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2176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docx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docx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

  篇一:

灌阳镇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

  灌阳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工作措施,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一、灌阳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现状

  近年来,灌阳镇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维护团结稳定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线,不断强化区域建设投入力度,努力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大力倡导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健康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要表现在:

  

(一)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全面形成。

灌阳镇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并将其作为在政治上促进各民族间相互平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有效载体常抓不懈。

近年来,大力宣扬和倡导“三个离不开”思想,使全镇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平等、团结、互助”的意识大为增强,紧密团结、互帮互助、互相支持、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地方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意识和狭隘民族观念日渐淡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普遍形成,巩固和发展了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二)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农民群众的现代观念明显增强。

灌阳镇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各民族间交流与往来的时间由来已久,相互影响和作用对方的程度深、力度大,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良好社会氛围,其发展意识、进步意识、创新意识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越来越符合,越来越适应。

  (三)各民族相互交融,长期不懈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使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多年来,全镇上下坚持不懈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立诚信、促和谐系列活动,使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其团结意识、发展意识、共荣意识不断强化,民族宗教意识不断淡化,对文化教育、科技知识、生态建设、婚育新风、劳动技能培养等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强烈,要求迫切,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四)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组织保证。

灌阳镇历届党委、政府把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任务纳入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代培、挂职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和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少数民族干部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立足实际,发展地区经济,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

  基础。

灌阳镇历届党委、政府不是就民族团结抓民族团结,而是坚持把发展地方民族经济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各族群众把注意力集中到治穷致富,发展经济上来。

特别是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把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突出了以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民族团结进步,以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

  二、灌阳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成效

  

(一)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教活动,干部群众普遍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再教育,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目的、意义、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自觉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显著增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自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展以来,各村、各部门将其与推进各自工作结合起来,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狠下功夫,使广大群众深受其益,深得其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发展经济,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物质基础。

立足镇情,科学制定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将精力集中到治穷治愚、发展经济、建设小康上来,推动了全县经济持续稳步的发展,保证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随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入发

  展,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而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优良风气成为催生新先进出现的加速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日益扩大。

  (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长效机制日益完善,建立健全了符合灌阳镇特点和实际的组织领导、宣传教育、目标责任考核、强化督查、严格奖惩、发展地区经济、睦邻友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经费保障九项长效机制。

  三、灌阳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存在的问题

  

(一)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特别是山区和城区之间的这种发展差距尤为明显,客观上造成了山区和城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农民与城镇居民之间在收入上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

  

(二)各族群众的民族意识、宗教意识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在逐渐淡化,但由于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民族宗教工作还面临着较多错综复杂的难题,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

  (三)历史上遗留下的一些问题不时地显现出来,引发群众上访等问题,且这些问题由于年代跨度大、牵涉面广,一时无法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群众间的团结协作和携手发展。

  (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的长效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健全和充实完善。

  四、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几点建议

  灌阳镇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因此,今后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

  宗教政策,全力维护和巩固现有局面的基础上,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首要任务,要紧紧围绕创建这个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认真做好扶贫开发和优势资源开发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劳务输出,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切实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各族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

强化基础教育地位不动摇,加速发展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将民族教育作为培养各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各项条款,坚决清除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各种不利因素,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落实到位。

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落实各项综治措施,建立起打、防、控、管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全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四)积极开展与周边地区的共建共创活动。

积极加强与周边邻乡的友好联系,以加强往来、深化了解、融洽关系、增进团结为目的,

  篇二:

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

  祁连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中广网2009-07-22

  民族团结进步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

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进步,实现各民族的发展繁荣,不仅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逐步消除各民族间发展差距,彻底解决历史上遗留下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必然途径。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正确认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推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步、协调、健康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现阶段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现状、特点,对进一步提高工作针对性、系统性、前瞻性,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工作措施,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一、基本情况

  祁连是匈奴语,为“天山”之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全县辖3镇4乡44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有汉、藏、蒙古、土、裕固、回、撒拉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藏族、蒙古族,回族,汉族和其它民族各约占总人口的33%。

少数民族全民信教,主要信仰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

目前,全县批准开放的宗教寺院36座,在册宗教教职人员159人,其中:

藏传佛教寺院8座,清真寺院28座,在册活佛23人,僧人91人,阿訇45人。

  二、祁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现状

  近年来,祁连县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省、州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维护团结稳定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线,不断强化地区建设投入力度,努力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大力倡导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健康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要表现在:

  

(一)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全面形成。

祁连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并将其作为在政治上促进各民族间相互平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有效载体常抓不懈。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省上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持续深入的进行,积极以每年8月份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契机,面向广大干部群

  众,广泛而深入地进行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大力宣扬和倡导“三个离不开”思想,使全县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平等、团结、互助”的意识大为增强,紧密团结、互帮互助、互相支持、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地方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意识和狭隘民族观念日渐淡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普遍形成,巩固和发展了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二)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现代观念明显增强。

祁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县份,县境各民族间交流与往来的时间由来已久,相互影响和作用对方的程度深、力度大,特别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交往过程中,汉、回等民族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产经验、生产技能及思想观念对牧区藏族、蒙古族等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和冲击较大,使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商品意识、市场意识、致富意识、发展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长足的进步,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能力大为增强,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良好社会氛围,其发展意识、进步意识、创新意识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越来越符合,越来越适应。

  (三)各民族相互交融,长期不懈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使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多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不懈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立诚信、促和谐系列活动,使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其团结意识、发展意识、共荣意识不断强化,民族宗教意识不断淡化,对文化教育、科技知识、生态建设、婚育新风、劳动技能培养等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强烈,要求迫切,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突出表现在民族教育事业、科技文化事业、精神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有了质的变化,各民族在相互交往、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不断摒弃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追求和向往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等条件大幅改善,农牧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

  (四)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组织保证。

祁连历届县委、县政府把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任务纳入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代培、挂职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和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目前,全县少数民族干部总数达到242名,占全县干部总数的%。

其中:

县级领导中少数民族干部15人,占%;

  科级领导中少数民族干部112人,占%,少数民族干部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不断涌现。

截止2008年底我县有136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74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分别受到省州县党委、政府的表彰。

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2624户,国家级文明村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体3个,省级文明和窗口单位3个,州级文明典型24个,县级文明单位47个,文明村24个。

特别是默勒镇扎沙村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成绩突出,而被中央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

这些典型的树立,一方面为全县的干部群众树立了榜样,发挥了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为祁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入开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立足实际,发展地区经济,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

祁连历届县委、县政府不是就民族团结抓民族团结,而是坚持把发展地方民族经济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各族群众把注意力集中到治穷致富,发展经济上来。

特别是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把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突出了以经济社会发展

  篇三: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调研报告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调研报告民族团结关系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稳定,更不会有经济的繁荣发展。

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发展,是青海各民族的共同心愿。

长期以来,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将此始终作为关系全镇发展稳定大局的根本性大事,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努力促进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休戚与共、共同发展,形成了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省委十二届四次会委审议通过了《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确定了“三年强基础,八年创先进”的奋斗目标,吹响了全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号角。

如何抓住全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重大机遇,推动我镇实现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必须加强五大基础、发挥七大优势

  

(一)彭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五大基础

  1、具有良好的思想基础。

彭镇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全过程,紧密结合县情特点,因地制宜,分层施教。

利用小组组学习、党校干部培训等形式,对各级党政干部进行以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每年对各族群众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三个离不开”思想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民族团结歌曲进校园”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多民族多宗教的情况和“四个认同”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寺院法制宣传月”活动,对宗教界人士进行爱国爱教、遵规守法的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事迹。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各族群众的受教育面达到了95%以上,创建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已成为各族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宗教界人士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

  2.具有稳定的团结基础。

近年来,彭镇认真贯彻、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加强对影响民族团结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力度,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为主的工作方法,落实维稳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民族宗教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切实提高对影响民族团结不稳定因素的预防预警能力。

严格落实和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制定完善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对排查出的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建立台账,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做到依法及时妥善处置。

近年来,妥善处置了多起民族宗教领域的矛盾纠纷,有力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3.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彭镇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重点做好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工作,重点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新通过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人心思进,团结和睦,目标同向,和衷共济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必须着力解决六大问题、正确处理六大关系

  

(一)解决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正确处理好与创建先进区的关系。

  发展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根本。

大通县目前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在县域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工业发展看,仍然以资源为主,能耗高、污染大,缺乏大

  项目、大产业支撑,县域内八大国有企业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县域内大部分企业仍处在原始积累阶段,依托自身投入发展的大型企业不多;经济的外向度低,出口创汇能力很弱。

从投资水平看,2011年,在中国西部投资说明会暨经济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1年度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区),青海只有格尔木市入围。

大通县作为中国西部综合实力百强县,这次没有入围中国西部最具潜力百强县(市、区),说明了投资环境这两年虽然得到有效改善,但远远跟不上西部先进区县发展环境的改善速度。

大通的投资形势已经越来越严峻,因此,要必须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等硬措施,抓好产业园建设,以产业聚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加快北川工业园建设步伐。

将北川工业园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主要载体,园区重点要做好与省高新区的产业协调、链接、合作等工作。

加快启动500亿工业基地产业规划和北川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园区管委会升级申报力度。

以中小企业创业园为平台,按照《扶持中小企业产业园实施办法》,加大信贷融资、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发挥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杠杆”作用,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是抓好闽台生态产业园区建设。

重点引进年产5万吨福建广福铜深加工及其下游企业、产量20万吨福建奋安铝业、XX铝合金轮毂、华远太阳能和新型节能环保材料企业等一批招商项目入驻落户,力争在3—5年内产值达到100亿元。

特别要抓好福建广福铜深这些企业的入驻,填补青海省却无一家生产电力设备企业的空白;华远太阳能要力争3年内上市,有效解决西北地区农户冬季取暖问题。

三是抓好青海省科技园建设。

该园区由科技厅负责负责建设、运营、招商和管理,重点为生产型服务企业和科技型企业。

要着力培育企业上市,力争用3—5年的时间,扶持培育5家以XX科技企业在各板块上市。

该园区重点要做好与省高新区的产业协调、链接、合作等工作。

四是抓好省物产园区建设。

由省物产集团负责建设、

  运营、招商和管理。

现有10万吨电解铝厂,5万吨铝棒,万吨工业仓储物流和铁路专用线及站台,现年产值20亿元。

今后重点投入30万吨电解铝厂,15万吨配套阳极,20万吨多孔硝铵,民爆公司炸药库,力争产后产值达到100亿元,同时成为大通乃至整个青海的工业物流中心。

五是切实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重点做好青铝投资106亿元的50万吨电解铝项目和桥头铝电的新上项目,以及宜化40万吨电石、30万吨PVC和烧碱的深加工项目。

适度发展利用粉煤灰、电石渣生产建材等项目。

通过抓大项目,增强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二)着力解决农业效益不高的问题,正确处理好发展现代农业与创建先进区的关系

  近年来,大通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初步形成了几大优质产业,但总体上产业规模偏小,效益不高。

传统产业和优势产品布局分散,没有真正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一镇多业、一业多品,多的品种不好,好的品种不多,没有好的主导产业。

县内集中连片的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不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后劲不足,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覆盖面还不到30%。

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少,缺少带动型的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还不足20%,与发达地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70%左右还有较大差距。

  农业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基础。

无农不稳。

大通全县农业人口万人,农业不发展,大通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目标难以实现。

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一是要大力度发展设施农业。

巩固发展现代农业“大通模式”,深入推进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规模化养殖业、设施农业、特色生态种植业和草畜业,着力提升双新公路沿线农业园区规模和效益,着力打造特色显、机制新、效益高、辐射带动强、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

二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面完成“党政

  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和“三集中”建设工作,实施好新农村建设项目,着力打造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产业合理、特色鲜明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

扎实做好全县尚存的36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和9900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四是狠抓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

积极做好返乡劳动力的再培训与再输出,坚持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三)着力解决旅游带动不强的问题,正确处理好群众增收与创建先进区的关系旅游是增加群众收入、增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信心的有效途径。

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全县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逐年在增长,但是旅游带动的“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第三产业整体水平不高,留不住消费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

旅游服务接待设施落后、档次不高,加之宁大高速公路建成后缩短了与西宁的距离(驱车只有35分钟),加快了游客往返西宁的速度;旅游市场要素不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中,游客除游、吃在大通,少量住在大通外,其余消费几乎都在西宁,但“吃”—没有高档的酒店和西餐厅,具有大通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餐厅、小吃一条街更少;“住”—县内星级宾馆很少;“行”—游客全部由各大旅行社直接运至或旅客自驾游至各个景区,除老爷山景区,在景区外步行距离很少;“购”—全县尚无一家正规的旅游购物中心,只有少数游客在景区周边门店购买旅游商品,除门票外其余消费几乎没有;“娱”—全县除老爷山花儿会外,缺乏河湟民间文化的大型综合类文艺节目,更没有理想的演出场地,文化旅游产业链还没有真正形成。

  要充分认识大通旅游业的特质,创新思维,推动旅游业的跨越发展。

一是要发挥旅游产业的龙头作用。

打响“老爷山花儿会”、“冰雪节”等具有大通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探索“高原攀岩训练营地”、“高原养生休闲基地”等旅游载体,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努力通过节会带动消费。

提升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加强旅游文化基础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