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全国通用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13837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全国通用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全国通用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全国通用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全国通用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全国通用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全国通用电子教案.docx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全国通用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全国通用电子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全国通用电子教案.docx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全国通用电子教案全国通用电子教案第一部分:

教育学简答题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答:

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二、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答: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此外,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

1.遗传(前提条件)2.环境(动力作用)3.学校教育(主导和促进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五、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

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七、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答: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拔苗助长、陵节而施)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年龄特征、一刀切、最近发展区)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敏感期、最佳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长善救失)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八、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

1.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性,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和特点。

2.坚持全面发展。

3.坚持个性培养。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基本特征)。

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九、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

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

2.注重学生的个别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其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最后,中小学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端正办学思想,认真落实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全体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

十、素质教育的内涵?

答: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核心、本质区别)十一、为什么要开展素质教育?

答:

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3.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全面发展的落实。

十二、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答:

1.改变教育观念2.转变学生观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十三、建立学制的依据?

答: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十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答: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3.人们的教育理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十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小于15%为精英教育阶段,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大于50%为普及化阶段)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十六、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角色)答: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角色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十七、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创造性

(1)复杂性:

劳动性质、劳动对象、劳动任务、劳动过程、劳动手段

(2)创造性(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

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复杂性、情境性、实践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十八、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对待事业: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

团结协作4.对待自己:

为人师表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5.丰富的实践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4.健康的人格十九、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答: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二十、教师的人格特征?

答:

1.积极乐观的情绪2.豁达开朗的心胸3.坚忍不拔的毅力4.广泛的兴趣二十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答:

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3.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拓展4.专业能力的提高5.教师的专业人格6.专业自我的形成(最终标志)二十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答:

1.师范教育2.入职培训3.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二十三、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答:

(一)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和保障:

1.加强教师教育2.制定法律法规3.提供经济保障

(二)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

1.善于学习2.恒于研究3.勤于反思4.勇于实践二十四、学生的特点?

答: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二十五、当代学生观?

答: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二十六、师生关系的内涵?

答:

1.社会关系2.教育关系3.伦理关系4.心理关系二十七、师生关系的内容?

答: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二十八、师生关系的类型?

答:

1.专制型师生关系2.放任型师生关系3.民主型师生关系二十九、师生关系的作用?

答: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4.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有助于师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十、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答:

(一)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三十一、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和方法?

答:

(一)教师方面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4.发扬教育民主5.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9.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二)学生方面1.正确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老师(三)环境方面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2.加强学风教育三十二、我国新型教师关系(理想师生关系)的特点?

答:

1.人际关系:

尊师爱生2.社会关系:

民主平等3.教育关系:

教学相长4.心理关系:

心理相容三十三、教材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答:

1.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应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的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三十四、校本课程开发途径?

答:

1.合作开发2.课题研究与实验3.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三十五、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

答:

校本课程是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1.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2.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3.校本课程开发增强教师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4.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5.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三十六、教学的一般任务?

答: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核心)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保障)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三十七、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基本特点)答: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三十八、教学过程的结构?

答:

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三十九、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答:

1.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性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四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答:

1.要坚持课程计划与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3.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四十一、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答:

1.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3.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4.启发式教学能有效地传递科学信息5.启发式教学是教学规律的正确反映四十二、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的根本区别?

答:

1.理论基础不同2.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同3.学生观不同4.教学信息传输的方式不同5.师生心理相容度不同四十三、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a.讲授法:

讲读、讲述、讲解、讲演b.谈话法:

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c.讨论法:

高年级运用较多d.读书指导法:

选择书籍、教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现场教学)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四十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答: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的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

四十五、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答: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3.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5.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6.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班级授课制的不足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2.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4.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需要5.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真正交流和启发6.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回割裂内容的整体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中小学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因此对于班级授课制的改革,不是简单地否定,应该贯彻“先立后破”和制度生成的渐进原则,在不取消班级组织的前提下作必要的改进,而不宜采取激进的态度和虚无主义的方式。

四十六、当前班级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答:

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模块型)4.探索个别化教学四十七、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答:

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重心环节)3.作业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四十八、备课的要求?

答:

1.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教师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

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四十九、课的结构?

答:

1.组织教学(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2.检查复习3.讲授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五十、上好一节课的标准?

答: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五十一、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答:

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适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根本要求)五十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答:

1.确定帮助情境2.探索问题3.形成见识4.计划和抉择5.整合五十三、教学评价的功能?

答:

1.诊断教学问题2.提供反馈信息3.调控教学方向4.检验教学效果五十四、教学评价的原则?

答: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指导性原则五十五、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

答:

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是发展性评价,特征有:

1.以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2.对被评价者的发展特征描述和发展水平的认定甚至到进行必要的选拔,其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被评价者后继发展。

3.注重过程评价4.关注个体差异5.评价主体多元化五十六、德育内容选择的依据?

答:

1.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十七、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五十八、德育原则?

答: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4.知行统一原则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五十九、德育的途径?

答: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最经常、最基本、最有效)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特殊途径)六十、常用的德育方法?

答:

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际锻炼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7.角色扮演法8.合作学习法六十一、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

答:

1.德育目标2.德育内容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六十二、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答:

1.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方式偏重与专断型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应试教育”,高度重视课堂教学,重视考试成绩,以教师为中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班主任过度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及个人权威,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在班级中设置干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然而,很多中小学的班级干部相对固定,使一些学生养成了“干部作风”,不能平等地对待同学。

在社会环境及部分家长的影响下,往往把班干部标志看成荣誉的象征,“荣誉”重于“责任”。

在我国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六十三、沟通对学校管理的功能?

答:

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功能:

1.信息传递2.控制3.激励4.情感交流六十四、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答: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六十五、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答: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评价班集体好坏的主要依据)六十六、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答:

1.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中心环节)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7.操行评定(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9.个别学生的教育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六十七、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答: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有吸引力3.注意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4.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海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5.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6.因地、因校制宜六十八、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答:

1.与家庭互相访问2.建立通讯联系3.定时举行家长会4.组织家长委员会5.5.举办家长学校六十九、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

1.社会实践活动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7.课外阅读活动七十、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

答:

1.自愿性2.自主性3.灵活性4.实践性5.广泛性七十一、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答:

1.选择研究课题2.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网络检索是最快捷的方法)3.制定研究计划4.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阅读资料、筛选资料、解释资料)5.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七十二、行动研究法的步骤?

答:

计划行动考察反思七十三、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

答:

1.自我反思2.专业引领3.同伴互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