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职业学院届毕业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9898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海职业学院届毕业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海职业学院届毕业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海职业学院届毕业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海职业学院届毕业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海职业学院届毕业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海职业学院届毕业生.docx

《北海职业学院届毕业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海职业学院届毕业生.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海职业学院届毕业生.docx

北海职业学院届毕业生

 

北海职业学院2016届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报

 

目录

目录2

学校概况4

报告说明5

第一篇: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5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5

(一)总体规模5

(二)院系及专业结构6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8

(一)总体就业率8

(二)各系/专业的就业率8

(三)未就业情况10

三、就业流向10

(一)就业地区流向10

(二)就业产业及就业单位行业流向12

第二篇:

就业工作特色13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13

(一)完善就业工作体制机制13

(二)优化专业结构,直击市场需求13

(三)重创新强服务,全面深化产教融合14

二、就业指导服务情况15

(一)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优化就业指导团队15

(二)积极搭建供需平台16

(三)多管齐下,全力推进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16

(四)强化就业信息化建设17

(五)有序开展征兵工作17

三、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17

第三篇:

就业相关分析18

一、薪酬水平18

二、专业对口度19

三、求职分析19

第四篇:

就业发展趋势分析20

一、就业率变化趋势20

二、就业流向变化趋势20

(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仍是主旋律20

(二)专业就业流向适应地区行业发展21

第五篇:

对教育教学的反馈22

一、对母校的满意度22

二、对母校教育教学的评价22

三、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反馈23

(一)用人单位评价23

(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24

(三)系部对学生评价25

四、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建议27

学校概况

北海职业学院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国家教育部备案,目前北海市政府举办的唯一一所公办普通高等院校。

学院秉承近40年办学优良传统,深受海洋文化熏陶。

先后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高校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

学院立足北海,面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服务。

学院的发展定位是以服务临港产业为核心,努力建成专业结构优化、海洋文化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区域领先的高等职业院校。

“十二五”以来,学校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项目建设长足发展,人才培养成绩突出。

学院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教职工440人,其中专任教师343人,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55人、博士、硕士学历教师146人。

同时聘请有校外专家、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外籍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学院共开设有39个高职专业49个专业方向,建有113个校内实验实训室、87个签约校外实训基地。

共获自治区级项目9个,包括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广西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

项目建设覆盖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开发、课堂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内容,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学院突出“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就业工作理念,积极搭建平台,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每年均举办大型的毕业生双向选择校园洽谈会和各种形式的校园专场宣讲会,受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一致好评。

为区域内临港、旅游商贸、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

报告说明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建立起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学院根据教育部学生司《关于做好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15]44号)》文件要求,编制和正式发布《北海职业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

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北海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

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16年12月1日。

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

第一篇: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总体规模

男生比例较高,生源以广西区内为主。

北海职业学院2016届毕业生共960人。

其中,男生499人,女生461人,男女比例1.08:

1;区内生源835人,区外生源125人。

(二)院系及专业结构

全院毕业生分布在5个系29个专业。

其中,机电系和经管系的毕业生人数较多,人数占比均在20%以上。

序号

院系

人数

比例

专业

人数

比例

1

电子信息工程系

121

12.60%

计算机应用技术

63

6.56%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15

1.56%

应用电子技术

14

1.46%

电子商务

29

3.02%

2

机电工程系

213

22.19%

轮机工程技术

23

2.40%

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

44

4.58%

制冷与冷藏技术

10

1.04%

电气自动化技术

27

2.81%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74

7.71%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16

1.67%

汽车整形技术

19

1.98%

3

经济管理系

350

36.46%

报关与国际货运

43

4.48%

财务管理

59

6.15%

会计电算化

89

9.27%

国际经济与贸易

22

2.29%

工商企业管理

67

6.98%

物流管理

70

7.29%

4

旅游商贸系

144

15.00%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28

2.92%

食品营养与检测

17

1.77%

市场开发与营销

14

1.46%

营销与策划

34

3.54%

旅游管理

14

1.46%

酒店管理

37

3.85%

5

文化与传媒系

132

13.75%

环境艺术设计

16

1.67%

会展策划与管理

6

0.63%

商务英语

11

1.15%

文秘

9

0.94%

艺术设计

69

7.19%

人物形象设计

21

2.19%

总计

960

100%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一)总体就业率

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良好,以单位就业为主。

就业形式

人数

比例

就业率

单位就业

720

75.00%

92.29%

灵活就业

125

13.02%

升学

10

1.04%

入伍

4

0.42%

创业

25

2.60%

出国

2

0.21%

未就业

74

7.71%

(二)各系/专业的就业率

1.各系的就业率

我院经济管理系、旅游商贸系、文化与传媒系和电子信息工程系就业率均在90%以上,其中经济管理系和旅游商贸系就业率达97%以上。

2.各专业就业率

专业名称

就业率

专业名称

就业率

制冷与冷藏技术

100.00%

电气自动化技术

100.00%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100.00%

食品营养与检测

100.00%

旅游管理

100.00%

酒店管理

100.00%

工商企业管理

98.51%

财务管理

98.31%

物流管理

97.14%

轮机工程技术

95.65%

人物形象设计

95.24%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93.75%

环境艺术设计

93.75%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93.33%

艺术设计

91.30%

营销与策划

91.18%

会计电算化

89.89%

汽车整形技术

89.47%

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

88.64%

报关与国际货运

88.37%

计算机应用技术

87.30%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86.49%

国际经济与贸易

86.36%

应用电子技术

85.71%

市场开发与营销

85.71%

会展策划与管理

83.33%

电子商务

82.76%

商务英语

81.82%

文秘

77.78%

(三)未就业情况

毕业生未就业主要原因是正在转换工作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同学是因为在准备公务员、其他事业单位考试或是其他职业资格考试;没找到满意的工作也是毕业生未就业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就业流向

(一)就业地区流向

以区内就业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主要流向北海市和南宁市;区外就业多数选择广东省,少数则回生源地就业(该数据统计不包含升学、创业和出国的毕业生)。

(二)就业产业及就业单位行业流向

学院为区域内临港、旅游商贸、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2016年学院毕业生人数960人,就业率为92.29%,专业对口就业率为72.91%。

毕业生到中小微型企业等基层单位就业的比率为87.81%。

第二篇:

就业工作特色

北海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从专业设置、办校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等各个方面为就业工作搭建有力渠道,强化思想共识,注重产教融合,整合有效资源,构建了长效机制,打造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品牌,以全院之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一)完善就业工作体制机制

学院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一把手”工程,成立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对全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各系成立系级领导小组,确定小组成员及相关工作职责。

建立“领导主抓,部门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校内就业工作体系,制定并完善一系列就业管理规定与工作程序,组织各有关部门集中学习,切实领会相关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工作要求,提高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水平。

(二)优化专业结构,直击市场需求

我院按照“服务社会设专业,依照行业建专业”的思路,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对各专业的就业质量以及教育教学评价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综合各专业就业情况,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大港口运输、滨海旅游、财经商贸、电子信息、文化艺术等主体专业群的建设力度,适当调整专业和设置招生比例,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使毕业生适应市场需求,增强竞争力。

 

(三)重创新强服务,全面深化产教融合

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产业发展,开展了办校入厂和引企入校等形式的产教融合模式探索,与北海工业园区管委会、北海市景光电子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增设“北海职业学院北海工业园校区”,建立了广西第一个“政校企三方联动”的开放式职业教育服务平台。

立足地方和行业需求,坚持与实力雄厚和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企业联合合作办学,促进学生与新兴技术的无缝接触,确保相关专业学生90%高薪就业。

引进甲骨文(广西)OAEC/WDP人才产业基地共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企业课程引入学院,推进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发展。

学院成为了甲骨文(广西)OAEC/WDP人才产业基地在广西地区的首家校企联合办学院校。

二、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一)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优化就业指导团队

学院将区级精品课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设为公共必修课,并建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训练中心,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进行学业及职业发展的规划,享受全程的就业指导服务。

学院不断完善课程建设,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把课程六个模块融合为四个子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提升》、《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教学成效明显。

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分批组织就业指导团队教师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培训。

2位老师参加自治区2016年“高校创业指导师”专题培训班学习。

目前教学团队中,有助理职业指导师1人,职业指导师6人,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3人,高级礼仪礼宾师1人,高级礼仪培训师3人,KAB创业教育讲师1人,司法职业资格1人,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4人。

近年来就业指导团队教师发表了就业指导相关教育科研论文共17篇;主持和参与的相关课题有:

《大学生创业意向与非教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广西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研究》,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升就业创业指导专业水平。

(二)积极搭建供需平台

学院与北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妇联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为我院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就业平台,提供面试、洽谈的实战机会,真正做到让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招到满意的人才。

2016年6月17日,学院举行2016届毕业生校园双向选择洽谈会,共有110多家知名企业前来招聘,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500多个,涉及工程机械、物流、环保、电子商务、房地产、电子、教育等众多领域。

2016年12月2日,学院举行“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进校园活动”,邀请北海市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专家进校园,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给学生介绍企业的用人需求,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定义和描述,解答各种就业创业问题并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将就业创业服务指导细化到各系各专业的每一位学生,为用人单位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为毕业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信息。

(三)多管齐下,全力推进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

学院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把农村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帮扶作为一项常态性的工作来抓,紧扣建档立卡毕业生自身特色、所学专业和求职需求,多种渠道开展就业帮扶工作。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化解心理障碍,缓解心理压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

主动为建档立卡毕业生联系就业单位,将规模相对较大、岗位相对较稳定、待遇相对较高的单位推荐给学生,同时动员有实力的企业开展“送岗位献爱心”活动,安排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实习直至就业。

紧紧依托合作企业的岗位资源优势,通过双向选择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在节假日到各个合作企业参加岗位实践,在模拟就业的实践中,更深入准确地了解自身的能力特长。

通过奖、贷、助、补、减等资助方式帮助建档立卡学生,本年度共有252位毕业生成功申请到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其中1人获得残疾类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6人获得低保类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245人获得贷款类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

(四)强化就业信息化建设

学院充分发挥“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的桥梁作用,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互动搭建网络平台,促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网络招聘录用活动的开展。

同时对学院就业信息网各版块进行全面更新和完善,发布就业信息和求职信息,方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网上求职招聘,真正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提高招聘和应聘工作效率。

充分利用智慧就业通、就业助手、超级职升机等APP,微信等新兴平台,引导就业毕业生及时留意招聘信息,发布自己的求职简历和求职意愿,提高求职效率。

(五)有序开展征兵工作

把征兵宣传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课程,及时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优惠政策传达到毕业班每名学生,协助做好应征入伍宣传发动工作。

目前,我院大学生在北海市海城区武装部报名应征入伍学生共38人,其中参加体检初检25人,参加复检19人,预征合格13人,部分学生已回到生源地当地进行预征报名。

三、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毕业生基本满意我院就业指导服务。

第三篇:

就业相关分析

一、薪酬水平

2016届毕业生转正后的月薪为2536.12元;月薪在1500-3000元区间学生最多,其次为3000元及以上区间,极少数实习期未结束的同学月薪在1500元及以下区间。

注:

以上月薪为学生的现金收入,不包含福利等。

二、专业对口度

2016届毕业生专业对口度为72.91%。

三、求职分析

我院毕业生主要求职途径为顶岗实习,其次为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也有不少毕业生能通过互联网上专业化的招聘求职网站及其他途径找到工作。

第四篇:

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就业率变化趋势

我院历来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重心。

纵观2013-2016年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较为稳定。

二、就业流向变化趋势

(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仍是主旋律

我院毕业生在区内就业的人数逐年增加。

2016年,截止到9月1日,在区内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毕业生人数的64.33%;留在北海当地就业的学生占区内就业毕业生的45.26%,这一就业分布与国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相符合;另一方面也与我院为北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服务的目标相吻合。

对于山区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域,就业市场有待于深入挖掘,通过政策的宣传和倾斜,学校的动员和鼓励,拓宽这些地区的就业人数,打开这些地区的就业市场。

(二)专业就业流向适应地区行业发展

近年来,北海市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贡献突出,新型工业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为我院电子信息专业群、滨海旅游服务和财经商贸专业群的就业做出有力铺垫。

同时,北海市文化建设力度加大,为我院文化艺术专业群提供了有利的就业氛围。

数据显示,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单位就业比率较大,学院在推进内涵发展中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尤其是与本地中小微企业的合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推广问题。

第五篇:

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对母校的满意度

2016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4.38%。

二、对母校教育教学的评价

根据我院现有的教学管理评价工作实际情况,把每学期开展的学生评价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善学生全员评价制度,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促进实践教学。

针对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质量、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方面,2016届毕业生对专业课、实践课、公共课教师做出的评价满意度均达90%以上。

三、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反馈

(一)用人单位评价

学院组织相关人员对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企业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我院毕业生在工作热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得到普遍好评。

广东超讯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

给予我院毕业生的评价

1、能将自己的所学用于指导自身工作

2015年7月,2013级电信1班全体学生应聘到广东超讯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实习并就业,该公司业务以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网络优化为主,现已成长为集通信软硬件、系统集成、信息技术服务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公司反映我院毕业生在公司实习期间,表现良好,认真积极,在师傅的带领下,很快熟悉业务,并能很好地把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受到公司同事的一致好评。

2、主动学习,自动自发地完成任务。

通信行业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我院毕业生勤恳务实,善于学习,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技术掌握迅速,工作能力及成效不断进步;注重个人能力及素质的提高,及时有效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收获良好效果。

(3)个人工作能力突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于业务的需要,在该公司任职的我院毕业生分别被分派到北海、防城港等不同的区域,用人单位均反映说学生虚心向学,勤快,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在单位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杨卓同学,积极主动协调同学们的关系,工作中也乐于帮助同事,与同事相处融洽,得到大家的好评。

(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

在调查中,部分用人单位对我院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以及学生的就业观念、竞争意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工作和教育提出了如下意见和建议。

1、调整就业心态

(1)调整心态,放底架子,虚心学习,在能力没达到时自己的期望值稍微降低些,更务实些。

主要是平衡眼高手低的心态,心态要端正,从基础做起。

(2)在首次就业时,要有好的心理素质,不要期望太高,即使不如意,可作为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并且适时对职业的预期值、薪酬待遇等加以调整。

2、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1)学生在校时应认真学习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2)加强非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文明礼仪、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公文写作等综合能力。

(3)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社会相关行业的情况,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系列活动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达到理想就业;学校要注重专业实践训练与岗位需求的结合。

(三)系部对学生评价

文化与传媒系对其毕业生的评价

1、品质优良,吃苦耐劳

有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本系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就业期间,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够很好的完成领班、经理交给的各项任务,能够严格遵守并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无旷工现象,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不逃避。

如:

13装潢2班刘乙民同学,就业于中建一局集团装饰公司,他的工作为施工岗,他工作认真,对待工作负责,吃苦耐劳,受到单位领导及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2、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注重团队精神

在对用人单位的电话调查当中,对本系毕业生的评价是:

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其他相邻工作同事协调完成各种任务,注重团队精神,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事相处和谐。

如:

13人物形象设计1班王梅同学,就业北海索菲雅新派婚纱摄影,她的工作岗位是化妆师。

用人单位表示王梅同学在公司与其他化妆师能够协力合作,完成难度大的造型设计和妆容,职业技术也得到了锻炼。

外勤时不怕辛苦,与摄影师配合协调,得到了赞赏。

3、勤奋向上,提升自我

本系部分同学在就业期间反映,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需要进一步的提升,虽然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能够让他们在基础上基本了解自己未来大致的岗位工作内容,但是还是不足以让他们满意。

这种学习精神使得他们在就业岗位上,注重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兢兢业业,工作业绩进步快,相对于其他同事技术掌握较快,从而在工作中得到了非常大的受益。

4、立足本职岗位,尽职尽责,注重团队合作。

在岗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够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努力学习不足之处,工作上勤勤恳恳,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虚心听取。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

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对待工作严谨,踏实肯干,服从领导安排,能很好的团结同事,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受到一致好评。

四、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建议

根据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和对母校整体满意度的反馈,综合来看,我院教育教学效果较佳,毕业生对母校认可程度较高。

下一步,学院将从以下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能力。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到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必须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把毕业生就业作为“生命线”来抓,实行“一把手”工程,统一部署,分工负责。

解放思想,把教职工和种社会关系动员起来,广泛利用校内外的社会关系,参与到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2.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模式

紧跟行业发展动态,依据就业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就业工作中的信息反馈,适时地向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反映市场需求情况,及时修正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提供依据,有目的地进行全面的教育教学改革,包括招生计划、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在内的改革;更新教材内容,建立体现专业培养特点的教学内容体系。

同时,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加强学院教学、招生部门与用人单位或毕业生实习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为人才培养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技能训练

进一步完善实训条件,继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扎实扎深毕业生专业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