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5638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docx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docx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

甸子镇总校孙剑飞

走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从生活的角度

从课程的角度

从培养人生模式的角度

陶行知先生教育名言: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开题活动

第二阶段:

实践活动

第三阶段:

交流活动

第四阶段:

展示活动

第一阶段:

开题活动

开题活动可通过以下三种课型完成:

主题生成课、方案设计课、方法指导课。

一、主题生成课

主题生成课就是通过创设情景,激发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将问题转化成活动主题的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解决“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的问题。

课型结构:

问题导入——生成主题——讨论交流——分解主题。

教学案例:

《走进地震,自我救护》、《烟花爆竹引起的冷思考》。

(一)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

即通过创设情境,搜集与分析材料,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

发现问题的形式:

1、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2、研讨铺垫,诱发动机(环保问题,燃油问题等)。

3、社会实践,寻找问题(寻找身边的险情)。

4、抓住契机,发现问题(梁山泊108名好汉的看法)。

5、问卷调查,收集问题。

……

(二)生成主题

“生成主题”即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分析与论证,形成合理的,可行的活动主题。

学生面对问题情境会很自然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提出各种观点或看法,生成不同的问题,但不难发现会有不少的问题是没有研究价值的。

1、立足学生生活与社会热点

2、拓展延伸学科知识

3、关注环境地域特色

4、深化学校教育教学特色

5、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三)分解主题

“分解主题”即引导学生把班级共同生成的主题,通过列举、分类,归纳、整理、分解成多个话题,也就是小组活动主题。

1、知识体系式

例如:

“手机的变化”。

手机种类的研究;手机的功能的研究;手机的价格调查;手机的外观变化研究;手机的品牌对比;手机与通讯发展。

2、领域整合式

例如:

“走近独居老人”。

空巢现象的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城乡独居老人的生活对比(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关于独居老人的数据收集(运用信息技术);采访社区里的独居老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我为老人献心意(劳动与技术教育)。

3、横向分类式

例如:

“关注自身的安全”。

关注户外活动安全;关注消防安全;关注交通安全;关注校园活动安全;关注居家安全;关注饮食卫生安全。

4、多元展开式

例如:

“草原上有一座美丽的城”。

交通、餐饮、文化、教育、城建、民俗。

二、方案设计课

方案设计课就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以具体化的形式反映方案设计、教学活动内容的具体操作程序,作为具体的操作程序,突出教学模式从微观上把握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任务:

解决如何制定活动方案的“设计问题”。

课型结构:

回顾导入——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完善方案。

制定活动计划表

活动计划表包括以下内容:

活动主题、活动成员、负责人、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过程(步骤)、人员分工、注意事项(备注)。

活动计划表

活动主题

小组成员

组长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过程

人员分工

注意事项

小学活动方案

XXXXX学年度第X学期X年级X班指导教师

活动主题

小组主题

小组成员

组长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目的、意义

活动方法、途径

活动实施

步骤、进度

成员分工

预期成果

备注

番禺区沙头街农民就业情况调查活动方案

2007学年第一学期初二

(2)指导教师:

黄国泉

活动成员

洪敏旋、王惠萍、王焕清、王伟亮、王新华、王嘉俊、区敏均

组长

王利仟

杨丽双

活动时间

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

活动地点

榄塘村

活动领域

研究性学习

活动主题

番禺区沙头街农民就业情况调查

小组课题

番禺区榄塘村农民就业情况调查

活动目的

意义

1、学会在互联网上收集所需要信息的方法。

2、亲身体验为自己的家长、邻居、村民和村政府有关领导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活动;

3、学会收集有关村的总体情况、农户家庭和农民个人有关就业和消费的有关数据的方法;并学会对有关数据进行处理(统计、绘制图表等);填写活动日记、体会、感悟、调查报告、建议书等;

4、进行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了解我们地区农民的就业情况,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苦,学习与人交往和学习社会调查的方法;以实际行动热爱父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活动方法、途径

1、在互联网上收集所需信息;

2、实地采访;

3、实地问卷调查。

活动实施步骤、进度

第一步:

确立研究子课题、分组、选举组长、制定活动方案;设计采访提纲、设计调查问卷;

第二步:

实地采访、实地问卷调查;

第三步:

对有关数据进行处理(统计、绘制图表等),撰写活动日记、体会、感悟、调查报告、建议书等;

第四步:

初步成果交流、完善;成果展示。

成员分工

1、王利仟、洪敏旋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2、王惠萍、杨丽双负责数据处理、撰写建议书;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3、王伟亮、王嘉俊负责记录;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4、区敏均、王新华上网搜集有关农民就业情况的有关信息;

5、王焕清负责摄影和撰写日记等。

预期成果

1、活动采访提纲,调查问卷;

2、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图表;

3、活动日记、体会、感悟、调查报告、建议书;

4、活动照片。

备注

本次调查活动我们以前没有这种体验,特别是到村政府采访,我们是有点害怕,心中无底。

三、方法指导课

教师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实践活动而进行的方法论方面的指导课型。

方法指导课的教学内容:

主要涉及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搜集和处理资料,如何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表达与交流,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进行手工设计与制作、怎样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

教学任务:

解决怎样开展活动的“方法问题”。

课型结构:

案例导入——方法指导——练习巩固——认知建构。

常用的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趋势,进而对研究的问题和现象获得更加深刻认识的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首先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

然后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内容、形式、方法,设计调查方案并进行实施,收集相关的调查资料。

根据调查对象可以将调查分为:

社会调查和自然调查。

社会调查包括: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调查。

自然调查包括:

生物、环境、天文、地理等自然现象进行的调查

根据调查方式的不同可将调查分为:

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等方式。

根据调查的方法的不同可将调查分为:

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

访谈——个别访谈,开调查会,通过电话访问都可以进行问答式或讨论式的访谈。

访谈记录表

课题名称:

访问者(学生):

访问日期:

被访问者:

工作单位:

地点:

访问方式:

(电话、面对面、书面、其他)

访问主题

访问记录:

 

结论(专家意见、建议):

记录者:

访问时间:

____分钟

专家签名:

社会活动调查表

调查知野菜

第1组年月日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方式

调查内容

3月9日

军工站家属院

访问

解放前吃野菜

3月10日

福了小区

访问

解放后吃野菜

3月11日

学校电教室

上网

现在吃野菜

3月12日

郑州市图书中心

访问、查资料

红军长征吃野菜

四、开题报告课

开题报告课是充分论证课题方案的有效课型,它在陈述课题方案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现场的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问与答,集合众人的智慧,并在分享和学习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方案。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

“课题论证”和“实施计划”两部分内容。

“课题论证”部分包括: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即回答为什么研究和拟通过课题研究解决什么问题。

“实施计划”部分包括:

“研究进度”、“人员分工”,即回答哪一个研究阶段由哪些组员完成哪些任务,也就是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地点、任务和负责人的具体安排。

开题报告课的主要形式:

陈述和答辩

基本结构为“任务导入——分组报告——提问答辩——完善方案”。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可通过以下三种课型完成:

问题讨论课、专题辩论课、探究活动课。

一、问题讨论课

问题讨论课是围绕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而设计的课型,即以学生的“过程问题”为线索开展的讨论课。

课型结构:

“陈述问题——小组讨论——交流研讨——认知建构”。

二、专题辩论课

课型结构:

确定辩题——提出论点、搜集论据——展开辩论——认知建构

展开辩论:

双方陈论——双方辩论——双方攻论——双方陈词

案例:

“房价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探究活动课

课型结构分析:

问题导入——猜想假设——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一般来说,自然科学类的问题可以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通过观察与记录来分析论证;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类的问题可以从调查分析、文献分析、辩论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等途径进行论证。

第三阶段——交流活动

交流活动可通过以下三种课型完成:

专题交流课、中期交流课、成果设计课。

一、专题交流课

在一段时间内,学生群体会对生活、学习中某一倾向性的问题特别感兴趣,经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讨论,形成集体共同关注的主题后,就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开展专题实践性研究。

课型结构分析

回顾导入——表征问题——讨论交流——认知建构

课型教学设计:

包括三个要素:

为什么交流、交流什么、怎样交流

案例:

“我与父母交朋友实践体验活动”

二、中期交流课

“中期交流课”是指学生活动实施阶段,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开展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进行阶段性讨论与交流,促进学生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和深入开展的指导课型。

课型结构分析:

回顾导入——表征问题——讨论交流——认知建构。

中期交流课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困惑和疑难等,或是分享成功的经验、心得和感想等。

三、成果设计课

根据学生研究内容的形式,来确定实践成果的表现形式:

制作实物成品或模型;写出调查报告、小论文、提出建议;做出数据统计、绘制图表;写书信或心得体会;办手抄报;表演等。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成果整理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尽最大可能总结整理出自己满意的“显性成果”。

教学任务:

指导学生完成成果展示前的准备工作。

课型结构:

回顾导入——小组研讨——信息整理。

第四阶段:

展示活动

展示活动可通过以下三种课型完成:

成果展示课、活动展示课、结题报告课。

活动目的:

通过展示活动,巩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良好行为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断地改变自我心智模式,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成果展示课

课型结构分析:

回顾导入——小组展示——多元评价——拓展延伸

二、活动展示课

活动展示课:

是学生本主题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之一。

经过了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活动,学生对本次主题活动有着深刻的认识。

活动展示课的主要任务:

展示学生或小组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活动展示课的基本结构:

回顾导入——交流分享——形式共识。

回顾就是回想过去发生的事件,回顾的过程就是活动过程的重现,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前提,回顾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口头的意象表述,也可以采用图片、视频的直观展示。

三、结题报告课

结题报告的要素:

一是做了什么事情(研究的题目);

二是谁做的(课题成员——课题负责人、成员是谁);

三是为什么要做(课题的目的、意义、来源及背景);

四是怎样做的(课题研究的过程);

五是做的怎样(课题研究的结果);

六是讨论或体会(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和同行探讨,有哪些感受向同行交流);

七是参考文献(要注明参考文献的作者、名称、著作或刊物的名称、出版社名称、期刊号及发表或再版时间及文章所在页码,如果是网上查找的,还要注明网址)。

结题报告的种类:

论文

综合研究报告

科研报告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结构:

题目——调查组负责人及组内成员——概述——事实描述——事实分析——结论——处理意见或建议。

设计报告

课型结构分析:

回顾导入——汇报交流——成果评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