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主观题题型讲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7920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8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主观题题型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前主观题题型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前主观题题型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前主观题题型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前主观题题型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前主观题题型讲解.docx

《考前主观题题型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主观题题型讲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前主观题题型讲解.docx

考前主观题题型讲解

题型一、“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

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

【解题技巧】:

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

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或者是图和表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

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

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还应该关注图表中的特殊点(如1978年,表格中变化特别明显的地方)

3、读表注(备注)。

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

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13年适应性考试)40

(1)材料一:

我国经济发展有关图表

(1)揭示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6分)

(1)材料一中表1表明我国人均GDP增长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攀升(表面现象),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深层次信息)。

(3分)表2表明我国环保产业投资及占GDP比重六五至十二五期间逐步增长(表面现象),说明我国逐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深层次信息),尤其是十二五(特殊点)对环保产业投资力度明显加大(3分)

41.[2012·浙江卷]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材料一 2007-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及进口铁矿石价格

   年份

项目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重点钢企利润率(%)

7.26

3.23

2.46

2.91

2.51

进口铁矿石价格

(美元/吨)

92.3

136.5

137.0

121.7

166.2

 

注:

①行业集中度以钢铁行业前十大企业粗钢产量占行业总产量的比率来衡量;(解释性的备注)

②《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行业集中度指导目标为60%。

(补充性的备注)

(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和图指出钢铁行业的现状。

(7分)

参考答案:

材料一中的表表明,2007――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企业利润率总体下降,进口铁矿石价格总体上升。

材料一中的图表明,2007――2011年粗钢产量不断增加;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但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补充性的备注)

题型二、“为什么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1】:

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解答这类问题一般有选择地答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必要性。

应从基本规律、时代要求、现状入手分析。

如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价值规律的必然要求等。

答题格式一般用:

是-----的客观要求,是----的需要,只有---才能---。

(2)重要性。

应从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等入手。

遵循从小到大(对个人、他人、企业、集体、社会、国家等意义);由近到远(对目前意义、长远意义);由点到面(由一个方面发展到多个方面,由一个角度发展到多个角度,由一个层次发展到多个层次)。

有时也要指出不这样做的危害。

(3)可能性。

有时还要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是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主要分析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内部条件、外部条件等。

失分警示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分清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往往得分也是要打折扣的。

【题型特点2】:

依据类主观题

 

答题方式:

(13年适应性考试)40.材料二:

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我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

为此我国政府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坚持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全过程系统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努力促进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转型。

多年来我国政府加大环保投入、推进环保科技攻关、实施一批国家重点生态环保工程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力量,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形成有利于节约和环保的产业体系。

强化环保责任、把住环境准入门槛的同时,完善相关激励和约束政策,使企业能够在节能环保中增效益、有动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

(2)结合上述材料信息,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简要说明加大环保产业投资的必要性。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理论)。

投资环保产业可以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利国利民,意义重大。

(3分)投资环保产业是现实的需要,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市场前景光明(意义)。

(3分)

(13年样卷)4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由于经济日益全球化,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频繁。

特别是面对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美欧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阿拉伯之春”的不断发酵,世界主要国家围绕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国际话语权的较量更加激烈,中国也成为一些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重点。

因此,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是我国现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阐述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提高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抵御西化、分化,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战略抉择。

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建设和谐世界。

有关“经济意义”的答案一般有:

(一)国内经济意义题:

1、“国家、社会”:

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②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④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⑤增加财政收入、外汇储备、经济实力;  

⑥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⑦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繁荣经济。

⑧体现社义本质—共富、体现了社义制度的优越性等。

⑨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2、“集体”:

泛指企业、经营者、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

①企业、经营者:

加强快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②产业:

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等;

③农村、城镇: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有利于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等。

④某地区:

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促进共同富裕。

⑤国内区域合作意义:

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

3、“个体”:

泛指居民、家庭、农民、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等。

①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②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③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等。

(二)涉外类的经济意义题:

1、对我国的意义:

①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为现代化/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

②有利于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有利于丰富国内市场,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④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当中的积极作用,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⑤利于保持进出口平衡,改善贸易条件;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

2、对外方的意义:

有利于外方的产业发展、外方的外汇收入、外方的经济增长等

3、对双方和地区、世界的意义:

①有利于互通有余、节约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有利于加强双方国家/贸易区内/世界各国的贸易与合作交流,求同存异,提高贸易区整体经济实力;

③优势互补,增强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④有利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世界人民利益;

⑤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

⑥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

(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题型三、“怎么办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1】:

措施(建议类)主观题

措施类设问一般以“措施”、“建议”、“对策”“要求”、“如何”等字、词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有关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

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13年适应性考试)40.材料二:

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我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

为此我国政府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坚持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全过程系统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努力促进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转型。

多年来我国政府加大环保投入、推进环保科技攻关、实施一批国家重点生态环保工程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力量,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形成有利于节约和环保的产业体系。

强化环保责任、把住环境准入门槛的同时,完善相关激励和约束政策,使企业能够在节能环保中增效益、有动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

(2)结合上述材料信息,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简要说明加大环保产业投资的必要性。

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提出有关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相关对策。

(14分)

对策:

1、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发挥市场对环保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2分)

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政府加大环保投入、推进环保科技攻关、实施一批国家重点生态环保工程,完善相关激励和约束政策。

(2分)

3、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规则,特别是市场准入规则,政府把握住环境准入门槛.(2分)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形成有利于节约和环保的产业体系。

(2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如何探索环境保护的新道路。

(12分)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我国政府坚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4分)

②整体统率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我国政府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

(4分)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不仅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更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的优化趋向。

坚持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全过程系统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努力促进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转型。

(4分)

(2011年浙江卷)41.材料三 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同学各抒己见。

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

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

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3)面对“用工荒”,政府应如何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12分)

参考答案:

政府要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协调企业和职工的关系,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加强宏观调控,帮助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推动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推动农民工技能培训,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政府还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接受监督,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题型特点2】:

启示类主观题

启示类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解题步骤:

第一步,读设问和背景材料,明确设问的指向和规定——要求回答哪方面的启示。

第二步,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中去分析材料反映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为什么要(或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的危害,并上升到理论依据。

这是解答好“启示”的关键。

第三步,从原因的分析中提炼和感悟出可供借鉴的经验或应吸取的教训,即应怎样做,不应怎样做,这是解答好“启示”的落脚点。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分析。

 

 

(13年适应性考试)41.(20分)我省某村通过建设文化礼堂的形式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找到了新起点。

该文化礼堂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色,设置了“村史廊”、“民风廊”、“成就廊”、“书法廊”、“武术廊”。

在“民风廊”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本村的道德模范。

这些道德模范都是经过村民提议、村委会按村规要求审议、村民代表表决以及公示的流程推选出来,代表了村民心目中真正的“最美”。

除“五廊”外,该礼堂内还设置了“乡村俱乐部”。

在这里,村民聆听道德模范的故事、接受农业种植知识、乐器、舞蹈等方面的培训、并定期举办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演出,涌现出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乡村文化达人。

在文化礼堂里,村民们交流艺术、传承文化,促进了乡风文明。

(1)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说明该村的文化礼堂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

(10分)

(1)①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

该村在“乡村俱乐部”对农民进行农业种植知识、乐器、舞蹈等方面的培训,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4分)

②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该村文化礼堂通过“五廊”和“乡村俱乐部”的设置,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村民基本文化权益。

(3分)

③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该村的道德模范的评选、文艺演出的进行都充分发挥了村民的作用。

(3分)

《经济生活》主观答题

(一)“国家应该如何做”:

1、加强宏观调控,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鼓励企业发展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经济效益。

7、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农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8、完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

9、坚持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

10、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1、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等。

12、制定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13、国家要遵循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用,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二)“企业应该如何做”:

1、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

2、加强职工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

3、实行企业兼并、规范企业破产、实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股份制改造,投资主体多元化,

4、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5、重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创立品牌;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对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调整产品结构。

6、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7、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8、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9、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10、遵循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1、遵守市场交易原则和市场秩序,诚信经营、正当竞争

12、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3、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引进、消化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遵守、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

提高国际竞争力;

14、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个人应该如何做”:

1、劳动者:

①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依法签定劳动合同,以合法手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②参加劳动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劳动者素质。

③遵守职业道德。

④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

2、消费者:

①增强权利和法制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②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遵守市场道德和社会公德,维护他人合法权益;树立诚信观念,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科学、文明、理性消费。

3、投资者:

①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投资方式,量力而行

②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又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科学、理性投资,投资应多元化

③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和社会利益,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4、纳税人:

①树立法律意识和义务意识。

②承担纳税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③增强对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以主人翁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题型四、“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

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第一步:

“是什么”即要解决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是什么。

第二步:

“为什么”主要分析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等产生的原因。

第三步:

“怎么样”主要针对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等做出评价,如结果怎样,有何意义、作用如何、有何影响等。

第四步:

“怎么办”即要对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提出对策、措施、方法、建议或表明态度。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认识类”设问都要分成四个问题,有的可能只有其中的三个甚至两个,我们在答题过程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年适应性考试)41.

(2)结合材料,运用“民主管理”的知识,谈谈你对该村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认识。

(10分)

(2)①该村道德模范评选经过村民提议、村民代表表决等程序产生的,说明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3分)

②该村道德模范评选还需经过村委会按村规要求进行审议这一程序,说明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事务,是村民管理的有效途径。

(3分)(怎么办)

③该村进行道德模范的评选活动是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的体现(是什么)。

(1分)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保证了村民自己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为什么)。

(3分)

 

(13年样卷)41.(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越来越频繁的世界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现象。

参考答案: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越来越深入,文化的交锋也越来越激烈,我国必须适应世界文化发展的这一趋势。

(为什么)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另一方面,在文化交流交融中,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抵制西化与分化的图谋(怎么办)。

题型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