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中小学信息技术终结性评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7725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B03中小学信息技术终结性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B03中小学信息技术终结性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B03中小学信息技术终结性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B03中小学信息技术终结性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B03中小学信息技术终结性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B03中小学信息技术终结性评价.docx

《B03中小学信息技术终结性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03中小学信息技术终结性评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03中小学信息技术终结性评价.docx

B03中小学信息技术终结性评价

中小学信息技术终结性评价

学业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一、评价原则

⒈评价的作用

一方面要强调评价对学科教师教学的激励作用、诊断作用和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要注意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评价结果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要尽量弱化评价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

教师也要根据评价的反馈结果,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逐步地形成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⒉评价的主体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

教师在信息技术评价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要注意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例如:

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要充分注意利用学生自身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

例如:

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要注意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⒊关注差异

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

评价要尽量地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学习和实践。

教师在制定信息技术学科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时,要注意在保证学生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即开放式评价。

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在对作品评价时,同一作品、不同设计思路、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二、过程性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有: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选择方法、设计步骤、讨论归纳、动手操作、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相互帮助、小组协作、展示作品、交流学习、作品评价、自评互评、思路新颖、方法创新、课堂练习、拓展学习等等。

过程性评价的特点:

任课教师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要应针对不同评价内容和相应教学目标,要灵活选择和运用各种评价方式。

以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表现出来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信息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如:

对作品评价的评价标准。

主题表现、制作水平、言语表达、协作学习如:

课堂练习一、课堂练习二(参见附录1、附录2)。

附录1:

《使用超链接——课堂练习》。

附录2:

《合成全景图——课堂练习》。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设置情景,由学生来发现、分析、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由学生来分析任务、设计方法步骤、独立操作、合作完成、归纳小结、讨论评价等。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记分册记录成绩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电子表格),真实地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三、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

信息技术学科的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程度,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是检测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反映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表之一。

参阅1:

《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表现在:

⒈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⒉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⒋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

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的学习质量下个结论。

结论包括:

①学生在本学科结业考试的总成绩分数。

平时成绩+(每个)期末考试+结业考试

②班主任根据学科的任课教师的反馈,用简短的结论性的词语评价学生。

在学期末(或者学年末)时,在给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学生成绩手册》中,由班主任老师根据各学科任课教师的意见,用简短的评语,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写出全面的鉴定。

如今,终结性评价不仅应用在教学领域,已逐步扩展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

⒈笔试试题

各地区教委考试办公室、基础教育科、教研室等负责考试的部门,在不同的时期,会相应地发布各个学科的《考试说明》文件。

指定教研室中的学科教研员等一些教学骨干教师来出笔试试题(参见附录3~附录6)。

附录3:

北京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考试说明附录4:

2009~2010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笔试试题附录5:

2009~2010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笔试试题(参考答案)附录6:

2009~2010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笔试试题(只有参考答案)

⒉上机操作

信息技术学科的期末考试(学年末、结业考试)通常会有两种形式。

一是书面的笔试。

二是上机操作考试(参见附录7)。

附录7:

2008~200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模块-上机试题)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网络的形式,将笔试考试和上机考试合为一体——网络考试。

网络考试必须具有自动出卷,题库管理,自动评分,手动评分,成绩管理等功能。

网络考试通常需要和经营网络的一些公司合作。

由教育教学教研部门组织的学科教师出题小组,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材、地区信息技术学科《考试说明》,以及本地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实际情况,设计出大量的、不同类型的试题,其中包括有主观题、客观题。

由经营网络的合作公司将这些试题放入试题库,在考试时,利用网络考试系统随机自动生成不同的试卷。

参阅2:

网络考试

网络考试是指通过局域网或者互联网,并利用计算机进行考试的行为,网络考试和在线考试以及网上考试的概念都是一致的。

这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而开始的新兴事务。

网络考试必须具有自动出卷,题库管理,自动评分,手动评分,成绩管理等功能。

四、总结性评价

当学业结束时,要依据各地区的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中要求进行总结性的评价。

可以综合笔试、上机考试(或者网络考试)和平时成绩(过程性评价的成绩)等多种评价,均衡得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结果,写出学科教学的评价报告(参见:

本文“七、成绩统计与分析报告”部分)。

 

总结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考察学生所学各个模块的基础知识、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考察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反馈出任课教师,在本学期、本学年、本学段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总结性评价,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今后的教与学。

五、评价的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还是要由各地区的教委(教育局)基础教育中心(中教科、小教科)、考试办公室等相关部门来负责。

由负责教学教研的教研部门(中、小学教研室)来设计做出草稿,由考试办公室等行政部门将草稿规范成行文,作为教委的红头文件下发。

如:

各地区信息技术学科的《初中信息技术考试评价方案》等(参见附录8)。

附录8:

2007~2008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方案

六、笔试试题的设计

在符合《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试方案》的要求,符合教科书教材内容标准的基础之上,结合信息技术学科各个学校的实施教学的情况,设计笔试试卷。

信息技术笔试试题可以采用多种类型,例如:

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排序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参见附录4)。

附录4:

2009~2010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笔试试题

设计不同类型的试题,有不同的出题方式、方法和标准要求。

㈠填空题

①填空题通常是将教科书、教材中的信息技术的概念、定义、原理、方法等知识性的内容摘录出来,将其中关键的词语改成带有下划线的词语。

 

例如1:

⒌计算机存储信息容量的大小是以 二 进制数来计量的。

二进制有 两 个数码,即:

“ 0 ”和“ 1 ”。

计算机中的“ 位 ”是指二进制中的一个数字位,是计算机中最 小的信息计量单位。

每相邻的 8 个二进制数字位成为一个字节,计算机中存储信息一般是以 字节 为基本计量单位的。

②填空题也可以设置信息技术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学习应用情景的内容(也可能是教学中曾经讨论过的)摘录出来,将其中关键的词语改成带有下划线的词语。

让学生根据填空题的语言环境,开动脑筋,根据本学段学习的知识,选择填写适当的词语回答问题。

设计较好的填空题,可以使学生在考试回答问题的同时,又能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理解和认识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的普遍应用情况等。

例如2:

⒈人们用 眼睛 看到的周围景象;用耳朵听到的 声音 ;用鼻子嗅到的 气味 ;用舌头品尝到的味道;用身体感受到 位移 、冷暖、形态和质感等的现象,都是人们在每时每刻、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到外界传来的大量 信息 。

留有带有下划线词语(正确答案)的填空题,可以作为判阅试卷时的参考标准答案的填空题部分。

㈡选择题

选择题可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也称为复选题)。

选择题是将问题提出,给出几个不同的选择答案。

这几个选择答案中,有正确的答案,也有错误的答案。

但是,不能出现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答案。

通常选择题的选择答案设置有4个为好。

不能只有1个选择答案。

如果只有2个选择答案,就成了判断题。

如果只有3个选择答案,就成了3选1的结果,考查学生学习效果可信度较小。

如果有四个选择答案,就成了4选1的结果,考查学生学习效果可信度,比3选1的情况好一些。

如果有更多的选择答案,浪费考试时间也被什么必要。

所以,要在有限的选择答案中,设计4个比较合适。

选择题中,除出了有正确的选择答案之外,还要有错误的选择答案。

错误的选择答案不应当随意地出。

不能使所出错误的选择答案,与选择题描述的内容根本就没有相关性。

 

例如3:

⒉表示为图形图像格式的文件后缀名可以是( ③ )。

①picture ②.mpg   ③.jpg   ④.wav

分析:

②③④的选择答案因为都是文件的扩展名(后缀)部分,它们之间具有可比性,放在一起真假难分。

而①picture则是照片的英文单词,与文件的扩展名根本就不搭界、不相干,没有可比性。

将此作为选择答案,①②③④放在一起,稍有信息技术常识的学生就会不选择此答案。

选择答案①就相当于没有,使得此选择题变为3个答案了。

出这样的选择答案,说明出题的信息技术教师没有用心,或者是教学能力水平较差。

选择题中的错误的选择答案也要精心设计。

不同的错误思路,得出不同的错误结果。

这种题对于学生来讲,要求基础知识要牢固,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强,判断问题的水平较高。

也是体现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部分。

例如4:

⒍经常要升级、更新查杀计算机病毒软件的原因是( ④ )。

①计算机使用了外来的U盘   ②查杀计算机病毒程序功能减退

③经常删除和刻录文件       ④不断地产生新的计算机病毒(或变种)

分析:

“计算机使用了外来的U盘”,很可能就会使计算机感染上病毒。

可是本题的叙述铺垫的内容是“经常要升级、更新查杀计算机病毒软件的原因”,可以理解为:

此计算机已经安装了查杀计算机病毒的软件。

本道题,问的是为什么要“经常要升级、更新……”。

说明计算机中已经安装的查杀计算机病毒软件,对于“旧”的病毒是能够查杀的。

不是“经常要升级、更新查杀计算机病毒软件”的根本原因!

而根本原因是“不断地产生新的计算机病毒(或变种)”。

如果没有新的、变种病毒,就是“用了外来的U盘”,原有的查杀计算机病毒软件,还应该是可以起到作用的。

如果将此道题放在单选题里,学生要仔细审题,分析题意,结合学过的,有关计算机病毒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来选择回答。

如果有些大意,不认真地审题,就可能看到第一个选择答案后,根据使用计算机的经验和教训,有可能就会选择第一个答案。

如果将此道题放在多选题里,学生会因为此题要多选,通常会认为只找出一个正确答案不行,再找一个就可是“①计算机使用了外来的U盘”。

⒈单选题

单选题是选择题的4个选择答案中,只有1个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选择正确的答案,答对了给分(如:

给加1分),选错了扣分(如:

给减1分)。

 

设置减分的目的是尽量地消除随意猜答案、蒙答案、压答案的现象,保证分数尽量地能体现出学生学业成绩的真实水平。

如果没有减分,对于平时就没有学习的人,都有可能“蒙”出分来的。

如:

所有的选择题都填第2个选择答案。

(当然,这也可以算是临场考试的一种经验和技巧。

当选择题就剩下一、两个个不能确定的时候,看看已经选择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分析哪个序号最少,最后这一、两个不能确定正确答案的题,就填写这个序号!

蒙对的几率可能还挺高。

就是不能交空白题和空白卷。

⒉多选题

多选题是选择题的4个选择答案中,可能会有2个、3个是正确的答案。

选择正确的答案,答对了给分(如:

加1分),选错了扣分(如:

减1分)。

设置正确的选择答案为什么是2个或者是3个?

如果设计只有1个正确的选择答案,就和单选题没有区别了,可以放到单选题里。

如果设计4个正确的选择答案,就没有选择区别了,都是对的。

如果没有一个是正确的选择答案,这道题出的就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为了增加多选题的选择范围和难度,设计出了只有一个正确的选择答案一个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就算也说得过去。

如果设计出了4个和没有正确答案的多选题就失去了考试意义。

多选题的难度比单选题的难度要大一些,有时会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将多选题的分数比率加大,或者减小。

㈢连线题

连线题是将一些图片和另一些的文字之间,根据图片和文字的紧密相关性,用一条线(通常是直线)连接起来。

正确连接一条线,则给1分,否则不给分。

例如5:

请将图中计算机硬件部分的图形,与对应的计算机硬件部分文字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㈣判断题

判断题是对某个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信息活动的文字描述是否正确的是非判定。

判断题只有对与不对的两种鲜明的结论。

在设计判断题时,要考虑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建议正确的判断题要占有70%以上,使得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也能够进一步地复习巩固以学过的知识,同时又能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解和体会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具体操作时,就是在每一道判断题的填空中,划“√”表示同意此题的文字叙述内容;或者划“×”表示不同意此题的文字叙述内容。

无论划“√”,还是划“×”只要是与判断题所描述的观点一致,就能得分,否则不能得分。

例如6: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每题1分,共10分)

⒈(√)计算机的硬件是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基础。

⒉(√)动态网页是由网络服务器端动态生成的。

⒊(×)系统软件不能够直接进行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设备。

⒋(√)纸张可以是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载体。

而文字、图形和图像则是信息的载体。

⒌(√)人工智能可以解释为利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研制智能的机器,或者智能系统来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的机器“思维”和“智能行为”。

⒍(×)查询是在一个或多个数据表中检索符合条件的记录,形成一个虚拟的数据表,它的内容会随原数据表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⒎(√)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直接叙述、伪代码和流程图等方法来描述。

⒏(√)冯·诺伊曼计算机的设计思想主要有三点:

一是采用二进制;二是存储程序;三是计算机由五大部分组成。

⒐(×)如果只是输入动画片中比较关键的画面,而过渡画面效果由计算机通过计算自动产生,这种技术是补间技术。

⒑(√)计算机网络中的木马程序是一种由黑客远端控制的,潜伏在计算机内部的黑客程序。

 ㈤简答题

简答题通常是提出对有关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一些具体问题的看法和观点,让学生来回答。

以检查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的程度;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能力。

同时,也锻炼学生用语言文字解答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回答此类的简答题时,首先要表明个人的态度,即是否支持或反对题中的观点。

然后,再对个人的见解提供简洁的事实依据。

也有的简答题就是让学生将一些知识概念,操作方法步骤等,简单地叙述一遍。

当回答完整、正确时,即可得到相应的分数成绩。

例如7:

⒈(6分)简述多媒体作品中常见的交互方式有哪些?

答案要点:

 ①菜单方式。

 ②按钮方式。

 ③对话方式。

⒊(8分)数据管理的人工管理阶段,主要解决了手工管理数据中大量的计算和统计问题。

文件系统管理阶段又解决了人工管理阶段中程序对数据的依赖性。

数据库管理阶段有什么特点?

又解决了哪些问题呢?

答案要点:

数据库管理阶段则把数据有规则地组织起来,独立存储,解决了数据的共享性、一致性等问题。

能够方便、快捷地对数据的查询、统计等操作。

七、上机试题的设计

设计上机试题同样也要在符合《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试方案》的要求,符合教科书教材内容标准的基础之上,结合信息技术学科各个学校的实施教学的情况,设计上机试题。

上机试题是针对信息技术的一些模块进行的,如:

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图片编辑、影视动画、网页设计、算法分析与程序设计等。

通常情况下,初中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所学的各个模块,设计上机试题。

如设计所学3个模块的上机试题,由学生在上机时选择其中一个某块,在规定的时间(15分钟左右)完成任务或作品,即可。

上机试题要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网络的紧密配合,提前调试好,保证上机考试的正常进行。

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学生,最好及时让学生重选考试模块进行补考。

八、成绩统计与分析报告

将笔试试题的成绩和上机考试成绩,再结合平时成绩进行综合统计,根据统计的结果,写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的分析报告。

附录9:

初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笔试成绩统计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