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3410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6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疗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运动疗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运动疗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运动疗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运动疗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疗法复习资料.docx

《运动疗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疗法复习资料.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疗法复习资料.docx

运动疗法复习资料

一、概论

物理治疗学:

研究如何通过各种类型的功能训练、手法治疗、并借助于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来提高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的一种专门学科,是康复治疗的基本构成,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治疗师特别是国内目前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一、运动疗法范畴

功能训练和手法治疗为主的运动疗法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为主要手段---理疗

二、神经发育疗法的共同点

1、治疗原则以神经系统作为治疗重点对象,将神经发育学、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应用到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中。

2、治疗目的把治疗与功能活动特别是ADL结合起来在治疗环境中学习动作在实际环境中使用已经掌握的动作进一步发展技巧性动作。

3、治疗顺序按照头—尾,近端—远端的顺序治疗,将治疗完成学习和控制动作的过程,治疗中强调先作等长练习,后作等张练习。

先练习离心性控制,再练习向心性控制。

先掌握对称性的运动模式,后掌握不对称性的运动模式。

4、治疗方法应用多种感觉刺激包括躯体、语言、视觉等并认为重复强化训练对动作的掌握,运动控制及协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工作方式【早期治疗、综合治疗、各相关专业全力配合、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主动参与。

这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三、运动疗法对人体的治疗作用

1、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2、增强心肺功能3、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4、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5、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6、调节精神和心理\

四、物理因子的主要作用

消炎作用镇痛作用抗菌作用镇静与催眠兴奋神经—肌肉缓解痉挛

软化瘢痕、消散粘连加速伤口愈合加速骨痂形成增加机体的免疫机制

脱敏作用抗癌作用

二、关节活动技术

一、影响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弧度之差

关节囊的厚度与松紧度

关节韧带的强弱与多少

关节周围肌肉的强弱与伸展性

二、影响关节活动的主要因素

生理因素:

拮抗剂的肌张力

软组织相接触

关节的韧带张力

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弹性情况

骨组织的限制

病理因素:

关节周围组织疼痛

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粘炼或痉挛

三、关节活动技术的临床应用P18

四、关机活动技术的注意事项:

熟悉关节的结构

早期活动

全范围活动

与肌肉牵伸结合

五、肩带运动

提肩:

是指锁骨的肩峰端和肩峰向上朝向耳的运动,约为60°

降肩:

指肩峰锁骨区向下的运动,静息的坐位,约能下降5°~10°

前突:

指锁骨的肩峰端和肩胛骨沿胸壁向前的运动。

(肩胛骨的外展)25°

后缩:

锁骨的肩峰端和肩胛骨沿胸壁向后的移动,接近向上中线(肩胛骨的内收)25°

肩带的向上-前-下-后运动:

即提肩、前突、降肩和后缩的结合形成了一个环转运动,当然也可以反向运动。

上旋:

指肩胛骨的关节盂向上,下角在胸壁上向外下的运动,在肩关节完全曲屈时,为最大的上旋范围,约60°

下旋:

指肩胛骨的关节盂向下的运动。

当臂后伸将前臂横置于腰部时,将发生完全的下旋,约60°

肩肱节律:

正常肩上升同时伴一系列精确地协调运动即~。

肩胛骨、肱骨参与整个运动,除外展的早期具有个体差异外,在外展至30°后,以2:

1的比例外展,即在30°~170°外战中,每15°的外展,10°发生在盂肱关节,5°在肩胸关节。

六、CPM持续被动运动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P36

禁忌症:

连续的被动运动产生对应关节面有害的应力时或运动烧伤正在愈合组织过度紧张时,不宜采用。

注意事项:

术后伤口内如有引流管时,要注意运动时不要关闭引流管

手术切口如与肢体长轴正交者不宜采用;肩袖广泛修补术后,不宜开展肘关节连续被动运动

注意避免合并使用抗凝治疗,否则易造成血肿

程序的设定应根据患者反应,外科手术方式或疾病的整体情况而调整。

三、体位转移技术

一、分类

1、独立转移:

是指患者独自完成,不需要他人的帮助的转移方法

2、辅助转移:

是指由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协助的转移方法

3、被动转移:

即搬运,是指患者因瘫痪程度较重而不能对抗重力完成独立转移即辅助转移时,完全由外力将患者抬起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搬运。

二、基本原则:

1、独立转移的基本原则

(1)水平转移时,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高度应尽可能相等。

(2)相互转移的连个平面的物体应稳定。

(3)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应尽可能靠近

(4)床垫和椅面应有一定的硬度。

(5)应教会患者利用体重转移。

(6)转移时应注意安全。

(7)患者学习独立转移的时机应恰当。

(8)有多种转移方法可供选择时,以最安全,最容易的方法为首选。

2、辅助转移的基本原则

(1)治疗师或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应互相信任

(2)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应熟知患者病情

(3)转移前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应准备好必需的设施与空间,使得转移得以安全,有效地进行

(4)治疗师或护理人员需要相当的技巧而不能依靠单独的体力

(5)为了安全,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必须穿合适的鞋子或赤脚

(6)治疗师或护理人员的指令应简单,明确以便患者能正确理解和接收,

(7)转移过程中,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应留意患者突然或不正确的动作

(8)随着患者功能的恢复,帮助应逐渐减少,

3、被动转移的基本原则

(1)患者应当消除紧张,对抗心理,从身心上放自己,对帮助者要有信心,以配合转移。

(2)搬运时患者应向前看,而不是向地板或向帮助者看,

(3)搬运过程中患者应当保持开始时的姿势,不再改变。

(4)若搬运过程中需要两个以上的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则每一位都必须清楚的了解整个转移程序及方向

(5)利用机械搬运时,转移前应检查器械是否完好,准备并固定好,并保证空间通畅,没有障碍

(6)无论是人工搬运还是机械搬运,转移时均不能增加患者的痛苦,不能影响或加重病情

三、脑瘫患儿的抱法原则

(1)始终保持良肢位:

怀抱患儿时要注意抑制其异常,保持良好姿势:

头部端正躯干尽量处于正常的位置,双侧手臂不能受压,双手伸直向前,双腿分开。

(2)避免异常姿势反射:

将患儿从床上抱起和放回床上的方法是否恰当与强化或抑制异常姿势反射有关。

(3)注意控制头部

适应症

1、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脑损伤,小儿麻痹后遗症等疾病损伤后肢体部分或完全瘫痪

2、完全转移的相关的主要肌肉肌力达到2~3级

3、要求恢复独立转移能力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禁忌症

1、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者

2、病情不稳定

3、严重骨质疏松者

四、肌肉牵伸技术

一、肌肉牵伸技术:

是指运用外力牵伸缩短或挛缩的组织并使其延长,做轻微超过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

其目的主要是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牵伸性,降低肌张力,改善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二、分类看看

三、牵伸作用1增加关节活动范围2防止软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3调节肌张力4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5提高肌肉的兴奋性6预防软组织损伤

四、牵伸程序1牵伸前评估2选择牵伸方法3向患者解释牵伸目的和步骤4牵伸技术参数

五、前负荷:

在肌肉收缩前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下所加载的负荷。

六、后负荷:

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七、挛缩得分类

1、肌静力性挛缩:

是指肌肉,肌腱缩短,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受限,但没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表现

2、瘢痕粘连:

瘢痕如果发生在正常组织损伤后,可以形成粘连,引起组织的活动范围降低,从而限制关节的活动和功能

3、纤维性粘连:

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和于关节相连的肌肉及关节周围的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的纤维性病变而形成的挛缩

4、不可逆性挛缩:

正常软组织或结缔组织如果由于某些病理性原因被大量的非伸展性组织如骨,纤维组织所代替,使软组织永远失去延长能力,称~

5、假性肌静力性挛缩:

枢神经损伤引起的肌张力增高可使肌肉处于一种不正常的持续收缩状态而引起关节活动受限

五、关节松动术

一、关节松动术:

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手法操作技术,属于被动运动范畴,用于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活动受限或疼痛等

二、基本运动生理运动(生理活动范围内的活动)和附属运动(自身及其周围组织允许范围内完成的运动)

三、基本手法:

1、分离或牵拉,统称为牵引

牵拉或长轴牵引:

外力作用于骨长轴使关节远端移位时

分离或关节内牵引:

外力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时;

分离与牵拉的区别是分离时两骨的关节面必须分开;牵拉时两骨的关节面可以不分开

2、摆动,即通常所说的生理运动,摆动必须关节活动范围达到60%时才可运用

3、滑动,手法施力的方向平行于治疗平面

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上滑动时,一侧骨表面的同一个点接触对侧骨表面的不同点

4、滚动,手法施力的方向沿着治疗平面变化滚动

如果只发生单纯滚动将发生骨骼面一端的压迫及另一端的分离,将产生关节面得压迫,有可能造成关节损伤,很少单独使用

5、旋转,指移动骨在静止骨表面绕旋转轴运动,旋转时移动骨的同一点作圆周运动

★四、手法等级

Ⅰ级:

在关节的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松动关节。

Ⅱ级:

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松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的起始与终末端。

Ⅲ级:

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Ⅳ级:

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了解:

Ⅰ、Ⅱ级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Ⅲ级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

Ⅳ级治疗关节因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不同的松动速度产生的效应不同

小范围、快速度可抑制疼痛;范围、慢速度可缓解紧张或挛缩

五、治疗作用

1、缓解疼痛(力学作用;神经学作用)

2、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3、增加本体反馈:

直接活动关节、牵伸关节周围韧带、肌腱和关节囊,提高本体感觉器的敏感度

★六、临床应用:

适应证所有力学因素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

1、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

2、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

3、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

4、功能性关节制动

七、临床应用:

禁忌证

1、关节活动已经过度(如关节松弛)2、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渗出增加)

3、关节感染性炎症(急性期)4、恶性疾病或结核

5、未愈合的关节内骨折

八、手法应用技巧

1、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2、手法操作的幅度

3、手法操作的强度4、治疗时间5、治疗反应

六、肌力训练

一、肌肉运动学概念

1、助力训练在外力的辅助下,通过患者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的训练

主要适用于肌力1~3级

2、主动运动通过患者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运动(的训练)。

既不需要助力,也不施加阻力适用于肌力3级以上的患者

3、抗阻训练对增强肌力最为有效适用于肌力3级以上的患者

渐进抗阻训练:

是一种逐渐增加阻力的训练方法,肌肉的能力增强时负荷量也随之增加

4、悬吊练习助力训练的一种

5、等长练习【静力性收缩】在肌肉损伤初期,为了避免给损伤部位带来不良影响

6、等张练习【分向心性收缩、离心性收缩】

二、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1、抗阻训练原则:

3级以上时,应行抗阻训练

2、超量恢复原则:

指肌肉或肌群经过适当的训练后,产生适度的疲劳。

三、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1、传递神经冲动训练

A适应证肌力0~1级

B训练方法引导患者作主观努力,通过意念的方式,竭力引起瘫痪肌肉的主动收缩

2、助力训练

A适应证肌力1~3级时

B训练方法

(1)徒手辅助主动运动:

利用治疗师的手法,不需任何器械的帮助。

费时费力

(2)滑面上辅助主动运动

(3)滑车重锤的主动运动

(4)浮力辅助主动运动

3、悬吊训练

A适应证肌力1~3级

B训练方法将运动的肢体悬吊起来减轻肢体的自身重量在水平面上进行

4、主动训练

A适应证肌力达3级以上

B训练方法取正确的体位和姿势肢体置于抗重力位防止代偿运动

5、抗阻训练

A适应证4级以上肌力

B训练方法利用徒手、滑车、重锤、弹簧、重物、摩擦力、流体阻力

阻力作用的方向与主动运动方向相反

(1)徒手抗阻力主动训练

(2)加重物抗阻力主动训练

(3)重锤与滑车抗阻力主动训练

(4)弹簧抗阻力主动训练

(5)摩擦阻力抗阻主动训练

(6)水中抗阻力主动训练

四、肌力训练的适应症

1、失用性肌肉萎缩:

制动、运动减少

2、关节源性肌肉萎缩:

关节疾病或损伤

3、神经性肌肉萎缩:

神经病变(脑血管意外、脑瘫、周围神经损伤)

4、肌源性肌肉萎缩及肌肉收缩功能异常:

肌肉病变(如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

5、骨关节畸形:

如脊柱侧弯

6、脊柱稳定性差:

躯干肌力量不协调

7、关节周围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平衡:

膝关节炎需进行腓肠肌肌力训练

8、内脏下垂、尿失禁:

腹肌和盆底肌肌力减退引起

9、正常人群:

健康人或运动员的肌力训练

五、肌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1、正确掌握运动量与训练节奏

2、注意调节阻力

3、在无痛和轻度疼痛范围内训练

4、对患者进行讲解和鼓励

5、注意心血管反应

6、防止代偿运动的出现

七、牵引疗法

一、牵引疗法:

是指运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力学原理,通过手法、器械或电动装置产生外力,作用于人体的脊柱或四肢关节,使关节发生一定的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二、根据牵引力作用时间分为:

持续牵引、连续牵引(持久牵引)、间歇牵引。

三、颈椎牵引的三要素:

牵引力的方向、重量、时间

四、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前屈20°~30°前屈位颈椎牵引

五、前屈位颈椎牵引常用于: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立位(垂直位)颈椎牵引常用于:

椎动脉型和脊髓型颈椎病

后伸位颈椎牵引常用于:

加强寰椎关节的稳定性。

六、颈椎坐位牵引重量:

相当于正常成年人(总)体重的10%

七、脊髓严重受压时禁忌牵引

八、颈椎徒手牵引疗法时:

避免头后仰拨伸,该方法可作为颈椎牵引治疗的预试验

九、颈椎牵引的禁忌症:

1、颈椎结构完整性受损害时,如:

颈椎及其邻近组织的肿瘤、结核等疾病;颈椎邻近有血管损害性疾病等

2、颈椎活动绝对禁忌的疾病,如:

颈椎严重失稳,颈椎椎体骨折;颈脊髓明显受压;颈椎突出的椎间盘破碎;陈旧性颈椎外伤未愈者;重要内脏器官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动脉瘤

3、牵引治疗后症状易加重的疾病,如:

颈部肌肉等周围软组织急性拉伤、扭伤、急性炎症等;严重的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脊柱畸形,妇女月经期,孕妇等

4、相对禁忌:

椎动脉硬化、畸形,心肌梗死恢复期,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应慎用或不主张采取牵引治疗

十、腰椎仰卧位牵引:

双下肢伸直、保持生理前凸,力作用于腰椎上段病变部位,屈髋屈膝90°使腰椎前凸变平处于中立位,力主要作用于腰椎下段,一般选择使髋关节与膝关节分别屈曲约70°使腰大肌松弛,双下肢伸直平卧牵引使腰椎伸展(保持生理前凸),有利于更好地腰椎上半段病变;屈髋、屈膝90°使腰椎前凸变平成处于中立位,牵引力主要作用于腰椎下段病变

十一、腰椎牵引重量:

应至少大于体重的50%

十二、电动骨盆牵引:

是临床最常用的腰椎牵引方式

十三、颈椎病分类

1、颈型颈椎病2、神经根型颈椎病3、脊髓型颈椎病

4、椎动脉型颈椎病5、交感型颈椎病

八、平衡与协调训练

一、平衡:

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分类:

1、静力平衡2、动态平衡【自动态平衡,他动态平衡】

二、保持人体平衡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

1、感觉输入2、中枢整合3、运动控制:

踝调节机制、髋调节机制及跨步调节机制

三、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

1.支撑面积2.平衡的条件3.稳定极限【重心在支撑面上方摆动时所容许的最大角度】

4.摆动频率5.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6.与平衡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7.机体应付姿势变化的策略:

踝对策、髋对策、迈步对策

四、平衡训练的原则

1、安全性:

密切监护

2、循序渐进A支撑面积由大变小B稳定极限由大变小

C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D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E从睁眼到闭眼F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五、平衡训练方法-训练顺序

1、训练体位:

一般先从卧位(支撑面最大、最稳定)开始,即最容易开始。

2、训练次序

截瘫患者: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

偏瘫患者:

仰卧位→坐位→站立位

六、协调训练的基本原则

训练目的:

改善动作的质量,即改善完成动作的方向和节奏、力量和速度。

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动作的练习由简单到复杂。

2、重复性训练:

每个动作都需重复练习,才能起到强化的效果。

3、针对性训练:

对具体的协调障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更具有目的性。

4、综合性训练:

除了协调训练,还要进行相关训练,如改善肌力和平衡的训练等

七、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

1、与协调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视觉、本体觉

2、动作的频率:

越低越容易保持协调

3、与协调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中枢神经细听和肌肉骨骼系统

4、其他因素:

如精神、心理、认知和患者的主动性等。

八、协调训练与平衡功能训练的区别

主要是训练侧重点不同。

1、平衡功能的训练侧重于身体重心的控制,以粗大动作、整体动作训练为主;

2、协调功能训练侧重于动作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以肢体远端关节的精细动作、多关节共同运动的控制为主,同时强调动作完成的质量

3、平衡要在下意识的中保持,协调性需要高度关注和集中注意力

九、步行功能训练

行走:

是指通过双脚的交互移动来安全、有效的转移人体的一种活动,是躯干、骨盆、下肢各关节及肌群的一种规律、协调的周期性活动

步行周期:

是指完成一的完整的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自一侧腿向前迈步该足跟着地时起,至该足跟再次着地时止所用的时间,称为一个步行周期

一、步行训练基本条件

1、.肌力【单侧肢体能够支撑体重的3/4以上;双下肢的伸肌(主要是股四头肌,臀大肌)肌力达3级以上】

2.平衡能力【室内步行需2级;室外步行需3级以上】

3.协调能力及肌张力均衡

4.感觉功能及空间认知功能【本体感觉】

5.中枢控制

二、基础步行训练(选择)

1.体位适应性训练2.躯干和下肢肌力训练3.耐力训练

4.步态训练5.过障碍物步行训练6.辅助具步行训练

三、步行分解训练

1.单腿负重

2.靠墙伸髋→离墙站立

3.患腿上下台阶

4.患腿支撑伸髋站立,健腿跨越障碍

5.靠墙伸髋踏步

6.侧方迈步、原地迈步

四、患腿上下台阶

目的:

强化下肢肌力,促进下肢拮抗肌的协调收缩

方法:

肌力较差的腿先上楼梯,或将肌力较差的腿直接置于台阶上,让另一腿连续上下台阶,最好在靠墙伸髋的条件下,练习患腿上下台阶

五、减重步行训练

作用:

1、稳定重心2、纠正病理性步态

减重程度:

一般为体重的0~30℅,一般不超过体重的30%--40%

六、腋拐步行训练

包括:

1、拖地步行2、摆至步3、摆过步4、四点步行5、两点步行6、三点步行

七、手杖步行训练

包括:

1、三点步行2、两点步行

八、腋、手杖的高度测量

腋拐的腋托高度是从患者的腋前壁到足外侧15㎝处地面的距离或腋前壁垂直到地面的距离再加上5㎝,手柄的高度与股骨大转子持平

九、当患者下肢支撑力<体重的50%时,不宜使用单腋拐;患侧下肢支撑力<体重的90%时,不宜使用手杖;双下肢支撑力总和<体重的100%时,不宜使用助行架

十、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正训练

1、偏瘫步态典型的划圈步态,下肢肌张力过高

⑴手法牵张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内收肌等

⑵半桥运动等躯体肌肌力训练

⑶强化步行分解训练

⑷靠墙蹲马步训练

⑸上下台阶训练,以及侧方上下台阶训练

⑹膝关节屈伸控制性训练

2、足下垂步态胫前肌训练【勾脚尖训练】

3、剪刀步态内收肌高度痉挛

4、膝塌陷小腿三头肌肌力训练,如垫脚

5、膝过伸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6、臀大肌步态伸膝后踢腿

7、臀中肌步态侧踢腿

十、Bobath技术

一、治疗对象: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如:

偏瘫、脑瘫等

二、治疗原则

☐强调控制关键点

☐强调反射性抑制、促进姿势反射、感觉刺激

☐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按照运动发育顺序制定运动计划(从头到脚、从近端到远端)

☐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三、Bobath技术的训练方法

通过关键点的控制、反射性抑制模式、良肢位的摆放等抑制患者肢体痉挛,痉挛缓解之后,通过反射、体位平衡诱发其平衡反应,再让患者进行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关节运动,进行各种运动控制训练,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

四、划圈步态的原因

☐由于典型的下肢伸肌痉挛模式引起。

☐患侧下肢迈步相屈髋屈膝不充分,踝关节跖屈、内翻(使患侧下肢相对过长),导致迈步时提髋,形成划圈步态

五、反射性抑制模式

1、躯干RIP

☐原因:

痉挛+感觉丧失患侧躯干短缩

☐RIP:

充分牵拉患侧躯干

☐方法:

健卧,治疗在患者身后,一手扶肩,一手扶髋,向相反方向做充分牵拉,并在最大的牵拉范围内停留数秒

2、上肢RIP

☐上肢:

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伸指,拇指外展。

3、下肢RIP

☐下肢:

轻度屈髋、屈膝,下肢内收、内旋,踝背屈,伸趾

4、肩部RIP

☐肩部充分向前、向上方伸展(对抗肩胛带的后撤、下沉)

5、手RIP

☐伸腕,伸指,拇指外展,并处于负重位。

☐Bobath握手:

十指交叉握手,双手掌心相对,患侧拇指在上

六、关键点的控制

☐中心控制点:

胸骨中下段→躯干

☐近端控制点:

头部→全身;肩部→肩胛带;骨盆→下肢

☐远端控制点:

手指→上肢、手部;足→下肢、足

☐远端和近端关键点相互配合可控制肢体的运动

七、偏瘫侧上肢的负重训练方法

患者坐位,上肢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手指伸展,拇指外展,放在身体一侧进行负重,同时可以在肩部向下沿上肢纵轴施加压力

八、目标及其论点

目标:

使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重新获得偏瘫侧躯干和肢体的正常运动模式。

主要论点:

使肌张力正常化,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九、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

头向患侧侧屈,面向健侧躯干向患侧侧屈并向后方旋转

肩胛带后撤、下沉骨盆上抬并向后方旋转

肩关节内收、内旋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

关节屈曲膝关节伸展或过伸展

前臂旋前踝关节跖屈、内翻

腕关节掌屈、尺偏趾屈曲、内收

拇指内收、屈曲

手指屈曲

上肢以屈肌亢进为主,下肢以伸肌亢进为主

十一、Brunnstrom方法

一、联合反应脑损伤病人在进行健侧肢体抗阻练习时,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患侧肢体的肌张力,或患侧肢体出现相应的动作

上肢健侧屈曲患侧屈曲

对侧性健侧伸展患侧伸展

联合反应内收、外展健侧外展患侧外展

下肢(对称性)健侧内收患侧内收

屈伸运动健侧屈曲患侧伸展

(相反性)健侧伸展患侧屈曲

同侧性上肢屈曲下肢屈曲

联合反应下肢伸展上肢伸展

Raimiste现象:

仰卧位,患者健侧下肢做抗阻外展或内收时,患侧出现相同的动作,下肢的这种联合反应称为Ra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