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2973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1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docx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docx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讲:

绪论

 

一、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科学与科学研究

  科学是用客观方法研究客观事物变化发展规律与事物间因果关系而获得的系统知识。

  例如幼儿心理科学是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幼儿小班活动过程的规律,研究幼儿心理活动与外界周围环境与放育的因果关系,以及心理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的关系,远过这些科学研究,从而获得系统的幼儿心理知识,成为幼儿心理科学。

  科学研究是寻求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和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活动,是指用科学方法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事物本身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过程,统称为科学研究。

  

(二)科学研究的目的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来,人的一切活动是离不开其活动目的的。

目的是吸引人产生活动的一种心理动力,或称为内驱力,同时也是给人活动指引方向。

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的科研活动,必须明确科研活动的目的。

  总的来说,科研的目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它包括三部分:

  1.寻求事物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例如,有人说,独生子女有骄娇二气、挑食挑穿、任性、容易发脾等不良行为习惯,是独生带来的。

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良行为习惯?

原因何在?

  幼儿心理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针对幼儿心理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寻找原因。

通过科学研究,就是要针对幼儿心理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寻找原因。

  又例如,为什么全世界的儿童都一样,发展到少年期,在思想品德上容易出问题?

  2.预测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向

  例如商业心理学能预测到不同类型的顾客,对商品价格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穿着很讲究、好时尚、爱打扮的贵妇,要买名牌货,光顾价钱贵的商品,认为这样才能显示自己有身份和阔气,反而则感到与其身份不符。

心理研究的目的,要能预测到人的心理。

  3.控制事物变化发展

  有的老师了解儿童心理年龄发展的特点,认为儿直到7岁才有可逆思性,因此推论7岁前儿童不要教可逆运算。

这种研究,只是被动地跟着年龄特点跑,未能达到发挥主观能动性。

殊不知早教儿童可迎运算,这样才有可能促进儿童可逆思阴自力的发展。

  (三)科学研究的特点

  1.系统性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 

2.控制性

  3.创新性(科学的本质特征)

  4.继承性

  (四)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研究,必须用客观的科学方法进行,切忌主观猜想、非科学的方法。

  1.非科学方法

  惯常法,即习惯常用方法,因袭传统习惯,或先入为主的印象观念,认为是真实方法。

  权威法,认为权威者是金口,说过就是真理,是可相信的,按权威者的话去做。

  直觉法,认为不可否认的自明之理,就是真实方法。

  推理法或推理的可靠性,认为只要推理或推论是对的,所得的结论便是真实的或可信的。

  2.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由下列主要步骤所组成:

  ①建立假设:

问题假设是对问题原因作出初步尝试性酌答案。

它可能来自经验总结、猜想、推理、模仿、暗示。

非科学方法往往到此为止,便作为研究方法。

  ②收集资料:

建立假设后,科学方法必需进一步收集资料,为证实假设真伪为根据。

  ③资料整理:

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统计分析。

  ④获得结论:

根据分析下结论。

  科学方法主要包括两种方法

  归纳法,即先取样观察、收集资科、事实、求出事物间关系,得出结论。

  演绎法,将结论推广到其他未经观察部分。

  例如,调查品德不良学生产生的原因中,46%的学生其家庭敦盲有问题。

即可推论家庭教育不良,会促成学生不良行为。

  科学方法虽然包括归纳与演绎两法,但主要是归纳法。

而归纳法涉及到的程序,几乎全是实证性的,因此可以说科学方法是一种实证性方法。

  科学方法的待性具有客观性、实践性、有效性和数量化,它与非科学方法有本质的不同。

  3.科学方法的特征

  可控性:

在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如:

被试控制、主试控制、条件控制和统计控制。

  可操作性:

下操作定义。

将研究问题转化为变量,并说明测量方法。

  可证伪性:

对一个理论的真正检验是设法证明它是错误的。

  可重复性:

  可争辩性:

科学与宗教、迷信的重要分水岭。

没有争辩和反驳,就没有科学进步。

  4.几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实验观察法。

  调查法:

问卷法、访问法、作品分析法。

  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等组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发展心理研究法:

纵向法、个案研究法、横向法、纵横结合法。

  心理测量法:

智力测验、能力测验、个性测验。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与原则

  

(一)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心理学研究是通过各种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来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或过程。

作为一种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具有科学研究应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

①继承性,即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②创新性,即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这是本质特征;③系统性,即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组织管理各方面均是一个系统;④控制性,即能将研究的对象从其背景中抽取出来,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另一方面,由于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这使得心理学研究与一般的科学研究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

  1.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持殊性

  心理学研究的研究对象(被试)和研究者同属一类,都是人。

而人是具有意识、思想、情感、气质、性格的个体,既有生物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作为研究对象,人的意识件和社会性可能使其在心理学研究中并不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作出反应,而在反应中带上许多掩饰甚至虚假的东西,因此,可能使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受到破坏。

同时,人的心理还具有发展性和差异性。

前者要求在心理学的纵向研究中,应特别重视成熟因素的作用;后者决定了心理学的理论或规律大多是针对大量的被试——群体建立起来的,具有统计规律性,有时可能并不适用于个体。

  研究者个人的价值观念、文化水平、社会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也会对其研究中客观、准确地观察与分析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

  2.研究过程的特殊性

  心理学研究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方面,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者的要求或实验控制作出反应,另一方面,研究对象的反应又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

这种关系可能造成事先不能预料的无关变量的产生,如心理学研究中出现的“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称“罗森塔尔效应”)等,进而影响研究的科学性,同时也给解释和预测人的心理行为带来了困难。

  3.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由于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的特殊性,导致了其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首先,任何实验处理、控制或操纵,都不能妨碍研究对象的身心健康发展,须遵循人道主义精神,符合伦理性原则,这样就会使某些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其次,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心理学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多属于“黑箱方法”,只能通过比较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推测心理过程。

第三,心理学研究由于缺乏严格控制的实验,因而较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总是带着一定的假设或处于某一理论的指导下,而且研究还常常受到其本身的价值观念和个人好恶的影响。

要尽量避免这些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者应尊重客观事实,从客观事实中去寻找和发现规律。

  2.系统性原则

  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心理现象总是处在一个有机的系统中,其产生和变化都有其原因。

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去考察。

系统方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这将在第二节中谈到。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在心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的统一。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难;而理论则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4.教育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可能对研究对象,尤其是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研究时应注意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符合被试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试的正常发展。

  5.伦理性原则

  在进行心理学研究,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研究时,经常要采用一些控制情境或被试的研究手段或方法,应特别注意在创设情境时切忌采取违背伦理性原则的方法,如欺骗隐瞒、威胁恫吓等可能造成研究对象身心损伤的方法。

社会心理学中著名的“模拟监狱实验”因违反这一原则而受到广泛批评。

  除上述原则外,心理学研究还应遵循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等。

三、心理学研究的的方法体系

  

(一)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用这种观点和看法作为向导去认识和解决问题,就是哲学方法论。

包括心理学研究在内的人类任何实践活动都要受到一定的哲学方法论的指导。

作为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沦,唯物辩证法是指导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心理观和研究方法指导。

具体来说,唯物辩证法的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既有生物性,也有社会性,具有能动性、主体性、发展性和系统性。

在心理学研究中注意把握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心理的本质,正确确定研究思路。

此外,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运动发展观、矛盾统一观和质量互变观要求在心理学研究中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甚至多学科、跨领域的方法,应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去研究心理,应抓住主要问题,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应将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

  一般科学方法论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现代科学共同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系统方法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的一般科学方法论之一。

所谓系统方法论是指“三沦”(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系统方法论是哲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和具体研究方法的中介,它一方面使抽象的哲学方法论的观点或思想具体化,使之能从整体的角度操纵、分析变量,如动态原则、整体原则、有序原则、反馈原则等可以给心理学研究提供理论思路、分析角度等;另一方面它又指导着具体的研究方法,并体现在具体研究中。

  (三)心理学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

  具体研究方法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运用的手段和技术,如在收集数据时可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测量法等;在分析数据时可采用数学方法、模型方法和逻辑方法等。

具体研究方法受一般科学方法论指导,与研究密切相关。

在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具体研究方法并在研究中正确运用。

这正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和宗旨所在。

  综上所述,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哲学方法论、一般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三个层次(图2-1)。

第二讲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本过程

第一节 研究课题的确定

  一、问题

  研究课题源于发现问题,但并非每个问题都可以成为研究课题。

经选择、转化才可成为研究课题。

  过程:

  发现问题

  选择课题

  论证评价

  问题的两种解释(功能):

  指出研究方向

  指出研究问题的内容

  问题推动研究的发展,并指导研究的方向

  1.界定问题的准则

  问题的实质:

未知、不确定、信息不足

  科学研究问题

  1.准则(原则)

  

(1)内容准则:

  科学性

  价值性(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问题两特征:

新颖有创意、对学科或社会的发展有益

  伦理性

  可解性两个判断:

1涉及的变量是否可测量、可操作化;涉及的技术目前能否为研究使用。

  

(2)陈述形式准则

  明确具体,特征:

  明确显示可操作、可测量的变量

  概念意义要明确

  语言表达要符合逻辑

  以问句的形式表达,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语言客观中立

  二、研究课题的选择

  研究课题的选择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具体研究课题两方面内容。

研究方向就是研究者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所从事研究活动的工作方向,它规定了研究者在一个时期内的研究领域和内容,使研究工作具有连续件、系统性和积累性,并可成为选择具体研究课题的线索和范围。

具体研究课题就是心理学研究要说明或解决的问题。

研究课题可根据目的划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根据深度划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根据来源划分为招标课题和自定课题等。

  研究课题的选择不仅是研究的起点,而且还是决定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

它决定了研究方向是否恰当、研究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价值如何、是否易于得到资助,甚至还决定着研究将采用的方法。

因此,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课题选择工作。

  1.课题选择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

  即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来选题。

  

(2)创造性原则

  即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必须有创新和独到之处。

  (3)科学性原则

  即选题应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和科学依据。

  (4)可行性原则

  即根据研究者具备的主观条件和具备的各种客观条件选题,以保证能按质按量地完成课题:

  2.课题选择的策略

  

(1)从社会实践、现实生活中选择课题

心理学课题的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解决社会实践、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应审时度势,根据社会的需要,看清时代的潮流,选择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2)从理论观点中选择课题

  具体来说有:

为证实他人或自己的某一理论观点而选择相应课题;根据不同理论观点之争选择课题;通过对现有理论、观点进行质疑而提出研究课题。

  (3)从研究文献中选择课题

  通过查阅与评价研究文献可选择课题,其中应特别注意和思考在已有研究文献中忽略研究的一些问题;研究结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和方法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某些研究进行必要的重复。

  (4)在研究过程中选择课题

  随着研究的进行和深入,将会发现许多新的线索、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遇到各种意外事件,进而提出或构思出需要研究的许多新课题。

  (5)根据当代科学在理论、方法、学科交叉等方面的新进展选择课题。

  3.选题质量评价

  研究问题应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自变量、因变量)

  研究问题应尽可能明确具体。

  明确的界定,而不应当模糊不清。

(外延和内涵)

  eg关于学生能力的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具有通过实际研究解决的可能性

  如何通过催眠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研究假设的提出

  确定研究课题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对研究课题中的具体问题提出大胆而合理的假设。

提出具体的研究假设是课题选择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方面。

研究假设通常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二是有一定的推测性。

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研究假设可分为预测性假设、相关性假设和因果性假设。

根据概括程度的不同,研究假设有一般假设和特定假设之分。

  提出研究假设的基本方法是演绎法和归纳法。

前者是研究者根据变量间的假定关系建立了对有关事件的一般猜测,然后再根据它对更特殊事物及关系作出猜测;后者是研究者先对特定现象或事件进行观察,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出有关一般性的假设。

  一个好的研究假设应符合以下5个标准:

①有一定的科学依据;②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间的关系作出推测;③以陈述句毫不含糊地加以说明;④可以被检验:

⑤简单、明了。

  研究假设与研究问题不同

  假设:

关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陈述

  即对研究变量间关系的初步设想。

  如果a………,那么b………。

  如果在匿名条件下,(那么)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

  假设指明了研究问题可能的结果

  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是否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假设:

如果教师增加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学生的自信心将显著提高。

  5.研究课题的论证

  课题论证是对拟研究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预测和评价。

进行课题论证是进行课题评审工作、作出科研项目立项、获取经费资助的重要环节。

研究者可以通过提交详细的研究计划或项目申请书等书面形式进行课题论证,也可以采用开题报告或立项答辩等口头形式对其进行论证,但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均应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价值;②研究的主要内容;③以往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动向,以及本研究的创新和突破;④研究的主要方法、实施步骤及成果形式;⑤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预算经费等)与研究的可能性。

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1)研究什么?

目的、内容

  

(2)为什么要研究?

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在什么起点上研究?

分析与本课题相关的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进而说明本课题研究将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

  (4)怎样研究?

研究方案、设计计划、程序、进度安排(基本思路、策略步骤等)。

  (5)预期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研究成果形式、内容、数量、质量。

  (6)能否研究?

(可行性论证)即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作出分析(包括人员结构、研究基础、经验、任务分工、物质设备、时间与经费的保证等)。

图2-1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四、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有思想、感情

  伦理价值判断

  人的社会性

  不可分解性

  极大差异性和可变性

  心理的发展性与隐蔽性

2.研究主体的特殊性

  影响

  自己为被试

  3.研究过程的特殊性

  与伦理矛盾

  影响

  4.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第三讲 研究文献的查阅及研究设计

  一、研究文献的查阅

  研究文献的查问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任何一项心理学研究工作都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

查阅研究文献对于研究者系统、全面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选择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假设,做好研究设计,撰写研究论文,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研究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文献主要指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心理学知识的一切印刷品和视听材料,如书籍、期刊、科技报告、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研通讯和科技档案等。

  1.研究文献的搜集

  

(1)研究文献搜集的原则

  在时间上采用从现在到过去的倒查法;

  搜集的范围、数量应有所限制;

  应搜集第一手资料而少搜集多次转述的资料;

  应注意全面搜集代表各种观点、得出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结论的资料;

  不但要搜集笨领域内直接相关的资料,还应注意跨学科、跨领域去搜集资料。

  

(2)研究文献搜集的渠道

  图书馆

  专门研究机构的资料室;

  大学中相关的系、所资料室;

  学术会议;

  个人交往;

  互联网。

  (3)研究文献搜集的方法

  利用手工检索工具(目录卡片、目录索引、文摘)

  利用计算机检索根据

  利用参考文献查找,即根据作者文章和书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去追踪查找有关的资料。

  常用的几种互联网检索途径:

  中国国家图书馆:

  XX搜索:

  Google检索:

  超星数字图书馆:

  中国学术期刊网:

  2.研究文献的阅读与综述

  

(1)文献阅读的原则

  ①计划性原则:

即应有一个具体的阅读计划。

  ②顺序性原则:

即应遵循阅读的顺序。

  ③批判性原则:

即应有科学的怀疑精神,用批判性眼光去看待已有成果。

  ④同时性原则:

即文献搜集与文献阅读同时进行。

  

(2)研究文献的综述

  在搜集、研读研究文献之后,研究者需要对一定时期内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或某一研究专题的发展历史、当前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综合概括和评论,这就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不仅具有总结既往、开辟将来、提出理论和指导新课题的重要作用,还因内容集中和系统的特点而大大节省了其他同行的精力和时间。

文献综述的格式和内容一般可粗略分为六部分:

序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改进建议、趋向预测和参考文献目录。

  二、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明确的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

  2.选择研究类型及收集数据的方法

  3.确定变量的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

  4、选择研究工具

  5.确定研究程序、控制误差

  6.考虑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

  7.预期结果与讨论

  研究取样的设计

  1.取样的意义、原则与程序

  

(1)取样的意义

  取样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全体的代表进行研究。

研究对象的全体称做总体,所抽取的那部分称做样本。

取样的日的在于科学地挑选总体中的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这种局部研究的结果说明总体的规律件。

取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有效解决总体研究难以进行的困难;②节省研究的人力、时间和费用;③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研究深度。

  

(2)取样的原则

  取样一般应遵循代表性原则和随机性原则。

前者要求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有效地代表总体,后者要求总体中的每一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

  (3)取样的程序

  完整的取样过程一般包括:

①规定研究的总体;②确定样本的容量(即样本的大小)③确定抽样方法并选取样本;④统计推论(从样本的统计数字估算出总体的有关参数)。

  2.取样的基本方法

  

(1)简单随机取样法

  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几个单位作为样本。

其具体方式有抽签和利用随机数字表抽取两种。

这种抽样方法简便易行,但它要求学先编号,比较费时费力,在样本容量较小时也不宜采用。

  

(2)系统随机取样法

  系统随机取样法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上序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间隔,最后根据取样间隔作等距取样。

系统随机取样法较简单随机取样法更为简便,误差更小,但如果总体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或变化,则不宜采用。

  (3)分层随机取样法

  分层随机取样法就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即层),然后根据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率,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最后按随机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分层随机取样法的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但作出科学的分类则较为困难。

  (4)整群随机取样法

  整群随机取样法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许多群,然后按随机原则从这些群中抽取若干群作为样本。

该方法的样本单位比较集中,易于组织,适合规模较大的调查研究,但其取样误差常因各群间差异较大而比较大。

  三、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类型

  1.研究类型(研究设计方式分类)

 

(1)根据研究目的:

  基础研究:

解释现象,建立理论

  应用研究:

解决问题。

  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

由实际工作者参与进行研究,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源于Coller——lewin将其术语化

  评价研究

  

(2)根据研究范式

  定性研究(质的研究):

人文主义范式、现象学、解释学。

在特定背景理解现象,研究者作为参与者对现象进行描述分析。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