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理论学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724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docx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学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docx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请注意:

1、本学习材料是针对我镇教学实际精选的学习内容,本期安排了10次,请务必认真学习。

2、摘取要点填写在《继续教育手册》的第二部分《教育教学理论、技能学习记录》,填写总页数不得超过14页。

3、业务学习按4学时/次计算,自学按2000字/学时计算。

日期:

2013.9.9

地点:

会议室

主讲:

喻治胜

内容:

语文教学精要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

因此,要高度重视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高度重视让学生读书,要把朗读训练作为最重要的训练。

朗读训练是最重要的训练。

它可以巩固字词,可以帮助理解,可以增加对语言的积累,可以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作用是多方面的。

要切实让学生经历把课文“读正确”,到“读通顺”,再到“读得有感情”这三个层次。

如果学生把课文读熟了,那么学习完了一篇课文后至少必须达到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程度。

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不理解的地方就很少了。

如果教学完一篇课文,学生连读都没读通顺,那就一定是失败的。

各年级要以朗读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并以此为线索开展相应年段的目标训练。

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识字,自己读课文,自己理解,教师只是在学生自己学习、思考的基础

上根据学生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坚决避免教师包办代替。

反对教师包办代替,反对对课文做过多的提问分析,反对所谓的讲“深”讲“透”。

布置了预习,应该让学生展示预习的成果。

尽量不要齐读,多采用个别读、开火车等活泼有效的方式。

第三、一定要重视读中学写。

阅读教学一般按两条线来教学:

明线和暗线。

明线就是语言文字写了什么(第1课时完成)。

暗线就是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即如何遣词造句。

中高段阅读教学应重点关注作者是怎样写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开展:

第一是语言,这是最关键、重要的;第二是篇章结构、顺序、线索;第三是作者的基本表达手法。

中高段教学尽量少纠缠于写了什么。

第四、各课时的任务合理安排。

(以3课时为例,2、3课时的内容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

第一课时: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低段教学识字量大,往往忽视读课文,要知道识字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

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字音,包括生字、多音字等的读音。

把认读单独的生字新词与放入文中读结合起来,要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识字的能力,自主识字的能力。

识字量大时,要注意分散难点,按课时分解任务或侧重点,解决字音放在第一课时,解决字义放在第二课时,最后一课时指导学生写字。

学生个人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熟悉生词,把课文读正确。

无论哪个年级,在多种形式的通读课文中,一定要落实好“读通课文”这一人人必须达到的“下限”,这是阅读教学的“底线”。

读通课文,就是学生对课文在初读阶段经反复诵读之后,能达到基本读通的要求,即读得不错、不漏、不添、不倒、不破(不读破句),比较顺畅地读完课文,这在阅读教学全程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特殊位置。

如果学生连课文还读不通,教师就架空地进行人文讲析又有什么作用呢?

要以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读书,把课文读通。

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画画批批注注,做到能读出自己的一点感情,读过后一是谈出一点自己的感受,二是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内容方面的、词句方面的、表达方面的……);

中段教学第一课时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高段教学还要理清文章的篇章结构、顺序、线索,整体把握写了什么,也就是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精读文本,领会写法。

1、理解主要问题:

教学中一定不能逐句逐段讲解。

要在学生熟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重点理解。

(1)、以文后问题为重点,不要去提许多细小的问题搞满堂问。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将学生提的问题与课后问题综合起来成两三个主要的问题。

(2)、这些问题要训练学生自己读懂,不是由老师讲懂。

(3)、结合理解问题,要抓住重点段,训练学生理解词句,结合课后相关习题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

这些词句包括重点词句、难点词句、有特色的词句。

(4)、学生回答问题时要训练学生表达,让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来回答,尽可能说得清楚、完整、响亮。

(5)、训练学生读得有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领悟课文的写法。

中、高段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不仅要抓理解,更要抓表达。

不要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品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做到读写结合。

同时,引导学生学说的意识一定要强。

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不同。

精读课文就是引导学生具体感悟作者是怎样写的,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

把教师“逐段讲问”的时间让出来。

教学时要克服串讲串问,要重点体会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句式,为什么要这样写。

使学生既知道在表达上哪些地方好,又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好。

只有这样,才谈得上迁移与运用。

教学时,可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进行体会。

课文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并不是所有的表达方法都要去学。

要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特点,来确定学习本次课文的哪些表达方法,不可面面俱到。

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课时:

拓展训练,培养能力。

本课时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练,把学生的知识通过训练转化为能力。

拓展训练包括内容的拓展和知识方法的拓展。

对课文的内容的拓展要少一些,重点是知识方法的拓展训练。

(1)、生字多的课文,可以指导学生书写,或听写检查;

(2)、可以引导学生用一些新词、生词造句,或用课文后面的词语,利用文章内容写一段话;“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类似的。

(3)、学习了文章的写法之后,应该引导学生模仿,学习写片段。

日期:

2013.9.25

地点:

中心校阶梯教室

主讲:

晏述和

内容: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也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学习起来不仅不觉得苦和累,反而会感到其乐无穷,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

如果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就会缺乏积极主动性,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

”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听老师的话,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科目,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

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

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不要走进教室就扳着脸孔,而应是把“微笑”带进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应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以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民主,创造轻松的环境,让学生多说、多动手,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练习时遇到疑难问题时与学生展开讨论,为他们解难,使他们感到我们是同老师共同解决问题。

对待学困生,不讽刺,不挖苦,和他们一起找根源,耐心辅导。

要承认差别。

有些学生尽管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成绩也不会很理想。

寸有所长,有好多学习上不很拔尖的学生,到了社会上却是很有出息。

所以,我们无论如何不要冷落他们,要关怀、爱护他们,让他们在老师的信任、关怀中挺起胸来。

二、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心设疑质疑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

学生因为对某些现象觉得奇

怪,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急于找到答案,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教学活动中设置疑点,制造悬念。

以疑诱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努力运用直观教具、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具,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形成表象。

把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诱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人的认知是从感性开始的,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储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意识打破时空界限,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效率。

3、变换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课堂教学不能采取单一形式。

讲授方法上要注意灵活多变,力求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应采取多种教法,如竞赛式、游戏式、讨论式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开展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

因为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

竞赛对学习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也应该适当安排游戏。

如:

“夺红旗”“对口令”“智力大冲关”等游戏,让学生活动,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在轻松中学到了知识。

三、成功的心理体验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因为学得好才喜欢学习的。

学习上,当学生克服了种种困难,突破了一道道难关,心理上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会感觉越学越有劲。

因此,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把重难点讲得浅显易懂,让学生学得懂,学得好,产生成功感。

其次,教师要善于提问。

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教师提问时必须因人而问,让学习好的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学习中等的回答一般性的问题,学习较差的回答较简单的问题。

这样,学生回答的成功率就高,就容易产生学习的成功感。

再次,教师要坚持表扬为主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得好,问题回答得正确,知识掌握得牢固,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表扬和肯定。

但是,有时学生对某一知识学习理解得不很全面深刻,问题回答得不够全面准确,教师除了给以补充完善外,还给学生适当的肯定和鼓励,甚至,有时小小说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和某一问题的回答完全是错误的,但只要他学习努力,教师也要对这种精神给以肯定。

只有做到了以上这些,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就非常善于运用成功来激发学生兴趣。

于老师改过的作文本,到处是赞赏学生写得好的波浪线,圆圈,大红星随处可见。

在他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夸奖学生的话。

于永正认为:

激发兴趣,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的最好办法是让他们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好的人不断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验成功的欢乐,尝到胜利的喜悦。

日期:

2013.10.10

地点:

中心校阶梯教室

主讲:

张家平

内容:

莫让阅读教学有“来”无“回”

张志公先生说过,阅读教学“要引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

”意思就是阅读教学要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情感熏陶。

这就是所谓的“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清楚为了表现内容和思想感情,作者是怎么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

这就是所谓的“回”。

放眼目前的阅读教学包括一些观摩课,多数都是有“来”无“回”的教学。

我们的语文课常常较多地研究课文的内容与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写了什么和为什么写,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要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

因此,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形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还要有机地进行写作练习。

下面,笔者以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片段为例,简析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进行写作练习。

一、模仿课文的写法。

这是于永正老师教学《月光曲》的片段:

师:

同学们,请看小黑板上的一句话。

(出示小黑板)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师:

屋子里真的披上了银纱吗?

生:

不是,这是比喻,把月光变成银纱。

师:

这是由月光引起的联想。

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再加上适当的联想,文章的

内容会更充实,更深刻,更感动人。

(板书:

联想)联想部分一般都是用“他想”、“好像”、“仿佛一类的词引出来,这是个很重要的标志,当然也有不用的。

于老师请学生读第9节,看看哪些地方写的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句子是联想。

然后,于老师又出示去掉了联想的句子,让学生比较。

通过对比,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写文章的时候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很具体,又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接着,于老师将短文《大公鸡》发给学生,让学生划出联想的句子,再想一想,如果去掉了这些句子会怎么样?

加上去有什么好处?

在学生认真阅读全文,划联想的句子后,于老师让学生汇报。

学生会区别实在事物和联想,也体会到了加上联想的好处了。

这时,于老师说:

同学们,我这里还有一篇短文,写得不错,我想如果能适当加点联想,文章就会更美。

请你们看看,能不能加以补充。

荷花

多美的荷花啊!

碧绿的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

白荷花、红荷花竞相开放,全开的、半开的,姿态各异,争奇斗艳。

一朵刚刚绽开的花骨朵躲在一片荷叶后面,一只蜻蜓在上边飞来飞去。

学生认真读,认真修改,加上联想。

老师巡视。

师:

大多数同学修改好了,有的修改得相当出色。

谁来读一读?

于老师请几个同学读修改过的短文,一篇比一篇精彩。

以上教学片断启示我们:

课文写作上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都去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学习写作的重点,引导学生揣摩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此基础上,及时让学生模仿练习,形成能力。

为了高效快捷,可以只写一个片段。

二、补充课文的空白

由于表达的需要,课文中常常留有许多“空白点”。

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点,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补充与课文内容对应的画面,以拓展内容空间,起到深化理解,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教学《再见了,亲人》的第二课时,于永正老师说:

既然是话别,就应该是双方的。

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

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说的话,会说些什么呢?

接着,老师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的身份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

接着,于老师又以怎样写大娘说的话为例,对学生进行必要地指导。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得非常好。

老师分别请不同身份的学生来读自己写的话,对学生写的话进行随机指导。

一位“大娘”身份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志愿军同志们,我们朝鲜人民更不会忘记你们!

是你们帮助我们赶走了美国侵略者,重建家园。

我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我带领全村妇女给你们送打糕的时候,敌人正疯狂地向你们进攻。

虽然你们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但是仍然顽强地和敌人搏斗,把敌人打下去了。

许多战士饿昏了过去。

我真后悔来晚了!

八年来,多少志愿军招商为我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同志们,我们永远忘不了你们啊!

祝你们一路平安!

回国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好!

三、化用课文的内容。

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运用课文提供的内容写作或是说话,既能强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新型玻璃》时,于永正老师在学生把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的基础上,让学生写。

于老师说:

写什么呢?

(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

)“自述”是什么意思?

对,就是自己介绍自己。

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第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第三组写“变色玻璃自述”,第四组写“吸热玻璃自述”,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

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

在学生写好后,于老师分别请写每种玻璃的学生来念自己写的“自述”,老师则随机进行指导点评。

四、选用课文的词句。

请看于永正老师教学《庐山的云雾》的片段:

师:

同学们,今天来了许多外地的老师,他们明天要在市内游览一下。

你最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

(学生举手)不要说,先写下来。

徐州有什么好玩的?

把你最希望他们去的地方,写一段话,用上“尤其”,把希望去的地方的原因简单地写一写,最好是用上“千姿百态”和“流连忘返”。

于老师还让学生把徐州的小吃也介绍一下,也可以自己的学校写一写,写成一段话。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写完后,教师让他们交流。

师:

谁介绍玩的。

(找一女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生:

徐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我们这里有6大景点。

(师插话:

把第二次“我们徐州”删去。

)有龟山汉墓、云龙山、云龙湖、淮海战役纪念塔、戏马台和楚王陵。

我希望老师能去云龙山游览一下。

云龙山一定会让大家流连忘返。

师:

我发现一个问题,没有“尤其”这个词?

看看在哪里加上。

生:

在“我希望……”前面加一句。

于老师还让介绍学校、介绍吃的学生交流自己写的话。

如果教师经常像这样,让学生想象一种情境,用上课文中的某几个词语,写一段话,既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还能提高写作能力。

以上介绍的是常用的几种读写结合方法。

其实,结合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方法还有许多,关键是教师要有读写结合的意识。

教师有了这样的意识,才会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会是有“来”有“回”的教学。

 

日期:

2013.10.17

地点:

中心校阶梯教室

主讲:

刘强

内容:

数学新课教学基本流程《先做后教,互动生成》

(一)

关于知识、方法、规律的掌握,最佳的方法是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自己去概括。

著名数学家波莉亚也曾讲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这样自己得来的东西猜最容易理解,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

而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过程,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所以,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自己发现的东西,教师尽量不要直接讲,不要直接告诉,让他们自己去获得。

当然,如果学生发现不了或者无法发现,教师也必须讲解或告诉他。

各科教学都是如此。

关于不仅数学中要“师生互动”,各科教学中都应该“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以教材为话题的师生相互作用”。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P5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吴亚萍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师》2005.10、12、2006年的1.2期中连载了一篇文章《论小学数学教学的互动生成》,非常好。

文章介绍互动生成教学基本环节一般应该是:

一、开放的导入,学生资源生成。

在必要的复习铺垫之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注意:

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全

体学生参与)提出真实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当这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会油然而生。

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开放的导入为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留出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在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认识水平和智慧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只不过这些方案之间可能存在着差异。

这就是生成的所谓“基础性资源”。

不同学生所生成的“基础性资源”为师生互动提供提供了丰富的“互动性资源”。

由于学生间的差异,所呈现的方法和答案必然是多样的。

这就为师生的互动提供了丰富的互动性资源。

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不够开放。

二、挑选资源,同时呈现。

对那么多“基础性资源”,教师应该采用什么办法处理呢?

在学生不同方法和答案中,正确的答案、精彩的见解、独特的解题思路,常常容易引起教师给予他们极大的关注。

但是学生出现的错误中有些是非常有价值的互动性资源,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问题。

学生都对了,教师就没有必要再去教了。

学生出现的错误也是宝贵的资源,教师不能通过层层设防来防止学生产生错误,更不能回避学生出现的错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作为教学资源,教师要对其加以选择性利用。

这几种错误值得高度重视和利用:

a这种错误有典型性、代表性,是许多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B这种错误具有能突出和说明当下的教学主题。

C对错误的分析能促进生成,能促进学生产生新的思考,新的见解。

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不同方法、答案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信息,作为下一步师生互动性资源(就是用来供大家讨论的材料)。

为了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要尽可能同时呈现学生的多种典型的方法、答案,以利于学生比较鉴别,节省时间。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启发。

学生的多种方法、答案呈现出来之后,一般来说,里面可能有对有错。

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应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发表各自的看法。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帮助同伴解决思维过程中的障碍。

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当中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因素,引导学生做深入地讨论。

教师要采用倾听、捕捉、追问、启发、点拨、提炼、沟通等方式,适时介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提升思维水平。

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教师作出相应的回馈反应:

第一,当个别学生资源对于全班学生有价值时,要启发全班学生进行思考和体验;第二,当不同学生对知识有所领悟,并产生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见解时,尽管这种见解有时还比较稚嫩,教师都需要及时地进行梳理并加以提炼和提升;第三,当课堂中学生出现说不明道不清或者无法准确表达时,这正是学生思维混沌甚至混乱的具体表现,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从混沌提升到清晰。

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定位于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怎样提升思维水平呢?

1、让学生由想得少、想得慢、想得不全、想得无序逐渐达到想得多、想得快、想得全面、想得有条理。

2、能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整理,能够找出同类的共同点和不同类的区别点。

3、能将研究对象的特征用数学语言、符号、图表、算式等表示出来。

(4)、课堂总结。

当前的课堂总结,从总结的形式看,有的由于时间的局限只能有教师作总结,更多的是由学生作总结;从总结的内容看,通常是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梳理,并提炼出若干个要点帮助学生记忆,使总结局限于当下所学的内容,对学习内容缺乏提升和质疑,缺乏拓展和延伸,对学习的状况也缺乏感悟和体验,缺乏元认知意义上的反思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课堂学习的状况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例如哪些内容已经有所把握,哪些问题尚不清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他评和互评,对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具体目标的学生尤其要加以表扬和鼓励。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升。

包括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现在学习的内容与以往的相关内容进行沟通,将所学纳入已有知识网络。

对学习方法进行提炼,回忆学习的过程有哪些主要的环节步骤,我们是怎样获得知识的等等。

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思考对其他情况是否适用,进行必要的猜想和联想,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

 

日期:

2013.10.24

地点:

中心校阶梯教室

主讲:

李昌建

内容:

学生“解决问题”学习的难点与对策

(一)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就是原来的应用题,它首先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数量关系,正确列式,然后就是准确计算。

“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中的难点,难就难在准确理解数量关系,正确列式。

至于准确计算,难度相对低些。

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存在哪些问题呢?

怎样解决呢?

一、存在的问题

学生要能正确列式,涉及的相关能力和习惯比较多。

我觉得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一)、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

学生不理解题中词语的意义,不能理解其中描绘的情景,也就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例如“修一条高速公路,第一季度修了12km,第二季度修了35km,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多修的是这条公路全长的

这条高速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学生要能解题,必须要理解“多修的”、“全长的

”的意思。

有些学生往往是没注意或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关键点,造成失误。

再比如“甲地到乙地420千米。

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行驶40千米,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乙地?

”解答这个题,学生要知道“420千米”是表示的路程,“每小时行驶40千米”是表示速度,“多少小时才能到达乙地”是求的速度。

否则,做题就比较困难。

(二)、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差。

这是学生最大的难点。

学生要会思考,前提是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能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还要掌握基本思路。

有的学生拿到一个问题无从下手,教师在指导时又过于粗略,致使一些学生不知道怎样思考。

(三)、没养成细心读题的习惯。

细心读题是正确理解题意的前提和保障,这是毋庸置疑的。

例如这样两个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