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3747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5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docx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1.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

(1)(2019天津模拟,10分)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读2016年成渝城市群和上海的相关数据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概括成渝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特点。

(4分)

答案:

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比重最低;(2分)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特点。

产业结构是指农业(第一产业)、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成渝城市群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比重最低,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

2)结合材料判断上海城市化水平的程度,并分析产业结构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6分)

答案:

上海城市化率明显高于全国和成渝地区(上海城市化水平较高)。

(2分)上海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很小,经济发展水平高,能促进城市化的发展;(2分)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集中,有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产业结构对城市化的影响。

回答本题要注意分成两小问,注意审清题意,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上海城市化率明显高于全国和成渝地区(上海城市化水平较高)。

城市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产业结构看,上海第一产业比重很小,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经济发展水平高,能促进城市化的发展;第一产业比重小,从业人口少,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集中,有利于提高城市人口比重,从而提高城市化水平。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产业结构调整

(2)(2021改编,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石市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是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

黄石市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境内有武九铁路贯穿,并有大广、沪渝、福银、杭瑞四条高速公路交会,还拥有国家一类水运口岸。

截至2015年,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37种,其中铁、铜、金、煤等是优势矿产。

黄石形成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建材、能源、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化工医药八大产业集群。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了全国12个城市(经济区)建设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黄石市是湖北省唯一一个入选城市。

1)简述黄石市发展工业的主要条件。

(6分)

答案:

矿产资源丰富,原料充足;河湖众多,水源充足;邻近长江,铁路、公路贯穿,水陆交通便捷;地处长江中游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

(任答三点,得6分)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黄石市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原料充足。

据图可知,黄石市附近河湖众多,工业生产水源充足。

黄石市邻近长江,拥有国家一类水运口岸,境内有武九铁路贯穿,并有大广、沪渝、福银、杭瑞高速公路交会,水陆交通便捷。

黄石市地处长江中游,人口稠密,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加之黄石市位于武汉城市圈,市场广阔。

2)分析近些年黄石市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分)

答案:

矿产资源储量减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品附加值较低;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每点1分)

解析:

据材料可知黄石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说明随着工业的发展,黄石市矿产资源储量不断减少,面临资源枯竭问题。

黄石市的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较低、产品附加值较低的问题。

黄石市资源开采、冶金等重工业比重大,因此存在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

3)试为黄石市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合理化建议。

(4分)

答案: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旅游业;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等。

(任答四点,得4分)

解析:

目前黄石市面临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为了促进黄石市产业转型升级,应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如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发展下游加工业,培育新兴产业等。

黄石市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交通便捷,河湖众多,可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和水域资源发展旅游业,优化产业结构。

还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业发展条件。

此外,黄石市还存在工业污染问题,因此在其转型过程中,还需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等。

3.产业协同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经典题,10分)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

读图,完成下题。

2014年7月,在北京市延庆县召开的第11届2014世界葡萄大会上,延庆与张家口市怀来县签订了葡萄产区合作协议,打造“延怀河谷·葡萄酒乡”品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简述“延怀河谷”协同发展葡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答案:

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3分)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3分)增加劳动力就业,提高收入;(2分)缩小区域差异。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延庆与张家口市怀来县签订了葡萄产区合作协议,可以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葡萄产业的发展,可以扩大葡萄酒的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还能缩小区域间的差异。

课堂练习

(2019天津文综,8分)太湖流域Z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

近年来,Z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C)

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

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

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

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产业发展。

读图可知,该镇原有的桑蚕产业的主要产品是丝绸服装、服饰,后来增加了桑蚕良种的培育与销售、蚕丝被制作,并开发了桑蚕文化及相关旅游和服务、创意等产业,产业逐渐多元化,且都是在植桑养蚕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故C项正确。

该发展方式开发了新的产业链,而不只是扩大了丝绸服装产业规模,故A项错误。

蚕丝被制造业和桑蚕文化都是Z镇多元化产业的一种,不能全面概括该镇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故B、D项错误。

2.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

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

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

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发展与城镇化。

根据材料可知,该镇主要在挖掘传统产业潜力的基础上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实现了产业多元化,促进了本地城镇化发展,故A项正确。

吸引外来人口并不是该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

读图可知,其产业链是平行开发,而非线性延长,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中并无保护环境的内容,该地实现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多元化经济,故D项错误。

(2016.4浙江选考,4分)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以中高速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同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十三五”规划中产业发展方向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区域降低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的主要原因是(D)

①环境污染严重②劳动力短缺

③矿产资源枯竭④经济效益低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

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均为高耗能的重工业,环境污染严重,且经济效益差,①④正确。

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不高,②错误。

从材料中无法判断是因矿产资源枯竭而导致的降低产能,③错误。

综上分析,D项正确。

4.该区域按“十三五”规划发展,可以(B)

①缓解就业压力②有利于科技文化发展

③优化产业结构④加快高耗能产业转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读图可知,“十三五”规划发展的方向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压缩煤炭、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这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②③正确。

压缩煤炭、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会导致一部分人失业,因而不会缓解就业压力,①错误。

材料显示是压缩高耗能产业,而并非将该产业转出,④错误。

综上分析,B项正确。

(2021改编,8分)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

下图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D)

①环境恶化②交通拥堵③资源枯竭④产业萎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

读图可知,2000—2010年该城市木材产量居高不下,但在2010年后开始快速下降并直至为零,说明由于长期过度采伐,导致森林资源枯竭,进而相关产业萎缩,城镇人口减少,故③④正确。

环境恶化与交通拥堵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①②错误。

综上分析,D项正确。

6.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B)

①优化产业结构②加快工业化进程

③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④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读图可知,该城市产业以重工业为主,且城镇人口减少,因此,为了防止城镇进一步收缩,需优化产业结构,或者是延长产业链,振兴城市产业的发展,并将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故①④正确。

工业化进程的快慢,应当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协调,而不应该盲目加快工业化进程,故②错误。

吸引农村人口要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等,而不是通过盲目建设新城区来吸引农村人口,故③错误。

综上分析,B项正确。

7.(2019山西太原模拟,2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湾区是由一个或若干个相连的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

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上,湾区依托海港城市的交通枢纽和门户优势,高效配置资源,形成了具有开放经济结构的湾区经济,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

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三地将在国家支持下,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形成“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

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概括湾区经济的主要特征。

(6分)

答案:

湾区区域高度开放;(2分)经济高度发达;(2分)科技创新能力强。

(2分)

解析:

湾区经济的主要特征可从材料中“具有开放经济结构”“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等信息进行提炼,再结合粤港澳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即可得出答案。

(2)分析国家选择粤港澳规划湾区经济的特色优势条件。

(8分)

答案:

粤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网发达,对外经贸合作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产业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对外联系经验丰富;高科技产业密集,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强等。

(任答四点,得8分)

解析:

选择粤港澳规划湾区经济的特色优势条件,主要从位置、交通、经济腹地、经济水平、市场、城市化、资金、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3)推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3分)

答案:

政治制度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城市管理法规差异明显;基础设施不完善等。

(任答三点,得3分)

解析: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可从三地经济、政治制度、城市管理及基础设施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其协调发展有一定难度。

(4)试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措施。

(6分)

答案:

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信息网络;合理布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水平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培育中高端产业发展等。

(任答三点,得6分)

解析: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要从区域交流、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技术合作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

课下练习

(2018北京延庆一模,8分)下图示意某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循环累积因果关系。

读图,完成1~2题。

1.在图中所示的因果关系中,①②③④依次是(B)

A.新工业建立、人口迁入、对外贸易扩大、经济收入增加

B.人口迁入、对外贸易扩大、经济收入增加、新工业建立

C.对外贸易扩大、经济收入增加、新工业建立、人口迁入

D.经济收入增加、新工业建立、人口迁入、对外贸易扩大

解析:

结合四个选项来看,新工业建立不仅可以促进就业增加,还可以吸引外来人口迁入,进而扩大城市规模,因此④为新工业建立,①为人口迁入。

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经济收入增加,并为改善基础设施提供了经济基础,因此③为经济收入增加。

对外贸易的扩大有利于经济收入增长,故②为对外贸易的扩大。

综上所述,B项正确。

2.图中所示发展模式(C)

A.广泛分布于我国青藏地区B.产业全部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

C.可能导致环境承载力提高D.决定因素是城市需邻近国界线

解析:

图中所示发展模式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地区开放程度增大,从而可能提高环境承载力,故C项正确。

青藏地区人口较少,城市数量较少、发展水平较低,图示模式不会广泛分布在青藏地区,故A项错误。

图中所示地区工业发展包括第二、第三产业,并不全都是高新技术产业,故B项错误。

城市邻近国界线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但有些城市未在国界线附近也可发展对外贸易,因此,邻近国界线不是该发展该模式的决定因素,故D项错误。

(经典题,8分)半城市化地区为已经初步具备城市的某些特点和功能,但尚未被划为城市的地区,在中国主要指城乡接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

据此完成3~4题。

3.半城市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C)

A.郊区大力发展农业B.外来资本的投入

C.乡村工业化D.政府规划形成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化的因素。

由题干可知,半城市化在中国主要指城乡接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而郊区大力发展农业与其不相符,故A项错误。

半城市化是当地自身不断发展形成的,而非外资的投入,故B项错误。

当地自身的乡村工业化可以带动城市化,故C项正确。

半城市化的地区,企业多数是自发形成的,并非政府规划,故D项错误。

4.为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C)

A.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B.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

C.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

D.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

解析:

本题考查促进城市化的措施。

由材料可知,半城市化地区主要集中在城乡接合部以及乡镇地区。

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可以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A项合理。

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也可以促进半城市化地区发展,B项合理。

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会导致中心城市与半城市化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利于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C项不合理,所以本题选C。

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也可以促进半城市化地区发展,D项合理。

5.(2018天津文综,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如图中文字所示)

图中★所示内容是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定位,请分别列举三地实现各自产业发展定位最具优势的一项区位条件。

答案:

京:

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集中);(3分)

津:

现代工业基础好(制造业技术水平较高);(3分)

冀:

传统工业基础好(与京、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

(3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产业区位条件。

读图可知,北京市的产业发展定位是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高等院校众多,科研单位集中,因此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集中,利于发展科技创新产业。

天津市的产业发展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天津是直辖市,靠近北京,经济发达,现代工业基础好,制造业技术水平较高,利于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河北省的产业发展定位是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河北省与北京、天津两市相邻,同时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传统工业基础好,利于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转移,构建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

(2018陕西咸阳模拟,8分)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β:

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β=N/M。

当β=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

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完成6~7题。

6.依据表格资料可以推断出,该区域(B)

A.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协调发展、同步推进

B.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

C.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经济良性发展

D.工业化一直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很低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β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但仍大于0.5,表明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发展滞后,城市经济结构失调,故A、C、D项错误。

由于β值不断接近0.5,说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故B项正确。

7.该区域城市与经济发展特点导致(D)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多B.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C.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D.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解析:

该区域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故A项错误。

资料没有反映出乡镇企业的发展态势,故B项错误。

工业化进程超前,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故C项错误。

该区域工业化孤军深入,城市化滞后,城市发展水平低,因此导致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故D项正确。

8.(2019山东临沂期末,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江阴市位于江苏省南部,有“中国制造业第一县”之称。

20世纪80年代,江阴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出了一条工业化的发展路径。

多年来,江阴一直坚持着产业强市、实业兴市的定力,从供不应求的特钢产品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从智慧化“风电王国”到高大上的石墨烯产业,江阴制造企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佼佼者。

在最新出炉的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三份榜单中,江阴市有多家企业入围,领跑全国、全省同类城市,彰显了“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的强大实力。

下图示意江阴市地理位置。

(1)指出江阴市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8分)

答案:

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达,可为工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料;(2分)毗邻长江,且有铁路经过,水陆交通便利;(2分)毗邻上海、南京等发达城市,市场广阔、科技发达;(3分)政府政策支持。

(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从地理位置、农业基础、交通、经济腹地、科技、市场、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江阴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基础好,为工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料;江阴市邻近长江,高速公路、铁路穿过,交通便捷;江阴市邻近上海、南京等发达城市,市场广阔,科技发达;根据材料“产业强市、实业兴市”可知,江阴市发展工业有政府政策支持。

(2)说明江阴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过程中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6分)

答案:

增加研发资金投入,打造品牌优势;引进科技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产品销售量;治理城市环境,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入驻。

(任答三点,得6分)

解析: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是科技和创新。

科技和创新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和吸纳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需打开市场,提高知名度,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的要求高,优美的环境可以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入驻,因此需治理城市环境。

(3)简述江阴市工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转型的意义。

(8分)

答案:

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提高企业竞争力;(2分)有利于吸引、培养高端技术人才;(2分)改善城市环境;(2分)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2分)

解析:

工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由低素质、低科技转向高素质、高科技,有利于提高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同时改善城市人文环境,有利于吸纳、培养高端技术人才,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