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3 ,大小:58.49KB ,
资源ID:1078162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7816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TIA EIA 568B中文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IA EIA 568B中文版.docx

1、TIA EIA 568B中文版1 绪论2 目的和范围3 标准参考4 定义、缩写词 4.1 定义 4.2 缩写词5 试验结构 5.1 成分试验结构 5.2 布线试验结构6 成分 6.1认可电缆6.1.1 水平电缆6.1.2 主干电缆6.1.3 混合电缆 6.2认可连接硬件 6.3 线芯7 传输性能要求 7.1 插入损耗7.1.1 电缆插入损耗7.1.2 连接硬件插入损耗7.1.3 布线插入损耗 7.2 近端串扰(NEXT)损耗7.2.1 线对-线对的近端串扰(NEXT)损耗7.2.1.1 电缆线对-线对的近端串扰(NEXT)损耗7.2.1.2 连接硬件线对-线对的近端串扰(NEXT)损耗7.2.

2、1.3 工作现场、设备和接插软线的线对-线对的近端串扰(NEXT)损耗7.2.1.4 布线的线对-线对近端串扰(NEXT)损耗7.2.2 功率累计近端串扰(NEXT)损耗 7.2.2.1功率累计近端串扰(NEXT)损耗电缆 7.2.2.2功率累计近端串扰(NEXT)损耗布线7.3 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和远端串扰(FEXT)损耗 7.3.1线对-线对的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 7.3.1.1 电缆线对-线对的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 7.3.1.2连接硬件线对-线对的远端串扰(FEXT)损耗 7.3.1.3 布线的线对-线对的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损耗 7.3.2功

3、率累计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 7.3.2.1电缆功率累计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 7.3.2.2布线功率累计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7.4 回波损耗 7.4.1 水平电缆回波损耗 7.4.2 绞接导线电缆回波损耗 7.4.3 连接硬件回波损耗 7.4.4 工作区、设备和接插软线的回波损耗 7.4.5 布线回波损耗7.5 传输延迟/延迟差异 7.5.1 电缆传输延迟 7.5.2 布线传输延迟 7.5.3 电缆传播延迟差异 7.5.1 布线传播延迟差异7.6 对称7.6.1 纵向变流损耗(LCL) 7.6.1.1电缆纵向变流损耗(LCL) 7.6.1.2 连接硬件纵向变流损耗(

4、LCL)7.6.2 纵向变流传输损耗 7.6.2.1 电缆纵向变流损耗(LCL) 7.6.2.2 连接硬件纵向变流损耗(LCL) 附录A 布线测量方法(标准)A.1 概述A.2 频率范围附录B 试验装置(标准)B.1等级III现场试验装置精度要求B.1.1测试性能要求:基本链路6类测试仪表B.1.2 测试性能要求 ,6类永久链路B.1.2.1永久链路转接器模块式插头NEXT损耗B.1.2.2永久链路转接器模块式插头FEXT损耗B.1.3 测试性能要求:6类信道试验结构B1.4 长度、传输延迟和延迟差异的精度要求。B.2量化现场测试仪的程序B2.1 概述B.3 误差模式B.4 精度附录C 布线试

5、验要求(标准)C.1 概述C.2 试验设置和装置要求附录D 电缆和连接硬件对称测量方法(信息)D.1 概述D.2电缆对称测量D.3 连接硬件对称测量D.4 LCL校准和测量D.4.1 LCL校准D.4.2 LCL测量附录EE.1 概述E.2 试验设置和设备E.2.1 试验不平衡变压器性能E.2.2 阻抗匹配性接线头E2.2.1 试验固定装置共模电阻匹配E2.2.2 对称转换器接线头E2.2.3 电阻接线头E.3 模块式插座试验考虑E.3.1 试验插头结构E3.2 试验插头品质E3.2.1 试验非嵌入式插头NEXT损耗E3.2.2模块式试验插头试验E3.2.3 对试验插头的另一种NEXT损耗测量

6、方法E3.2.4 非嵌入式和同轴接线端试验结果的相关性E3.2.5 试验FEXT损耗E3.2.6 试验插头差模和差模加共模确认E3.2.7 试验插头延迟和端口扩展E3.2.7.1 校正和参考平面定位E3.2.7.2 网络分析仪设定E3.2.7.3 测量E4 NEXT损耗E4.1 NEXT损耗试验E.4.2NEXT损耗测量在试验室之间的重复性E.5 FEXT 损耗E5.1 FEXT损耗试验E.5.2 FEXT损耗测量在试验室之间的重复性E.6 回波损耗E.6.1 回波损耗试验电线E.6.2 回波损耗试验室-试验室测量精度附录F 测试插头FEXT损耗测试方法(标准)F.1 范围F2. 适用性F.3

7、 一般试验插头和参考试验头的要求F.4 试验插头FEXT损耗试验方法,非嵌入式方法F.4.1 非嵌入参考FEXT插头结构F.4.2 组装非嵌入参考FEXT 插头到PWB和试验电线的远端F.4.3 FEXT参考插头组装F.4.4 FEXT 参考插头测量F.4.4.1 FEXT 参考插头测量装置F.4.4.2 FEXT参考插头测量校准F.4.4.3 FEXT 参考插头端口扩展校正F.4.5 FEXT参考插座集合F4.5.1 FEXT参考插座端口扩展校正F.4.6 非嵌入参考插座FEXT集合测量F4.7 试验插头FEXT测量F.5 试验插头FEXT损耗试验方法-同轴接线头方法F.5.1端口扩展方法F

8、.5.2 插头试验结构F.5.3 试验插头FEXT试验F.6 同轴接线头参考测试头构造F.7 阻碍控制试验固定装置F.7.1描叙F.7.2 试验固定装置校准方法F.7.2.1 通路、短路和负载校正F.7.2.2背-背通过校准F7.3 双绞线回波损耗测量附录G高温环境下的电缆安装(标准)G.1 概述G.2 电缆温度的允许范围G.3 安装示例附录H 非嵌入参考NEXT损耗插座选择方法(标准)H.1 范围H.2 测量取样计划附录I 试验插头接线头模式NEXT损耗参考验证(标准)I.1 范围I.2 差模插座矢量I.3 试验插头差模和结合有差模的共模的一致性I.4 差模到带差模的共模的一致性计算附录 J

9、 模块式插头电线试验方法(标准)J.1 概述J.2 网络分析仪试验结构J.3 模块式插头电线试验方法J.4 6类模块式电线试验要求J.4.1 6类模块式电线试验头NEXT损耗J.4.2 6类模块式电线试验头FEXT损耗J.4.3 6类模块式电线试验头回波损耗附录K 信道和永久链路NEXT损耗限制的附加信息(标准)K.1 概述K.2 反射FEXT损耗对测得的NEXT损耗的作用K.3 决定反射FEXT损耗影响冲击的方针1 绪论专为每个电讯传输系统规定的电讯布线,现已成为一般布线系统。电讯传输系统现在使用ANSI/TIA/EIA-568-B.1以说明其布线要求。这是由高速传输系统的持续发展决定的,同

10、时也满足了改进传输性能和高类别双绞线布线的需要。本标准中的规定适用于6类布线系统和部件。6类布线的性能优于5e,是公认的高级布线技术。6类可向下兼容TIA/EIA-568B.1和TIA/EIA-568B.2标准规定的类别。6类可支持低类别布线上运行的应用设备。在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处,应留有6类的模块插插座接口。不同类别部件与6类部件混接时,要求至少满足低类别的部件的传输要求。表1为典型可向下兼容连接的匹配部件性能矩阵表。为了保证布线系统的性能,应用的元件应当能够支持来自不同厂家的匹配产品以达到互有。表1模制连接硬件性能的类别3类1)5类5e类6类模制插头和线芯性能3类3类3类3类3类5类3类5类

11、5类5类5e类3类5类5e类5e类6类3类5类5e类6类1) 假设3类插头的性能低于5e类。传输性能由电缆特性、连接硬件、接插软线和交接线、连接件总数量,以及安装维护等因素决定。本标准包括试验室与现场测试配置及测试步骤,用以验证部件、布线和安装是否符合标准中的新规定。本标准规定,6类信道功率累计衰减串扰比(PSACR)应大于或等于零。所有传输参数规定达到250MHz。2 目的和范围此标准对100欧姆4双6类布线、电缆和连接硬件规定了插入损耗、近端串扰(NEXT)损耗、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损耗、回波损耗、传输延迟和延迟差异的要求。此标准同样规定了对模制插头线芯的近端串扰(NEXT)和回

12、波损耗要求。对于布线和电缆近端串扰(NEXT)损耗和等电平远端串扰(ELFEXT)损耗,同时规定了最坏的线对-线对和多位干扰器功率累计的要求。对于6类连接硬件和电缆推荐使用对称方式。另外,对这些要求和建议,6类布线、电缆、线芯和连接硬件应满足或超过ANSI/TIA/EIA-568-B.1和ANSI/TIA/EIA-568-B.2的要求。符合本标准不意味着能与标称阻抗不是100的布线系统兼容。3 标准参考以下标准中含有的要求组成了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ANSI 和TIA保持由其出版的现行有效国家标准的注

13、册。ANSI/ICEA S-80-576,用于配线的通讯电线和电缆,1994ANSI/ICEA S-90-661,通信配线系统中使用的独立无屏蔽室内双绞电缆,1994ANSI/TIA/EIA-568-B.1,商业建筑通讯标准 第1部分:一般要求,2001ANSI/TIA/EIA-568-B.2,商业建筑通讯标准 第2部分:对称双胶线布线成份,2001ANSI/TIA/EIA-568-B.2-3,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通过/失败的附加要求,2002ANSI/TIA/EIA-568-B.3,商业建筑通讯标准 第3部分:光纤布线成分,2000ASTMD4566-98电信电缆绝缘和护套电气参数性能的标准测

14、试方法,1998IEC 60603-7,使用了印刷电路板的频率低于3MHz的连接器-第7部分:对8位接插件的详细规定,包括对具有通用匹配性能的固定或不固定连接器的附加性能的规定,19964定义,缩写词4.1 定义此节中的一般定义由电讯基础结构标准的整个系列来阐明的。且此定义不含有标准的强制性要求。本标准的标准化部分给出特殊要求。对称(Balance):指在规定的接线头条件下,任何线对任意一端共模式信号响应与差分激励之比。任意一端指同一线对或不同线对同一端或另一端,反之亦如此。插入损耗差异(Insertion loss deviation):在永久链路或信道上测得的实际插入损耗与加入部件之后确定

15、的插入损耗之间的差额。纵向变流损耗(Longitudinal conversion loss):试验得到的位势电压相对于施加在同一导线上同一末段的共模电压的比率,单位:分贝(dB)。纵向变流传输损耗(Longitudinal conversion transfer loss):共模电压施加在任何线对上相反末端或任何其他线对上相同末端,在导线线对上测得的差模电压之比,单位:分贝(dB)。模块式插头电线(Modular plug cord):两端带模块式插头的电线。功率累计衰减串扰比(Power sum attenuation to crosstalk ratio):由减去功率累计近端串扰损耗决定

16、的比率,单位:分贝(dB)。横向变流损耗(Transverse converion loss):在一线对上测得的共模电压和在相同线对上同一末端上得到的差模电压之比,单位:分贝(dB)。4.2 缩写词DUT 试验装置ILD 插入损耗误差LCL 纵向变流损耗LCTL 纵向变流传输损耗PSACR 功率累计衰减串扰比PWB 印刷线路板SIP IC 内组件 完整电路SSTP 屏蔽双绞线TCL 横向变流损耗5 试验结构5.1 成分试验结构ANSI/TIA/EIA-568-B.2规定了电缆和连接硬件试验结构和方法,本标准规定附加要求。5.2 布线试验结构信道试验结构如ANSI/TIA/EIA-568-B.1

17、中所描述。信道试验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1信道试验结构配置示意图ANSI/TIA/EIA-568-B.1规定了永久性连接试验结构。永久性连接试验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2 永久链路结构配置示意图6 成分6.1认可电缆ANSI/TIA/EIA-568-B.2的条款4.2.1给出并规定了以下双绞线电缆类别。6类:此类别电缆适用于传输特性达到250兆赫兹(MHz)的100欧姆电缆。6.1.1 水平电缆4对100欧姆UTP和ScTP电缆使用于6类水平布线系统。此电缆可由22AWG到24AWG热塑性绝缘实心导线(由4个单独的双绞线形成,带有热塑性铠装)组成。此电缆可满足ANSI/ICEA S-80-576所有

18、的机械强度要求(针对在建筑物内高压用接线电缆或一般布线)。注:对100欧姆ScTP电缆的附加要求由ANSI/TIA/EIA-568-B.2的附录K给出。6.1.2 主干电缆4对100欧姆UTP和ScTP电缆可使用于6类主干电缆布线系统。此电缆可由22AWG到24AWG热塑性绝缘实心导线(由4个单独的双绞线形成,带有热塑性铠装)组成。此电缆可满足ANSI/ICEA S-80-576所有的机械强度要求(针对在建筑物内高压用接线电缆或一般布线)。另外,为满足ANSI/ICEA S-90-661-1994的应用要求,主干电缆的物理设计应满足ANSI/TIA/EIA-568-B.2的条款4.4.3.1到

19、4.4.3.6的系统要求。 注:ANSI/TIA/EIA-568-B.2的附录K中给出100欧姆ScTP电缆的附加要求。6.1.3 综合电缆综合电缆可用于水平布线和主干路布线且每种电缆类型可认可的(见ANSI/TIA/EIA-568-B.1条款6.1.1和条款4.4)以及满足ANSI/TIA/EIA-568-B.2、ANSI/TIA/EIA-568-B.3和本标准的条款7的传输和颜色代码要求。另外,对于1MHz250MHz的频率,双绞线从任何外部或内在的双线到在综合电缆中的双线的护套的功率累计近端串扰(NEXT)损耗不应超过低于方程式(1)中决定的值。计算功率累计近端串扰(NEXT)损耗不超过

20、65dB的极限:PSNEXT综合电缆,所有线对41.1-15log(f/100) (1)注:1 综合UTP电缆(其颜色代码依据ANSI/TIA/EIA-568-B.2,条款4.3.3.3)可通过颜色代码系统和传输要求与多对主干电缆(其颜色代码依据ANSI/TIA/EIA-568-B.2,条款4.4.3.3)区别开来。2 综合电缆由光纤和铜导线组成,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复合电缆。综合电缆中的单独电缆包束成型后应满足ANSI/TIA/ECI-568-B.3条款4、ANSI/TIA/EIA-568-B.2的条款4、ANSI/TIA/EIA-568-B.2的附录K和附录M以及本标准条款4的相关要求。6.

21、2认可连接硬件在ANSI/TIA/EIA-568-B.2的条款5.4.1规定的基础上增加双绞线连接硬件的以下类别的认可的:6类:此设计适用于100欧姆连接硬件在1MHz到250MHz下的传输特性。6.3 线芯用于系统移动的接插软线线芯、设备线芯和工作区线芯,另外,传输特性对线芯的改变有严格要求。6类电线应满足ANSI/TIA/EIA-568-B.2的条款6.1至6.3、本标准的条款7.2.1.3和7.4.4的要求。7 传输要求7.1 插入损耗插入损耗试验是指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插入电缆或元件产生的信号损耗的一种测量,通常指衰减。插入损耗为接收端信号功率和输入功率之比,单位:分贝(dB)。应按照

22、ANSI/TIA/EIA-568-B.2的附录C和ASTM D 4566衰减测量方法对零件和布线的所有线对进行插入损耗测量。另外,试验固定装置应对电缆护套和不对称变压器接线头之间为无护套双绞线规定共模和差模电阻匹配。7.1.1电缆插入损耗对频率为1MHz250MHz的,6类实心导线插入损耗应符合方程式2计算的结果。实心导线电缆插入损耗应在203下进行试验或使用本条款规定的修正要素修正到20的温度。表2中的值仅供参考:InsertionLoss电缆,100m1.808f +0.017f+0.2/f (dB/100m或dB/328英尺) (2)6类实心导线电缆插入损耗应在403和603的温度下进行

23、验证,且在调整温度后应满足方程式2的要求。实心导线UTP电缆的最大插入损耗应使用一个因数(在20到40时以每0.4%速度增长,在40到60时速度增长为0.6%)进行调整。实心导线ScTP电缆应使用一个在20到60以每0.2%速度增长的因数进行调整。对于频率为1MHz250MHz,6类UTP和ScTP绞接导线电缆插入损耗应满足方程式(3)的值。绞接导线电缆的插入损耗应在203的温度下进行试验,或对测得的插入损耗使用0.4%/的校正因数在20下进行校正。表2的值仅供参考。InsertionLoss绞接电缆,100m1.2InsertionLoss电缆,100m (dB/100m或Db/328英尺)

24、 (3)表2 6类电缆插入损耗(在203或685.5,电缆长为100m或328英尺)频率(MHz)实心导线电缆插入损耗(dB)绞接导线电缆插入损耗(dB)0.7721.81.02.02.44.03.84.58.05.36.410.06.07.116.07.69.120.08.510.225.09.511.431.2510.712.862.515.418.5100.019.823.8200.029.034.8250.032.839.4注:0.772MHz下的实心导线电缆插入损耗值仅用于参考目的。7.1.2 连接硬件插入损耗对于频率为1MHz250MHz,6类连接硬件损耗应满足方程式(4)得出的值

25、。表3给出的值仅供参考。插入损耗计算结果小于0.1分贝时,按最大值0.1分贝计算。InsertionLoss连接硬件0.02f dB表36类连接硬件损耗频率(MHz)插入损耗(dB)1.00.104.00.108.00.1010.00.1016.00.1020.00.1025.00.1031.250.1162.50.16100.00.20200.00.28250.00.327.1.3 布线插入损耗 对于频率为1MHz250MHz,6类信道插入损耗应满足方程式(8)得到的值。表4给出的值仅供参考。Insertion信道=InsertionLoss连接硬件+InsertionLoss电缆+ILD信

26、道 dB (5)式中:InsertionLoss电缆 =1.02InsertionLoss电缆,100m dB (6) ILD信道=0.0003f1.5 dB (7)注1:用于工作区的6类水平电缆插入损耗其插入损耗允许有20%的增加,接插软线如方程式(6)所示。注2:信道的插入损耗不考虑连接硬件插入损耗要求的0.1dB试验最低值。注3:信道损耗要求由使用4连接的插入损耗基值得到。注4:出于现场测量的目的,计算信道极限的小于3dB的插入损耗值,按最大值3dB进行(见ANSI/TIA/EIA-568-B.2-3)。InsertionLoss信道1.924f +0.0173f + 0.204/ f

27、+0.0003f1.5 dB (8)表46类信道插入损耗频率 (MHz)插入损耗 (dB)1.02.14.04.08.05.710.06.316.08.020.09.025.010.131.2511.462.516.5100.021.3200.031.5250.035.9对频率为1MHz250MHz,6类永久链路插入损耗应满足方程式(12)得到的值。表5给出的值仅供参考。InsertionLoss永久链路=InsertionLoss连接硬件+InsertionLoss电缆 + ILD永久链路dB (9)式中:InsertionLoss电缆= 0.9InsertionLoss电缆,100m dB

28、, (10)以及ILD永久链路= 0.00015f1.5 dB (11)注1:永久链路的插入损耗不考虑连接硬件插入损耗要求的0.1dB试验最低值。注2:出于现场测量目的,计算永久链路、小于3dB的插入损耗值的结果符合最大为3dB的要求(见ANSI/TIA/EIA-568-B.2-3)。InsertionLoss永久链路=1.687f + 0.0153f + 0.18/f + 0.00015f1.5 dB (12)表5 6类永久链路插入损耗频率 (MHz)InsertionLoss(插入损耗 ) (dB)1.01.94.03.58.05.010.05.516.07.020.07.925.08.9

29、31.2510.062.514.4100.018.6200.027.4250.031.1注:永久链路插入损耗要求采用3个连接点插入损耗结构。7.2 近端串扰(NEXT) 损耗由发射机在近端传送信号,在相信线对近端测出的不良信号耦合为近端串扰损耗(NEXT)。近端串扰损耗以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dB表示。应按照ANSI/TIA/EIA-568B.2的附录C和ASTMD4566标准,试验电缆和布线所有线对组合的近端串扰损耗。所有线对组合的连接硬件近端串扰损耗按附录E的要求进行试验。此外,由于每一双向信道会受到一个以上双向信道的干扰,所以应规定布线和电缆的功率累计近端串扰损耗(PSNEXT)。7.2.1 线对-线对的近端串扰(NEXT)损耗7.2.1.1 电缆线对-线对的近端串扰(NEXT)损耗对于频率为0.772MHz250MHz,对100m或更长的6类电缆近端串扰(NEXT)损耗,应满足方程式(13)得到的值。表6给出的值仅供参考。表66类电缆近端串扰(NEXT)损耗(在203或685.5下,最差线对-线对)频率 (MHz)近端串扰(NEXT) 损耗 (dB)0.15086.70.77276.01.074.34.065.38.060.810.059.316.056.220.054.825.053.331.2551.962.547.4100.044.3200.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