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致死量的测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9684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docx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数致死量的测定.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docx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实验一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LD50)是药物、毒物及病原微生物等毒力水平的一个标志。

它表示能使全部实验对象死亡半数的剂量或浓度。

由于生物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LD50需用一批相当数量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方能测得,并且每种药物不同实验对象的LD50值不相同。

测定LD50的方法很多,如目测机率单位法、直线回归法、累计法及序贯法等。

由于寇氏法较常用,

并有计算简便,结果较准确等特点,故专门介绍之。

[目的]用寇氏法测定敌百虫对小白鼠的经腹腔注射的LD50和95%可信限。

[方法]寇氏法(K?

rbar氏法)

[条件]

1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剂量对数按等级数)分组。

2各组动物数应相等。

3“反应”应大致呈正态分布。

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Pn)应为0%,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Pm)应为100%;

如果Pn<20%或Pm>80%需用校正公式计算;如Pn>20%或Pm<80%则不能用此法计算。

[步骤]

1预备实验

(1)摸索上下限:

即用少量动物逐步摸索出使全部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Dm)和一个动物也不死亡的最大剂量(Dn)。

方法是据经验或文献定出一个估计量,观察2~3只动物的死亡情况。

如全死,则降低剂量;如全不死,则加大剂量再行摸索,

直到找出Pm=100%和Pn=0%的剂量,此两量分别为上下限。

(2)确定组数,组距及各组剂量

①组数:

一般5~8组,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如先确定5组,若组距过大,可再增加组数以缩小组距。

有时也可根据动物死亡情况来决定增减组数。

②组距:

指相邻两组剂量对数之差,常用“d”来表示。

D不宜过大,因过大可使标准误增大;也不宜过小,因过小则组数增多,

各组间死亡率重叠造成实验动物的浪费。

组距大小主要取决于实验动物对被试因素的敏感性。

敏感性大者,死亡率随剂量增加(或减少)

而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大,组距可小些;反之,敏感性小者,死亡率随剂量变化的幅度小,则组距应大些。

上下限之间的距离可作为

敏感性大小的标志。

距离大,说明敏感性小;距离小,则说明敏感性大。

一般要求d应小于0.155,多在0.08~0.1之间。

③确定组距方法:

把上下限的剂量换算成对数值,设上限剂量的对数值为Xk,下限剂量的对数值为X1,组数为G,则:

d=(Xk-X1)/(G-1)

④确定各组剂量:

由X1逐次加d(或由Xk逐次减d),得出各组剂量的对数值,再分别查反对数,

即得出各组剂量(呈等比级数排列)。

3

)配制等比药液,并使每只动物在给药容量上相等(如

0.5ml/20g

)。

⒉正式实验

1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①选择原则:

可根据不同实验而选取动物,应选择对被试因素敏感的动物。

同时也应考虑动物来源,经济价值及操作简便等条件。

LD50

常用小白鼠进行实验来测得。

②分组原则:

每组动物数必须多于组数。

因为每组动物数如少于组数,就不能充分反映各组死亡率的差别。

(如共

8

组,

每组

10

只动物,高剂量三个组的死亡数分别为

6

9

10

,但如果每组只用

6

只动物,则高剂量三个组的死亡数可能都是

6

③分组方法:

见附录,实验对象分组法。

首先,按性别将动物雌雄分开或各半混合编组,然后按体重分群,再随机分组,为求使各组平均体重相等。

2

)给药、观察死亡数、求出死亡率

①给药途径:

可据不同药物及动物而定,小白鼠多用腹腔注射或灌胃法;也可静脉注射。

②给药顺序:

宜采取间隔跳组方法

如共

7

组,先按

2

4

6

组顺序给药,然后逆行按

7

5

3

1

组的顺序给药。

这样可避免药物放置过久或动物饥饿造成的偏向性误差。

而且当第

3

组给药后,如第

2

组动物已经全死,则可省下第

1

组动物及

1

号药液。

如第

7

组已死亡,可补做第

8

组,争取做出

0

﹪死亡率的组来。

每只动物的给药容量可按个体体重或平均体重确定。

③观察时间:

直到动物不再因药物作用而死亡为止。

在观察期间应注意保证食、水、温度等生活条件,严防非被试因素引起的死亡。

最后将死亡情况及各种数据填入下表中。

LD50

计算表

组别

剂量

对数剂量

动物数

死亡数

死亡率

P

P-1

mg∕kg)

XinrP(r∕n)

3.计算公式

①基本公式㏒LD50=XK-d(∑P-0.5)

式中:

XK死亡率为100﹪组的对数剂量

d对数组距

∑P各组死亡率之和

②校正公式

当Pm>0.8或Pn<0.2时可用下公式计算

3-Pm-Pn

㏒LD50=XK-d(∑P-─────)

4

③LD50=㏒-1㏒LD50,单位应换算成mg∕kg或g∕kg表示。

④95%可信限:

LD50±4.5S㏒LD50.LD50

S㏒LD50=d√∑p(1-p)/(n-1)

式中:

S㏒LD50㏒LD50的标准误

P各组死亡率

n每组动物数

[测定LD50的原理及公式来源]

为了解LD50测定原理,首先需了解剂量与反应的关系。

某被试因素对动物的毒性也是一种反应,

其大小往往以其使动物致死的量表示。

致死量小说明毒性大,反之说明毒性小。

根据剂量与反应的关系,

可绘出剂量反应曲线(量效曲线)。

图中表示的是以死亡频数和死亡率为反应指标的质反应量效曲线,它们具有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