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 EIA 568B中文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162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5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IA EIA 568B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TIA EIA 568B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TIA EIA 568B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TIA EIA 568B中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TIA EIA 568B中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IA EIA 568B中文版.docx

《TIA EIA 568B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IA EIA 568B中文版.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IA EIA 568B中文版.docx

TIAEIA568B中文版

1绪论

2目的和范围

3标准参考

4定义、缩写词

4.1定义

4.2缩写词

5试验结构

5.1成分试验结构

5.2布线试验结构

6成分

6.1认可电缆

6.1.1水平电缆

6.1.2主干电缆

6.1.3混合电缆

6.2认可连接硬件

6.3线芯

7传输性能要求

7.1插入损耗

7.1.1电缆插入损耗

7.1.2连接硬件插入损耗

7.1.3布线插入损耗

7.2近端串扰(NEXT)损耗

7.2.1线对-线对的近端串扰(NEXT)损耗

7.2.1.1电缆线对-线对的近端串扰(NEXT)损耗

7.2.1.2连接硬件线对-线对的近端串扰(NEXT)损耗

7.2.1.3工作现场、设备和接插软线的线对-线对的近端串扰(NEXT)损耗

7.2.1.4布线的线对-线对近端串扰(NEXT)损耗

7.2.2功率累计近端串扰(NEXT)损耗

7.2.2.1功率累计近端串扰(NEXT)损耗电缆

7.2.2.2功率累计近端串扰(NEXT)损耗布线

7.3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和远端串扰(FEXT)损耗

7.3.1线对-线对的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

7.3.1.1电缆线对-线对的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

7.3.1.2连接硬件线对-线对的远端串扰(FEXT)损耗

7.3.1.3布线的线对-线对的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损耗

7.3.2功率累计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

7.3.2.1电缆功率累计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

7.3.2.2布线功率累计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

7.4回波损耗

7.4.1水平电缆回波损耗

7.4.2绞接导线电缆回波损耗

7.4.3连接硬件回波损耗

7.4.4工作区、设备和接插软线的回波损耗

7.4.5布线回波损耗

7.5传输延迟/延迟差异

7.5.1电缆传输延迟

7.5.2布线传输延迟

7.5.3电缆传播延迟差异

7.5.1布线传播延迟差异

7.6对称

7.6.1纵向变流损耗(LCL)

7.6.1.1电缆纵向变流损耗(LCL)

7.6.1.2连接硬件纵向变流损耗(LCL)

7.6.2纵向变流传输损耗

7.6.2.1电缆纵向变流损耗(LCL)

7.6.2.2连接硬件纵向变流损耗(LCL)

附录A布线测量方法(标准)

A.1概述

A.2频率范围

附录B试验装置(标准)

B.1等级III现场试验装置精度要求

B.1.1测试性能要求:

基本链路6类测试仪表

B.1.2测试性能要求,6类永久链路

B.1.2.1永久链路转接器模块式插头NEXT损耗

B.1.2.2永久链路转接器模块式插头FEXT损耗

B.1.3测试性能要求:

6类信道试验结构

B1.4长度、传输延迟和延迟差异的精度要求。

B.2量化现场测试仪的程序

B2.1概述

B.3误差模式

B.4精度

附录C布线试验要求(标准)

C.1概述

C.2试验设置和装置要求

附录D电缆和连接硬件对称测量方法(信息)

D.1概述

D.2电缆对称测量

D.3连接硬件对称测量

D.4LCL校准和测量

D.4.1LCL校准

D.4.2LCL测量

附录E

E.1概述

E.2试验设置和设备

E.2.1试验不平衡变压器性能

E.2.2阻抗匹配性接线头

E2.2.1试验固定装置共模电阻匹配

E2.2.2对称转换器接线头

E2.2.3电阻接线头

E.3模块式插座试验考虑

E.3.1试验插头结构

E3.2试验插头品质

E3.2.1试验非嵌入式插头NEXT损耗

E3.2.2模块式试验插头试验

E3.2.3对试验插头的另一种NEXT损耗测量方法

E3.2.4非嵌入式和同轴接线端试验结果的相关性

E3.2.5试验FEXT损耗

E3.2.6试验插头差模和差模加共模确认

E3.2.7试验插头延迟和端口扩展

E3.2.7.1校正和参考平面定位

E3.2.7.2网络分析仪设定

E3.2.7.3测量

E4NEXT损耗

E4.1NEXT损耗试验

E.4.2NEXT损耗测量在试验室之间的重复性

E.5FEXT损耗

E5.1FEXT损耗试验

E.5.2FEXT损耗测量在试验室之间的重复性

E.6回波损耗

E.6.1回波损耗试验电线

E.6.2回波损耗试验室-试验室测量精度

附录F测试插头FEXT损耗测试方法(标准)

F.1范围

F2.适用性

F.3一般试验插头和参考试验头的要求

F.4试验插头FEXT损耗试验方法,非嵌入式方法

F.4.1非嵌入参考FEXT插头结构

F.4.2组装非嵌入参考FEXT插头到PWB和试验电线的远端

F.4.3FEXT参考插头组装

F.4.4FEXT参考插头测量

F.4.4.1FEXT参考插头测量装置

F.4.4.2FEXT参考插头测量校准

F.4.4.3FEXT参考插头端口扩展校正

F.4.5FEXT参考插座集合

F4.5.1FEXT参考插座端口扩展校正

F.4.6非嵌入参考插座FEXT集合测量

F4.7试验插头FEXT测量

F.5试验插头FEXT损耗试验方法---同轴接线头方法

F.5.1端口扩展方法

F.5.2插头试验结构

F.5.3试验插头FEXT试验

F.6同轴接线头参考测试头构造

F.7阻碍控制试验固定装置

F.7.1描叙

F.7.2试验固定装置校准方法

F.7.2.1通路、短路和负载校正

F.7.2.2背-背通过校准

F7.3双绞线回波损耗测量

附录G高温环境下的电缆安装(标准)

G.1概述

G.2电缆温度的允许范围

G.3安装示例

附录H非嵌入参考NEXT损耗插座选择方法(标准)

H.1范围

H.2测量取样计划

附录I试验插头接线头模式NEXT损耗参考验证(标准)

I.1范围

I.2差模插座矢量

I.3试验插头差模和结合有差模的共模的一致性

I.4差模到带差模的共模的一致性计算

附录J模块式插头电线试验方法(标准)

J.1概述

J.2网络分析仪试验结构

J.3模块式插头电线试验方法

J.46类模块式电线试验要求

J.4.16类模块式电线试验头NEXT损耗

J.4.26类模块式电线试验头FEXT损耗

J.4.36类模块式电线试验头回波损耗

附录K信道和永久链路NEXT损耗限制的附加信息(标准)

K.1概述

K.2反射FEXT损耗对测得的NEXT损耗的作用

K.3决定反射FEXT损耗影响冲击的方针

1绪论

专为每个电讯传输系统规定的电讯布线,现已成为一般布线系统。

电讯传输系统现在使用ANSI/TIA/EIA-568-B.1以说明其布线要求。

这是由高速传输系统的持续发展决定的,同时也满足了改进传输性能和高类别双绞线布线的需要。

本标准中的规定适用于6类布线系统和部件。

6类布线的性能优于5e,是公认的高级布线技术。

6类可向下兼容TIA/EIA-568B.1和TIA/EIA-568B.2标准规定的类别。

6类可支持低类别布线上运行的应用设备。

在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处,应留有6类的模块插插座接口。

不同类别部件与6类部件混接时,要求至少满足低类别的部件的传输要求。

表1为典型可向下兼容连接的匹配部件性能矩阵表。

为了保证布线系统的性能,应用的元件应当能够支持来自不同厂家的匹配产品以达到互有。

表1

模制连接硬件性能的类别

3类1)

5类

5e类

6类

模制插头和

线芯性能

3类

3类

3类

3类

3类

5类

3类

5类

5类

5类

5e类

3类

5类

5e类

5e类

6类

3类

5类

5e类

6类

1)假设3类插头的性能低于5e类。

传输性能由电缆特性、连接硬件、接插软线和交接线、连接件总数量,以及安装维护等因素决定。

本标准包括试验室与现场测试配置及测试步骤,用以验证部件、布线和安装是否符合标准中的新规定。

本标准规定,6类信道功率累计衰减串扰比(PSACR)应大于或等于零。

所有传输参数规定达到250MHz。

2目的和范围

此标准对100欧姆4双6类布线、电缆和连接硬件规定了插入损耗、近端串扰(NEXT)损耗、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损耗、回波损耗、传输延迟和延迟差异的要求。

此标准同样规定了对模制插头线芯的近端串扰(NEXT)和回波损耗要求。

对于布线和电缆近端串扰(NEXT)损耗和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损耗,同时规定了最坏的线对-线对和多位干扰器功率累计的要求。

对于6类连接硬件和电缆推荐使用对称方式。

另外,对这些要求和建议,6类布线、电缆、线芯和连接硬件应满足或超过ANSI/TIA/EIA-568-B.1和ANSI/TIA/EIA-568-B.2的要求。

符合本标准不意味着能与标称阻抗不是100Ω的布线系统兼容。

3标准参考

以下标准中含有的要求组成了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NSI和TIA保持由其出版的现行有效国家标准的注册。

ANSI/ICEAS-80-576,用于配线的通讯电线和电缆,1994

ANSI/ICEAS-90-661,通信配线系统中使用的独立无屏蔽室内双绞电缆,1994

ANSI/TIA/EIA-568-B.1,商业建筑通讯标准第1部分:

一般要求,2001

ANSI/TIA/EIA-568-B.2,商业建筑通讯标准第2部分:

对称双胶线布线成份,2001

ANSI/TIA/EIA-568-B.2-3,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通过/失败的附加要求,2002

ANSI/TIA/EIA-568-B.3,商业建筑通讯标准第3部分:

光纤布线成分,2000

ASTMD4566-98电信电缆绝缘和护套电气参数性能的标准测试方法,1998

IEC60603-7,使用了印刷电路板的频率低于3MHz的连接器-第7部分:

对8位接插

件的详细规定,包括对具有通用匹配性能的固定或不固定连接器的附加性能的规定,1996

4定义,缩写词

4.1定义

此节中的一般定义由电讯基础结构标准的整个系列来阐明的。

且此定义不含有标准的强制性要求。

本标准的标准化部分给出特殊要求。

对称(Balance):

指在规定的接线头条件下,任何线对任意一端共模式信号响应与差分激励之比。

任意一端指同一线对或不同线对同一端或另一端,反之亦如此。

插入损耗差异(Insertionlossdeviation):

在永久链路或信道上测得的实际插入损耗与加入部件之后确定的插入损耗之间的差额。

纵向变流损耗(Longitudinalconversionloss):

试验得到的位势电压相对于施加在同一导线上同一末段的共模电压的比率,单位:

分贝(dB)。

纵向变流传输损耗(Longitudinalconversiontransferloss):

共模电压施加在任何线对上相反末端或任何其他线对上相同末端,在导线线对上测得的差模电压之比,单位:

分贝(dB)。

模块式插头电线(Modularplugcord):

两端带模块式插头的电线。

功率累计衰减串扰比(Powersumattenuationtocrosstalkratio):

由减去功率累计近端串扰损耗决定的比率,单位:

分贝(dB)。

横向变流损耗(Transverseconverionloss):

在一线对上测得的共模电压和在相同线对上同一末端上得到的差模电压之比,单位:

分贝(dB)。

4.2缩写词

DUT试验装置

ILD插入损耗误差

LCL纵向变流损耗

LCTL纵向变流传输损耗

PSACR功率累计衰减串扰比

PWB印刷线路板

SIPIC内组件完整电路

SSTP屏蔽双绞线

TCL横向变流损耗

5试验结构

5.1成分试验结构

ANSI/TIA/EIA-568-B.2规定了电缆和连接硬件试验结构和方法,本标准规定附加要求。

5.2布线试验结构

信道试验结构如ANSI/TIA/EIA-568-B.1中所描述。

信道试验结构示意图如图1。

图1——信道试验结构配置示意图

ANSI/TIA/EIA-568-B.1规定了永久性连接试验结构。

永久性连接试验结构示意图如图2。

图2—永久链路结构配置示意图

6成分

6.1认可电缆

ANSI/TIA/EIA-568-B.2的条款4.2.1给出并规定了以下双绞线电缆类别。

6类:

此类别电缆适用于传输特性达到250兆赫兹(MHz)的100欧姆电缆。

6.1.1水平电缆

4对100欧姆UTP和ScTP电缆使用于6类水平布线系统。

此电缆可由22AWG到24AWG热塑性绝缘实心导线(由4个单独的双绞线形成,带有热塑性铠装)组成。

此电缆可满足ANSI/ICEAS-80-576所有的机械强度要求(针对在建筑物内高压用接线电缆或一般布线)。

注:

对100欧姆ScTP电缆的附加要求由ANSI/TIA/EIA-568-B.2的附录K给出。

6.1.2主干电缆

4对100欧姆UTP和ScTP电缆可使用于6类主干电缆布线系统。

此电缆可由22AWG到24AWG热塑性绝缘实心导线(由4个单独的双绞线形成,带有热塑性铠装)组成。

此电缆可满足ANSI/ICEAS-80-576所有的机械强度要求(针对在建筑物内高压用接线电缆或一般布线)。

另外,为满足ANSI/ICEAS-90-661-1994的应用要求,主干电缆的物理设计应满足ANSI/TIA/EIA-568-B.2的条款4.4.3.1到4.4.3.6的系统要求。

注:

ANSI/TIA/EIA-568-B.2的附录K中给出100欧姆ScTP电缆的附加要求。

6.1.3综合电缆

综合电缆可用于水平布线和主干路布线且每种电缆类型可认可的(见ANSI/TIA/EIA-568-B.1条款6.1.1和条款4.4)以及满足ANSI/TIA/EIA-568-B.2、ANSI/TIA/EIA-568-B.3和本标准的条款7的传输和颜色代码要求。

另外,对于1MHz~250MHz的频率,双绞线从任何外部或内在的双线到在综合电缆中的双线的护套的功率累计近端串扰(NEXT)损耗不应超过低于方程式

(1)中决定的值。

计算功率累计近端串扰(NEXT)损耗不超过65dB的极限:

PSNEXT综合电缆,所有线对≥41.1-15log(f/100)

(1)

注:

1综合UTP电缆(其颜色代码依据ANSI/TIA/EIA-568-B.2,条款4.3.3.3)可通过颜色代码系统和传输要求与多对主干电缆(其颜色代码依据ANSI/TIA/EIA-568-B.2,条款4.4.3.3)区别开来。

2综合电缆由光纤和铜导线组成,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复合电缆。

综合电缆中的单独电缆包束成型后应满足ANSI/TIA/ECI-568-B.3条款4、ANSI/TIA/EIA-568-B.2的条款4、ANSI/TIA/EIA-568-B.2的附录K和附录M以及本标准条款4的相关要求。

6.2认可连接硬件

在ANSI/TIA/EIA-568-B.2的条款5.4.1规定的基础上增加双绞线连接硬件的以下类别的认可的:

6类:

此设计适用于100欧姆连接硬件在1MHz到250MHz下的传输特性。

6.3线芯

用于系统移动的接插软线线芯、设备线芯和工作区线芯,另外,传输特性对线芯的改变有严格要求。

6类电线应满足ANSI/TIA/EIA-568-B.2的条款6.1至6.3、本标准的条款7.2.1.3和7.4.4的要求。

7传输要求

7.1插入损耗

插入损耗试验是指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插入电缆或元件产生的信号损耗的一种测量,通常指衰减。

插入损耗为接收端信号功率和输入功率之比,单位:

分贝(dB)。

应按照ANSI/TIA/EIA-568-B.2的附录C和ASTMD4566衰减测量方法对零件和布线的所有线对进行插入损耗测量。

另外,试验固定装置应对电缆护套和不对称变压器接线头之间为无护套双绞线规定共模和差模电阻匹配。

7.1.1电缆插入损耗

对频率为1MHz~250MHz的,6类实心导线插入损耗应符合方程式2计算的结果。

实心导线电缆插入损耗应在20±3℃下进行试验或使用本条款规定的修正要素修正到20℃的温度。

表2中的值仅供参考:

InsertionLoss电缆,100m≤1.808√f+0.017f+0.2/√f(dB/100m或dB/328英尺)

(2)

6类实心导线电缆插入损耗应在40±3℃和60±3℃的温度下进行验证,且在调整温度后应满足方程式2的要求。

实心导线UTP电缆的最大插入损耗应使用一个因数(在20℃到40℃时以每℃0.4%速度增长,在40℃到60℃时速度增长为0.6%)进行调整。

实心导线ScTP电缆应使用一个在20℃到60℃以每℃0.2%速度增长的因数进行调整。

对于频率为1MHz~250MHz,6类UTP和ScTP绞接导线电缆插入损耗应满足方程式(3)的值。

绞接导线电缆的插入损耗应在20±3℃的温度下进行试验,或对测得的插入损耗使用0.4%/℃的校正因数在20℃下进行校正。

表2的值仅供参考。

InsertionLoss绞接电缆,100m≤1.2InsertionLoss电缆,100m(dB/100m或Db/328英尺)(3)

表26类电缆插入损耗(在20±3℃或68±5.5℉,电缆长为100m或328英尺)

频率

(MHz)

实心导线电缆插入损耗

(dB)

绞接导线电缆插入损耗

(dB)

0.772

1.8

1.0

2.0

2.4

4.0

3.8

4.5

8.0

5.3

6.4

10.0

6.0

7.1

16.0

7.6

9.1

20.0

8.5

10.2

25.0

9.5

11.4

31.25

10.7

12.8

62.5

15.4

18.5

100.0

19.8

23.8

200.0

29.0

34.8

250.0

32.8

39.4

注:

0.772MHz下的实心导线电缆插入损耗值仅用于参考目的。

7.1.2连接硬件插入损耗

对于频率为1MHz~250MHz,6类连接硬件损耗应满足方程式(4)得出的值。

表3给出的值仅供参考。

插入损耗计算结果小于0.1分贝时,按最大值0.1分贝计算。

InsertionLoss连接硬件≤0.02√fdB

 

表3——6类连接硬件损耗

频率(MHz)

插入损耗(dB)

1.0

0.10

4.0

0.10

8.0

0.10

10.0

0.10

16.0

0.10

20.0

0.10

25.0

0.10

31.25

0.11

62.5

0.16

100.0

0.20

200.0

0.28

250.0

0.32

7.1.3布线插入损耗

对于频率为1MHz~250MHz,6类信道插入损耗应满足方程式(8)得到的值。

表4

给出的值仅供参考。

Insertion信道=ΣInsertionLoss连接硬件+ΣInsertionLoss电缆+ILD信道dB(5)

式中:

InsertionLoss电缆=1.02InsertionLoss电缆,100mdB(6)

ILD信道=0.0003f1.5dB(7)

注1:

用于工作区的6类水平电缆插入损耗其插入损耗允许有20%的增加,接插软线如方程式(6)所示。

注2:

信道的插入损耗不考虑连接硬件插入损耗要求的0.1dB试验最低值。

注3:

信道损耗要求由使用4连接的插入损耗基值得到。

注4:

出于现场测量的目的,计算信道极限的小于3dB的插入损耗值,按最大值3dB进行(见ANSI/TIA/EIA-568-B.2-3)。

InsertionLoss信道≤1.924√f+0.0173f+0.204/√f+0.0003f1.5dB(8)

表4——6类信道插入损耗

频率(MHz)

插入损耗(dB)

1.0

2.1

4.0

4.0

8.0

5.7

10.0

6.3

16.0

8.0

20.0

9.0

25.0

10.1

31.25

11.4

62.5

16.5

100.0

21.3

200.0

31.5

250.0

35.9

对频率为1MHz~250MHz,,6类永久链路插入损耗应满足方程式(12)得到的值。

表5给出的值仅供参考。

InsertionLoss永久链路=ΣInsertionLoss连接硬件+ΣInsertionLoss电缆+ILD永久链路dB(9)

式中:

InsertionLoss电缆=0.9InsertionLoss电缆,100mdB,(10)

以及

ILD永久链路=0.00015f1.5dB(11)

注1:

永久链路的插入损耗不考虑连接硬件插入损耗要求的0.1dB试验最低值。

注2:

出于现场测量目的,计算永久链路、小于3dB的插入损耗值的结果符合最大为3dB的要求(见ANSI/TIA/EIA-568-B.2-3)。

InsertionLoss永久链路=1.687√f+0.0153f+0.18/√f+0.00015f1.5dB(12)

表5——6类永久链路插入损耗

频率(MHz)

InsertionLoss(插入损耗)(dB)

1.0

1.9

4.0

3.5

8.0

5.0

10.0

5.5

16.0

7.0

20.0

7.9

25.0

8.9

31.25

10.0

62.5

14.4

100.0

18.6

200.0

27.4

250.0

31.1

注:

永久链路插入损耗要求采用3个连接点插入损耗结构。

7.2近端串扰(NEXT)损耗

由发射机在近端传送信号,在相信线对近端测出的不良信号耦合为近端串扰损耗(NEXT)。

近端串扰损耗以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dB表示。

应按照ANSI/TIA/EIA-568B.2的附录C和ASTMD4566标准,试验电缆和布线所有线对组合的近端串扰损耗。

所有线对组合的连接硬件近端串扰损耗按附录E的要求进行试验。

此外,由于每一双向信道会受到一个以上双向信道的干扰,所以应规定布线和电缆的功率累计近端串扰损耗(PSNEXT)。

7.2.1线对-线对的近端串扰(NEXT)损耗

7.2.1.1电缆线对-线对的近端串扰(NEXT)损耗

对于频率为0.772MHz~250MHz,对100m或更长的6类电缆近端串扰(NEXT)损耗,应满足方程式(13)得到的值。

表6给出的值仅供参考。

 

表6——6类电缆近端串扰(NEXT)损耗(在20±3℃或68±5.5℉下,最差线对-线对)

频率(MHz)

近端串扰(NEXT)损耗(dB)

0.150

86.7

0.772

76.0

1.0

74.3

4.0

65.3

8.0

60.8

10.0

59.3

16.0

56.2

20.0

54.8

25.0

53.3

31.25

51.9

62.5

47.4

100.0

44.3

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