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人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6923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人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人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人教.docx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人教.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人教.docx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人教

第二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秋天”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中的三首诗都与秋天有关。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张秋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主要写一个孩子在一场秋风秋雨后背书包上学时见到的水泥道上的美景。

《秋天的雨》把秋雨作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勾画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写日记”,意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语文园地》共设有四个板块。

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山行》。

3.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4.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积累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

5.学习使用钢笔,注意写钢笔字时要“横平竖直”。

6.在朗读、理解、背诵中,积累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7.学习写日记。

重点

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山行》。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难点

学习写日记。

《古诗三首》3课时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课时

《秋天的雨》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

《习作:

写日记》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4 古诗三首

本课中的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

《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寒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突出了秋天景物的特点。

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概,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夜书所见》先是写诗人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有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时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三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三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

学习本篇课文时正好是深秋时节,而这三首诗又正好是抒写秋色乡情的千古绝唱。

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借助注释、结合图意和秋天的特点来理解诗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积累。

1.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

教学本课,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诗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

2.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

诗的侧面提供了一些词语的注释,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提醒学生在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从而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

以读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难点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从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师:

准备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前查阅这三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3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3.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重点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一、整体读——感知美

1.激情导入。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乍起,落叶飘零。

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面对相同的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

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

(指名说)

2.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中,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3.师配乐读。

4.揭题解题。

板书:

山行。

谁能用“行”字组一个词语?

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指名说)

6.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唱。

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朗朗上口为止。

二、理解读——领略美

1.“扶”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的手段突破“远上”“寒山”“斜”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

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寒山:

用“借助注释”法。

斜:

用“简笔画演示”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注意调整说话的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

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2.“半扶半放”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

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____的地方。

用补充句子的方式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合作学习第三、四句。

在学习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做上记录,请教老师和同学。

4.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

(师纠正补充)

三、反复读——品味美

1.想象意境。

(1)师:

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却没有一个“秋”字。

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说说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3)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朗读古诗。

2.体会情感。

(1)我们常说,诗以言志。

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不得志的时候,笔下的景物就显得萧瑟灰暗了。

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地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地读懂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山行》的写作背景。

学生自由朗读。

(3)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吗?

用心读读。

(4)想象诗歌的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同桌之间尝试背诵、默写古诗。

四、指导写——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径”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霜”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上部略扁,盖住“相”。

4.学生练习书写。

5.小组内展示书写情况,欣赏评价。

山 行

第二课时

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难点

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一、默写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山行》,现在让我们拿出听写本,默写这首诗。

2.学生默写后同桌互相检查。

3.《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对,秋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去寻找秋天的另一番景象。

4.出示诗人、题目,明确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

学习生字:

赠、刘。

5.介绍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指名朗读。

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自学古诗。

借助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5.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出示插图,让学生由图理解“尽、擎雨盖”的意思。

讨论:

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那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些景物呢?

指导朗读:

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现出来吗?

(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

(2)菊残。

看图,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出示“橙黄橘绿”的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只有这些景物吗?

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

秋天真是一个__________的季节!

4.引出诗句:

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些呢!

怪不得诗人说: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你们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

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

爱秋天。

5.齐读古诗:

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们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

带着对秋天的赞美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

这么美的诗你们想不想把它背出来?

你们有哪些好的背诵方法?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赠、刘、盖、菊、残、君、橙。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重点指导“菊”与“残”的写法。

5.老师范写。

(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赠刘景文

爱秋天第三课时

1.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

1.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欢快的心情变化。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出示文中插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

2.同学们的故事都很精彩!

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

来,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夜书所见》。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进而解题。

2.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老师正音,师生共同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画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他想到了什么?

(板书:

动客情)

3.课件出示前两句诗,教师解释诗意后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两句诗。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

(读、写、品“挑”,指导写“送”)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抄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

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

(家乡、童年)是的,这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生活。

7.“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文字中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浓浓的“想家”“乡愁”之情读出来。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呢?

(自由读)

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

2.齐背诗文。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4.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两首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

从《古诗三首》中任选一首,将其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

夜书所见

本课是三首古诗的教学。

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地分析,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

学生通过整体感悟诗歌内容,边读边想,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此外,我让学生抓住诗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想象,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悟了诗的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同时,我也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读写结合。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这篇课文是张秋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

主要写了一个孩子在一场秋风秋雨后背书包上学时见到的水泥道上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文文字清新自然,朗朗上口,能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另一番情趣。

学生在前一课已学过三首有关秋天的古诗,对于秋天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而这篇课文对平常水泥道上的落叶之景进行了描写,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境体验和发现,原来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平常小路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本课文字浅显易懂,充满诗情画意,学生会喜欢朗读。

这篇课文文字中融入了诗情,一条平常的道路因为落叶而美丽非凡。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读中感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想象、理解、练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理解“明朗、凌乱”的意思,并能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朗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

4.拥有发现的眼睛,能用优美的文字写一写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钻研文本,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体验,重视自学、合作交流等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秋天的情趣,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难点

能用优美的文字写一写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6个生字。

2.理解、交流“明朗、凌乱”的意思。

3.品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

重点

1.会认6个生字。

2.品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

难点

理解、交流“明朗、凌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一、展示落叶,感受课题

1.学生说说课前收集到的落叶形状。

2.重点展示梧桐树的叶子,说说梧桐树叶的形状。

3.大家说得真好,比一比,看看梧桐叶子像不像我们的手掌。

这些手掌铺在一条水泥路上,这就是……

4.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5.学生齐读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有没有觉得这条水泥道如在眼前呢。

请同学们也来读一读课文,读不顺的地方画上记号,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不容易读通顺的地方相互帮助,多读几遍。

4.检查要求会认的生字,注意“凌、增、棕”是后鼻音。

5.学生画出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的词语。

水洼 印着 凌乱 增添 棕红色 雨靴

三、品读课文,感受秋天

1.品读第1~4自然段。

(1)师范读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啊!

多么明朗的天空。

师:

你们知道“明朗”的意思吗?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想一想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是什么,还可以根据句子的意境来想词语的意思。

(2)学生朗读时出示句子: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师:

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最喜欢哪个词语?

2.品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并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①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师: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板书:

的地毯

师:

读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

②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师:

想一想,说一说“熨帖”是什么意思?

落叶怎样地铺在水泥道上?

为什么会这样熨帖地粘着呢?

③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师:

“凌乱”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由前后句寻找相对的词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④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师:

这句话里面哪些词让你印象深刻?

(3)指导朗读。

师:

多美的水泥道呀,你会怎样朗读呢?

先自己读一读,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告诉大家。

3.品读第9~11自然段。

(1)听老师读,想一想,小作者经过水泥道时走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2)学生相互交流。

(从“很慢很慢”可以看出小作者经过水泥道时走得非常慢。

(3)师:

小作者为什么会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很美呢?

(引导学生明白:

仔细观察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美。

四、阅读链接,摘抄句子

1.出示课后的“阅读链接”。

2.学生自读。

3.教师简介汪曾祺及《自报家门》这篇文章。

4.学生交流读后感。

5.让学生摘抄本课喜欢的句子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的地毯

第二课时

1.会写13个生字,正确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3.习得方法,练笔拓展。

重点

1.会写13个生字。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难点

尝试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一、出示画面,积累语句

师:

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我看到了平时从未发现的美丽景色。

大家快来看啊!

画面一(出现潮湿的地面):

你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二(出现梧桐树掉叶子的画面):

你又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三(出现一条铺满梧桐树叶的小路):

你会怎样描述这条路?

画面四(出现一双穿着雨靴的脚在落叶路上的画面):

这双小脚会怎样走在这条路上?

二、入情入境,理解感悟

师:

同学们,小作者仔细观察秋天的水泥路就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他还想象自己的雨靴就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多美啊,带着这样的想象,美美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理清脉络

师:

同学们,课文我们又读了一遍。

你们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1.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若学生找不到,教师可直接指导。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句尾用上省略号,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3.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句子更生动、形象。

4.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 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 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量词的运用,让句子优美、清新。

四、学习字词,认真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读一读。

铺 泥 晶 紧 院 印 排

列 规 则 乱 棕 迟

2.为生字找词语朋友。

(指名口头组词)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书写,如“铺”字右边的点;“印”的第一笔是短撇;“规”左边的点不能写成捺。

5.学生书写生字。

五、丰富文本,完成练笔

1.出示学校周围的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上学或放学路上自己看到了什么?

2.小组内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发现。

3.师:

同学们,你能像作者一样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写下来吗?

4.学生练笔。

5.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本课教学,我以落叶导入课文,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启了这一课。

课堂中生字的教学我分两课时完成,识字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写字部分紧密结合文中的词语,学字学词。

课文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理解、欣赏、交流的能力,还引导学生随文学习了一些修辞知识,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练笔。

6 秋天的雨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时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勾画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三年级的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个丰收的季节。

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写出了秋天的特点,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不仅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而且能体会秋天的美好。

读懂这篇课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生活中对秋天的切身感受。

因此课前可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秋天的景物,有条件的可到田野、到果园参加秋收活动,还可以搜集秋天的图画,增加对秋天的感性认识。

教师可准备一些与秋天有关的课件。

也可以用投影把学生的搜集与大家共享,还可以配乐朗诵,运用画面和配乐朗诵,让学生体验秋天的美好,从而缩短学生与书本的距离。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并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朗读品味课文,感受文字之美。

通过想象,写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教师:

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

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预习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3.感受秋天的美好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仿照课文的内容写句子。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难点

仿写句子。

一、欣赏秋色,激情导入

教师引述: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幅图画,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看看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课件,请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色。

师:

同学们都喜欢秋天,那么是谁把美好的秋天带到了我们的眼前?

有一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

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那就快去《秋天的雨》中一探究竟吧!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说说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每个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

4.同桌互相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不容易读通顺的地方相互帮助,多读几遍。

5.检查识字情况。

师:

我想考考同学们,看看这几个加点字你们是怎么读的。

(“开火车”读)

板书:

钥匙 缤纷 一枚 争着 勾住

喇叭 厚厚 一曲 丰收

6.学生交流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秋雨的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1)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

(2)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

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3)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4)激发情趣:

秋天的大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