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结题报告17页文档资料.docx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结题报告17页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结题报告17页文档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结题报告17页文档资料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即在课堂40分钟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我们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这种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
其显性标志应该是:
课堂教学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
也就是说,课堂上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学习和研究,逐步形成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研读教材,为教定位。
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教师底气引领学生发展的基石。
新课标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怎样把握各学段知识的“度”,做到适时、适量?
确实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挑战,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教师对教材的不理解在使用教材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致使课堂教学事倍功半。
在课题组成员的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接受(接纳)-比较-质疑-完善”的教材研读模式。
接受一就是应该尊重教材,也就是接受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一般不要轻易改动和更换。
比较:
正如一位专家所说:
“上看,下看,左顾右盼。
”就是在研读教材要注意参阅不同版本的教材,甚至还包括被替换的老教材。
通过不同教材的对照比较,取长补短,能更好地领会编写意图,更好地组织和处理教材。
同时还要注意同一内容在同一版本不同学段的编排特点,例题间的区别与联系-------等等,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中才事半功倍。
质疑:
在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后,要多想一想:
每部分内容编写的意图是什么?
例题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教材真的只是个例子吗?
教材对学生又意味着什么呢?
完善:
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研读,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恰当地对教材中的感性材料和应用材料进行调整,结合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这样长期遵循“接受-比较-质疑-完善”这样的思路去研读教材,才有可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去把握教材的实质;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合理、有效的“用教材教”,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特别是我校大班式教学更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它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全面提高。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要优化小组形式,建立科学的学习小组。
我们尝试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
包括 “问题学生”、“敏捷型”、“踏实型”、“理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组成异质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形式,可以让不同程度、不同习性、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层次地得到提高。
同时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老师则适时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老师在课堂上要努力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鼓励他们的标新立异。
课堂上,学生可以与教材交流,也可以学生之间交流,还可以与教师交换意见和学习心得,教师则巡视了解,协调引导各小组讨论和学习进程。
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学生们自由快乐地主动设疑、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会学、乐学,其个性与能力不断得到发挥,异口异声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
再次,激发积极合作的情感状态。
有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再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合作的情感状态,他们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晋林敏老师主讲的课题研讨课《倒数的认识》一课中,晋老师在学生认识了倒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看书质疑,教师则以学生的名义举手发言,相机指导、点拨。
在学生找到写倒数的方法后,男女生互相说倒数,师生互相出题练习------学生兴趣高涨,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学生思想的火花愈撞愈多,愈撞愈亮,学习兴趣愈浓,课堂效率也随之大大提高。
三、巧用媒体――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电教媒体成功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等特点,它能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巧用电教媒体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
数学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必需有形象的操作和演示做引导。
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我校晋林敏老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先由学生动手操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然后通过电教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目睹圆锥分别装满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液体往圆柱容器中倒的过程,学生清楚的看到三种颜色的液体装满圆柱,从而得出“圆柱的体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这一结论。
这样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将抽象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又如,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长时间的探究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慢慢降低,对于一些枯燥的计算教学尤为明显,老师可以电教手段设计形象生动的情景,再次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如张相林老师在教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前面的两个例题教学完成后,一节课也去了大半时间,由于例题的教学(注重算理的纯计算)比较单调,加上教师又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这种单纯的思维训练,很容易使学生处于疲倦状态,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练习时我就让学生来帮助小猫抓老鼠(演示《开心学堂》中的“练一练”)。
当学生抓对时(计算正确并送给相应的小猫),小猫就会发出得意的“喵喵”声,当抓错时(计算的结果与小猫身上标示的数字不符或没有送给相对应的小猫),小猫不仅不吃,还发出不乐意的“嗯——嗯嗯”的声音,这时别提同学们有多高兴了,自然兴趣也就激发起来了。
为了能争取到帮助小猫抓老鼠的机会,没有一个同学不动脑筋积极思考的。
无庸质疑,这样将枯燥的计算配以生动形象的动画载体,对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是十分有效的。
同时,我们还在学习新课后的巩固练习阶段,运用远程教育资源里中的“练一练”、“思考与实践”以及《教学资源》中的“习题精选”、“探究活动”;《课后提高》中的“学一学”、“练一练”等进行巩固练习,同时教师还可以自己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
更可取的是,当学生练习正确了,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鼓励(如:
掌声、语言、动画、音乐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当学生出错后,则可以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设计各种形式的提醒性声音或符号,鼓励学生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更主要的是,使所有的同学都能再一次复习和巩固所学新知,不但可以加大课堂容量,而且能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评价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划分,有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对组评价、全班评价、师生评价等评价形式。
从课堂教学的方法上划分,评价又可以分为:
多项评价,比较评价,补充评价,建议性评价,争议性评价,赞赏性评价,创造性评价。
在长期探索中,我们在多方面学习先进的评价理念的同时大胆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如晋林敏老师执教的《圆柱的体积》一课中,首先让学生让学生回忆各种已学生立方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后,及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肯定评价,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圆柱体积的欲望,在探究汇报中不时询问,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谁能说得更详细一些?
让学生来评价,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
在解决实际问题后又引导学生说理由,交流,你最喜欢谁的方法,为什么?
当学生解答不合理时就问:
谁能给他提点建议?
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同时还在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口头评价,如当学生推出计算公式时及时评价:
真是推理小专家!
学生回答问题有创意来一句:
好方法,老师为你骄傲!
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学生激情高涨,也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五、数学游戏――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
它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的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自制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情绪品质,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对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有了以下一些体会:
1、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是种沉重的负担。
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通过耳听、眼看、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游戏,让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使感性活动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降低思维难度。
例如:
任荣泉老师在《认识钟面》一课中,设计了一个“比一比做钟面”的游戏。
先让学生见识各种各样丰富多采的钟表,对所见所用的钟表有一个回顾,紧接着我让孩子用自己准备的平面图形,自己设计一个钟面,并画上一个喜欢的时间。
这样避免了让老师传授的死板模式,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借助已有的经验,学生设计出了一个个生动的钟面,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就知道了分针、时针的区别,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通过讲一讲,让学生知道了整时、半时的区别。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牢牢把握住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这样既认识了钟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
把小朋友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交流、讨论、自主探索学习成果,共享群体的智慧,拓展个体的知识视野。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利用优势,尽量设计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
例如:
我在教复习6的加减时,我编排了这样一个游戏:
每个学生胸前戴一张卡片,卡片剪成苹果形、梨形、葫芦形、长方形等,颜色有红、黄、蓝等;每个卡上写一道6的加减法算式。
游戏时,学生手拉手站成一圈,唱儿歌:
“小朋友,拍拍手(做拍手动作),围着圆圈走一走(拉手走动),6的小朋友在哪里?
”然后,凡是卡上得数是6的小朋友跑到圈中间,回答:
“6的小朋友在这里!
”(举卡)报卡上的算式和得数。
最后,所有卡上得数是6的小朋友唱《找朋友》歌: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再见!
”卡上得数是6的小朋友归队,游戏结束。
互换卡片后,游戏又重新开始。
这样,既满足了儿童爱玩的天性,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同时,又巩固了幼儿对颜色、形状的认识。
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找到好朋友而感到骄傲,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情感交流。
总之,通过三年多的课题实验研究,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对有些问题还很困惑。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继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即在课堂40分钟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我们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这种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
其显性标志应该是:
课堂教学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
也就是说,课堂上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学习和研究,逐步形成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研读教材,为教定位。
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教师底气引领学生发展的基石。
新课标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怎样把握各学段知识的“度”,做到适时、适量?
确实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挑战,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教师对教材的不理解在使用教材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致使课堂教学事倍功半。
在课题组成员的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接受(接纳)-比较-质疑-完善”的教材研读模式。
接受一就是应该尊重教材,也就是接受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一般不要轻易改动和更换。
比较:
正如一位专家所说:
“上看,下看,左顾右盼。
”就是在研读教材要注意参阅不同版本的教材,甚至还包括被替换的老教材。
通过不同教材的对照比较,取长补短,能更好地领会编写意图,更好地组织和处理教材。
同时还要注意同一内容在同一版本不同学段的编排特点,例题间的区别与联系-------等等,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中才事半功倍。
质疑:
在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后,要多想一想:
每部分内容编写的意图是什么?
例题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教材真的只是个例子吗?
教材对学生又意味着什么呢?
完善:
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研读,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恰当地对教材中的感性材料和应用材料进行调整,结合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这样长期遵循“接受-比较-质疑-完善”这样的思路去研读教材,才有可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去把握教材的实质;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合理、有效的“用教材教”,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特别是我校大班式教学更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它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全面提高。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要优化小组形式,建立科学的学习小组。
我们尝试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
包括 “问题学生”、“敏捷型”、“踏实型”、“理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组成异质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形式,可以让不同程度、不同习性、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层次地得到提高。
同时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老师则适时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老师在课堂上要努力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鼓励他们的标新立异。
课堂上,学生可以与教材交流,也可以学生之间交流,还可以与教师交换意见和学习心得,教师则巡视了解,协调引导各小组讨论和学习进程。
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学生们自由快乐地主动设疑、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会学、乐学,其个性与能力不断得到发挥,异口异声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
再次,激发积极合作的情感状态。
有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再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合作的情感状态,他们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晋林敏老师主讲的课题研讨课《倒数的认识》一课中,晋老师在学生认识了倒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看书质疑,教师则以学生的名义举手发言,相机指导、点拨。
在学生找到写倒数的方法后,男女生互相说倒数,师生互相出题练习------学生兴趣高涨,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学生思想的火花愈撞愈多,愈撞愈亮,学习兴趣愈浓,课堂效率也随之大大提高。
三、巧用媒体――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电教媒体成功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等特点,它能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巧用电教媒体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
数学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必需有形象的操作和演示做引导。
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我校晋林敏老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先由学生动手操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然后通过电教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目睹圆锥分别装满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液体往圆柱容器中倒的过程,学生清楚的看到三种颜色的液体装满圆柱,从而得出“圆柱的体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这一结论。
这样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将抽象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又如,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长时间的探究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慢慢降低,对于一些枯燥的计算教学尤为明显,老师可以电教手段设计形象生动的情景,再次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如张相林老师在教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前面的两个例题教学完成后,一节课也去了大半时间,由于例题的教学(注重算理的纯计算)比较单调,加上教师又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这种单纯的思维训练,很容易使学生处于疲倦状态,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练习时我就让学生来帮助小猫抓老鼠(演示《开心学堂》中的“练一练”)。
当学生抓对时(计算正确并送给相应的小猫),小猫就会发出得意的“喵喵”声,当抓错时(计算的结果与小猫身上标示的数字不符或没有送给相对应的小猫),小猫不仅不吃,还发出不乐意的“嗯——嗯嗯”的声音,这时别提同学们有多高兴了,自然兴趣也就激发起来了。
为了能争取到帮助小猫抓老鼠的机会,没有一个同学不动脑筋积极思考的。
无庸质疑,这样将枯燥的计算配以生动形象的动画载体,对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是十分有效的。
同时,我们还在学习新课后的巩固练习阶段,运用远程教育资源里中的“练一练”、“思考与实践”以及《教学资源》中的“习题精选”、“探究活动”;《课后提高》中的“学一学”、“练一练”等进行巩固练习,同时教师还可以自己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
更可取的是,当学生练习正确了,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鼓励(如:
掌声、语言、动画、音乐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当学生出错后,则可以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设计各种形式的提醒性声音或符号,鼓励学生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更主要的是,使所有的同学都能再一次复习和巩固所学新知,不但可以加大课堂容量,而且能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评价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划分,有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对组评价、全班评价、师生评价等评价形式。
从课堂教学的方法上划分,评价又可以分为:
多项评价,比较评价,补充评价,建议性评价,争议性评价,赞赏性评价,创造性评价。
在长期探索中,我们在多方面学习先进的评价理念的同时大胆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如晋林敏老师执教的《圆柱的体积》一课中,首先让学生让学生回忆各种已学生立方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后,及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肯定评价,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圆柱体积的欲望,在探究汇报中不时询问,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谁能说得更详细一些?
让学生来评价,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
在解决实际问题后又引导学生说理由,交流,你最喜欢谁的方法,为什么?
当学生解答不合理时就问:
谁能给他提点建议?
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同时还在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口头评价,如当学生推出计算公式时及时评价:
真是推理小专家!
学生回答问题有创意来一句:
好方法,老师为你骄傲!
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学生激情高涨,也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五、数学游戏――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
它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的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自制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情绪品质,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对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有了以下一些体会:
1、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是种沉重的负担。
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通过耳听、眼看、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游戏,让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使感性活动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降低思维难度。
例如:
任荣泉老师在《认识钟面》一课中,设计了一个“比一比做钟面”的游戏。
先让学生见识各种各样丰富多采的钟表,对所见所用的钟表有一个回顾,紧接着我让孩子用自己准备的平面图形,自己设计一个钟面,并画上一个喜欢的时间。
这样避免了让老师传授的死板模式,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借助已有的经验,学生设计出了一个个生动的钟面,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就知道了分针、时针的区别,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通过讲一讲,让学生知道了整时、半时的区别。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牢牢把握住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这样既认识了钟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
把小朋友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交流、讨论、自主探索学习成果,共享群体的智慧,拓展个体的知识视野。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利用优势,尽量设计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
例如:
我在教复习6的加减时,我编排了这样一个游戏:
每个学生胸前戴一张卡片,卡片剪成苹果形、梨形、葫芦形、长方形等,颜色有红、黄、蓝等;每个卡上写一道6的加减法算式。
游戏时,学生手拉手站成一圈,唱儿歌:
“小朋友,拍拍手(做拍手动作),围着圆圈走一走(拉手走动),6的小朋友在哪里?
”然后,凡是卡上得数是6的小朋友跑到圈中间,回答:
“6的小朋友在这里!
”(举卡)报卡上的算式和得数。
最后,所有卡上得数是6的小朋友唱《找朋友》歌: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再见!
”卡上得数是6的小朋友归队,游戏结束。
互换卡片后,游戏又重新开始。
这样,既满足了儿童爱玩的天性,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同时,又巩固了幼儿对颜色、形状的认识。
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找到好朋友而感到骄傲,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情感交流。
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