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级古诗文言文翻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350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7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八年级古诗文言文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鄂教版八年级古诗文言文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鄂教版八年级古诗文言文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鄂教版八年级古诗文言文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鄂教版八年级古诗文言文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八年级古诗文言文翻译.docx

《鄂教版八年级古诗文言文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八年级古诗文言文翻译.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八年级古诗文言文翻译.docx

鄂教版八年级古诗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1)过故人庄:

选自《孟襄阳集》。

过:

造访。

故人庄:

老朋友的田庄。

(2)过:

拜访,探访,看望。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3)具:

准备,置办。

(4)鸡黍:

指烧鸡和黄米饭。

黍(shǔ):

黄米饭。

(5)邀:

邀请。

(6)至:

到。

(7)合:

环绕。

(8)郭:

古代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9)斜:

[xiá]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10)开:

打开,开启。

(11)轩:

指有带窗户的长廊或小屋。

(12)面:

面对。

(13)场圃:

场:

打谷场;圃:

菜园。

(14)把酒:

拿起酒杯。

把:

拿起。

(15)话:

闲聊,谈论。

(16)桑麻:

这里泛指庄稼。

(17)重阳日:

阴历的九月九重阳节。

(18)还(huán):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19)就菊花:

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就:

靠近、赴、来。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菊花:

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

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作品译文

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黄米饭,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

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菊花酒,一起观赏菊花的美丽。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注解:

江村:

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是受安史之乱影响较小的西南富庶之乡。

唐肃宗上元元年,经过四年流亡生活、备尝颠沛流离之苦的诗人来到这里,终于有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赏析】

  浣花溪,单这个名字就给人无穷的美。

当年老杜避祸于此,难得的暂时安居之地,也让老杜获得更多的诗的敏感。

我们从这首诗里能读出些什么呢?

诗首联写两事。

一直点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浣花溪清澈的江水,弯弯曲曲地绕村而流,着一“抱”字,把清江绕村而流的情势赋予很形象的动感,看似信手拈来,实在又见功力;二写长夏之情状,长夏本该是酷热难熬的,但诗人却以“事事幽”状之,这就引出我们的好奇。

当我们看过颔联、颈联后,才恍然: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这真给我们很好的享受,清幽,清静,真合一“幽”字呢。

从艺术手法上看颔联,“自”与“相”上下句对,“去”与“来”“亲”与“近”当句相对,整个一联就给人轻快婉转的感觉;而颈联直描老妻稚子情状,我们看到是最为纯朴的生活,棋局最宜消夏,清江当合垂钓。

一切都绾合在”事事幽“上。

但尾联却又让我们看到这个“幽”字还有别一番滋味。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浣花溪虽好,但居于此的生活却要靠故人接济,安慰之中又隐多少凄凉和无奈!

更何求?

真的没什么可求了吗?

不是,这不过是诗人更无奈的一声长叹罢了!

钱塘湖春行[xīng]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

822年(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825年(宝历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注释

1.孤山寺:

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

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

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

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

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

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

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

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

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

向阳的树。

7.新燕:

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

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9.乱花:

纷繁的花。

渐:

副词,渐渐地。

欲:

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

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

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

刚够上。

没:

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1.湖东:

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

百游不厌。

足,满足。

13.阴:

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

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白堤全长1000米。

全文翻译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宋朝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1蕲水清泉寺”,在今湖北浠水县。

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曾游此寺。

“蕲”,音qí。

②“兰芽”,兰草的嫩芽。

4萧萧”,形容雨声。

“暮雨”,傍晚下雨。

“子规”,即杜鹃鸟。

④“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白居易的诗句,意为不要叹息年华易逝。

白居易在《醉歌示妓人商玲珑》一诗中,称“黄鸡催晓”,“白日催年”,人就是在黄鸡的叫声、白日的流动中一天天变老的,因此他慨叹“腰间红绫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

“休将白发唱黄鸡”。

“白发”,指年老,“黄鸡”,指代白居易诗中的年华易逝的感慨。

全句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老了就消极悲观,人生也会返老还童。

【简析】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

词的上阕描绘兰溪美景:

浸在溪中的兰草的嫩芽,不见泥泞的松间小路,下个不停的潇潇暮雨,婉啭啼鸣的杜鹃,构成了一幅清丽、洁净又富有生机乐趣的图画,抒写出诗人轻松、愉悦、恬然自得的心情,为下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下阕以反诘起句:

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

然后即景取喻,道出了富有人生哲理意味的诗句:

“门前流水尚能西。

”意思是门前的溪水还能东流转为西行!

言外之意,人不应把老视为畏途,只要心态好,老也可变为年轻。

结句又反用白居易的诗意,再次奉劝人们不要叹息年华易逝,人生也会返老还童的。

苏轼在被贬中尚能不以逆境为患,唱出如此乐观的曲调,展现了他旷达的胸怀,给人深刻的启示。

该篇为词人远谪黄州,托病游清泉寺所作,上片写请泉寺风光,下片融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奋发向上的议论。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

“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fū)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

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注释

国:

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

被攻破。

深:

茂盛;茂密。

城:

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感时:

感伤时局。

恨别:

悲伤,悔恨离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两句互文,译为: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惊:

使……惊动。

烽火:

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

这里指战争。

家书:

在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给家庭写的信。

(当时杜甫家住鄜(fū)州城外羌村)

连三月:

连续多个月。

抵万金:

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抵:

值。

白头搔更短:

白头发越抓越少了。

白头:

白头发。

搔:

抓,挠。

短:

少。

浑欲不胜簪:

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浑:

简直。

欲:

将要;就要。

不:

禁不住。

胜:

能承受。

簪:

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束发,所以用簪。

[1]译文

【现代文译文】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

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繁花也伤感国事,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增离恨。

多个月战火连续不断,长久不息,

家书珍贵,一信难得,足矣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头发,越搔越稀少,

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南园十三首(其四)

李贺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

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

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

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终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夸父逐日

《山海经·大荒北经·夸父追日》载: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

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

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

捋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夸父,《山海经·中山经·夸父山》载: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

其木多棕、楠,多竹箭。

其兽多【牜乍】牛、羬羊,其鸟多鷩。

其阳多玉,其阴多铁。

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

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

【译文】

黄帝王朝时代,在北方大荒之中,有座山名叫成都载天。

山上有个人。

耳朵穿着两条黄蛇,手中握着两条黄蛇,他名叫夸父。

后土生了信,信生了夸父,夸父不自量力,想追逐太阳的影子,在禺谷就赶上了。

将要到黄河喝水而黄河水却不够喝,将要跑到大泽,还没到,就渴死在这儿。

应龙已经杀死蚩尤,又杀死了夸父,便到南方去居住,因此南方便多雨水了。

从常烝山再往西九十里,有座山名叫夸父山。

夸父山上生长的树木大多是棕树和楠树,还有很多小竹丛。

山中的兽类主要是【牜乍】牛、羬羊,鸟类主要是锦鸡。

这座山的南麓有很多玉石,北坡有很多铁矿石。

山的北麓还有一片树林,名叫桃林,方圆三百里,林中有很多马。

湖水从这山涧中流出,再向北流入黄河。

湖水中有很多珚玉。

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

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

译文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女娲补天

《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ǎn)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译文:

远古之时,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坍塌了,大地开裂;天有所损毁,不能尽覆万物,地有所陷坏,不能遍载万物;火势蔓延而不能熄灭,水势浩大而不能停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

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原,用芦灰来堵塞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愚公移山

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

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rǔ)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损魁(kuí)父(fǔ,轻声)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hèdān)者三夫,叩(kòu)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qū,弯弯曲曲的意思,而qǔ只用于歌曲)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huì)!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hè),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sǒu)亡(wú)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ó)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jì)之南,汉之阴,无陇(lǒng)断焉。

[2]

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思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拍摄过同名的纪录片。

后导演吴家骀以其为蓝本拍摄了三十集同名电视连续剧。

毛泽东有名篇《愚公移山》、徐悲鸿有名画《愚公移山》传世

注释

1.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方七百里,就是四周各七百里。

古代计算面积,用截长补短的办法,把不规则的边长变成正方形,再计算它的面积。

4.高万仞——形容极高;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7.且——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9.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以……为苦。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绕远。

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13.汝——你。

这里是复数“你们”的意思。

14.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指,直。

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16.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汉阴,汉水南岸。

17.献疑——提出疑问。

18.以——凭借。

19.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

杂然,纷纷的样子。

许,赞同。

20.君——称呼“您”。

21.损:

——削减。

22.曾(céng)——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可译为“连……都……”。

23.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

24.丘——土堆。

25.置——安放。

26.且——连词,况且。

27.焉——疑问代词,哪里。

28.荷(hè)——扛。

29.夫——成年男子。

30.叩:

敲,凿。

30.箕畚(jīběn):

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31.孀(shuāng)——孀妻,寡妇。

32.遗男——遗孤,孤儿。

33.始龀(chèn)——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龀,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

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或换牙。

)龀,换牙。

34.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

易,交换。

节,季节。

35.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

反,通“返”,往返。

焉,语气助词。

36.河曲(qū)------古地名,因河水弯曲而得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

37.叟(sǒu)——老头。

38.甚矣,汝之不惠——哎,你太不聪明了。

这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句,先说“甚矣”,有强调的意味。

甚矣,太,非常。

39.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40.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也可译为难道。

41.长息——长叹。

42.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草木。

4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彻,通。

44.穷匮(kuì)——穷尽。

45.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

虽,即使。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6.苦——愁。

47.亡(wú)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亡,通“无”,没有。

48.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

操,持。

49.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其,代愚公。

已,停止。

50.帝——神话中的天帝。

51.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感,被……感动。

52.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53.负——背。

54.一厝朔东——一座放在朔方以东地区(朔东,现在山西北部一带)。

55.厝(cuò)——通“措”,放置。

56.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57.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58.陇断——陇通“垄”,高地。

断,隔绝。

即垄断,山冈高地。

59.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60.焉——语气助词,无义。

61.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

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

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62.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古今异义

(1)指

古义:

直,一直

今义:

手指;用手指

(2)曾

古义:

连……都

今义:

曾经

(3)毛

古义:

草木

今义:

毛发

(4)阳

古义:

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

太阳

(5)阴

古义:

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

阴天

(6)诸

古义:

之于

今义:

各个、许多

(7)息

古义:

叹气

今义:

休息

(8)虽

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9)已

古义:

停止

今义:

已经

(10)方

古义:

方圆

今义:

常指矩形

(11)惩

古义:

苦于

今义:

惩罚

(12)苦

古义:

今义:

能燥,能泄,能坚的药味

(13)荷

古义:

今义:

莲,又称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

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是印度的国花。

词性活用

1险: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

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箕畚装石土。

3面:

名词活用作状语,面向着。

4聚:

使动用法,使......聚,相当于:

“把......召集在一起”。

5苦:

形容词作动词,愁

一词多义

1.其惧其不已也【代词,他】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帝感其诚【他】其妻献疑【他的】

2.之以君之力【的】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跳往助之【代词,代指愚公】

3.且 年且九十【将要,快要】 且焉置土石【况且】

4.焉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始一反焉【加强语气】

5.而面山而居【表示修饰】何苦而不平【表示承接】而山不加增【表示转折】

通假字

1.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4.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5.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6.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文言句式

倒装句

1.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

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了】

2.且焉置土石?

倒装句,疑问代词“焉”提前。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倒装句,定语“三夫”后置。

4.告之于帝。

倒装句。

状语“于帝”前提。

5.何苦而不平?

被动句

1.帝感其诚。

被动句。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省略句

1.(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此句中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省略句,省略主语愚公。

3帝感其诚。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帝感于其诚。

4.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译文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占地)方圆七百里,高七八万尺,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大山北面堵塞交通,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

“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在汉水南岸到达,可以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成。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

“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众人纷纷说:

“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率领(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开垦土地,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刚刚换牙,跑着去帮助愚公。

冬夏换季,(他)才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一位聪明的老者讥笑愚公并制止他(干这件事),说:

“你太不聪明了!

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我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愁挖不平?

”河湾上的智老头没有话来回答。

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天帝。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

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3]

人有其宝(《左传》)     

宋人或①得玉,献诸②子罕。

子罕③弗④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⑤,玉人以为宝也,故⑥敢⑦献之。

”子罕曰:

“我以⑧不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