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9755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论文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论文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论文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论文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docx

《论文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docx

论文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

 

内容摘要

一个地方党委,担负着对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领导的重大责任。

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关键看地方党委的执政水平,特别是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加强和改善地方党委对经济建设的领导,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是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大胜利的根本保证。

西部欠发达地区具有不同于东部发达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

作为一名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在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方面,有很多特别需要把握好的地方。

本文就如何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能力问题作以粗浅探析。

关键词:

地方党委;经济工作;执政能力

 

目录

一、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能力的现实意义

1、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能力,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2、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能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3、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4、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5、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能力,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政治要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班子成员素质不高问题

二是党委班子合力不强问题

三是干部队伍建设乏力问题

四是领导方式不当问题

五是工作机制不协调问题

六是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三、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能力的对策

1、更新思想观念,推动工作创新

一要在思想境界上求“解放”

二要在工作定位上求“解放”

三要在突破创新上求“解放”

2、加强教育培养,提高执政素质

一是创新教育培养机制,硬化评估检测和激励手段

二是拓宽教育培养渠道,改善知识结构

三是搞好异岗锻炼,增强实践能力

三、把握工作重点,突出扎好大事

一要出好工作思路

二要研究制定政策

三要抓住发展突破口

四、正确选人用人,夯实执政根基

一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二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三要强化干部监督

五、坚持集体领导,发挥整体功能

一要落实组织制度

二要发扬民主作风

三要明确工作责任

六、协调各方关系,形成发展合力

一要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

二要改进党委对政府的领导方式

三要完善落实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七、完善决策机制,提升党委的决策能力

一是健全民主议事制度

二是建立群众参与和利益表达机制

三是健全党内民主决策制度

如何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

一、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能力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通过这次转移,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

因此,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我们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才能保证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只有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历史使命。

(一)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能力,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要求充分享有自主性,减少行政干预和决策层次,经济运行主要受市场力量推动。

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还相差甚远,要缩小差距,就要打破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命令的方式、方法来管理社会经济活动,必须不断增强领导经济工作能力,消除和缓解市场主体退出行为混乱、退出规则乏力无保障、地方和行业主义干预严重等问题,增加市场主体的种类和数量,拓展就业岗位和领域,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能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举措。

近年来,中央采取多方面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济增长速度较慢,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城乡差距仍然较大。

2006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148万人,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3550万人。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的近30%,土地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东部地区的40%,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东部地区的50%左右。

2006年末,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2.5%、32.8%和54.7%,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占全国一半以上。

由此可见,西部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度尤为突出。

因此,只有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三)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综合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同时,考虑我国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可包括社会指标和经济指标两方面,共10项具体指标。

即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恩格尔系数低于4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50%;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大学入学率20%;每千人医生数2.8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从目前七里河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2006年七里河区人均GDP达到2376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6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575元,仅从这三项经济指标来看就远远低于小康社会建设目标要求。

因此,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难点也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四)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尽快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构建和谐社会正是我们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从西部自身发展看,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由贫困、生存条件恶劣、就业不足、社会保障程度低以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问题明显增多,有的还在积聚和叠加。

如七里河区是典型的城郊型经济区,既是一个农村面积比较、农村人口多、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城郊区,又是一个传统工业比重大、工业经济效益不优的老工业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达3.2万人,大约占城镇总劳力的14%。

每年享受城市低报的困难群众约有27.4万人。

全区72个行政村中,有42个行政村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的状况,一些地方人畜饮水长期没有保障,一遇旱灾,缺水甚于缺粮。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全区还有42条村道需要改造,300多公里乡村道路需要建设,1706户、7128人的饮水存在困难,在15万亩耕地中有9.7万亩浇不上水,在113个自然村中有近1/3的村没有通电话、近2/3的村没有通有线电视。

全区还有存在贫困村12个,贫困人口11600人,这部分农村群众的实际收入不足1000元。

贫困人口的吃、住、行等问题解决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五)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能力,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政治要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任务。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则是完成党的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

为了实现这一根本任务,我们党核心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推荐优秀人才,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增强党员干部遵纪守法、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部署的内在自觉性和外在约束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

党的建设作用于市场经济是通过党员的分工体系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物质领域内的成效都是精神意识“物化”的结果,都是意识的指导下和精神状态影响下的结果。

因此,通过机关党建工作成效“物化”为经济业务工作的成效,再通过经济业务工作的成效“物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机关党建工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成功地实现其积极的促进作用,即我们常说的“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各级党委对所辖行政区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工作等负有政治领导职责,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加强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各级地方党委职能的重大历史性转变。

但在现实中,地方党委在经济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还面临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班子成员素质不高问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

党的执政能力包括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其中,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就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专博兼备、善抓机遇、智能决策。

既要掌握一般的社会科学知识,又要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既要懂得领导学、管理学、法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又要在钻研市场经济理论、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方面下功夫;既要熟悉工业、农业、商业、外经外贸等工作,又要把握城镇规划、市镇建设、教育、政法等环节;既要搞清宏观经济的发展规律,又要知晓微观经济的运行法则。

但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往往经常陷于琐碎事务或忙于各方应酬,疏于理论学习,缺少对自身的修养锻炼,导致在理论水平、思想更新、应对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提高不快,长进不大,不能高质量、高水平领导经济工作。

二是党委班子合力不强问题。

团结是党的生命,更是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保证事业兴旺发达的命脉之所在。

班子的合力主要看集体智慧的发挥程度和决策水平,而这一智慧和决策的形成凝结了每名班子成员的才智。

但在实践中,有的领导干部则表现出不合作的倾向和行为,干部之间写作不够,与班子领导合作不力,与下级部门沟通不够。

因此,经济工作开展不顺,工作效果欠佳。

三是干部队伍建设乏力问题。

干部队伍是经济建设重要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水平。

不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势必给经济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干部束手无策,产生畏难情绪;有的班子工作上没招数、没突破,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责任心差;有的班子争先意识差,没有负重前进、知难而上的精神状态,没有争一流、争上游,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工作魄力;有的班子工作标准低,比待遇不比奉献,比条件不比贡献,艰苦不奋斗,落后不争先,稍有成绩,便沾沾自喜,自满自足。

四是领导方式不当问题。

党委及领导成员不会抓经济工作。

主要是指党委在领导经济建设方面存在不适应状况。

大致有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思维方式封闭滞后,影响了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一些领导班子成员思维方式还停留在旧窠臼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碰壁受挫。

二是领导方法呆板、单一,延缓了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主要是只注重一般号召、布置任务,而在具体指导、督促落实上做得不够。

一些好的规划、方案、政策虽出台了,但收效不大。

另一种情况是总结经验、思考研究不够,找不出经济工作规律,工作很被动。

五是工作机制不协调问题。

主要是多年来由于党委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责不够明确、规范,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把握,致使在不少方面党政之间不协调。

因此,党委的领导成员对经济工作过问不多,对关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研究解决得也不够,党委和经济工作的距离越来越大,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失去了抓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而一些政府工作的同志不尊重党委的意见,甚至把党委撇在一边,许多重大问题不向党委请示、汇报,擅自行事,给本地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这种状况,程度不同地削弱了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而且成为不少党政领导班子之间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六是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一是缺乏同级和自上而下的监督制约机制。

某些监督环节的空档和误区,使一些本该受到严格监督的领导干部往往得不到有效监督。

二是集体领导流于形式。

一些领导干部独断专行,不尊重班子成员的意见,任意越权包揽;有的班子成员原则性差,看领导眼色行事,使一些错误意见也能通过合法程序。

三是维护党内制度的严肃性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自由裁量权在幅度、范围上存在随意性,导致权力的滥用,对抵制、干扰和破坏党内监督的行为,目前尚无可操作的规定及检查的标准。

上述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党的基本路线理解不深,认识不高,把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认为党委是抓政治的,经济建设是政府的事,对经济建设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这一问题认识不明确。

其次,思想保守,求稳怕乱,没有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

一些同志在理论上也赞成改革开放,但一涉及改革的具体问题就犹豫不决,提不出具体的主张。

有些人的思想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让形势推着走。

三、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能力的对策

作为地方党委,必须集中精力把好方向、抓好大事、出好思路、管好干部,在加强对经济工作领导的过程中,注重从政治、思想、组织上发挥作用。

(一)更新思想观念,推动工作创新

提高对经济建设的领导水平,从目前来说,首要的是应该把更新思想观念,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多一点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和片面性。

一要在思想境界上求“解放”。

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首要的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经济发展快与慢有多种因素,但关键的是思想观念、精神境界的差异,要把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作为关键、要害来抓,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实施最佳发展战略,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对劣势产业则要甘当配角,借助外力发展。

七里河区地处兰州市中心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出实施“项目立区、商贸富区、工业强区、农业稳区、科教兴区、环境塑区”六大战略的经济发展思路必将大大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要在工作定位上求“解放”。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领导经济工作,要有宽广的眼界,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有理性思维和战略思维。

这就指明了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宽、远、高”。

而这26字方针,正是着力于“宽、远、高”,是对十六届三中全会“把方向、抓大事、管全局”的延伸、丰富和充实。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26字方针要求,对县区政府来说“谋划全局”,就是从全局上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从总体上把握发展走势,解决影响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对应的,则要避免目光短浅,只看到“局部”或“地方”;“提出战略”,就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

要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战略和具体政策、措施、方法是有区别的。

简单说,就是党要推动全局战略进程,而不只是一场战役、一场战斗行动;“制定政策”,就是提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方针政策,而不是纠缠于日常事务,琐碎的事项;“推动立法”,就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立法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这明确表明不能以党代政,而是要推动立法,充分支持政府依法治政。

“营造良好环境”,就是通过党领导的各方面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

三要在突破创新上求“解放”。

党委要针对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调查研究,对一些关系全局的复杂矛盾进行梳理和解决,为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要针对不同区域环境、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践进行分类,形成有区别、有梯度的政策导向。

要把中央、省、市关于推进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及其相关政策的学习作为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环节,创造性的运用政策,提高运用政策的技巧和水平,及时研究出台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政策配套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

(二)加强教育培养,提高执政素质

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在实践中的表现。

要把加强教育培养、提高执政素质作为党委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性环节来抓,紧贴工作实际和岗位特点,创新教育培养理念,完善教育培养机制,增强教育培养效果。

1、创新教育培养机制,硬化评估检测和激励手段。

(1)科学制定教育培养规划。

①要突出重点,强化教育的针对性。

领导干部的职位不同于其他一般干部,对其理论素养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于其他干部,因此对领导干部的理论教育和培训就不能象对一般干部的理论教育和培训那样抽象和笼统。

对领导干部的理论教育和培训要“坚持一个中心、解决一个问题,达到一个目的,注重四个结合”。

“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体系和吃透理论精髓;“解决一个问题”即通过理论学习,切实解决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根本性问题;“达到一个目的”就是通过理论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注重四个结合”即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习十六大精神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与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增强党性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与研读经典著作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与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②改进方法,强化教育的实效性。

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干部的要求,逐步形成多形式、多途径、多方法并举的教育格局。

一是引导、鼓励领导干部坚持自学。

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活动,尽量挤时间多读点书。

学理论主要靠自学,靠自觉。

自学是领导干部提高理论修养的根本途径。

二是组织理论研讨会。

针对当地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和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经常组织领导干部进行专题讨论或自由探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使领导干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吸收深刻的理论和知识。

三是利用党校培训基地集中培训。

在集中培训期间,要切实解决少数领导干部不安心培训、敷衍应付的问题,坚决克服庸俗习气,加强教学培训管理,严格学习纪律,提高学习质量。

③建章立制,确保学习持之以恒。

一是继续坚持和完善县以上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制度。

每次学习都要有重点,注重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深入研究一、两个问题,不能用讨论具体业务工作代替理论学习,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和应付上级检查走过场的现象。

二是建立领导干部学习检查评比制度。

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指定的必读书目的学习情况以及集中培训时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检查、测试,检查、测试的办法主要是查看学习心得笔记,面对面地回答问题和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

对学得好的领导干部要进行表彰,对学习效果差的领导干部要果断调整岗位,把学习成效作为奖惩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是建立目标及评估体系。

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评价内容应该包含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其中“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也是当前需要重视研究的问题。

要制订各类领导干部的“考能”办法,将“考能”分解为若干个具体项目,对能够量化的考核指标尽可能量化,形成能力素质考核体系和能力素质评价体系,以此增强考核、评价的准确性。

通过问卷调查和综合分析,参考组织人事学中的个性测评原理和方法,一般形成的领导能力素质指标有:

1、业务能力。

这是职务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

2、领导及管理能力。

这是领导干部的必备能力。

3、操作能力。

这是完成一般事务的能力,其中包括机械的操作和行政事务的办理。

三是健全考试考核制度。

干部理论学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干部学习考试考核制度,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注重实效。

对干部进行学习考试考核,既要看其对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也要看其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科学合理。

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干部的特点,确定具体考试考核方案,增强考试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考试考核的质量,科学准确地评价干部的理论素养。

三是客观公正。

严格按考试考核内容要求和标准,实事求是地对干部理论学习情况作出准确评价,考试考核过程和结果要体现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主观随意性,杜绝不正之风。

四是考用结合。

要把干部理论学习考试考核的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评优等结合起来,把干部理论学习考试考核的结果作为提拔使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形成干部理论学习的正确导向。

2、拓宽教育培养渠道,改善知识结构。

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由多方面构成的,因此教育培养工作必须坚持多策并举的方针,积极探索符合领导干部特点的教育培养渠道。

一是改进对党委领导班子成员集中培训方式。

要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报告会、印发安排意见、举办专题研讨会、开辟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在党委领导干部认真开展学习讨论和传达活动。

对其教育培训应以研修为主,研修应培养战略思维、更新知识结构为主。

尽可能把知识结构相当、工作性质相近的对象集中起来办班,尽可能办时间短、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短训班,以解决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果。

要紧贴与党委领导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大家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紧跟政治经济形势和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以专题讲座、互相研讨等启发式、参与式的方法进行集中培训。

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自学。

要坚决纠正重脱产培训轻在职学习的倾向。

自学具有学习时间和内容灵活、自主性和针对性强的特点,是提升干部素质特别是解决党委领导干部工学矛盾最有效方式之一。

要通过正确教育引导,着力培养党委领导干部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内化为一种政治责任和心理需求,外化为一种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学习真正成为履行领导职责、提高生活质量的“第一需要”。

为了促使干部真学、长期学、学有所得,可采取“学分制”的方式进行督促和检测,即指定自学书目或知识领域,对自学时间、自学笔记、自学论文及实践运用成果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定期在指定的自学范围内命题组织闭卷考试,并将上述几项予以权重记分,从而变泛泛要求为量化评定。

三是要坚持和完善领导班子中心学习组制度。

重点是要科学安排学习计划,精选学习专题,保证学习时间,把专家授课与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备课授课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习效果。

此外,还应该把以会代训、参观考察、学历教育、结对帮带、网络培训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养格局。

3、搞好异岗锻炼,增强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真才,实践出真情,领导干部更应该加强实践锻炼。

在领导干部的实践锻炼问题上,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引导和帮助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树立群众观点,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是通过实践锻炼,增强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以尽快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岗位的要求。

为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继续巩固和完善领导干部办基层联系点制度。

中央要求各级党政组织的负责人都要有自己的农村扶贫联系点或到困难企业搞支帮促。

其他领导干部也应参照此项制度规定去执行,要真心实意在联系点蹲一段时间,解决几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要把办点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

2、要加大上挂下派的力度。

要想方设法、多层次、多渠道选送一批基层领导干部到上级部门挂职锻炼。

要明确上挂干部的职责、要求和任务,使上挂的领导干部真正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水平。

另外,重点要选派一些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上级机关中青年领导干部到基层兼职一段时间,提高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处理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

3、要加大交流的力度。

领导干部一定要经过多岗位锻炼,原则上任期届满要交流。

党群机关与政府机关的领导干部互相交流,企业与机关的领导干部互相交流,企业与企业的领导干部互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