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7884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1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历史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历史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四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60分)

1.梁启超指出:

“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与文中所涉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pìn)掷金黄。

”诗中“海面未收功一战”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这样的标语出现于

A.禁烟运动中B.太平天国运动中

C.义和团运动中D.辛亥革命中

4.《辛丑条约》的第七款为划定东交民巷使馆区境界,规定使馆区由外交闭管理,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各国有权常留兵队保护使馆。

这一规定对中国的危害为

①严重损坏中国的行政权力②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③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④培植执行卖国政策的职业官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B.光复会C.中国同盟会D.中国国民党

6.有人认为:

“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下列事件中体现这一历史转型的是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D.辛亥革命

7.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

8.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

A.北伐战争B.秋收起义C.红军长征D.挺进大别山

9.下列事件中,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是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

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10.毛泽东指出:

“(双十协定)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

”与此协议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西安事变B.日本投降

C.抗战胜利D.重庆谈判

11.使下图中①所示城市获得和平解放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2.下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扩大基层民主选举D.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13.下列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

它践行的是

A.政治协商制度B.“九二共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构想

14.由新中国提出,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的是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D.“求同存异”的方针

15.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联合国大会

C.万隆会议D.不结盟会议

16.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7.下图所示历史文献的发表,标志着

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B.科学社会主义创立

C.巴黎公社的诞生

D.工人运动的兴起

18.下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

空白处应为

A.法国大革命的爆发B.德意志的统一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D.新中国的成立

19.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20.某国际组织规定,参加其会议的国家须具备如下条件“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该组织是

A.欧洲联盟B.联合国C.不结盟运动D.东南亚联盟

21.下图漫画反映的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D.欧洲联盟的建立

22.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向美国说“不”。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解体

B.日本受到不结盟运动影响

C.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D.中日之间实现邦交正常化

23.下图《眺望柏林墙的那一边》反映了“冷战”导致的

A.德国的分裂

B.朝鲜半岛的分裂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古巴导弹危机

24.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包括

①不同利益的国家结成军事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爆发

②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③美苏之间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世界大战

④使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互不信任,给世界带来动荡不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5.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各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B.若干政治力量的壮大

C.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D.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26.20世纪90年代,促使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的事件是

A.苏联解体B.柏林墙拆除C.东欧剧变D.独联体成立

27.下列农作物的原产地在中国的是

①玉米②水稻③小麦④粟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8.在中国古代的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商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29.根据下图所示,与唐朝相比,宋朝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变化是

A.对经商区域的限制被打破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

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D.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

30.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

(31题16分,32题14分,33题10分,共40分)

3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共16分)

5月4日下午,十几个学校的学生近3000人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

“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6月3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6月28日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此次全体会议,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所记述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2分)从材料中归纳能够反映中国人坚决拒绝屈辱外交的具体史实。

(4分)

(2)以上图片是江西红色旅游著名景点的两个艺术作品。

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撰写解说词。

(要求:

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简练。

4分)

(3)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并简述其历史意义(6分)

32.外交是一国维护和发展本国利益及实施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依据材料,概括新中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方针,(2分)并指出其出台时国际关系的特点。

(2分)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末,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是联苏抗美,中苏结成同盟,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国家一道,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阵营进行紧张的斗争。

这个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一边倒”。

——刘山等《中国外交新论》

(2)结合所学,简析“一边倒”方针的历史影响。

(6分)

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先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一九七一年七月九日至十一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

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一九七二年五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

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美]亨利·基辛格著《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中美关系的变化,(2分)并结合国际形势分析变化的原因。

(4分)

33.结合所学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法德关系的问题。

(本题共10分)

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见证了法德关系史上的很多重大事件。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后,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诞生于此。

1919年1月18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协约国集团惩罚德国等战败国的巴黎和会也在此开幕。

19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发表了一个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声明。

声明主张以法国和西德煤钢工业为核心,把西欧各国的这两个基本部门联合起来,置于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之下,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舒曼计划”。

——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

双方深信,德国人民和法国人民的结束世仇的和解是一个深刻地改变了两国人民之间关系的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从两国人民安全的观点以及从他们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观点,体会到两国人民之间的团结;……

认识到两国合作的加强是欧洲统一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阶段,而欧洲统一是两国人民的目的。

——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的共同宣言(1963年1月22日)

请回答:

20世纪的法德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概括其变化的途径并分析其意义。

(10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C

A

C

D

C

C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D

B

A

D

B

C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A

D

B

A

D

D

A

D

二、非选择题(31题16分,32题14分,33题10分,共40分)

31.

(1)事件:

五四运动;(2分)

史实:

学生罢课,提出“还我青岛”等口号;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每点给2分,共4分;答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最多给2分)

(2)解说词一: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军队的开始。

(4分)

解说词二: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率部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

(4分)

(3)胜利原因: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2分)

胜利意义: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分)

32.

(1)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分)

特点:

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分)

(2)有利于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获得外部援助,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政权;采用单一的苏联模式,在了解和学习世界先进潮流方面存在局限性(6分)

(3)变化:

中美关系由对峙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

原因: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的需要;中国面对来自苏联的威胁与日俱增;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33.变化:

化解宿怨,从对手到盟友。

(2分)

途径:

从经济领域入手,逐步加强合作与交流。

(2分)

意义:

有利于两国化解历史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在保证和平与稳定的基础上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