补贴的发放已严格按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执行,未列入本《方案》建设项目预算。

教师绩效工资的发放对于改善教师待遇,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稳定教师队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目前市区学校已实行该办法,所辖县(市、区)也应当参照执行。

3、配套建设类项目配套建设类项目共设9个项目。

即教育装备专项、职业教育专项、职教城建设专项、新课改专项、助学工程、民办教育专项、产学研结合专项、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专项、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专项。

其中教育装备专项、助学工程为已有的常设项目,作为教育强市建设项目,未来五年投资额度有所增加;其它7项为教育强市建设新增项目。

职业教育专项、民办教育发展专项。

省、市“两个《决定》”明确要求设置的、专门用于发展本地区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的经费项目,并规定了市本级和县级财政的经费筹措办法、每年的投资额度。

产学研结合专项。

《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明确要求设置的建设项目,属于教育强市建设新增项目。

设置产学研结合专项,有利于促进地区教育、经济、科技之间的良性互动,特别是有利于高校更好地发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功能,从而增强高校的活力。

湖南省即将召开产学研大会,大力推进各地区产学研结合。

新课改专项。

课程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新课改研究、新课程开发尤其是校本课程开发。

职教城建设专项。

建设职教城目的在于整合城区职教资源,做优做强株洲职业教育。

职教城是我市未来几年将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达几十亿。

到XX年,市本级财政投资至少14亿以上,其中,10亿用于综合配套设施建设,4亿用于3所示范性院校建设。

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专项。

县级职教中心是建设教育强市文件中要求设置的机构。

根据摸底调查,茶陵、炎陵尚未设置该机构,其他县虽已设置该机构,但机构职能尚未真正充分发挥。

为此,将县级职教中心列入需要建设的项目。

只有保证县级职教中心作为常设机构,有专职人员编制、人员经费、运转经费等,才能有效开展工作,实现区域内职业培训的资源建设、项目规划、组织实施与就业一体化。

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专项。

为落实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按照省、市“两个《决定》”要求,设置该建设项目。

该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建设、维护和管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保证辖区内各类文化、科技、体育场所和公益设施要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节假日学校免费向学生开放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基层活动场所特别是社区活动场所,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丰富青少年节假日生活。

4、债务化解项目据调查,全市义务教育负债20790.16万,高中教育负债30373.65万,中等职业教育负债12148.85万,高等教育负债93215万。

其中,职业教育负债总额37363.85万。

说明:

建设教育强市必须正视教育负债问题。

高额负债不利于学校的发展,甚至威胁到学校的生存。

在建设教育强市过程中,防止新增债务的同时,应当研究各类教育债务化解的办法,积极化解已产生的各类教育债务。

表2:

XX-XX年株洲市建设教育强市项目及投资基本情况经费单位:

万元项目名称项目数量投资数额其中市本级财政投入学校建设合格学校建设项目合格义务教育学校660116616600合格幼儿园53453.6合格普通高中14137301000合格中等职业学校21590新建、改建学校建设项目城区中小学36625651000农村寄宿制学校387570乡镇中心幼儿园110550乡镇农校1102160特殊教育学校6962500示范性学校建设项目省级示范性幼儿园770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已达标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2400200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校5XX00省级示范性职业学院14123010000省级示范性技师学院132XX0000省级示范性高级技校已达标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190256XX0队伍建设中小学校长培训专项经费172658教师培养专项经费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基地430430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430430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6008408教师任用专项经费绩效工资20790214546配套建设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经费4859510932职业教育专项经费50093000职教城建设100000100000新课改专项经费1840240助学工程建设56973840民办教育专项经费39001452产学研结合专项基金XXXX县级职教中心建设120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480债务化解义务教育负债19520790.169488高中教育负债2630373.654691.72职教教育负债1312148.858605.8高等教育负债69321593215总计787873.26302736.52说明:

有关各县、各建设项目分年度的经费投入情况,见本课题组编制的《株洲市建设教育强市投资项目经费预算》三、株洲市建设教育强市策略与措施明确“三大任务”1、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着力发展学前教育。

实现三年学前教育普及率达标,提高省级示范幼儿园和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覆盖率,加强对合格幼儿园建设,重视对学前教育的管理。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加大对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的投入,按规划分年度完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任务;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新建或改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解决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班额不平衡的问题;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

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建设。

抓好合格普通高中建设,重点扶持薄弱高中学校建设;拓展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促进民办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和城镇化进程,合理调整高中布局。

2、做优做强职业教育按规定落实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通过政策引导、宏观调控等办法,确保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相当;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培训计划;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完善实习实训制度,采取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岗位;整合城区职业教育资源,新建职业教育科技园;建设国家示范性职业学院1所、省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省示范性技师学院1所、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所、县示范性乡镇农校4所、省示范性县级职业教育中心2个。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3、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支持在株高校做大做强。

加强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和科研能力建设,建设一批省内、国内一流的学科和专业,重点扶持一批与本地区产业结构对接的学科和专业建设。

鼓励高校参与株洲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和课题的开发研究。

探索和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

市政府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支持和引导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围绕市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联合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突破一批产业技术瓶颈,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对在市内转化的科技成果给予优先扶持;市政府设立科技投资风险基金,探索产学研官相结合的保障机制;支持湖南工业大学做强师范专业,依托湖南工业大学建设株洲市中小学师资定向、合作培养基地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以湖南工业大学为龙头,组建株洲高校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打造一批产学研联合体。

完善“四个条件”建设教育强市需要具备四个必要条件:

教育发展环境、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校长和教师队伍。

其中,教育经费投入和学校队伍建设是关键条件。

1、教育发展环境。

建设教育强市必须创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社会环境。

2、教育经费投入。

建设教育强市必须建立保障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

教育经费投入包括法定增长、人员经费、办学经费等方面的投入。

市、县两级财政必须严格按上级有关规定安排教育经费,并及时足额拨付;根据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强县投资项目经费预算,筹措各类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以确保各年度项目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研究制定并落实教育债务化解办法,积极化解义务教育债务、高中教育债务、职业教育债务和高等教育债务。

3、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包括学校布局、学校建设和教学装备等方面。

改善办学条件必须保证足够的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的改善是提高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已颁布的相应办学标准,完善各自办学条件。

4、学校队伍建设。

学校队伍建设包括校长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按规定筹措培训专项经费,组织校长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建设株洲市中小学教师定向、合作培养基地;规范教师管理,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改善教师待遇特别是农村教师待遇,全市公立学校教师按标准享受绩效工资。

突出“一个主题”——均衡协调发展1、各类教育内部的均衡协调发展。

从总体上看,基础教育内部要突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和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方面要突出“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培训、职教城建设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高等教育方面要重点解决如何做强湖南工业大学和如何发挥高校整体优势问题。

2、各类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处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发展中的冲突问题上,一方面要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创建和保护民办教育品牌;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布局,深化公立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优化公立学校办学资源。

特殊教育主要涉及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主要通过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实现特殊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要协调发展,必须通过职业教育宣传,转变育人观念;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调控与引导,保证职业教育招生数量;通过抓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配套建设等手段,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要形成教育合力。

在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间的互动;通过创建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及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途径,使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各县之间、城乡之间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首先,要正视差异,分类指导。

其次,政府要从均衡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农村、向县倾斜,特别要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建设任务的如期完成。

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组织分步实施1、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建设教育强市的工作千头万绪,项目建设是重点。

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带动整个教育强市建设工作开展,是建设教育强市工作的基本策略;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就意味着基本实现了教育强市目标。

2、组织分步实施强化领导责任。

建立健全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

各县党委、政府要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的总体目标,落实保障措施,加强协调与监控,完成建设教育强市的各项指标任务。

市委、市政府将建设教育强市工作列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内容。

落实任务安排。

进一步明确市本级、各县的具体任务,将建设教育强市各项任务分年度落实到市本级、各县及各级各类学校。

分步实施。

根据各县市区达标情况、建设任务量以及对其它调研材料的分析,确定XX-XX年建设教育强市实施步骤:

第一步,各县市区分两批接受省教育强县督导评估:

第一批:

接受评估时间为XX年,评估对象为天元区、芦淞区、XX区和石峰区、株洲县。

第二批:

接受评估时间为XX年,评估对象为醴陵市、攸县、茶陵和炎陵。

第二步,株洲市于XX年接受省教育强市督导评估。

3、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每年12月底前,各县人民政府对照《评估方案》和本县创建规划,组织自查自评,并根据自查自评情况进行整改。

对按时完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示范性学校建设、示范性乡镇农校建设等任务的单位,每年市政府按标准及时予以奖励。

全市每年组织一次建设教育强市工作督查、评估,考评结果向社会公布,根据考评情况每两年一次评选“教育功臣”,由市委、市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表3:

XX-XX年株洲市建设教育强市任务安排表

  任务承担者XX.10-XX.7XX.7-XX.4XX.4-XX.4XX.4-XX.4市本级1、建设合格普通高中3所(1000万);2、改建市十三中(1000万)、市特校;3、各专项经费到位;4、化解债务250000万;5、组织各县市区自查自评。

1、各专项经费到位;2、化解债务250000万;3、组织各县市区自查自评;4、四区、株洲县报送省评估材料。

1、各专项经费到位;2、化解债务250000万;3、组织各县市区自查自评;4、四区、株洲县接受省评估;5、三县一市报送省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