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生物二轮素能演练提升12人体稳态和免疫调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324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生物二轮素能演练提升12人体稳态和免疫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素能演练提升12人体稳态和免疫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素能演练提升12人体稳态和免疫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素能演练提升12人体稳态和免疫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素能演练提升12人体稳态和免疫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生物二轮素能演练提升12人体稳态和免疫调节.docx

《届高三生物二轮素能演练提升12人体稳态和免疫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生物二轮素能演练提升12人体稳态和免疫调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生物二轮素能演练提升12人体稳态和免疫调节.docx

届高三生物二轮素能演练提升12人体稳态和免疫调节

素能演练提升(十二)

(内容:

人体稳态和免疫调节 满分:

100分 时间:

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图1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

图2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图1中,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需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

B.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引起图1中A液减少

C.图2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D.图2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④

解析:

图1中,血液中的氧出红细胞跨过1层生物膜,出毛细血管跨过2层生物膜,进组织细胞跨过1层生物膜,进入线粒体跨过2层生物膜,共穿过12层磷脂分子层;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会引起图1中A液增加;图2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激素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Y是促甲状腺激素,则①②促进,③④抑制。

答案:

C

2.(2015山东淄博一模)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反射弧结构和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兴奋传导方向依次为A、C、B、D、E

B.图甲中B处,兴奋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图乙中三大系统产生的信号分子进入内环境后只被本系统细胞、器官识别

D.免疫系统释放的信号分子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

解析:

分析图甲可知,A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由神经细胞C的感觉神经末梢部分构成,E为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由神经细胞D的运动神经末梢部分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构成,B为神经细胞C与D相接触的部位,即突触,因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图甲中的兴奋传导方向依次为A、C、B、D、E,A项正确;兴奋在突触处发生的信号转化是: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项正确;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构成,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被本系统之外的细胞、器官识别,例如,几乎全身的细胞都能识别甲状腺激素,C项错误;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D项正确。

答案:

C

3.(2015浙江六校联考)下列图解正确的是(  )

A.H+

血浆

血浆pH升高

B.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

突触后膜兴奋

C.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D.较低血糖血液

胰岛B细胞

胰高血糖素

血液

血糖浓度升高

解析:

H+进入血浆后,会与缓冲物质反应,从而使血浆pH不会下降太多而维持基本稳定,A项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B项错误;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后,经过摄取和处理暴露出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会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C项正确;当血糖含量较低时,会刺激胰岛A细胞,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项错误。

答案:

C

4.科研发现,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下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关系示意图。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图示免疫细胞为T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为淋巴因子,可以促进浆细胞的增殖分化

B.若把图中免疫细胞换成甲状腺细胞,则图中表示的激素可能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C.图示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免疫细胞属于效应器,在突触前膜上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D.图中的神经递质和激素都属于信号分子,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失去活性

解析:

T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A项不正确;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直接受到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控,B项正确;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或腺体构成的,C项正确;神经递质和激素都属于信号分子,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失去活性,以避免造成持续的影响,D项正确。

答案:

A

5.(2015北京东城区期末)右图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消耗速率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无论图中何种运动强度下,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始终等于O2的消耗量

C.bd段无氧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乳酸大量积累导致内环境pH持续下降

解析:

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b段氧气消耗速率逐渐增加,血液中乳酸水平低且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以有氧呼吸为主,bc段乳酸水平逐渐增加,说明无氧呼吸逐渐加强,cd段氧气消耗速率较高,血液中乳酸水平升高,说明该阶段在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不断加大,A项错误;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因此不论何时,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都等于O2消耗量,B项正确;无氧呼吸过程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释放的能量少,大部分能量存留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C项错误;如果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血液中乳酸水平过高,但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不会导致内环境pH持续下降,D项错误。

答案:

B

6.(2014北京理综,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解析:

考查体温调节过程和激素的分泌和作用,难度较低。

冬泳时,受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同时,下丘脑可以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再通过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提高代谢,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

答案:

D

7.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多肽,下图为该激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

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

下列有关该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注: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激素与神经递质不可能作用于同一细胞

B.过量饮酒可导致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

D.一种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激素

解析:

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细胞,可以和神经递质作用于同一细胞,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过量饮酒会抑制ADH(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尿量增加,B项错误;根据题图可以看出抗利尿激素能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C项正确;某些细胞可识别多种激素,如垂体细胞,D项错误。

答案:

C

8.选取健康大鼠,给予某种刺激处理,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刺激可能是注射葡萄糖溶液

B.开始刺激后小鼠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快,但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并不加快

C.胰岛素增加时胰高血糖素同时减少,说明两者在调节血糖浓度时是协同作用

D.若要证实胰岛素能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胰岛素后检测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来确定

解析:

注射葡萄糖溶液,或是电刺激下丘脑中控制胰岛的中枢部位都可能出现图示变化;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会促使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和加快对葡萄糖的利用和贮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时是拮抗作用;要证实胰岛素能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需在注射胰岛素前后检测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进而得出结论。

答案:

A

9.(2015四川理综,5)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解析: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不需要水浴加热,A项错误。

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出现组织水肿,B项错误。

链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高尔基体,C项错误。

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项正确。

答案:

D

10.(2015山东青岛一模)2014年西非地区爆发了埃博拉疫情。

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RNA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BV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B.EBV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C.在T细胞和EBV的共同刺激下,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D.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破坏被EBV侵染的细胞

解析:

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能力,A项错误;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不能直接与该病毒结合,B项错误;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和抗原的共同刺激下,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项错误;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破坏被EBV侵染的靶细胞,使之裂解死亡,D项正确。

答案:

D

11.(2015福建理综,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解析:

由题目可知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为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免疫反应过度,攻击自身正常组织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病,A项正确。

患者的胰岛B细胞死亡,故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B项错误。

效应T细胞通过与胰岛B细胞直接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项错误。

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会加剧胰岛B细胞的死亡,从而使病情加重,D项错误。

答案:

A

12.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图中的曲线相符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③

C.③①②

D.①①②

解析: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体温保持稳定,因此酶的活性不变,对应曲线②;环境温度降低,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产热,对应曲线①;低温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水分减少,因此尿量增多,对应曲线①。

答案:

D

13.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同时能合成e激素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⑥上图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⑤D.④⑤⑥

解析:

形成冷觉和热觉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作用于垂体;皮肤中的特定结构是效应器,如汗腺、皮肤血管等,且皮肤中分布有冷觉感受器。

答案:

B

14.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

C.结构③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

D.血糖降低能直接刺激胰岛和肾上腺分泌相应激素

解析:

由题中的图形信息得出,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结构③对血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所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肾上腺分泌相应的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控制的,不是由血糖降低直接刺激的。

答案:

D

15.激素在调节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含量升高会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解析:

血糖含量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寒冷刺激会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故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最终由垂体后叶释放,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9分)(2015广东理综,27)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对各种应激刺激(如寒冷刺激、病菌入侵等)做出反应。

(1)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        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    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2)受寒冷刺激后,人体通过下图所示途径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其中激素A、B分别是                、             ;过程①的调节机制称为        。

 

(3)儿童按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

此后当外界结核杆菌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     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主要过程是:

                 ,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    。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

对于第

(2)题要正确分析图示过程。

(1)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发生骨骼肌战栗所进行的是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突触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2)图示是一个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图。

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

(3)浆细胞是唯一产生抗体的细胞。

接种完卡介苗后,当结核杆菌再次侵入时,记忆T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结合使其裂解死亡。

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

(每空1分)

(1)脊髓 神经冲动 突触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负反馈调节

(3)浆细胞 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 凋亡

17.(9分)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

(1)在饥饿时,如果X是血糖,在a→b时段,血糖浓度这一变化主要是通过     的分解等过程实现的;b→c的变化过程与血液中     (激素)的上升有关。

 

(2)如果X是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导致血浆渗透压    和尿液中尿素的浓度    。

 

(3)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    。

如果X是CO2,c→d时段,呼吸强度会    ,参与该过程调节的是            。

 

(4)如果X是甲状腺激素,请用箭头和文字描述c→d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

解析:

(1)如果X是血糖,在a→b时段血糖浓度的升高主要是肝糖原的分解,肌糖原不能分解;bc段血糖含量下降主要是胰岛素发挥降血糖作用的结果。

(2)如果X是抗利尿激素,c→d时段表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因此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大,血浆渗透压降低,有利于尿浓缩,让尿液中尿素的浓度提高。

(3)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如果X是CO2,c→d时段,CO2浓度增大,呼吸作用增强,CO2作为化学物质参与调节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最终使呼吸作用增强,呼吸频率增加则肯定有神经调节的参与,因此整个过程存在神经和体液调节。

(4)如果X是甲状腺激素,则分级调节是指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这样的调节模式。

答案:

(每空1分)

(1)肝糖原 胰岛素 

(2)增加(大) 降低 提高 (3)脑干 增大 体液—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4)如下图。

注:

TRH即“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即“促甲状腺激素”。

18.(17分)如图1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图2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图3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1)图1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B的名称分别是        、     。

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      ,其特点是          。

 

(2)由图2曲线可知,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    处理比较好,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    进行免疫预防,采用方法     可以使人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

研究发现,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甲是       ,乙是      。

 

(3)图3中①由      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      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图3中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                     ,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        。

其中,    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解析:

(1)由图1可知,①为人体第二道防线,②属于细胞免疫,③属于体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通过T细胞分化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发挥作用,体液免疫通过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与抗原接触发挥作用。

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抗原初次入侵后,都有记忆细胞产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胞内寄生菌主要通过细胞免疫起作用,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释放出抗原。

(2)在人体感染了病毒后采用方法①比较合适,但方法①注射的只是抗体,并不能产生记忆细胞,所以不如②产生的免疫力更持久。

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结合抗原的刺激可以使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物质甲为淋巴因子;注射抗原之后可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增强机体对该种抗原的免疫力,物质乙为抗原。

(3)从图示可知,能产生抗体Y1、Y2、Y3的细胞为浆细胞。

其中,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其分泌的胰岛素减少,使血糖浓度升高;抗体Y1与胰岛B细胞膜上识别葡萄糖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抗体Y3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使之不能识别胰岛素,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这三种情况均属于自身免疫病;其中①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保持血浆中胰岛素的正常浓度。

答案:

(每空1分)

(1)②③ 效应T细胞 抗体 ⑤⑦ ②⑥ ④⑤ 反应快而强

(2)① ② ② 淋巴因子 抗原

(3)浆细胞 胰岛素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 自身免疫病 ①

19.(5分)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大白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大白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分别配制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溶液,葡萄糖溶液,注射器等。

(二)实验步骤:

(1)取8只生理状况相同的正常大白鼠(空腹),随机编号标记。

(2)任取2只大白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组。

(3)其余6只都注射大剂量并等量的        ,大白鼠都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

 

(4)将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大白鼠随机分为     组,对各组的处理是  

 。

 

(三)写出预期的最终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实验结果:

 

 。

 

分析原因:

 

 

 。

 

解析: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应该注射等量的胰岛素溶液,才会出现低血糖症状。

按照实验的要求共提供8只小鼠,有2只已经作为对照组,剩下的6只应该均分为三组,注射胰岛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予胰高血糖素溶液、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处理,就可以达到同时证明胰高血糖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答案:

(每空1分)实验步骤:

胰岛素溶液 三 每组分别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

实验结果:

除了注射生理盐水的一组仍然昏迷以外,其余两组的大白鼠都苏醒过来

分析原因:

当给动物注射大剂量的胰岛素时,动物因血糖浓度下降使得脑供能不足而昏迷,在注射葡萄糖后动物苏醒,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同时注射胰高血糖素动物苏醒,从而说明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