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物流运筹学认知.docx
《项目一物流运筹学认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一物流运筹学认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一物流运筹学认知
项目一物流运筹学认知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运筹学的发展史,熟悉运筹学的研究内容,掌握运筹学的工作程序
2.理解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内涵,掌握物流管理的特点
3.了解本书知识框架
★能力目标
1.了解物流管理与运筹学的关系
2.掌握运筹学研究思路
3.理解运筹学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知识导图
计划课时:
2课时
情境设定
随着社会和网络的发展,物流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零售连锁性的企业,还是制造业,或者是专门的物流服务行业,都在积极投入成立自己的物流部门,物流中心,甚至建立自己的物流港。
这充分说明了各行各业对物流的重视和物流对各行各业的重要性。
随着物流行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物流活动节约了多少成本,为企业增加了多少利润。
可是物流作为整个系统的一部分,它创造的很多利润不是直接用金钱来体现的。
物流所带来的效益,不仅仅是直接利润,更多的是企业的整体效益。
物流管理方法的目标是将各种物流活动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其综合效益。
运用运筹学进行物流活动的管理和优化工作,是掌握实现物流活动的本质和达到物流管理目标的必要手段和唯一途径。
运筹学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有哪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任务一运筹学绪论
情境导入:
运筹学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
敌我双方交战,要克敌制胜就要在了解双方情况的基础上,做出最优的对付敌人的方法,这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说法。
但是作为一门数学学科,用纯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最优方法的选择安排,却是晚多了。
运筹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和军事活动中能用数量来表达的有关策划、管理方面的问题。
当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运筹学的许多内容不仅研究经济和军事活动,有些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了。
运筹学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通过数学上的分析、运算,得出各种各样的结果,最后提出综合性的合理安排,已达到最好的效果。
那么运筹学思想、运筹学的定义及学科的形成到底是怎样的呢?
任务:
了解运筹学的发展史,熟悉运筹学的研究内容,掌握运筹学的工作程序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中提出的问题,为决策者选择最优决策提供定量依据。
运筹学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优化的基础上。
一、运筹学发展概述
(一)运筹学的定义
“运筹学”一词源于英文OperationalResearch,简称“O.R.”,直译为“作战研究”。
运筹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发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美军队,有的学者把其描述为就组织系统的各种经营做出决策的科学手段。
运筹学先驱,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布莱克特(P.M.S.Blackeet)曾在关于运筹学的第一份备忘录中将其成为“作战的科学分析”,这被认为是对运筹学所做的最早描述。
运筹学另一位创始人金博尔(G.E.Kimball)对运筹的定义为:
“管理系统的人为了获得关于系统运行的最优解而必须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美国的运筹学会对其解释为:
“运筹学是一种实验与应用的科学,用之于观察、理解和预测有目标的人-机系统的行为”。
我国《管理百科全书》的解释是:
“运筹学是应用分析、实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已实现最有效的管理。
”
综合以上定义,运筹学是一门运用统筹规划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通过对数学模型的构建和求解,规划、优化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科学决策体用量化依据的系统知识体系。
(二)运筹学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古代人民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这在一些政治家、军事家和科学家的著作中多有记载,其中不少颇富于运筹思想。
如田忌赛马、丁渭主持皇宫修复以及《孙子兵法》等记载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等,这些均表明我国运筹思想出现的很早。
虽然一定的运筹思想和方法在很久以前就留下了被应用的痕迹,但这些零散的活动不足以标志一门新学科的诞生。
运筹学源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二战后,许多从事运筹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转向对民用问题的研究,使运筹学在工业、农业、经济和企业管理和社会问题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运筹学家们在解决后勤保障、潜艇战术等一系列军事问题上作出了巨大的成就,战后运筹学受到美国一些大公司的重视,它们把运筹学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在部分企业取得成功以后,运筹学的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后,几乎在所有发达国家中都掀起了一股研究和应用运筹学和科学管理的热潮。
运筹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它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当战后的工业恢复繁荣时,由于组织内与日俱增的复杂性和专门化所产生的问题,使人们认识到这些问题基本上与战争中所曾面临的问题类似,只是具有不同的现实环境而已,运筹学就这样潜入工商企业和其它部门,在50年代以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系统配置、聚散、竞争的运用机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一套理论,如规划论、排队论、存贮论、决策论等等,由于其理论上的成熟,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使得运筹学中的一些方法如单纯形法、动态规划等方法得以用来解决实际管理中的优化问题,极大的促进了运筹学的推广和应用,世界上不少国家已成立了致力于该领域及相关活动的专门学会,美国于1952年成立了运筹学会,并出版期刊《运筹学》,世界其它国家也先后创办了运筹学会与期刊,1959年成立了国际运筹学协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OperationsResearchSocieties,IFORS)。
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筹学进入迅速发展阶段,运筹学各个分支进一步细分,专业学术团队迅速增多,更多的期刊、书籍大量出版,更多的学校将运筹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与发展,运筹学在诸如城市规划、环境污染、物流管理及国民经济计划等复杂的系统问题里得以应用。
20世纪末,随着软科学的发展,“软运筹学”成为了运筹学发展的方向。
钱学森同志得出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是软运筹学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几十年世界学术讨论的Seminar经验;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C3I及作战模拟;情报信息技术;灵境技术;人工智能;人机结合智能系统;系统学;等等。
(三)我国运筹学研究情况
运筹学概念虽然起源于欧美,但在学科研究方面,我国并不落后。
在20世纪50年代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等老一代科学家就曾为运筹学的发展和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60年代,他们亲自指导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全国推广运筹学方法,华罗庚的“优选法”和“统筹方法”被各部门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
他还为管理人员编写了通俗易懂的普及性读物,让更多的人学习和运用运筹学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运筹学的应用更为普遍,特别是在流通领域应用更为广泛。
例如运用线性规划进行全国范围的粮食、钢材的合理调运,广东水泥合理调运等;许多企业的作业调配、工序安排、场地选择等,也使用了运筹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现在,经济领域正在大力开发和应用信息系统,许多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中采用了运筹学方法,增加了辅助决策功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受到企业决策层和主管部门的重视。
我们相信,运筹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必将使我国经济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二、运筹学的性质与特点
运筹学具有以下3个特点:
第一,运筹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部门、民政事业部门、工商企业等研究组织内的统筹协调问题,其应用不受行业、部门的限制。
第二,运筹学发展至今,既通过引进数学研究方法,可以对各种经营活动进行定量的科学分析,又涉及组织的实际管理问题,注重实际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最终能向决策者提供建设性意见,并收到实效。
第三,运筹学的各个分支科学,都是由于实际问题的需求或以一定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逐渐发展起来的。
新的理论相继出现,不断开拓出新的领域。
运筹学家们一直孜孜不倦地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使运筹学这么新兴学科不断地向前发展。
三、运筹学的主要内容
运筹学是帮助一件活动找到最佳的实现方法的一门学科,它把整体最优作为目标,注重系统化的方法,运用统计学,数学的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完成作业研究。
运筹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对活动进行优化,又能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向决策者提供建设性的方案。
一件活动运筹学进行分析之后,会采取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还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其主要分支有规划论、对策论、排队论、库存论、统筹方法、预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等,它们在经济管理、军事指挥和工程设计的决策分析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一)规划论
主要研究计划管理工作中有关安排和估计的问题。
一般可以归纳为在满足既定的要求下,按某一衡量指标来寻求最优方案的问题。
如果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数学表达式都是线型的,则称为“线型规划”;否则称为“非线型规划”。
如果所考虑的规划问题可划为几个阶段求解,则称为“动态规划”。
(二)图论与网络分析
图论是运筹学一个古老的但又十分活跃的分支,它是网络技术的基础。
图论的创始人是数学家欧拉。
1736年他发表了图论方面的第一篇论文,解决了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难题,相隔一百年后,在1847年基尔霍夫第一次应用图论的原理分析电网,从而把图论引进到工程技术领域。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论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将复杂庞大的工程系统和管理问题用图描述,可以解决很多工程设计和管理决策的最优化问题,例如,完成工程任务的时间最少,距离最短,费用最省等等。
图论受到数学、工程技术及经营管理等各方面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三)库存理论
库存理论(或更正式地是库存和生产的数学理论)是运营研究和运营管理中的子专业,设计生产/库存系统以最小化成本:
它研究公司和军方面临的决定,在制造、仓储、供应链、备件配置等方面,为物流提供数学基础。
库存控制问题是企业面临的问题,必须决定在每个时间段内订购多少订单以满足其产品需求。
可以使用最优控制,动态规划和网络优化的数学技术来建模问题。
例如工厂与商店就必须考虑原材料和商品的库存量,库存太少可能造成停产或脱销,库存太多则造成积压,这些都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因此库存管理是现代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排队论
主要研究具有随机性的拥挤现象。
这类问题都可以形象地描述为顾客来到服务台前要求接待服务。
如果服务台已被其它顾客占用,那么就要等待,就要排队。
另一方面,服务台也时而空闲,时而忙碌。
排队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研究等待时间、排队长度等的概率分布。
根据服务台是一台或是多台的情况,排队问题又分为单通道或多通道的排队问题。
(五)对策论
最初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有利害冲突的双方在竞争性的活动中是否存在自己制胜对方的最优策略,以及如何找出这些策略等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把双方的损益用数量来描述,并找出双方最优策略。
对策论的发展,考虑有多方参加的竞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竞争策略要通过参加者多次的决策才能确定。
(六)网络计划技术
网络计划技术是指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技术。
它是五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依其起源有关键路径法(CPM)与计划评审法(PERT)之分。
1956年,美国杜邦公司在制定企业不同业务部门的系统规划时,制定了第一套网络计划。
这种计划借助于网络表示各项工作与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
通过网络分析研究工程费用与工期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在编制计划及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关键路线。
(七)决策论
决策论是研究决策者作出决策过程的一种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目的是使决策过程科学合理,并使所做出的决策最大限度地满足决策者的需要。
它是决策科学的应用分支。
它在军事领域的许多方面(如在制定军事战略、确定作战方案、进行兵力部署、实施作战指挥和保障)以及对军队进行管理和武器装备的研制、采购等的军事运筹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
四、运筹学的研究思路
运筹学本质就是运用统筹规划的思想,利用数学研究方法,将实际问题想办法转化为数学语言,从现实生活场合抽出本质的要素来构造数学模型,因而可寻求一个跟决策者的目标有关的解。
并且探索求解的结构并导出系统的求解过程。
通过数学求解的迭代,从可行方案中寻求系统的最优解法的最优化过程。
运筹学的研究思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和形成问题。
即要弄清问题的目标、可能的约束、问题的可控变量及有关参数,并收集有关资料。
2.建立模型。
把问题的可控变量、参数和目标与约束之间的关系用一定的模型表示出来。
3.求解。
用各种手段将模型求解,求出的解可以是最优解、次优解和满意解。
4.解的检验。
首先检查求解步骤和程序有无错误,然后检查是否反映现实问题。
5.实施解决实际问题
运筹学的方法与技术能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但不能代替管理者的决策。
管理者在分析各方面因素和做出决策方面负有最终责任。
任务二物流管理与运筹学的关系
情境导入:
物流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文明的标志。
只有不断提高我国物流的管理效率,才能加速生产与流通领域的集约化程度,改善粗放型的经营和管理方式,促进我国经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物流业正在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迅速转型并成为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动能转换。
在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物流业保持了中高速增长。
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近220万亿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8.7%;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比2010年的17.8%有较大幅度下降。
其中有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GDP数据调整的因素,也有产业结构调整、物流服务价格下降的因素,同时也显示出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升。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较好地发挥了支撑和保障作用。
任务:
了解物流管理的特点,理解运筹学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一、物流与物流管理
(一)物流的概念
物流一词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般来说,最早提出物流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阿奇·萧。
1915年,他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提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物资经过时间或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值”。
首次提出了PhysicalDistribu.tion的概念。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PD物流的定义:
“物流(PD)是指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的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这是物流最早的定义。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已经对“物流”概念有了较全面深刻的认识,认为原来的PhysicalDistribution作为“物流”的概念,已经不够确切。
因为它只能描述分销物流,而实际上物流不仅包括分销物流,而且包括购进物流、生产、制造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再生物流等,应该是一个闭环的全过程,就像军事后勤管理(Logistics)所包含的内容一样广泛。
工商企业界逐渐认识到应当用“I.Dgistics”作为物流的概念更合适一些,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逐渐正式把“Logistics”作为物流概念。
此后Logistics逐渐取代PD,成为“物流”的概念和英文名词。
物流(logistics)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实现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
物流是随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出现,随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所以物流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经济活动。
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
因此,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
这与传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二)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科学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管理科学的新的重要分支。
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逐渐发现,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仅仅是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市场参加竞争的敲门砖。
这时,竞争的焦点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转向过去那些分散、孤立的,被视为辅助环节而不被重视的,诸如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领域。
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在这些领域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创造"第三个利润源泉"。
物流管理从此从企业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范围。
物流管理科学的诞生使得原来在经济活动中处于潜隐状态的物流系统显现出来,它揭示了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它的发展和日臻完善,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
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
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
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
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这就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
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
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
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二、物流管理的特点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
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
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
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叫做实物配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则叫做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
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
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
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
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人们发现利用跨职能的流程管理的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非常有效。
通过分析物料从原材料运到工厂,流经生产线上每个工作站,产出成品,再运送到配送中心,最后交付给客户的整个流通过程,企业可以消除很多看似高效率却实际上降低了整体效率的局部优化行为。
因为每个职能部门都想尽可能地利用其产能,没有留下任何富余,一旦需求增加,则处处成为瓶颈,导致整个流程的中断。
又比如运输部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总是想方设法降低其运输成本,但若其因此而将一笔必须加快的订单交付海运而不是空运,这虽然省下了运费,却失去了客户,导致整体的失利。
所以传统的垂直职能管理已不适应现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横向的物流管理却可以综合管理每一个流程上的不同职能,以取得整体最优化的协同作用。
在这个阶段,物流管理的范围扩展到除运输外的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计划、存货管理、配送与客户服务等,以系统化管理企业的运作,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高德拉特所著的《目标》一书风靡全球制造业界,其精髓就是从生产流程的角度来管理生产。
相应地,美国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名为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则在1992年改名为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
现代管理的特点是系统化,物流系统化思想,就是从整个社会或整个企业出发,统筹规划合理组织和改善各种物流机能,以取得整体的最佳效益。
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
1.物流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要求高度的社会化,要求生产与供应,供应与物流一体化。
2.管理组织系统化。
现代物流往往要求许多部门、行业和企业密切协作,因此管理组织也相应地要求打破部门、行业、企业之间的界限,通过经济合同等方式,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都为达到一个总的目标,按照统一的计划而行动。
3.管理方法定量化。
面对十分错综复杂的管理问题,现代物流管理要求广泛地采用运筹学、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以便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4.管理手段自动化。
为了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类、加工处理,以及迅速地完成许多复杂的运算,现代物流管理要求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
据国外统计,80%以上的计算机用于管理方面。
在计算机管理方而,除了广泛应用于信息、规划、决策方面以外,还将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管理物流系统,这是用计算机管理物流的重要发展。
5.管理思想现代化。
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包括系统观念、人才观念、用户观念、质量观念、信誉观念、竞争观念、市场观念、信息观念、法律观念和创新观念等。
三、物流管理与运筹学的关系
当今,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重要性已日益为人们认识和重视,现代物流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热点,也是企业利润的新的增长点。
物流运筹学作为物流业的一门应用科学,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者都对物流的运筹表现出极大的热忱。
物流业在我国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行业,它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物流运筹学就是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其科学的催化剂。
物流的本质是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向用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即在需要的时间,将所需要的物品按照指定的时间送达所需要的场所。
这也是物流最基本的目标。
为完成其基本目标,必须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物流运筹学就为此提供了有助于解决大量实际物流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现代物流认为,物流不仅仅是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等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为完成共同的目标的各物流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为一个有机系统,构成系统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因此,在考虑物流管理最优化和物流成本最小化时,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树立系统化观念,通过物流功能的最佳组合来实现物流整体的最优化目标。
而物流运筹学就是一门应用学科,它主要研究物流系统最优化的问题,通过对建立的模型求解,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物流管理与运筹学有天然的联系,从两者的产生时间看,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军事所重视而利用发展起来的;从功能上来说,运筹学是用来解决最有资源配置,而物流管理的主要目标也是追求一种快速、及时、节约、库存合理的物流服务。
两者自始至终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互相渗透和交叉发展,虽然相对运筹学而言,物流管理发展稍显落后,但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物流管理活动中运筹学的应用不断扩大,运筹学的作用逐渐凸显。
四、物流现代化过程运筹学的应用
运筹学在物流管理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用途。
应用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