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8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7133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训练8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8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8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8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8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训练8则.docx

《文言文阅读训练8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8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训练8则.docx

文言文阅读训练8则

文言文阅读训练八则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

高熲(jiǒng)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

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

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

威上表陈让,诏曰: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

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

”威乃止。

初,威父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

既而叹曰:

“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

后之君子,谁能弛乎?

”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

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

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

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

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

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

上曰:

“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

”因谓朝臣曰:

“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

杨素才辨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

”其见重如此。

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

国子博士何妥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共为朋党,上令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治之,事皆验。

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

威惶惧,免冠顿首。

上曰:

“谢已晚矣。

”于是免威官爵。

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六·苏威》)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大者任重任:

任务

B.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弛:

放松,减轻

C.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值:

遇到

D.上令朝臣厘改旧法厘:

订正,改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威深得高祖器重的一组是()

①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②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③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④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⑤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曲⑥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

A.①②④B.①②⑤C.③④⑥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威以贤能著称,故高祖征召他,认为他凭着出众的才华,可以兼任多职。

当言官弹劾他贪恋权位时,高祖认为即使他在举荐贤能方面有缺点,也不应苛责。

B.苏威办主采取较轻的赋税和劳役制度,他把改变以国家资财不足而制定的重税之法作为自己的使命,以实现父亲的未竟之志。

C.苏威的为政之才深得高祖器重。

高祖认为,杨素才辩天下无双,但是在斟酌古今得失,帮助君主宣扬教化方面,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

D.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人结为朋党,被揭发查实后,他虽然认了错,但并没有能得到皇上的宽恕,也因此冒犯了许多当时有名望的士大夫。

5、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附参考答案

1.A负荷,承担。

2.B前一“其”为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后一“其”为副词,表示测度语气。

A均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C均用作副词,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D均为“被”。

3.A排除⑤⑥

4.D“也因此冒犯了许多当时有名望的士大夫”应为“由于苏威而获罪的有名的士人有一百多人”。

得罪,现代汉语意为招人不快或怀恨。

冒犯,古代汉语意为获罪。

5.见译文。

译文:

苏威字无畏,京兆府万年县人。

高熲多次称他贤能,高祖也一向重视他的名望,就征召他。

到了之后,高祖请他进卧室,跟他交谈,非常高兴。

任命他为太子少保,不久又让他兼任纳言、民部尚书。

苏威上书陈情辞让,高祖下诏说:

“大船当负荷重载,骏马当长途奔驰。

因为你一人兼有许多人的才华,不要推辞多任事务。

”苏威才没有推辞。

当初,苏威的父亲在西魏任度支尚书,因为国家资财不足,制定了征税的法令,被认为很重。

不久苏威的父亲就感叹说:

“现在做的,就如同拉紧弓弦,不是平常时代的法令制度。

后代的君子,谁能够放松它呢?

”苏威听到了这些话,常常把这作为自己的责任。

到了此时,苏威奏请皇上减轻赋税和劳役,致力于采用较轻的制度,皇上全都听从了他。

苏威见到皇宫中用白银制作帷幔的钩子,就极力陈说节俭的美德来告诫皇上。

皇上为此而改变了神色,对于旧有的雕琢文饰的器物,全都命人清除毁坏。

不久又兼任了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原任的官职全都依旧。

治书侍御史梁毗认为苏威兼任五个职务,贪恋于繁多的权位,没有举荐贤能代替自己的心思,就上表极谏弹劾苏威。

皇上说:

“苏威早晚勤勉不懈,有远大的志向,在举荐贤能方面有些缺点,为什么要急忙地逼迫他呢!

”于是就对朝中的大臣说:

“苏威没有遇到我,就没有办法施行他的见解;我没有得到苏威,又靠谁来实行我的主张?

杨素才辩,天下无双,至于说到考虑古今得失,帮助我宣扬教化,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

”他就是这样被看重。

隋朝接续于战争之后,法令规章错乱混杂,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

法令的标准、式样,大多是苏威制定的,世人都认为他有才能。

国子博士何妥上奏揭发苏威和礼部尚书卢恺等人互相勾结,成为朋党,皇上就命令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共同处理这个案件,所揭发的事情都得到了验证。

皇上拿《宋书·谢晦传》中有关朋党的史事让苏威阅读。

苏威害怕,脱下了官帽叩头认错。

皇上说:

“认错已经晚了。

”于是就免除了苏威的官职和爵位。

由于苏威而获罪的有名的士人有一百多人。

 

高宗柳皇后讳敬言,河东解人也。

曾祖世隆,齐侍中、司空、尚书令、贞阳忠武公。

祖恽,有重名于梁代,官至秘书监,赠侍中、中护军。

父偃,尚梁武帝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

大宝中,为都阳太首,卒官。

后时年九岁,干理家事,有若成人。

侯景之乱,后与弟盼往江陵依梁元帝,元帝以长城公主之故,待遇甚厚。

及高宗赴江陵,元帝以后配焉。

承圣二年,后生后主于江陵。

明年,江陵陷,高宗迁于关右,后与后主俱留穰城。

天嘉二年,与后主还朝,后为安城王妃。

高宗即位,立为皇后。

后美姿容,身长七尺二寸,手垂过膝。

初,高宗居乡里,先娶吴兴钱氏女,及即位,拜为贵妃,甚有宠,后倾心下之。

每尚方供奉之物,其上者皆推为贵妃,而己御其次焉。

高宗崩,始兴王叔陵为乱,后主赖后与乐安君吴氏救而获免,事在叔陵传。

后主即位,尊后为皇太后,宫曰弘范。

当是之时,新失淮南之地,隋师临江,又国遭大丧,后主病疮不能听政,其诛叔陵、供大行东事、边境防守及百司众务,虽假以后主之命,实带决之于后。

后主疮愈,乃归政焉。

陈亡入长安。

大业十一年薨于东都,年八十三,葬洛阳之邙山。

后性谦谨,未尝以宗族为请,虽衣食无所分遗。

(选自《陈书》卷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重名于梁代重:

显贵

B.父偃,尚梁武帝女长城公主尚:

仰攀婚姻,娶

C.后与弟盼往江陵依梁元帝依:

依附,投奔

D.而己御其次焉御:

用,使用

2.以下六个材料分别编成四组,全能表现柳皇后干练的一组是()

①干理家事,有若成人

②后与弟盼往江陵依梁元帝

③每尚方供奉之物,其上者皆推为贵妃

④始兴王叔陵为乱,后主赖后与乐安君吴氏救而获免

⑤虽假以后主之命,实带决之于后

⑥未尝以宗族为请,虽依食无所分遗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3.以下对原文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皇后一生很不幸,九岁丧父,逃难而寄人篱下,饱尝了人世艰辛,却培养了坚强的秉性和卓越的政治才能。

B.柳皇后美丽能干,却不被昏庸腐朽的陈高宗宠幸,让她屈居于钱贵妃之下,这也练就了她的韧性。

C.柳皇后是历史上少见的女政治家,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时,她能非常圆满、得体的处理一系列大事,表现了非凡的政治才能。

D.柳皇后受后人敬仰,还因她有高尚的人格,她尊重丈夫的儿子,还政于病愈的儿子,更不为自己的宗族谋利。

4、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附参考答案:

1.A(重:

应为“大”,“很大”。

2.C(②说明的是皇后遭受磨难,而不是说她干练;③是表现皇后的谦让;⑥表现的是她的谨慎。

3.B(文中没写高宗不宠幸皇后,也是她自己甘居钱贵妃之下,不是高宗逼的。

4.见译文。

译文:

高宗(陈项)的柳皇后,名叫柳敬言,是河东解县人。

柳敬言的曾祖父柳世隆,在齐朝任过侍中、司空、尚书令等职,尊为贞阳忠汉公。

(她的)祖父柳恽,在梁代名气很大,官做到秘书监,赠官为侍中、中护军。

父亲柳偃,仰娶梁武帝的女儿长城公主,拜为驸马都尉。

大宝年间,担任都阳太首,列在官任上。

柳皇后当时才九岁,料理家务,很像一个成年人。

侯景之乱的时候,柳皇后和弟弟柳盼前往江陵,投奔梁元帝,元帝因为长城公主的缘故,给他们的生活条件十分优厚。

等到陈高宗到了江陵,梁元帝就把柳敬言许配给了他。

梁元帝承圣二年,柳敬言在江陵生下了陈后主(叔宝)。

第二年,江陵沦陷,高宗迁到关右,柳皇后和陈后主都留在穰城。

陈文帝天嘉年二年,柳皇后和陈后主回到了陈朝朝廷,柳皇后被封为安成王妃,陈高宗即位,(柳敬言)被立为皇后。

柳皇后身材相貌很漂亮,身长七尺二寸,手长过了膝盖。

早先,陈高宗住在乡间,先娶了吴兴姓钱的女子,到当上了皇帝,就封她为贵妃,十分宠爱,柳皇后甘心居于其下。

每逢供奉皇家物品的官员送上供奉之物,皇后就将其中最好的推让给贵妃,而自己用差一些的。

高宗驾崩后,始兴王陈叔陵作乱,后主依赖柳皇后和乐安君吴氏相救才免于遭难,这件事记载在陈叔陵传中。

陈后主即位,尊柳皇后为皇太后,所住的官殿赐号“弘范”。

就在这时,陈朝刚刚失去了淮南地盘,隋朝的军队逼近长江,国家又遇到了大丧(高宗驾崩)之事,后主又染疮病,不能料理朝政,这期间,诛杀陈叔陵、料理高宗的丧事、主管边疆防务以及各部的繁杂事务,虽然都是借用后主的政令,实际上都是由柳皇后作出决断。

后主病愈后,才把朝廷交还给他。

陈朝灭亡以后,柳皇后到了长安,隋朝大业十一年在东都逝世,时年八十三岁,葬在洛阳的邙山。

柳皇后性情谦和谨慎,从来未为自己的亲族请求官禄,就连衣服食物之类也没有分留过。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

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

临刑,呼弼谓之曰:

“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

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

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

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

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

“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

”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

“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

”帝默然。

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

”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

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

高颎曰:

“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

”高祖曰:

“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

将渡江,酹酒而祝曰:

“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

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

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

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

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

后以为常,不复设备。

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

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

军令严肃,秋毫不犯。

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

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

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

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

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列传第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骁勇便弓马便:

熟习B.恐祸及己,诡对曰诡:

诡秘

C.未睹其阙阙:

宫殿D.士卒且惰惰:

懒惰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弼乃获免乃重修岳阳楼B.且吾以舌死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C.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则齐国其庶几乎D.死且不恨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明贺若弼有军事才干的一组是

①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②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

③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④将渡江,酹酒而祝

⑤大列旗帜,营幕被野⑥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若弼父亲临刑时对他说:

“我一定要平定江南,但这志向没有实现,你一定要完成我的遗志;而且我是因言语不慎而死,你不可不引以为戒。

B.贺若弼曾对上柱国乌丸轨说:

皇上如果和大臣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忠臣,大臣如果和皇上关系密切就会失去性命。

C.隋高祖伐陈,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渡江前贺若弼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故设疑阵,趁敌不备,渡江破敌。

D.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在陈地秋毫不犯。

后陈将鲁达等人向他发起进攻,他假装败退,麻痹对方,最后督军死战,终于大获全胜。

5、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附参考答案

1.A2.B3.D4.B5.见译文。

译文: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若敦,因有武艺忠烈而闻名,在周任官为金州总管,遭宇文护妒忌而杀害。

临刑时,叫贺若弼来对他说:

“我一定要平定江南,但这志向没有实现,你一定要完成我的遗志;而且我是因舌头说话而死,你不可不引以为训。

”于是用锥刺贺若弼舌头直到出血,警诫他讲话要谨慎。

贺若弼少年时精神振奋,情绪激昂,有大志,勇敢而善于弯弓骑马,会写文章,博览群书,在当时很有名声。

周齐王宇文宪闻名而很敬重他引他为记室。

不久以后,被封当亭县公,升为小内史。

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对皇帝说“太子不具有做帝王的才能,臣也曾与贺若弼谈论过。

”皇帝叫贺若弼来问,贺若弼知道太子地位不可动摇,恐怕祸难落到自己头上,就讲假话说:

“皇太子道德学问日有提高,没有看到他的缺点。

”皇帝沉默不言。

贺若弼回来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自己,贺若弼说:

“君主的口不密则失信臣下,臣下的口不密则生命难保,所以不敢轻易议论。

”等到宣帝即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而贺若弼则避免了杀身之祸。

不久与韦孝宽一起征伐陈朝,攻克数十城,其中多数是贺若弼的计谋。

拜官寿州刺史,改封襄邑县公。

高祖杨坚为丞相,尉迟迥在邺城作乱,恐怕贺若弼有变化,派长孙平骑驿马去取代他。

高祖称帝,暗有并吞江南的打算,寻找可以担负此重大任务的人。

高说:

“朝延的大臣当中,从文武才干来说,没有一个比得上贺若弼的人。

”高祖说:

“您算说对了。

”于是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委任他平定陈朝的大事。

贺若弼很高兴地把这件事作为自己的任务。

与寿州总管源雄同任官于重镇。

贺若弼送诗给源雄说:

“交河是骠骑将军的帐幕,合浦是伏波将军的军营,勿使在骐阁上,没有我二人的名字。

”他献上攻取陈朝的十项计策、皇帝认为很好赐给他宝刀。

开皇九年,大举征伐陈朝,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

即将渡江,他用酒洒地祝愿说:

“贺若弼亲受皇帝庙算谋略,远处去宣扬国家威望,征伐有罪的人,救民于水火之中,除去凶恶暴虐的罪犯。

上天和长江,你们明鉴这一切。

如果你们想使善人得到福气,坏人得到灾难,那么大军就能顺利渡江;如果事情与这相反,那么我们就在长江葬身鱼腹之中,死也不恨。

早先,贺若弼请求沿江防守的士兵每在交接的时候,必定要集中在历阳。

于是每次在历阳树立了许多旗帜,军营帐幕漫山遍野。

陈朝人以为大兵来攻,征发了全国大部分士兵马匹来防御过后知道是隋驻防的士兵交替,他们许多征集的士兵也就散走了。

后来多次这样,以为是平常的事,就不再布置兵力来防备了。

到此,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时,陈朝人竟根本没有察觉贺若弼袭击陈的南徐州,攻克了,抓获它的刺史黄恪。

隋军军令严肃,秋毫无犯,有的士兵在民间沽买酒喝,贺若弼立即斩首。

他进军驻屯蒋山的白土冈,陈朝将领鲁广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率领强劲士兵抵抗。

田瑞先攻贺若弼军,贺若弼把他打跑了。

鲁广达等军相继进攻,贺若弼军屡屡败退,贺若弼估计他们士兵已经骄傲,而且疲劳就严厉督促将士们殊死战斗,于是大败陈军。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

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

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

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

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

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

太宗曰:

“本兴大义,以就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

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

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

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

高祖称善。

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

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

及将旋,谓左右曰:

“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

”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

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

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

“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

”太宗曰:

“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

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果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

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

”诸将曰:

“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

诎己从谏,仁心爱人。

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北宋曾巩《唐论》)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引师趣霍邑趣:

开往B.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仗:

兵器

C.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发:

拿出D.及将旋,谓左右曰旋:

凯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率兵略徇西河②良乃入,具告沛公B.①此为贼耳,何以自全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C.①遇小敌即班师②匪来贸丝,来即我谋D.①收群盗以图京师②作《师说》以贻之

3.下列各项都表明李世民“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①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②折节下士,推财养客③关中豪杰争走赴义④此为贼耳,何以自全⑤冲断其军,引兵奋击⑥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

⑦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⑧诸将曰:

“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A.①⑤⑦B.①②④C.②⑥⑧D.③⑦⑧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李世民善于收买人心,十八岁时就领导了李氏集团推翻隋朝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显示了卓越的才能。

B.在战争中,李世民善于分析敌情,恰当部署,抓住了敌人的要害,速战速决,出奇制胜,凭借突出的才能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钦佩。

C.选文赞美了李世民青年时期的英雄事迹;曾巩的评论强调了唐太宗是唐朝所有的皇帝中最突出的,其治国状况也是最隆盛清明的。

D.曾巩在评论对李世民推崇备至,认为古代的帝王是圣明的,而唐太宗的功绩与他们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5、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附参考答案

1、C(应为“放下”。

悬门是城门外层的闸门,平时悬起,敌人攻城时放下,以加强防御)

2.、C(A乃:

副词,就;B何:

疑问代词“什么”;C即:

①副词,就;②动词,靠近;D以:

连词表目的,“来”)

3、B(③从侧面表现李世民善于收买人心;其他都是表现其军事才能)

4、D(不合原意,应为“唐太宗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5.见译文。

译文:

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名讳世民,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她的母亲是太穆顺圣皇后窦氏。

高祖守太原时,太宗十八岁。

当时隋朝的气数已尽,太宗暗中谋划起义。

经常纡尊礼贤下士,散发财物来给养门客,(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

等到起义时,太宗就率领军队攻占了西河,攻克城池。

大军又向西进发到贾胡堡,隋朝的将领宋老生率领两万精兵驻扎在霍邑,来抵抗起义的军队。

恰逢雨下了很久,起义军的粮食已经用尽,高祖和裴寂商量暂且撤军回太原,再来谋划以后的起义。

太宗说:

“本来我们举兵起义,是要来拯救苍生的,应当先进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到小小的敌人就要撤退,恐怕跟从我们起义的人很快将解体。

回去守住太原区区一个城,这也只是当强盗而已,又凭什么能自我保全?

”高祖不采纳他的意见,急忙命令军队撤退。

太宗于是在帐外哭泣,哭泣的声音在帐内也能听到。

太祖召见他,问他原因,太宗回答说:

“现在我们凭正义的名义起兵,前进作战就一定能胜利,后退回去就一定解体。

我们的军队解体了,又有敌人在后追击,死亡很快就到了,因此悲伤。

”太祖这才领悟,不再要求退兵。

、八月已卯,雨停了,高祖率领军队向霍邑进发。

太宗从南园率领两骑兵从险峻的山坡上冲下来,从中间冲击斩断隋朝的军队,率兵奋勇拼杀,敌人大败,各自丢下兵器逃跑。

随军放下悬门,老生拉着绳子想把悬门拉上去,被太宗军队斩死,于是平定了霍邑。

义军到了河东,关中的豪杰争相奔来归顺义军。

太宗请求让起义军入关,攻下永丰仓,发粮食来赈济穷困贫乏的人,收服关内各路盗贼来谋求进军京师。

高祖认为他的计策很好。

不就平定了京城,高祖辅佐政务,被授予唐国内史的官职,改封为秦国公。

义宁元年十二月,又被封为右元帅,统领十万军队,占领了东都。

等到要凯旋的时候,太宗对手下的人说:

“贼军见我们回去,一定会追赶我们,我们要多处伏击来等待他们。

”不久隋朝将领段达率领一万多人从后面赶来,经过三王陵的时候,伏击着的唐军出来攻打他们,段达大败。

高祖称帝,任命太宗为尚书令,进而封他为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开始他在唐朝建立以来的第一战攻打仁杲……仁杲请求投降。

不久各将领来贺喜太宗,趁机问他:

“当初大王在郊野大战打败了敌军,可是敌军的主帅还占据着城池,大王您没有攻下城池的战具,只是带领骑兵追逐,也不依靠步兵,就一直迫近城下,大家都怀疑您不能攻破,可是竟然攻下了那城池,是为什么呢?

”太宗说:

“这是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来逼迫他,使他的计策来不及展开,因此攻克它。

如果不赶快追赶敌军继续攻打,那么城池就不能攻占了。

这可以说是取得成功的谋划,各位都看不到(这一点)吗?

”各大将说:

“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取代隋朝的是唐,唐朝更换了十八位君主,统治将近三百年,治理最清明的没有比得上太宗做皇帝那个时候。

(他)屈折自己,听从劝谏,心地仁厚,爱惜百姓。

有统治天下的志向,有治理天下的才干,又有将天下治理得清明的效果,但是又因为他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所以还不能和古代贤能的帝王并称,不能称为统治最好的时候。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

其仕在官,有名绩矣。

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

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

祖讳崎,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巡抚金公跳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

时举二百令人,惟君最少。

及试报罢。

后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

江宁故巨邑,难治。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

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既而去职家居。

再起,发陕西。

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

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

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

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檑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

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