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及城市化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6690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及城市化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城市及城市化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城市及城市化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城市及城市化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城市及城市化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及城市化练习题.docx

《城市及城市化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及城市化练习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及城市化练习题.docx

城市及城市化练习题

2017年高三一练复习备考二(城市)

荷兰鹿特丹市为减轻暴雨带来的城市涝的修建了水广场。

水广场既是可以供人们游憩、玩耍、运动的公共活动广场,又是能够收集并存蓄雨水,并把雨水转换为城市景观的雨水存蓄空间。

图7示意荷兰某水广场蓄水过程。

据此完成1-3题。

1.水广场(  )

A.减少地表水下渗量B.增表径流总量C.增强植物蒸腾作用D.延缓地表径流形成

2.与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相比,水广场(  )

A.泄洪效果显著B.建设成本较高C.服务功能更多D.占地面积较小

3.鹿特丹建设水广场的主要原因是(  )

A.排涝设施较缺乏B.河流径流变化大C.鹿特丹地势低洼D.全年降水较均匀

人类活动切碎了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破碎的栖息地间修建的“走廊”称为野生动物通道,如“绿桥”(图8左图)等。

班夫国家森林公园(图8右图)的野生动物通道结合当地气候、水文特征并与植被、地形融为一体,有效降低了人类活动的干扰。

据此完成4-5题。

4.“绿桥”上面一般会种上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灌木草本,这样做的主要目是(  )

A.为食草性动物提供食物B.削弱过往车辆光线和噪声

C.绿化美化“绿桥”景观D.为了保持“绿桥”的水土

5.班夫国家森林公园“绿桥”所种植乔木的主要类型最可能是(  )

A.常绿硬叶林B.常绿阔叶林C.针叶林D.落叶阔叶林

下图为市居民甲、乙、丙三类商品的购物出行距离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6-7题。

 

6.图中对应普通服装、家用电器、蔬菜食品购物活动的依次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甲、丙、乙 D.丙、乙、甲

7.图中(  )

A.甲类商品的购物地之间距离最远B.乙类商品的购物频率最高

C.丙类商品的平均购物出行距离最大D.三类购物地宜集中布局在交通干道沿线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

读图回答8—9题。

8.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

①1985—2004年增多②1985—2004年减少③2004—2013年增多④2004—2013年减少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9.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

①工业化初期阶段②工业化中期阶段③郊区化阶段 ④逆城市化阶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k.]

11.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

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D.水路交通枢纽

(2015·文综)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

00时和10:

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12-13题。

12.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

为()

A.行政区B.商务区C.住宅区D.工业区

13.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B.平原

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15.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

读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说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围比甲城市的小

17.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5·XX文综)图甲、图乙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题。

18.结合图乙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2015·文综)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9.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A.⑥①②B.⑤③⑥C.③②④D.①④⑤

(2015·地理)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20-21题。

20.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

21.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

(2016•卷)图7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7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3.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

(2016•卷)海港城市市为响应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的又一出海大通道。

24.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中,市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市发展轴。

这样做

是为了()

A.扩大城市土地面积B.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

25.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向中部发展轴转移。

这样做

的作用主要是()

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B.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D.扩大农业用地围

(2016•卷)黄浦江笑迎米奇,迪士尼情牵金猴。

26.迪士尼乐园融入了中国风,例如,某些墙面饰有中国12生肖的马赛克壁画。

这表明商业服务会越来越考虑()

A.客户的消费能力B.地域的文化元素C.服务的专业水平D.地

区的自然资源

27.迪士尼耗费巨资,在乐园中配置了很多自动化的服务设施。

例如,在花车巡游沿线的路灯设置了探测装置,其可以根据巡游队伍表演节目的变化自动选择播放合适的音乐。

这反映未来的商业服务中某些因素可能越来越重要,这些因素包括[()来源:

学*科*网Z*X*X*K]

①员工素质②科学技术③资本投入④客户需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6•卷)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

图7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

读图,回答第28题。

28.据图推断()

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

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

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

 

(2016•新课标Ⅰ卷)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的空间特征:

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29-31题。

29.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围D.服务人口

30.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

31.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2016•新课标Ⅲ卷)与2014年相比,2015年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

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周边的中小城市,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32-34题。

32.导致2015年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市()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33.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好

A.

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4.今后,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2014.高考)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5-36题。

35.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36.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

 

(2014.高考)(双选)下图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

读图回答37-38题。

37.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A.食品B.日常用品C.服装D.家用电器

38.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A.出行距离B.购物成本C.交通方式D.购物环境

(2013高考)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39-40题。

39.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40.该城市()

A.老城区地租最高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41.(2013高考)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可知()

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2013高考)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2)。

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

读图表完成下题。

图1

      图2

土地利

用形态

地价

Ⅰ阶段

Ⅱ阶段

42.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下图(图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图3

A.①③B.②⑦C.④⑧D.⑤⑥

43.读“新商业空间区位类型示意图”,如果规划建设一个大型的仓储商场,则该商场适宜建在()

A.郊区新城B.城市边缘区C.城乡结合部D.城市核心区

下图为“世界某特大城市20世纪下半叶工厂数量及分布的变化示意图”。

据图回答44-45题。

44.若城市布局合理,由上图可判断,符合该城市的主导风向应如下图中的()

45.由该城市工厂的变化得出()

A.工厂的布局变化是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反映B.工厂的布局变化是该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C.工厂的数量变化导致了该城市逆城市化现象D.工厂的数量及分布变化减轻了城市的环境压力

图Ⅰ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图Ⅱ是“该城市某地铁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

读图完成46-47题。

 

46.据图Ⅰ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47.据图Ⅱ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

A.中心商务区B.住宅区C.工业区D.文化区

(2015·文综)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下图,回答48-49题。

48.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B.30%~40%C.40%~50%D.60%~70%

49.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2015·文综)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50-51题。

50.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51.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

52.下图表示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2005年以来,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2014.高考)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53-54题。

53.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A.2km附近B.4km附近C.8km附近D.10km附近

54.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D.城市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2014.高考)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国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

读表,回答55-57题。

各国围

面积

(km2)

人口密度(人/km2)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圈(0~6km)

113

21764

21206

19554

20416

第二圈(6~15km)

593

2606

3361

4960

7277

第三圈(15~24km)

1102

1318

1820

2804

4305

第四圈(24~33km)

1611

621

785

1083

1765

郊区(33km)

·

·

·

·

·

55.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的是()

A.圈B.第二圈C.第三圈D.第四圈

56.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圈的()

A.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D.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57.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A.农业发展B.服务业发展C.工业发展D.旅游业发展

(2014.高考)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

读图,完成58-59题。

58.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B.劳动力价格降低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人均产值减少

59.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A.珠江三角洲地B.京津地区C.长江三角洲地区D.川渝地区

60.(2013高考)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

下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

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年

2011年

京津冀城市群

1.62

1.52

长三角城市群

2.35

2.20

珠三角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A.B.C.D.

(2013.高考)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61-62题。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

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

增长率(%)

3.77

4.28

3.79

6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

62.据上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图”。

读图,回答63-64题。

63.下面有关该市的描述,较合理的是()

A.河流由西向东穿过市区南部,河水波光粼粼B.一条笔直平坦的大道,由东南方向直抵市中心

C.图中相对高度最大值可达60米D.该市三个工业区,半环状相连绕城分布

64.下面对该城市产业区,叙述正确的是()

A.高新区受地质灾害威胁最小B.化工区的合理性体现为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

C.轻纺区的不合理性体现在离市区太近D.化工区的不合理性体现在位于市区冬季风的上风向

下图为“我国1982年~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

读图,回答65-66题。

65.1982年~2007年,我国()

A.城市人口正逐渐减少B.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相反

C.城市化水平增速缓慢D.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

66.图示信息显示,1982年~2007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人口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土地城市化是指某一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条件由农村形态向城市形态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即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扩。

下图为“1994年~2008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率”。

读图,完成67-68题。

67.1994年~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率()

A.都在2002年速率达到最大B.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C.都先持续上升,后持续下降D.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

68.1993年~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

A.农业人口比重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B.建成区土地规模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

C.建成区非农人口密度不断下降D.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占据主导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69-71题。

69.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70.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

71.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72.(2016•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

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

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万,XX

正在实现由“钢城”向“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图16为省市区位示意图,表1为气温、降水资料。

(1)发展成为“钢城”的有利条件是、

;作为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4分)

(2)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

(5分)

(3)大量外来人口对“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4分)

73.(2015·文综,13,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下图为我国某类古典园林的主要分布区域,明清时期该区域经济繁荣,园林建设蔚然成风。

(1)说明明清时期该区域园林迅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9分)

(2)湖、池、溪、泉等丰富多样的水景是该区域园林的突出特点之一。

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对营造园林水景的有利影响。

(13分)

(3)以木结构为主的亭、台、楼、阁等建筑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上图所示区域自然条件对该地古典园林建筑可能产生的危害提出两条防护措施。

(4分)

74.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及近年该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四区域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最合适的选址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该城市近年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断该城市发展的人口优势,并预测30年后该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017年高三一练复习备考二(城市)答案

1-10:

DCCBCBCABD11-20:

DCBCBDBDBD

21-30:

AACDBBCBAB31-40:

DACDBA(CD)(AB)DC

41-50:

CBCCAABBAD51-60:

CBDDCACADC

61-71:

CDABDCDCBDA

72.答案

(1)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经济增长乏力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

(2)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73.答案 

(1)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文化繁荣,市场需求大;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能工巧匠多。

(2)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能满足营造园林水景的水量需求。

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利于园林水景水源的汇集。

③河网稠密(水系发育),水体类型多样,为营造丰富多样的园林水景提供资源条件。

④沉积物松散,地下水丰富且埋藏浅,有利于减少水景营造的工程量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