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螺山旅游开发建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637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虹螺山旅游开发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虹螺山旅游开发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虹螺山旅游开发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虹螺山旅游开发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虹螺山旅游开发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虹螺山旅游开发建议.docx

《虹螺山旅游开发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虹螺山旅游开发建议.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虹螺山旅游开发建议.docx

虹螺山旅游开发建议

虹螺山旅游开发区科学考察报告

中国(辽宁)虹螺山科学考察队

(2001年8月8日-11日)

一、科学考察过程和基本结论

二、虹螺山旅游开发分项科学调查和对旅游开发的认识

1、旅游区位

2、地质与地貌

3、大气

4、植被

5、水文

6、长城遗址

三、虹螺山旅游开发前景预测

1、虹螺山旅游区域归属和旅游地位

2、旅游资源价值走向

3、市场预测

四、对虹螺山旅游开发的建议

1、旅游产品组合:

休闲、观光、求知、康体

2、开发内涵:

科学与生态旅游

3、建设生态类型的特色园林

4、质量设计

5、开发方式:

产学研一体化

一、科学考察过程和基本结论

2001年8月,应委托方葫芦岛市新大路城建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邀请,由中国科学院、新华社、国家测绘总局、辽宁经济日报社的8位专家组成的“虹螺山科学考察队”,于8日到11日,对小虹螺山(以下称“虹螺山”)及其相关地区,开展了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条件的初步科学调查。

其中,9日对虹螺山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科学考察,10日对虹螺山地区的水文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了专项调查,11日对周边地区的旅游区和旅游点进行了旅游开发环境对比调查。

考察内容涉及到大气、地质地貌、植物、地理、水文、测绘、历史、考古等方面的科学问题,从不同角度对虹螺山的环境现状和旅游开发前景,提出了初步意见和建议。

考察结束后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虹螺山具备了旅游开发的基本条件,可以考虑立项评估。

有许多制约因素需要引起注意,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解决。

同时应致力于建设有特色的旅游区,形成以生态旅游开发为核心的旅游精品,成为有名牌效应的生态型旅游地,才有可能增加成功的把握。

在旅游区建设正式启动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其中最迫切的是进行旅游资源可开发环境、开发条件、客源市场详查,获取客观、准确的科学资料和数据,考虑进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调查还提醒决策者和经营者,重视风险预测。

考察工作得到了委托方全方位的支持和协助。

考察期间,与葫芦岛市和连山区有关业务部门进行了多次业务交流。

二、虹螺山旅游开发分项科学调查和对旅游开发的认识

1、旅游区位

虹螺山位于葫芦岛市,该市地处辽西地区,介于燕山余脉和渤海辽东湾之间海陆过渡带,其东连锦州市,西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

目前葫芦岛市辖连山区、龙港区、南票区、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等6个县区,总面积10415平方公里,人口264万。

葫芦岛市有文物保护单位123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省级文保单位16处,海岸线258公里。

从国家区域旅游开发布局的角度看,虹螺山属于著名的“辽西-冀东旅游走廊”的中间部位,它距走廊的南北端点昌黎县的牛官营和北镇县的望海山交通距离分别是122公里和148公里。

它位于葫芦岛市连山区北37公里处,距葫芦岛市的重点旅游城市兴城市50多公里。

这一地理位置为虹螺山的旅游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首先,在辽西-冀东旅游走廊上,长期的开发重点是滨海旅游带,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山地旅游点的开发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虹螺山的开发将增加特色旅游地类型,这对优化走廊整体旅游结构将产生良好的效应。

第二,在葫芦岛市旅游开发框架中,对改善连山区旅游形象不突出,为本地游客提供一处新的旅游场所,作出应有的贡献。

2、地质与地貌

虹螺山山脉主山脊呈近北东走向,绵延六七公里,面积20余平方公里,属燕山山系。

虹螺山山脉山形如一条直立的鱼脊,上面有众多的裸岩凸峰,主峰717.2米。

山脊东侧以其为主轴向两侧伸展出5条近平行的支梁,支梁向下高度降低,到前沿达到200米处成为缓坡台地,高出龙泉寺近40米。

构成山脉上部260米等高线的山地岩石是由两亿多年前形成的燕山期褐色大粒花岗岩组成,260米以下的山地下部及其周围分布着距今六七亿年前形成的石灰岩(后经变质成大理岩)。

山梁间有5条沟谷,长度约1-1.5公里。

其上段沟谷多呈峡谷,顶端一般是陡峭的谷壁。

下段谷型较开阔,前沿汇成宽谷,是山前冲积扇所在地。

在虹螺山周围的山体有很标准的地质构造形态,是对虹螺山地质背景的一个补充。

花岗岩组成的山体塑造了各种地貌景观,有大面积陡立的石壁、垂直的石柱、陡峻的山峰等地形形态,可见自然景点至少有七八处。

3、大气

据观察,葫芦岛市地区工业对大气的污染极为严重。

考察期间,见到海边龙港区一线工厂上空,大约在100-200米以下,浓烟弥漫不去,这是由于大气逆温层阻隔的结果。

与此相反,虹螺山区晴空万里,大气清洁度远远高于城区,这将促进本区开发旅游的必要性。

特别是休闲度假旅游对大气质量的要求很高,如果在虹螺山开发此类旅游产品,其清洁大气的优势将立刻显示出来。

为此,建议对虹螺山区的大气质量,包括大气气溶胶、CO2、NO2、O3,以及大气中某些元素含量的测定,并与工业污染区相对比。

4、植被

虹螺山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于温暖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的北缘。

其原始植被应是以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为主的落叶阔叶林,但由于该地区受长期人为耕作活动的影响,原始植被在平原地区大部破坏殆尽,仅在局部山地有所残存。

虹螺山植被现在主要是近20年人工飞播营造的油松林(Pinustabulaeformis)和沟谷中残存的落叶阔叶林、以及山坡上人为破坏后形成的荆条(Vitexnegundovar.heterophylla)灌丛为主。

(1)油松林

除了表层无土的裸岩、部分沟谷、及阳坡土壤贫瘠处,油松林覆盖了小虹螺山40%以上的山地。

其大部为25年左右的幼林,树高2—4米,胸径10—15厘米,郁闭度0.5—0.8,构成了整个山地郁密的森林景观,在沟谷处,林下已出现了较多的蒙古栎幼树,呈现出较好的正向演替趋势。

由于抚育得当,未见病害现象(附近山地见有日本松树线虫引起的松林枯萎迹象)

(2)落叶阔叶林

主要由蒙古栎、白腊、紫椴等落叶阔叶树种组成,树高3—4米,胸径10—20厘米,郁闭度0.7—0.9,其林下伴生物种丰富,林分已具备原始林落叶阔叶林的特征,该类森林占山地森林20%左右,主要分布在阴坡水分条件较好的沟谷,林下有众多可构成观赏景观的植物,如:

毛叶锦带花(Weigelapraecox)、美丽胡枝子(Lespedezaformosa)和兴安杜鹃、丁香等等。

本类型植被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作用和观赏价值。

(3)荆条灌丛:

主要分布于常期被人类樵砍的阳坡山地和石灰岩前山丘陵,荆条与三亚绣线菊(Speraeatrilobnta)形成高0.5—1米的灌丛,郁闭度0.4—0.8。

该山地是当地重要的牧场及蜜源地。

但应逐步种植油松改变其面貌。

总之,经20余年的营造与精心养护,小虹螺山已形成了葫芦岛市少有的大面积林地,不仅成为该市宝贵的生态源,而且也成为当地难得的可供旅游的森林景观,它与当地的花岗岩山体有机结合而组合成具有某种与黄山类似的奇松、怪石山地景观资源,可以在科学保护下合理开发成山地旅游风景区,但鉴于当地植被多为油松纯林应特别注意防火与防止病虫害。

5、水文

本区见到3处露头:

第一处是龙泉寺岩洞水。

洞长10余米未见尽头,三年以前从未断流,最大出水量估计100升/秒以上,最小出水量3-4升/秒。

近两年干旱,洞水曾经出现不外溢现象,但抽水仍然能满足当地用水需求。

第二处是龙泉寺南侧“冰湖”,水流在山地中以小瀑布跌下,终年不断,水量约2升/秒。

第三处是龙泉寺北侧溪水,水量约1.5升/秒。

虹螺山溪水的集水面积约2平方公里,溪流长1-1.5公里,此范围内年平均降水600毫米左右,预计单位面积降水量60万立方米,整个区域年降水120万立方米。

由于森林茂密,地面枯枝落叶层较厚,因此地面涵养水能力强。

相反蒸散发强度也较大,所以径流系数较低,估计在0.2左右,即年径流大约为24万立方米。

其中70%为洪水径流,30%为枯水径流。

如果在考虑少量的深层渗漏和损失,基流部分大约为4万立方米。

这部分基流如果控制有力,目前可以保证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需要。

根据以上粗略计算,虹螺山当地水源十分紧张,从旅游开发的角度考虑,这些水远满足不了需要。

如开发前期游客少的情况下,可暂时勉强维持,开发后期将难以支撑。

因此必须考虑有切实的开源节流措施。

未来旅游区用水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游客生活用水,若按一人一年50立方米计算,400人一年用水2万立方米。

二是景观用水,为了增加水景观效应,初步考虑在龙泉寺南北两侧山溪内,选定适当位置,兴建一组塘坝。

每个塘坝蓄水2000-4000立方米,总蓄水量可达2万立方米左右。

4-5年后,市内青城水库建成,可考虑通过5公里管道向本区供水,届时情况可能有所好转。

为了稳妥可靠,建议进一步调查蓄水的地形、地质条件和蓄水的可能性,并进行认真的论证。

6、长城遗址

根据实地考察并参照文史资料,穿越葫芦岛市的长城被称为“辽东边墙”,该边墙长城建于1437-1442年(明正统二年至七年),是关外长城的一部分,此边墙长城向东可抵鸭绿江边。

在葫芦岛市境内长度为58公里,其中穿越虹螺山的边墙长城基本上沿山脊线运行,目前可见石墙、险山墙、土墙三种,其中以与悬崖相伴生的险山墙最典型。

虹螺山北端保存有较完好的由干垒石墙、敌楼与关隘组成的明长城。

小虹螺山近北东、南西走向的凸立于辽西平原的整个山体与人工构筑的长城连为一体,构为自山海关延至丹东虎山明长城的一处特殊的山、城合一的防御体系。

在长城学上,它有了能成为某些学者提出的我国长城东部起点为鸭绿江的重要佐证和山、城合一式筑城形式的范例。

经考证确实后,虹螺山可以独具特色的辽西明长城、自然山体长城推出,即可获得较高的人文景观价值。

边墙长城的发现,极大的丰富了虹螺山的旅游资源类型,而且由于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可使本旅游区的总体旅游资源价值上升一个档次。

三、虹螺山旅游开发前景预测

1、虹螺山旅游区域归属和旅游地位

虹螺山位于辽宁省四大中心旅游城市之一的锦州旅游圈层内,目前这一圈层内重点开发的旅游项目是凌源、北票、阜新、查海等地的特殊历史文化,锦州医巫闾山、观音洞-笔架山和兴城海滨的开发。

其中没有提及虹螺山。

从葫芦岛市旅游开发区的角度看,目前本地区旅游开发布局是“开发黄金海岸线路、形成文物古迹长廊、建设自然风光景观”,在开发建设旅游项目中,将“小虹螺山及龙泉寺”列为全市69个项目之一,不是主要开发对象。

因此认定,目前虹螺山在葫芦岛市和辽宁省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很低或没有地位。

完全属于待开发地区。

一旦虹螺山旅游区进入开发建成后,即2003-2005年,它将作为葫芦岛市一个新型旅游区的面貌出现,与现有的以海滨型旅游区形成互补,届时虹螺山旅游区的地位将予以肯定并不断提高到一定的位置。

2、旅游资源价值走向

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分类标准,虹螺山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主要有:

凸峰、奇特与象形山石、森林、长城遗址,其次有古树名木、宗教建筑、洞穴等。

虹螺山的旅游资源类型主体是奇特与象形山石和森林,类型实体面积大,数量较多,山地上部花岗岩构成的悬崖和陡壁、形态十分突出;以松林为主构成的森林面积大,林相优美,具有中档以上的质量等级。

它们共同构成本区的优势旅游资源,是支撑本区旅游开发的基本要素。

长城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较丰富,但其观赏价值和完整性不高,目前仅靠现有的资源类型不足以成为较高档次的旅游资源。

其它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因其历史文化价值不高,或体量小,或观赏价值低,对本区旅游开发只能起很小的作用。

从上述情况看,目前本区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种类很少,成为旅游开发的不利因素。

其中特别是缺少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地面的水体景观基本没有,这对于本区旅游开发是一个显著的缺点。

为改变这一状况,有必要对旅游资源进行人为加强和改造,使其出现新的面貌。

全面的园林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现有旅游资源的档次,增加新的旅游资源,其中特别是对水体景观的全面改造计划,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本区旅游资源类型的结构。

此举是考虑在有地表径流的几条沟谷中建造橡皮坝和翻板闸,在170-200米高程沿等高线开挖截流沟,把5条沟的径流集中到龙泉寺南侧沟谷中,或相邻的二条沟谷中,依此适当改善水环境,也增加新的景观和资源类型。

3、市场预测

本旅游区没有形成之前,旅游市场从外围市场考虑。

1999年,葫芦岛市接待国内游客240万人次,收入9.6亿元人民币,接待国外游客6800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2万美元。

计划到2005年,葫芦岛市接待国内游客500万人次,收入20亿元人民币,接待国外游客10000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00万美元。

2005年,虹螺山旅游区将建成开放,如果能够成功地纳入到葫芦岛市区域旅游网络中去,则可以分享其旅游市场,按最低要求计算,可以接纳当年葫芦岛市国内游客的1/100,即5万人次,旅游收入2000万元人民币。

此后在形成自身游客市场后,如果按年递增30%计算,到2010年,可接待国内游客近18万人次,收入达7200万元人民币。

考虑到虹螺山有可能建成中高档次的生态型休闲旅游区,这将扩大吸引外地游客的比例,如有强烈休闲度假需求的北京、天津和辽宁各地大中城市的游客。

四、对虹螺山旅游开发的建议

1、旅游产品组合:

休闲、观光、求知、康体

根据虹螺山旅游区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的实际情况,不宜单一地进行旅游开发,旅游产品以组合形式出现应该成为最佳选择。

未来休闲旅游市场十分广阔,可作为本旅游区旅游开发的主打产品,其间将观光和康体健身活动与休闲生活融合在一起,在这些活动中,将文化、科技知识贯穿进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开发内涵:

科学与生态旅游

虹螺山是以原始生态环境为号召力的旅游区,坚持生态旅游方向应成为旅游区建设的首要任务。

“生态旅游”是以科学的观点,认识和解释生态对象,以科学的方法,处理旅游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所以虹螺山旅游区开发的实质也是科学与生态旅游。

这一设想符合当前和未来旅游区开发的主体方向,生态旅游发展很快,在不久的将来势必将占据旅游业的核心位置。

生态旅游作为符合21世纪人类追求的新型旅游产品,将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

虹螺山是一个新建旅游区,它不应该再延续旅游经济的粗放状况,应集中开发旅游精品,形成品牌。

3、建设生态类型的特色园林

本区实际上是一处以自然景观为主,以接待游客进园消费而进行必要的人工建筑物为副的大型生态园林,应按生态园的要求设计和建设,这个生态园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旅游生态社区,它以生态发展为指针,将以接待和培育生态旅游者和以环境教育为宗旨的建筑物、服务设施及优良的景观、生态环境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为游客提供一处整体结构和谐,管理素质较高的生存环境空间。

要致力于建设特色旅游地,非此将难以成为卖点和打开市场。

在生态项目设置上坚持生态旅游行为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生态建筑

在龙泉寺一带宽谷和台地附近建设部分休闲住宿建筑,此类建筑应注入生态内容或考虑生态包装,如建筑物的结构、朝向,建筑物使用的材料等均要符合节能、安全的需要,最大程度实现生态化。

居室中的自动保温设施、天然采光与自动通风设施。

(2)生态能源与水源

采用有效节水节能方式,如广泛使用太阳能加热循环水,在居住区使用太阳灶和生物能源,设置雨水集流装置,开发地下清洁饮用水;运输工具使用清洁能源。

注意加强对旅游区生态环境监测。

在环境保育和环境卫生方面,最大规模地使用再生资源。

(3)生态路径

建设旅游区内公路环道,注意隐蔽并与整体环境和谐,交通工具使用清洁燃料。

在环道上开设若干步道出口,步道用当地花岗岩、大理石石材或砂石铺设。

(4)生态展示与演示

开辟专门厅室开展生态观摩、生态展示与生态演示内容;可使用多媒体技术,信息交流的自动显示自动传输技术,充分载负虹螺山及相临地区地理信息系统稀料和数据,突出其中生态环境与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界面主体。

(5)科技健康游乐

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到区内的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上,使其中的休憩、娱乐、康体健身、生存实验等旅游活动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生动、有趣,于平易的旅游行为中增长知识和技能。

(6)生态食品生产

建立生态温室生产绿色食品,温室中的温度湿度自动调节设施和节水灌溉技术。

坚持在旅游区内天然和生态食品供应。

这些生产场所和生产过程均可成为旅游项目。

(7)生态型旅游设施及其服务

生态厕所、垃圾分类、现代垃圾管理、设施掩蔽、快餐服务等系列。

(8)生态管理

在管理和旅游方式方面,制订生态旅游管理计划并监督执行;规范区内的生态标识,对区内项目介绍牌和导游标识牌,尽量使用当地材料,要突出其中的生态内容;制订培养生态旅游者计划;提倡与部署生态自助方式旅游。

4、质量设计

本区应具有中高品位,营造朴实、宁静、清洁、内涵丰富、人地和谐的整体氛围。

按国家旅游区(点)的A级标准规划和设计,建成后申报。

5、开发方式:

产学研一体化

(1)组织

成立以连山区协调下的虹螺山旅游区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包括旅游区内所有利益集团,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

建立以新大路公司企业为主的经营管理体制和以企业家为主的领导群体。

考虑到生态旅游属于高档次的科学旅游,需要建立起一个由行政官员、企业家、生态专家、旅游学家组成的咨询组。

或在必要时由管理委员会委托有关科技单位和专家解决旅游区运行中的专门问题。

(2)企业策划与项目建设

为使旅游区健康持续发展,制订企业内各项方针、政策、规程。

建立员工专业培训制度。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各类规划和区域合作计划。

当前需要进行旅游资源详查,在外围旅游圈层中开展虹螺山旅游市场调查。

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调整更新旅游开发思路。

(3)市场开拓

成立虹螺山旅游区所属的旅游公司和旅行社。

与葫芦岛市和兴城市、锦州市及其外围京津地区、辽宁地区旅游集团、旅游区域建立常规业务联系。

 

中国(辽宁)虹螺山科学考察队

 

2001年8月12日

【附件】虹螺山地物测量表

经度

纬度

高度

地名

属性

120°50′05″

40°56′18.5″

147m

龙泉寺

龙泉寺[07:

28]

120°49′46.7″

40°56′06.4″

216m

石猴沟

向下一点花岗岩,下10米大粒岩[8:

01大石头]

120°49′45.1″

40°56′04.3″

211m

花岗岩带

飞播油松林区(南侧)

120°49′10″

40°55′59″

297m

溪水

溪水、大石头、花岗岩

120°49′08″

40°55′59.7″

339m

上石湖〈41号〉

上方约50米为溪水瀑壶口,常年流水[8:

54]

120°49′05″

40°56′04″

407m

龙头岩、奇松〈42号〉

[9:

20]

120°49′03.6″

40°56′04.6″

435m

东坡松林

山脊东侧为茂密松林,西侧灌丛沟、花岗岩

120°48′45.4″

40°56′16.3″

624m

三截楼(碧云阁、瑶池宫)

石头花岗岩制成

[10:

57],三截三层石亭

120°48′38.0″

40°56′09.9″

719m

主峰〈56号〉

烽火台基座、橡树(误差4.5m)

120°49′07.3″

40°56′53.9″

513m

望海寺遗址

有古松(三四百年)、有一亩草丛

120°50′01.9″

40°56′17.8″

PANE

古松树(位龙泉寺南)

120°50′11.8″

40°56′17.8″

SHOP

一个小商店,位于路边,位于酒厂东

120°49′28.9″

40°56′51.1″

SHTAO

山核桃

120°48′54.2″

40°56′31.3″

STD

石头顶

120°49′58.5″

40°56′17.3″

STM

石头台

120°50′05.4″

40°56′16.6″

SUITAN

龙泉寺边水潭

120°49′03.9″

40°56′16.6″

XL

溪流(龙泉寺)

120°49′33.5″

40°56′50.5″

ZHENZ

榛子树

120°49′57.4″

40°56′41.3″

184m

水坑〈093〉

溪流、取水坑流量约两升

120°49′06.6″

40°56′29.8″

556m

SZT

梳妆台

120°49′56.7″

40°56′16.9″

HOLE洞

龙泉寺水源洞口

120°48′36.9″

40°56′19.9″

LFK冷风口

位于山脊U安豁口,有清凉风,很爽

120°50′02.8″

40°56′44.6″

溪流CL11

分支溪流,位于龙泉寺山北侧谷地

120°50′09.1″

40°56′06.8″

村(CUN)

农舍

120°49′49.7″

40°56′05.4″

GG

干沟

120°49′40.4″

40°56′34.3″

GUKO

谷口

120°49′07.6″

40°56′54.0″

WHS

望海寺

120°50′07.0″

40°56′44.2″

XL1

溪流,位于龙泉寺山北侧沟内

120°50′02.5″

40°56′43.6″

XL12

溪流,位于龙泉寺山北侧谷地

120°49′08.3″

40°56′54.4″

ZSHU

独立枣树

120°49′10.6″

40°56′51″

484m

古水井

望海寺附近,一眼水井

【全文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