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5919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会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会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会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会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考.docx

《会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考.docx

会考

历史(Ⅰ)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法制:

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

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仍体现在我们生活观念中。

分封制:

周武王将子弟功臣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在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力役。

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统治秩序,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周天子的地位逐渐削弱。

特点:

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始皇帝的来历: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确定郡县制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郡守、郡尉、监御史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

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监管公文传递的“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确立时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史实: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汉武帝亲自任命由左右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来改变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唐代中央设三省六部,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在政事堂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相权有所分散;宋代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长官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又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继续分散相权;元沿用宋制;

监察体制的演变:

汉武帝时期,中央监察仍为御史大夫。

地方在全国划分是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唐代御史台;宋代提点刑狱司、元朝御史台。

选官制度的演变:

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时代继承祖上的权位;察举制由官吏查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后演变为九品中正制,以官取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科举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隋朝创立成为之后历朝主要选官制度。

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但考试内容不出儒学经义,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导致人才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暴政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利于士人从政,从而提高行政效率,也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严格公平公正)。

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汉在郡县之上设置州;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州、县;元代确定行中书省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十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以下设路、府、州、县;行省是元代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还受到中央监察机构的监督,还规定省官互迁。

元以后沿用行省设置,对于加强中央集权有重要的意义。

)之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分别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管辖的川藏青地区(清朝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地位与六部同,负责管理蒙古新疆西藏的事物)(西南地区在秦朝已经开始归属中央;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代开始改土归流,清雍正年间大规模改土归流吧,以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特点:

1、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全力。

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下级依附上司,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分配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全国一切大权,国家所有政治制度内容的设置,无一不是为了确保这种权力的集中,确保君主意旨的畅通无阻。

2.人治高于法治。

人治的实质是权治、官治,是独裁统治。

3.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

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时相当完备的,从君主到官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网络严密周全。

4.宗法关系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5.在漫长的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史实:

明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朱棣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辅助机构(特点:

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受司礼监太监牵制);清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设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特点:

军机大臣均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此外还推行密折制使中央权力更为集中。

影响:

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科技进步上)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史实:

侵华背景与目的:

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市场和获得原料产地。

侵华过程及结果:

两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打开中国东南大门,侵犯中国主权,使沦为双半社会并加深;中法战争-打开中国西南门户;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事迹:

三元里抗英-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使新疆重回祖国怀抱,使英俄利用阿古柏侵略中国的阴谋破产,使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加强对新疆的控制。

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展示了中国爱国军民的斗争精神。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罪行:

1931九一八事变、1932一二八事变、1935华北事变、1937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生化武器、汉奸傀儡、殖民统治、经济掠夺、奴化教育

史实:

抗日救亡(九一八后中共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东北人民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共领导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核心;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蔡廷锴蒋光鼐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寸土不让;1933长城沿线抗战国民党冯玉祥共产党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爱国民众罢工募捐抵制日货;华北事变后,爱国学生一二九运动;国民党爱国将领张杨发动西安事变,中共积极促成和平解决揭开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

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中共改编军队以示合作诚意、9月公布中共提交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民党正面战场多次战役:

1937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取得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1938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正面战场消耗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日军的进攻1938广武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相持阶段后1940年枣宜会战张自忠壮烈殉国。

共产党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

1937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中枢和总后方;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气焰;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队伍发展壮大。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

探讨:

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中华民族振兴的转折点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史实:

背景: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生计;清政府沉重捐税盘剥加之自然灾害,是各地群众反抗不断。

过程:

1851金田起义、1853定都南京与清朝对峙、1853-1856北伐西征东征军事上全盛(1853制定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企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思想。

1856年天京事变成为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1859为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倡导学习西方、主张中央集权、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科技发明、自由通商、医院、福利等。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探索救国救民的进步思想。

1864年失败。

沉重打击清王朝腐朽统治,同时打击外国侵略者。

认识:

受时代和阶级限制,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胜利的重任。

但他们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过程:

1894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革命团体主要成员在日本成立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之后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1911广州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要求收回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四川最大、武昌起义建立湖北军政府该国号中华民国,之后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1912中华民国成立,颁布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

认识: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史实:

五四运动史实:

背景(一战后、巴黎和会、北洋政府);过程(1919、北京、学生、广大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流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

中共成立史实:

过程(1921上海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意义(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2中共二大制定最高最低纲领成为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认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史实:

1922-1923中共领导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在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镇压下遭受严重挫折,使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924-1927中共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1926-1927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出师北伐,但是由于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和武装,最终失败。

)中共从失败教训中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汉口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9月秋收起义,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1931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0-1933年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结束王明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正确军事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共成熟的标志。

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结束。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共积极倡导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名族统一战线形成,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946国民党进攻解放区遭粉碎,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1949年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统治,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认识:

P59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史实: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工作中心的转移、基本政策、总任务;1949年9月新政协召开确定新中国成立事宜代行全国人大职责。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建立完善: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宪法,体现两大原则;二届政协会议召开。

1956年提出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4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1958内蒙古自治区、1965西藏自治区成立

认识: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列举:

改革开放以后,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期,1982年全面修改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7年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认识?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理论和实践: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并建议两岸三通;1981叶剑英谈话提出实行国共第三次合作;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984全国人大通过;1997、1999;1992九二共识;1995江泽民讲话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认识: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活动:

毛泽东新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苏联等国与中国掀起第一轮建交热;1950毛泽东访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合作保障新中国国防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1953周恩来对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4周恩来率团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缓和亚洲紧张局势;1955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维护民族独立的万隆精神;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史实: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巨大变化,美苏争霸态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从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概括?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史实:

中美(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与苏争霸处于守势孤立中国政策失败、中苏关系恶化;1971乒乓外交打开两国交往的大门、基辛格访华;1972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1979建交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探讨?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首先调整外交政策为继续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进一步推进新兴区域合作(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了解:

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工商业及海外贸易发达,有自由的社会环境-城邦。

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形成

认识?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内容:

梭伦时代(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按部落及财产等级产生的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常设机构、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克里斯提尼时代(公民大会、按地域产生的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的权力对所有公民开放、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法标志雅典国家最终形成)伯利克里(公民大会经常化、五百人会议兼有政府职能、陪审法庭人数众多、所有公职都以抽签产生、发放公民津贴)

认识?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了解:

罗马法起源于习惯法,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一定程度保护了平民的利益;随着罗马帝国的建立,原有公民法不再适应新的形势,在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工具。

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其精髓在强调自然平等的精神

理解: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了解:

《权利法案》是英国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有利形势,为尽量扩大政治、经济实力、利用议会通过的一部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的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的基础。

责任内阁最初源于光荣革命后国王在小密室里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出任沃波尔财政大臣组阁任首相,开创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议会行政权大增;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之形成完善,国王最终统而不治,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特点:

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权力膨胀、选举权扩大。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内容:

确立美国的联邦体制(联邦政府是中央政府、各州政府保持一定独立性。

中央政府权力建构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武装部总司令,由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众议院组成;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院批准,终身任职,拥有最高司法权)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保护资产阶级民主,缓和中央地方的矛盾,但并未废除南方黑人奴隶制度。

比较?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内容:

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共和政体。

总统权力极大,议会采用两院制,马赛曲为国歌,阻断保皇派复辟道路)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重大权限,各邦保留自治权;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皇帝拥有大权、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前者是帝国最高机构,拥有权力,后者普选产生,作用很小。

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性质,是德国政治近代化的标志)

比较?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

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的产物。

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将欧洲启蒙思想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否定和取代君主专制政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简述:

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特点、目的、任务;揭露假社会主义流派的阶级实质、论述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认识: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史实:

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大败,第三共和国建立,资产阶级成立临时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降。

巴黎人民赶跑以梯也尔为首的临时政府,成立公社保卫革命果实(打碎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最终遭到内外反动势力反扑失败结束。

认识:

19世纪70年代都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生产力水平和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理论指导、政党领导)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史实:

1914-1917俄国参加一战接连失利,国内人民反抗情绪高涨。

1917年俄历2月彼得格勒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专制沙皇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分析俄国革命特点前途,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时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意义: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现代化建设创造前提;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斗争榜样;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解放提供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

(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人民版书没有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

(战争结束后,两国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冲突、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科技水平领先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军事实力壮大、国际地位提高,是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力量。

)1946丘吉尔铁幕演说实质遏制苏联,揭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1947年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先后成立共产党情报局、经互会予以反击;1949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成立,标志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影响:

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制度相互借鉴,调整改革,推动世界整体发展;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简述:

欧洲(1951建立欧洲煤钢联营,推动了法国联邦德国的和解,促进了各国经济联系与发展,奠定欧洲统一基础;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合并成欧共体。

1975欧洲议会成立)日本(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仅次于美国的二号经济大国、80年代高科技产业、1987年日本人均GDP超过美国、80年代末泡沫经济时代之后低迷)中国(1949成立、1953抗美援朝胜利、1956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57完成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历史(Ⅱ)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