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旅游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803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1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雄市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楚雄市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楚雄市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楚雄市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楚雄市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楚雄市旅游发展规划.docx

《楚雄市旅游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雄市旅游发展规划.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楚雄市旅游发展规划.docx

楚雄市旅游发展规划

中国彝都文化楚雄

楚雄市旅游发展规划

(2005—2020)

文本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规划研究中心

楚雄师范学院

楚雄市旅游局

二〇〇五年二月

前言

《楚雄市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经楚雄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由楚雄市旅游局牵头,市林业局、市城建局等13个部门配合委托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院、楚雄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系编制。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编制工作于2006年12月基本完成,主要成果包括《楚雄市旅游发展规划》文本、说明书及相关图件,2005年1月,由州旅游局组织专家组对该成果进行了评审,并通过评审,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楚雄州旅游局于2005年7月批准了该规划。

2006年5月22日,经市人民政府六届第45次政府常务会讨论同意实施这一规划,现将规划文本刊登于后,敬请关心、关注、支持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楚雄市旅游局

办公室电话:

3132905

二00六年六月十六日

规划编制组人员名单

组长:

明庆忠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云南师范大学旅游

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副组长:

陈颖楚雄师范学院地理旅游系系主任

成员:

符继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讲师

王嘉学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师,博士

蒙睿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系教师,博士

王兴林楚雄州旅游局办公室主任

起永疆楚雄市旅游局局长

王学良楚雄师范学院地理旅游系副教授

童绍玉楚雄师范学院地理旅游系副教授

廖建华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规划硕士

廖春花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规划硕士

鲁芬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规划硕士

阎丽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规划硕士

齐丹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规划硕士

李培英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规划硕士

向云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规划硕士

彭秀芬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规划硕士

李庆雷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规划硕士

目录

1旅游发展背景与环境分析……………………………………………………………………1

1.1区位条件分析………………………………………………………………………………1

1.2自然环境系统分析…………………………………………………………………………1

1.3人文环境系统分析………………………………………………………………………1

1.4旅游发展现状分析…………………………………………………………………………2

1.5旅游发展SWOT分析………………………………………………………………………2

2旅游资源分析评价……………………………………………………………………………3

2.1旅游资源类型分析…………………………………………………………………3

2.2旅游资源空间分析………………………………………………………………………3

2.3旅游资源功能分析………………………………………………………………………4

2.4旅游资源分析评价………………………………………………………………………4

2.5旅游资源市场指向与开发层次评价………………………………………………………5

2.6旅游资源空间对比分析……………………………………………………………………5

2.7旅游资源总体分析评价……………………………………………………………………5

3旅游客源市场分析预测………………………………………………………………………6

3.1旅游市场定位…………………………………………………………………………6

3.2旅游市场需求预测…………………………………………………………………………6

4旅游发展战略思路…………………………………………………………………………6

4.1规划范围时限与分期………………………………………………………………………7

4.2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7

4.3旅游发展基本方针…………………………………………………………………………7

4.4楚雄市旅游区性质定位……………………………………………………………………8

4.5旅游发展战略目标……………………………………………………………………8

5旅游发展总体布局……………………………………………………………………………9

5.1旅游规划形体结构…………………………………………………………………………9

5.2旅游发展功能分区………………………………………………………………………10

5.3旅游产品发展规划………………………………………………………………………11

5.4旅游线路产品规划………………………………………………………………………11

6重点旅游项目规划……………………………………………………………………………12

6.1旅游发展项目库……………………………………………………………………………12

6.2旅游发展重点项目规划…………………………………………………………………14

7旅游形象策划与市场营销…………………………………………………………………17

7.1旅游形象策划理念基础分析……………………………………………………………17

7.2旅游形象创意策划………………………………………………………………………17

7.3旅游形象塑造体系建设…………………………………………………………………19

7.4旅游形象推广与传播……………………………………………………………………19

7.5旅游市场开拓营销策略…………………………………………………………………20

8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1

8.1旅游基础设施规划………………………………………………………………………21

8.2旅游接待设施规划………………………………………………………………………22

8.3旅游辅助设施规划………………………………………………………………………23

8.4旅游购物品开发规划……………………………………………………………………23

8.5旅游资源环境保护规划…………………………………………………………………24

8.6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25

8.7旅游分期建设规划………………………………………………………………………25

8.8旅游投融资规划……………………………………………………………………………26

9旅游发展对策措施………………………………………………………………………28

1.楚雄市旅游发展背景与环境分析

1.1区位条件分析

楚雄市位于云南省中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楚雄州)中偏南部,东、南、西、北分别与禄丰、双柏、南华、牟定四县为邻。

东西横距93千米,南北横距82千米,总面积4430.29平方千米。

从地理区位条件看,楚雄市既是通往滇西八地州的咽喉要道,也是从昆明向西进入东南亚、南亚大通道的重要一站,是云南作为“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文化的历史形成上看,楚雄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具有民族文化的多元特征,是云南少数民族的又一个中心,在空间上形成一个以滇中为中心的滇文化区、滇西北高原文化区、滇西南澜沧江河谷文化区的多文化汇集区;从全省“一个中心,五大旅游区”的区划看,楚雄市在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内与昆明、区外与大理、丽江、迪庆等旅游热区都有紧密联系,处在其辐射范围和带动区域中。

1.2自然环境系统分析

楚雄市东部属于扬子准地台川滇台背斜的会基关——双柏穹窿褶皱区和南华扭动褶皱区,西部为哀牢山变质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地貌差异明显,西部山区基本是西北—东南走向中山峡谷地貌,东部为高原低山丘陵地貌;全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秋季长,冬夏短,气温年差小,日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特别是西部立体气候特点明显,总体来看属四季如春型的理想旅游气候类型;境内有元江、金沙江两大水系;森林资源丰富,有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动物、中药材众多。

1.3人文环境系统分析

楚雄市历史悠久,很早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公元前4—5世纪进入青铜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奴隶社会,拥有较发达的古文化,被誉为“铜鼓之乡”。

楚雄市现辖鹿城镇、永安镇、东瓜镇、吕合镇、紫溪镇、东华镇、子午镇、云龙镇、富民镇、苍岭镇、三街镇、树苴乡、八角镇、中山镇、大过口乡、宜茨乡、大地基乡、新村镇、西舍路乡19个乡镇,154个村(居)民委员会,2848个村(居)民小组。

2003年末,楚雄市有彝、回、白、苗、傈僳、壮、哈尼等少数民族人口110898人,占全市总人口490638人的22.6%,其中,以彝州的主体民族——彝族人口最多,为94414人,分别占全市总人口、少数民族人口的19.2%和85.13%。

楚雄市隶属的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国两大彝族自治州之一。

楚雄市实施“农业富民、工商强市”战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农业经济基础较好,是全国核桃生产基地、全省商品粮基地、蚕桑基地和优质烟的重要产区之一;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卷烟为龙头,以轻工高利税企业为主体,以省、州属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包括卷烟、电力、机械化工、建材、造纸、丝绸、食品、医药30多个行业的工业群体。

近年来,楚雄市加强了供电、交通、通讯、城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实现村村通电、通公路和农村通讯程控化,城市道路、河道的治理、供水工程及配套管网设施、垃圾无害化和污水处理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同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得到深化,社区医疗和急救中心服务较为完善。

1.4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楚雄市旅游资源较丰富,但存在较难开发或开发力度不够的问题;已开发的旅游区(点)缺乏足够影响力;虽然拥有独特浓郁的彝族风情,但未充分发挥其民族旅游资源的魅力。

全市有各种档次的宾馆酒店40余家,其中星级宾馆11家、旅行社5家(截至2003年底),接待设施逐渐完善。

旅游商品主要有大理石雕焊工艺品、彝族民间刺绣、骨角旅游工艺品、民族服饰和野生干菜等,旅游商品开发程度有待提高。

楚雄市旅游业起步较早,但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发展,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1)旅游资源亟需创新性开发,旅游产品层次有待提升;

(2)旅游宣传促销需要新思路,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尚未树立;(3)有效的区域联动机制有待形成;(4)旅游发展缺乏统筹规划;(5)行业管理体制与协调机制需要完善。

1.5旅游发展的SWOT(优劣势)分析

楚雄市旅游发展的优势:

(1)昆明的“远郊”,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和国际旅游集散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滇中—滇西北、滇中—滇西黄金旅游线的重要节点;(3)中国—东南亚、中国—南亚国际人流、物流带上的重要节点;(4)滇川旅游带上的重要支撑旅游城市;(5)全国仅有的两大彝州的首府之一;(6)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旅游的经济基础较好;(7)经济发展基础较好;(8)具有“三古一彝”的知名度、特色突出的旅游资源;(9)政府的重视。

楚雄市旅游发展的劣势:

(1)旅游资源特色不太突出且未充分开发;

(2)未能树立有特色、有影响的旅游品牌;(3)旅游人力资源数量欠缺,素质不高。

楚雄市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

(1)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3)产业结构调整;(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休闲时代到来;(5)云南省实施“两大一强”战略;(6)云南实施旅游倍增计划;(7)重点改造和提升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和国际旅游集散中心;(8)楚雄州建设旅游特色产业;(9)昆明、滇西北、滇西旅游热区发展的联动作用及其示范作用。

楚雄市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1)全国各地普遍进行旅游开发;

(2)全省旅游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楚雄市旅游知名度仍然不高;(3)屏蔽效应;(4)高速公路开通;(5)四川彝族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的空间竞争。

2.楚雄市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2.1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楚雄市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27个亚类,91个基本类型。

楚雄市旅游资源类型特征有:

(1)旅游资源数量较丰富,类型较齐全;

(2)自然旅游资源相对较少,且没有比较优势;(3)人文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种类齐全,以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独具内涵的名胜古迹为主;(4)人文旅游资源级别较高。

2.2旅游资源空间分析

楚雄市旅游资源按其分布可以分为东部(坝区)综合旅游资源区和西部(山区)生态科考探险旅游资源区。

东部(坝区)综合旅游资源区包括鹿城、吕合、苍岭、东华、子午、云龙、东瓜等乡镇,支撑性旅游资源有是中国十月太阳历文化园、紫溪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州博物馆、西山公园、灵秀湖、福塔、龙川江旅游观光休闲带、万家坝和张家屯文物出土地等。

本区旅游资源特点:

(1)资源组合好;

(2)品位较高;(3)资源特色突出,以神秘独特的彝文化、历史悠久的铜鼓文化为主;(4)旅游资源以鹿城为中心、向四周分布;(5)可进入性、基础设施条件均较好。

西部(山区)生态科考探险旅游资源区包括树苴、三街、八角、中山、大过口、宜茨等乡镇,主要旅游资源有彝族风情、旅游商品(彝族刺绣、三尖山山猪火腿、土坛酒等)、三街古镇、九台山、马龙河谷等。

本区旅游资源特点:

(1)类型较为单一,数量少;

(2)自然旅游资源中山多谷地多,但特色不够突出;(3)人文旅游资源中以彝族风情、尤其是彝族歌舞和服饰为主,开发潜力巨大;(4)山区社会经济落后,交通条件差,基础接待设施缺乏,开发难度大。

根据以上分析,楚雄市旅游资源地域分异与组合特点表现为:

(1)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于鹿城周边;

(2)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相互补充、相互映衬。

2.3旅游资源功能分析

楚雄市旅游资源功能完善,可以开展以下层次的旅游活动:

游览观光(基本层次):

森林公园生态游、名山胜景观光游、江河湖泊观光游、历史古迹观光游、民俗风情体验游、宗教建筑观光游、珍稀动植物观光游、峡谷溶洞观光游等;娱乐购物(提高层次):

娱乐休闲旅游:

休闲避暑游、水域荡舟游、周末度假游;购物旅游:

采摘购物游、土特产品购物游等;专项旅游(专门层次):

探险旅游:

森林探险游、峡谷探险游、洞穴探险游;科考旅游:

摄影采风科考游、珍稀生物考察游;生态旅游:

森林休闲游、农业生态游;疗养旅游:

湖畔娱乐疗养游;会务旅游:

商务会议旅游;宗教旅游:

宗教朝拜游等。

2.4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2.4.1主要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楚雄市五级旅游资源有彝族文化风情(包括彝族服饰、节庆、歌舞、宗教崇拜等);四级旅游资源有中国十月太阳历文化园、紫溪山、州博物馆、万家坝古墓群、西山公园等优良级旅游资源;三级旅游资源有龙江公园、三尖山、九台山、马龙河、灵秀湖、桃源湖、白沙冲、情人谷、苍岭恐龙足迹、张家屯古墓群、福塔公园、兴隆寺、紫顶寺等;二级旅游资源有龙川江、礼社江、三街古镇、三街革命烈士陵园、大方广寺等;一级旅游资源有云龙古镇、罗罗洞等。

2.4.2主要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

楚雄市内具有较高旅游开发价值的自然旅游资源有紫溪山;人文旅游资源有彝族文化风情(包括彝族服饰、节庆、歌舞、宗教崇拜等)、太阳历文化园、州博物馆、万家坝古墓群等、兴隆寺、紫顶寺;自然与人文景观结合型资源的有西山公园、灵秀湖、龙江公园、桃源湖、福塔公园。

此外,马龙河、情人谷、三尖山、九台山、张家屯古墓群、苍岭恐龙足迹化石产地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适时给予开发。

2.5旅游资源市场指向与开发层次分析

2.5.1旅游资源市场指向评价

楚雄市旅游资源大的市场指向是国内,同时面向国际和省内。

具体为:

品位高、开发约束条件较少的资源点:

彝族文化旅游资源、紫溪山、太阳历文化园、州博物馆、兴隆寺、紫顶寺等;品位较高、约束条件相对较少的资源点:

西山公园、福塔公园、灵秀湖、龙川江、龙江公园、情人谷、白沙冲、桃源湖、万家坝古墓群等;品位一般、约束条件较多的资源点:

马龙河、三尖山、九台山、罗罗洞、三街革命烈士陵园、苍岭恐龙足迹、张家屯古墓群、大方广寺、云龙古镇、三街古镇等。

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楚雄市未来的旅游开发方式应为:

东部坝区以观光、休闲旅游为主,将城区打造成“滇中休闲城”及“昆明后花园”,把丰富的文化内涵注入到体验型旅游活动中;西部山区以生态、科考、探险和体验原始古朴的彝族文化等专项旅游为主。

2.5.2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评价

楚雄市旅游资源开发层次模式见图2-1。

2.6区域旅游资源空间对比分析

通过与周边的昆明、大理、丽江以及州内其它县的对比,楚雄市的资源优势仍是彝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地、铜鼓文化和福文化。

2.7旅游资源总体分析评价

楚雄市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为:

(1)气候舒适度高,四季可游;

(2)旅游资源数量较丰富,类型较齐全;(3)部分旅游资源特色较突出,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品位较高;(4)旅游资源组合较好;(5)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于鹿城镇及周边。

寻根游

生态科考探险游

自驾车旅游

观光休闲旅游

康体旅游

一般开发层次

彝族文化体验游,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游

重点开发层次

森林和城市休闲度假游

民族文化体验游

主题定位层次

“一山、一水、一馆、二湖、三园”及彝族文化

基础支撑层次

 

图2-1楚雄市旅游资源开发层次模式图

3.楚雄市旅游客源市场分析预测

3.1旅游市场定位

楚雄市旅游的一级市场包括昆明为中心的西南市场、泛珠三角地区和以港澳台、南亚、东南亚、日本为主的亚洲国家;二级市场包括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为主的地区和以美英法为主的欧美国家和地区;机会市场包括国内其它地区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

3.2旅游市场需求预测

表3-1楚雄市2005—2020年旅游市场预测表

时序

指标

2003年实绩

上下限值

2005—2010年

2011—2015年

2016—2020年

年增长率(%)

2010年预测值

年增长率(%)

2015年预测值

年增长率(%)

2020年

预测值

旅游人次(万人次)

73.4849

上限

12

162.4517

12

286.2954

10

461.0816

下限

10

143.2013

10

230.6271

8

338.8669

旅游收入(万元)

29100

上限

12

64330.83

12

11372.90

10

182588.19

下限

10

56707.67

10

91325.21

8

134191.10

4.楚雄市旅游发展战略思路

4.1规划范围、时限与分期

本规划范围包括楚雄市全境,行政区划涉及十九个乡镇;规划时限为2005—2020年,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其中近期(2005-2010年)为打造中国彝都期,中期(2011-2015年)为提升中国彝都期,远期(2016-2020年)为巩固中国彝都期。

4.2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楚雄市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为:

重新认识楚雄市的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突出楚雄市特色旅游资源,重点建设,进行合理的旅游业布局,按“塑形象、树品牌”的要求,推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实行旅游拉动和产业整合战略,丰富楚雄市旅游产品内容,形成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互动发展。

规划坚持如下原则:

资源整合与产品提升原则、梯次开发与综合开发的原则、市场主导与市场辐合的原则、突出中心与分期发展的原则、开发与保护并重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超常规发展产业联动的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4.3旅游发展的基本方针

一个目标——将楚雄市打造成为中国彝都和大昆明国际旅游区的重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之一,打造成联结滇西北、滇西旅游线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两个突出——突出楚雄市特殊的区位优势,突出浓郁的彝族风情。

两个转变——实现旅游方式由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民族文化旅游、特种旅游等并重的转变;实现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三个强化——强化“中国彝都”品牌形象的建设;强化龙头旅游区(点)建设;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

三个结合——自然与人文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开发与保护结合。

四个提高——提高楚雄市的旅游知名度,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提高游客逗留时间,提高游客满意度。

五个抓好——抓好旅游区建设,抓好形象树立,抓好宣传促销和扩大客源,抓好特色,抓好管理。

五个互动——实现旅游发展与其它产业发展的互动;实现旅游发展与乡镇建设的互动;实现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社区进步的互动;实现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互动;实现本市旅游发展与周边地区旅游发展的互动。

4.4楚雄市旅游区性质定位

楚雄市旅游区性质定位为:

突出楚雄市地缘优势,突出以彝为主的多民族文化风情,积极开展民族风情游、休闲度假游、康体娱乐游、生态观光游、科考探险游等多种旅游,把楚雄市建设成楚雄州的“龙头”旅游区,打造成为中国彝都和大昆明国际旅游区的重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之一,发展为联结滇西北、滇西旅游线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4.5旅游发展战略目标

楚雄市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为:

以“中国彝都、文化楚雄”作为旅游发展的主题,通过规划内逐步开发建设和分期滚动发展,改善完善旅游功能和旅游设施,对传统旅游区(点)进行拓展和提升,建设一批新的旅游区(点),使之成为旅游热点与主体,推出一批特色旅游产品,使之由冷区向温区转变;通过区域联动发展,使楚雄市的旅游区能由温冷区向热区转变;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市域经济的全面进步,在规划期内完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楚雄市旅游发展的具体目标如下:

(1)定性目标

近期目标:

2005年将楚雄市建成楚雄州“龙头”旅游区,开始树立起“中国彝都”品牌,提高其知名度,扩大影响力;至2010年争取使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和紫溪山两个旅游区成为AAAA或AAAAA旅游区,将楚雄市建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全国叫响“中国彝都”品牌。

中远期目标:

2015年将楚雄市建成滇中著名旅游区,争取再有1个旅游区成为AAAA或AAA区,2个进入AAAA或AAA旅游区,使“中国彝都”品牌在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2020年将旅游业建成楚雄市支柱产业,使楚雄市成为了解彝族文化、体验彝族风情的首选目的地,争取再有2个成为AAAA旅游区,3个成为AAA旅游区。

(2)定量目标

表4-1楚雄市2005—2020年旅游业发展定量目标预测表

时序

指标

2003年实绩

上下限值

2005—2010年

2011—2015年

2016—2020年

年增长率(%)

2010年预测值

年增长率(%)

2015年预测值

年增长率(%)

2020年预测值

旅游人次(万人次)

73.4849

上限

12

162.4517

12

286.2954

10

461.0816

下限

10

143.2013

10

230.6271

8

338.8669

旅游收入(万元)

29100

上限

12

64330.83

12

11372.90

10

182588.19

下限

10

56707.67

10

91325.21

8

134191.10

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